一种信息防伪光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83681发布日期:2019-01-19 00:44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信息防伪光通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光信息商业防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防伪光通器。



背景技术:

简易光路检验防伪设计可以广泛应用于只能一次性使用、需要进行保密或防伪的领域,在使用前可以识别对象真伪和是否已被使用过,一经使用,即不能恢复原状,并能指示出已被使用的状态可以用来二次确认所用产品的真伪情况。

简易光路检验防伪设计产品可以广泛运用于酒类,化妆品,密码箱等高档需要防伪的产品或需要高度保密的场合,简易光路检验防伪产品制作简单,检验简便,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大范围的应用,同时也可以特别制作,适用特殊场所。

申请号为cn201210385240.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光路预编程防伪方法,包括光线处理载体和防伪操作步骤,所述光线处理载体包括光源输入端、测试端、启用端、预编程光线传播处理装置、光路改变装置和显示端;所述防伪操作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点亮光源,得到产品标准显示信息和启用状态;步骤2.触发测试模式,显示测试信息;步骤3.停止测试模式,测试信息消失;步骤4.触发启用模式,产品启用信息显示为已经启用;步骤5.触发测试模式,测试信息显示不再完整;步骤6.熄灭光源,显示端不再显示有关信息。该测试手法简单,辨别真伪的工具无需定制,随处可得,辨别效果直观、可靠,制造方便,应用范围广,一次性使用,保密性强,难以破解,难以复制。

如今,随着层叠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发展,模具制造工艺和精密成型技术的发展,将以上技术复合起来,实现光路检验防伪设计产品的已经变得简单可行,造假、仿冒及破解技术的提高,使很多传统的防伪技术变得越来越不可靠,市场期待更多的、保密性更强的防伪技术出现,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防伪技术:如电子ic编码读码防伪技术,激光防伪技术,机械不可恢复式防伪技术等,但以上技术都存在技术缺陷,容易被有心人破解,需要经常更新换代,一段时间后,更新换代前的产品就不能很好辨别真伪了,故终端用户只能确保在新防伪设计更新换代后短期内可以买到正宗真品,操作起来麻烦,仅仅提高了仿冒的门槛,并不能避免有心人的仿冒。

例如:电子ic内部编程,读码器解密识别技术具有内部信息不可获知,可以防反编程等优点,非常难破解,但此技术依赖专门的读码器,难以普及推广,同时也不能避免已启用过的、ic未损坏的部分被反复利用,同时读码器需要严格管控,一旦流失,被仿冒者获取,自己进行电子ic内部编程,用真品读码器读取,读出什么就算什么防伪,以假乱真,难以识别,此时ic内部编程技术的使用反而会成为造假的帮凶,技术缺陷明显。

又例如:机械不可恢复式防伪技术,此技术采用复杂易毁的结构来防伪,操作简单、不依赖外物、效果直观明显,一经使用,复杂易毁的结构即不可恢复式损坏,不可重复利用,防伪效果明显,但因其采用的复杂易碎结构是单一实体构造,在无损探伤技术的发展下,纯机械结构在x-ray照射和ct成像下很容易显山露水,暴露出真面目,不能避免仿冒者从包装的源头进行伪造,技术缺陷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信息防伪光通器,本发明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在聚光块的一侧接入光源,光源经过导光通道上的弹性常通开关传递到导光板上,使导光板上的防伪标识码照射在显示块上显示,利用设置的弹性常通开关使导光通道断开,使接入的光源无法照射到目标显示块上显示。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信息防伪光通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导光通道,所述导光通道的一端与光源输入的聚光块连接,另一端与光源输出的透光块连接,所述导光通道包括连接聚光块的第一导光条和连接透光块的第二导光条,所述第二导光条设置有连接第一导光条的弹性常通开关,所述弹性常通开关的顶部涂于一层吸光的黑色涂层,底部与壳体底部设置的避让孔连接,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弹性常通开关的按压痕。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常通开关连接第一导光条的一面设置为倾斜的对接面,所述对接面与第一导光条上设置的斜接面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避让孔内设置有连接第一导光条、第二导光条和弹性常通开关的弹性垫;所述弹性垫设置为海绵橡胶垫。

作为优选,所述聚光块和透光块采用透明的玻璃或压力克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导光条、第二导光条和弹性常通开关采用具有透明的弹性材料制成;所述透明的弹性材料包括pvc或tpe塑料;所述弹性常通开关与第二导光条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透光块的一侧设置有预编程光线传播装置以及与预编程光线传播装置连接的光路改变装置和显示块。

