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线本上胶装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37827发布日期:2019-01-08 20:03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车线本上胶装订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装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线本上胶装订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书册装订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种是采用骑马订装订的方式,将内页和封面套合成一个整贴后,用铁丝钉从书册的折缝处穿进里面,将其弯脚锁牢,这种装订方式工艺流程短,出书快,成本低,翻阅时可以将书摊平,便于阅读,但这种装订方式容易出现铁丝生锈,掉页,刮手等问题;二是采用在内页和封面的折缝处直接缝线的装订方式,这样的装订方式缝线直接裸露在外面,外观上很不美观,且裸露在外的缝线容易散开,不牢固;三是采用在内页和封面缝线后再上裹背条进行粘贴,这种方式同样影响美观度,且装订工序多,生产成本高。为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装订设备,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提供一种车线本上胶装订机,其实现了将封面与缝线后的内页用液体胶粘合,避免了传统车线本出现的掉线、散页、生锈等问题,能提高书本的装订效率,改善书本的美观度,同时保证书本的装订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线本上胶装订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内页输送通道,沿所述内页输送通道依次设有车线机构、涂胶机构和封面贴合机构,所述车线机构包括用于在层状叠放好的内页的中心线处进行缝合的车线机,所述涂胶机构包括用于在缝合好的内页背面涂胶的涂胶组件,所述内页输送通道的下方设有封面输送通道,所述封面贴合机构包括用于使封面胶粘于内页背面的压合组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涂胶组件包括涂胶轮、涂胶压轮和用于盛放胶液的盛胶盒,所述盛胶盒与涂胶轮均设于内页输送通道的下方,所述涂胶轮转动设于盛胶盒上方,并且涂胶轮的下端与盛胶盒内的胶液接触,所述涂胶压轮转动设于涂胶轮的上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涂胶组件还包括压轮安装架和涂胶压紧气缸,所述内页输送通道的上方设有压轮安装板,所述压轮安装板上设有支撑座,所述压轮安装架的一端通过转轴可转动的安装于支撑座上,所述涂胶压轮可转动的安装于安装架的另一端,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向上伸出的连接板,所述涂胶压紧气缸的活动杆与连接板的上端连接,并通过连接板带动转轴转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涂胶机构与封面贴合机构之间设有液体胶烘干机构,所述液体胶烘干机构包括设于内页输送通道下方的加热管道,所述加热管道沿内页的输送方向延伸,所述加热管道内设有发热管,所述加热管道的管壁设有开口朝上的加热网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液体胶烘干机构还包括用于使发热管产生的热量从加热网孔输出的吹风装置,所述加热网孔的开口处设有温度传感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封面输送通道的一侧设有封面放置架,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将封面放置架上的封面转移到封面输送通道上的取料机械手。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涂胶组件与车线机之间设有用于切断装订线的切线组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封面输送通道依次包括有水平输送段、倾斜输送段和压合输送段,所述倾斜输送段倾斜向上设置,所述内页输送通道的后端设有使内页掉落到压合输送段的缺口,所述压合输送段的前端设有挡杆,所述压合输送段的下方设有驱动挡杆上下活动的挡料气缸。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合组件包括对称设于压合输送段上下两侧的贴合压辊和驱动贴合压辊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通过齿轮带动贴合压辊转动,所述贴合压辊的安装位置与内页的中心线位置相对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贴合压辊设有两组,所述两组贴合压辊间距设置。

本发明工作过程如下:

内页叠放好后先放入内页输送通道,在内页输送通道上的推料组件推动下移动到车线机处,通过车线机在内页的中心线处进行缝合,当移动到切线组件处时,切线组件将车线切断,缝合好的内页移动到涂胶机构,涂胶机构的涂胶轮转动将盛胶盒内的胶液涂到内页背面的中心线,完成涂胶后由液体胶烘干机构进行烘烤,使液体胶去掉部分水份同时保持较强粘结性,完成烘干后,内页与通过封面输送通道输送的封面相遇,通过挡杆定位使内页和封面平齐后一起进入封面贴合机构,通过贴合压辊使封面贴于内页的下表面,从而完成装订。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通过依次设置车线机构、涂胶机构和封面贴合机构,使得装订时可通过在内页的中心线处进行缝合,后采用胶粘的方式使封面贴合于缝合线背面,从而避免缝合线外露,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装订工艺,避免了传统车线本出现的掉线、散页、生锈等问题,既提高了装订效率,又保证了产品的美观度,也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组装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车线机构和涂胶机构的组装结构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液体胶烘干机构和封面贴合机构的组装结构图;

