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41924发布日期:2019-01-08 20:29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论是显示屏幕的尺寸还是显示品质,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作为显示技术的一大重要发展方向,柔性显示器件以其轻薄和可挠曲性而备受瞩目。

现有技术中,通常将柔性显示面板进行弯曲,并封装于基板和盖板形成的密闭空间内以形成显示装置。而且为了迎合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曲的形状,也将盖板做成弯曲的形状,以便与弯曲的柔性显示面板进行贴合。由于弯曲的盖板在其边缘部分(弧面部分)能够反射各个角度的环境光,因此弯曲的盖板在其边缘部分(弧面部分)存在比较严重的炫光问题,导致显示装置边缘炫光,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以实现避免显示装置边缘炫光。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柔性显示面板,朝向远离所述显示装置出光侧的方向弯折;

盖板,位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朝向所述出光侧的一面,且朝向远离所述显示装置出光侧的方向弯折;

其中,所述盖板包括相连的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所述第一平面部与所述第二平面部之间的第一夹角为非零夹角;

第一导光部件,位于所述盖板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之间,且填充所述第一夹角;

所述第一导光部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平面部贴合的第一子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部贴合的第二子平面、连接所述第一子平面与所述第二子平面的第三子连接面。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用于形成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装置,包括:

提供一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朝向远离所述显示装置出光侧的方向弯折;

提供一盖板;所述盖板朝向远离所述显示装置出光侧的方向弯折;所述盖板包括相连的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所述第一平面部与所述第二平面部之间的第一夹角为非零夹角;

提供第一导光部件,将所述第一导光部件填充所述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导光部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平面部贴合的第一子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部贴合的第二子平面、连接所述第一子平面与所述第二子平面的第三子连接面;

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朝向所述出光侧的一面与所述盖板设置有所述第一导光部件的一面进行贴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盖板包括第一平面板和第二平面部,盖板的内表面和外表面都由平面构成,盖板的内表面指的是盖板远离显示装置出光侧的方向一侧的表面,盖板的外表面指的是盖板沿着显示装置出光侧的方向一侧的表面,盖板的内表面和外表面都是非弧面,不具有弧面在各个角度都反射环境光的问题,从而实现避免显示装置边缘炫光。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导光部件,第一导光部件位于柔性显示面板和盖板之间,柔性显示面板的至少部分区域可以通过第一导光部件与盖板进行贴合,从而增加柔性显示面板与盖板之间的牢固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s1区域的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导光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s2区域的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s2区域的另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s3区域的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s3区域的另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图14-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导光部件的制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图3为图2中s1区域的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图2和图3,显示装置包括相对的第一边缘1和第二边缘2,以及相对的第三边缘3和第四边缘4。图1中示例性地,炫光主要发生在第一边缘1和第二边缘2处,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炫光可以发生在第三边缘3和第四边缘4处。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100、盖板200和第一导光部件300。柔性显示面板100朝向远离显示装置出光侧的方向弯折。图2中宽箭头方向示意了显示装置的出光方向。盖板200位于柔性显示面板100朝向显示装置出光侧的一面,且朝向远离显示装置出光侧的方向弯折。其中,盖板200包括相连的第一平面部210和第二平面部220,第一平面部210与第二平面部220之间的第一夹角α为非零夹角。第一夹角α可以为锐角、直角或者钝角。当第一夹角α为锐角时,盖板200比较尖锐,使用者在使用显示装置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伤害。因此,优选地,第一夹角α为直角或者钝角。第一导光部件300位于盖板200与柔性显示面板100之间,且填充第一夹角α。第一导光部件300包括与第一平面部210贴合的第一子平面310、与第二平面部220贴合的第二子平面320、连接第一子平面310与第二子平面320的第三子连接面330。第三子连接面330与柔性显示面板100相对设置(即第三子连接面330为第一导光部件300的各面中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00的一个面)。可选地,柔性显示面板100的至少部分区域可以通过第三子连接面330与盖板200进行贴合。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基板400,柔性显示面板100封装于基板400和盖板200形成的密闭空间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盖板包括第一平面板和第二平面部,盖板的内表面和外表面都由平面构成,盖板的内表面指的是盖板远离显示装置出光侧的方向一侧的表面,盖板的外表面指的是盖板沿着显示装置出光侧的方向一侧的表面,盖板的内表面和外表面都是非弧面,不具有弧面在各个角度都反射环境光的问题,从而实现避免显示装置边缘炫光。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导光部件,第一导光部件位于柔性显示面板和盖板之间,柔性显示面板的至少部分区域可以通过第一导光部件与盖板进行贴合,从而增加柔性显示面板与盖板之间的牢固程度。同时,通过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避免柔性显示面板由于填充盖板的夹角导致过分弯折,局部应力过大,柔性显示面板出现断裂或折痕。