作为优选,所述预编程光线传播装置包括连接透光块的导光板以及设置在导光板上可以透光的防伪标识码。采用此技术方案,防伪标识码可设置为二维码以及品牌、生产日期、生产源头等。

作为优选,所述光路改变装置包括连接导光板的遮光块以及驱动遮光块在导光板上移动的一次性启用开关。采用此技术方案,利用一次性启用开关移动遮光块,使移动后的遮光块无法复原。

作为优选,所述显示块设置为透明的防划痕的玻璃或亚克力,所述玻璃或亚克力位于预编程光线传播装置的一侧涂图有一层透光的荧光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在聚光块的一侧接入光源,光源经过导光通道上的弹性常通开关传递到导光板上,使导光板上的防伪标识码照射在显示块上显示,利用设置的弹性常通开关使导光通道断开,使接入的光源无法照射到目标显示块上显示;

2.本发明测试手法简单,辨别真伪的工具无需定制,随处可得,辨别效果直观、可靠,制造方便,应用范围广,一次性使用,保密性强,难以破解,难以复制;

3.本发明拥有机械不可恢复式防伪技术的不可逆性;

4.本发明可以避免激光防伪技术的以假乱真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涉及的按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涉及的使用前光源通过导光通道在显示块显示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涉及的使用后光源通过导光通道在显示块显示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涉及的使用前光源通过导光通道的显示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涉及的使用前光源未通过导光通道的显示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涉及的使用后光源通过导光通道的显示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涉及的使用后光源未通过导光通道的显示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壳体,2、聚光块,3、透光块,4、第一导光条,5、第二导光条,6、弹性常通开关,7、黑色涂层,8、避让孔,9、按压痕,10、弹性垫,11、显示块,12、导光板,13、防伪标识码,14、遮光块,15、一次性启用开关,401、斜接面,601、对接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图8所示,一种信息防伪光通器,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导光通道,所述导光通道的一端与光源输入的聚光块2连接,另一端与光源输出的透光块3连接,所述导光通道包括连接聚光块2的第一导光条4和连接透光块3的第二导光条5,所述第二导光条5设置有连接第一导光条4的弹性常通开关6,所述弹性常通开关6的顶部涂于一层吸光的黑色涂层7,底部与壳体1底部设置的避让孔8连接,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弹性常通开关6的按压痕9。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常通开关6连接第一导光条4的一面设置为倾斜的对接面601,所述对接面601与第一导光条4上设置的斜接面401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避让孔8内设置有连接第一导光条4、第二导光条5和弹性常通开关6的弹性垫10;所述弹性垫10设置为海绵橡胶垫。

作为优选,所述聚光块2和透光块3采用透明的玻璃或压力克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导光条4、第二导光条5和弹性常通开关6采用具有透明的弹性材料制成;所述透明的弹性材料包括pvc或tpe塑料;所述弹性常通开关6与第二导光条5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透光块3的一侧设置有预编程光线传播装置以及与预编程光线传播装置连接的光路改变装置和显示块11。

作为优选,所述预编程光线传播装置包括连接透光块3的导光板12以及设置在导光板12上可以透光的防伪标识码13。采用此技术方案,防伪标识码13可设置为二维码以及品牌、生产日期、生产源头等。

作为优选,所述光路改变装置包括连接导光板12的遮光块14以及驱动遮光块14在导光板12上移动的一次性启用开关15。采用此技术方案,利用一次性启用开关15移动遮光块14,使移动后的遮光块14无法复原。

作为优选,所述显示块11设置为透明的防划痕的玻璃或亚克力,所述玻璃或亚克力位于预编程光线传播装置的一侧涂图有一层透光的荧光粉。

具体实施例:

如图3、图5所示,在使用前点亮光源后,在普通状态下光源通过导光通道在显示块部分显示未启用、品牌名称、生产日期、地点、档次和二维码等信息,增加更多的信息来核对,让用户通过显示的信息内容来分析结果。如图6、图8所示,用户在按压弹性常通开关时,使导光通道断开,光源无法通过,显示块部分无法显示任何信息和提示。如图4、图7所示,在使用后点亮光源后,在普通状态下光源通过导光通道在显示块部分显示已启用、品牌名称、生产日期、地点、档次和二维码等信息。这样代表虽然已经启封,但是这是真品。有效的传达了物品的当前信息,具有较高的防伪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