图5是图4中b-b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机架11、内页输送通道12、推料组件

13、封面放置架14、封面输送通道141、水平输送段

142、倾斜输送段143、压合输送段144、挡杆

145、挡料气缸15、缺口20、车线机构

21、车线机30、切线组件40、涂胶机构

41、压轮安装板42、盛胶盒43、涂胶轮

44、涂胶压轮45、压轮安装架46、支撑座

47、连接板48、涂胶压紧气缸49、转轴

50、液体胶烘干机构51、加热管道52、发热管

53、加热网孔60、封面贴合机构61、贴合压辊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一种车线本上胶装订机,包括机架10,所述机架10上设有内页输送通道11,沿所述内页输送通道11依次设有车线机构20、涂胶机构40和封面贴合机构60,所述车线机构20包括用于在层状叠放好的内页的中心线处进行缝合的车线机21,所述涂胶机构40包括用于在缝合好的内页背面涂胶的涂胶组件,所述涂胶组件与车线机21之间设有用于切断装订线的切线组件30,所述内页输送通道11的下方设有封面输送通道14,所述封面贴合机构60包括用于使封面胶粘于内页背面的压合组件。所述内页输送通道11上设有用于推动内页移动的推料组件12,所述推料组件12包括设于内页输送通道11下方的链条,所述链条设有伸出于内页输送通道11上表面的齿条,工作时,通过齿条推动内页沿内页输送通道移动。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涂胶组件包括涂胶轮43、涂胶压轮44和用于盛放胶液的盛胶盒42,所述盛胶盒42与涂胶轮43均设于内页输送通道11的下方,所述涂胶轮43转动设于盛胶盒42上方,并且涂胶轮43的下端与盛胶盒42内的胶液接触,所述涂胶压轮44转动设于涂胶轮43的上方,工作时,涂胶轮43由驱动设备驱动转动,从而将盛胶盒42内的胶液涂到内页背面的中心线处。所述涂胶组件还包括压轮安装架45和涂胶压紧气缸48,所述内页输送通道11的上方设有压轮安装板41,所述压轮安装板41上设有支撑座46,所述压轮安装架45的一端通过转轴49可转动的安装于支撑座46上,所述涂胶压轮44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于压轮安装架45的另一端,所述转轴49上固定连接有向上伸出的连接板47,所述涂胶压紧气缸48的活动杆与连接板47的上端连接,并通过连接板47带动转轴转动。

如图4-5所示,所述涂胶机构40与封面贴合机构60之间设有液体胶烘干机构50,所述液体胶烘干机构50包括设于内页输送通道11下方的加热管道51,所述加热管道51沿内页的输送方向延伸,所述加热管道51内设有发热管52,所述加热管道51的管壁设有开口朝上的加热网孔53。本发明中,所述液体胶烘干机构50还包括用于使发热管52产生的热量从加热网孔53输出的吹风装置。所述加热网孔53的开口处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发热管52均与本装置的控制系统连接,从而可根据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控制发热管52工作,从而避免发热管52温度过高的情况,提高设备工作的安全性,同时保证烘干质量。所述发热管52为石英发热管。

如图4-6所示,所述封面输送通道14的一侧设有封面放置架13,工作时,封面堆叠放置到封面放置架13上,所述机架10上设有用于将封面放置架13上的封面转移到封面输送通道14上的取料机械手,所述取料机械手通过吸盘进行取料。所述封面输送通道14依次包括有水平输送段141、倾斜输送段142和压合输送段143,所述倾斜输送段142倾斜向上设置,所述内页输送通道11的后端设有使内页掉落到压合输送段143的缺口15,所述压合输送段143的前端设有挡杆144,所述压合输送段143的下方设有驱动挡杆144上下活动的挡料气缸145。所述压合组件包括对称设于压合输送段143上下两侧的贴合压辊61和驱动贴合压辊61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通过齿轮带动贴合压辊61转动,所述贴合压辊61的安装位置与内页的中心线位置相对应,设于压合输送段143上下两侧的贴合压辊61之间的间距可调,从而可适用于不同厚度的书册,防止书册表面擦花或留下痕迹。所述贴合压辊61设有两组,所述两组贴合压辊61间距设置。所述水平输送段141和倾斜输送段142设有使封面向前移动的传送带,所述压合输送段143设有使内页与封面贴合的压合输送带,所述贴合压辊61设于压合输送带之间,工作时,压合输送带从上下两侧夹于内页和封面的两端,使内页和封面向前移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