可选的,显示面板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两侧的两个第二显示区,且可选的,两个两个第二显示区关于第一显示区对称;盖板包括两个第二平面部,分别位于第一平面部的两侧,并且两个第二平面部对应的第一导光部件关于第一平面部对称设置。这样可以使柔性显示面板的两个第二显示区与第一显示区的交界位置(即弯折位置)均可以得到稳定且程度一致的支撑,确保在贴合柔性显示面板与盖板的时候,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两侧的弯折区域弯折程度一致,提高工艺精度及用户体验。

可选地,参考图2和图3,柔性显示面板100划分为第一显示区110、第二显示区120,以及位于第一显示区110和第二显示区120之间的第三显示区130,其中,第一显示区110贴附于第一平面部210,第二显示区120贴附于第二平面部220,第三显示区130至少部分贴附于第三子连接面330。第三显示区130为曲面,且朝向远离显示装置出光侧的方向弯折。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以第一显示区110和第二显示区120为平面进行解释说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110和第二显示区120还可以为曲面。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导光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图3和图4,第一导光部件300在固定方向上导光,该固定方向为第三子连接面330指向第一子平面310的方向,或第三子连接面330指向第二子平面320的方向。图4中示例性地以虚线箭头示意出了该固定方向,该固定方向即第一导光部件300的导光方向。第一导光部件300的导光入射端位于第三子连接面330,第一导光部件300的导光出射端位于第一子平面310和第二子平面320。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三显示区130出射的光线,可以沿着第一导光部件300的导光方向出射到盖板200的第一平面部210(沿z轴方向出射)和盖板200的第二平面部220(沿着x轴方向出射)。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导光部件300沿固定方向导光,对于柔性显示面板100的一个发光点而言,该发光点发出的光线只能从盖板200的第一平面部210出射,或者,该发光点发出的光线只能从盖板200的第二平面部220出射。从而避免了柔性显示面板100同一发光点发出的光线从盖板200的第一平面部210和第二平面部220同时出射时造成的重影现象。

可选地,参考图2、图3和图4,第三子连接面330包括靠近第一子平面310的甲区331和靠近第二子平面320的乙区322。甲区331中第一导光部件300的导光入射端对应的的导光出射端位于第一子平面310,乙区332中第一导光部件300的导光入射端对应的的导光出射端位于第二子平面320。因此,照射到甲区331的光线在经过第一导光部件300的传播后仅能够从第一子平面310出射;照射到乙区322的光线在经过第一导光部件300的传播后仅能够从第二子平面320出射。

图5为图4中s2区域的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和图5,第一导光部件300包括多个导光通孔341。导光通孔341的侧壁342可以包括吸光材料,导光通孔341的侧壁342用于吸收入射到侧壁342上的光线,从而使光线仅能在导光通孔341中传播,进而形成固定导光方向。第一导光部件300的导光方向(图5中虚线箭头所示)与导光通孔341的延伸方向相同。

图6为图4中s2区域的另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和图6,第一导光部件300包括多个第一光纤结构350,第一导光部件300的导光方向(图6中虚线箭头所示)与第一光纤结构350的延伸方向相同,每相邻两个第一光纤结构350之间设置有吸光材料360。第一光纤结构350可以包括第一纤芯351和第一包层352,第一纤芯351的折射率大于第一包层352的折射率,入射到第一纤芯351中的光线由于全反射的作用被限制在第一纤芯351中传播,入射到第一纤芯351中的光线无法传播到第一包层352中,进而形成固定导光方向。

可选地,参考图2、图3和图4,第三子连接面330为平面。平面相对于曲面来说更容易形成,因此设置第三子连接面330为平面降低了第一导光部件300的制作难度,从而提高了显示装置的生产效率。

可选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子连接面还可以为曲面,可选的,该曲面朝向远离柔性显示面板侧凸出;通过将第三子连接面设置为曲面,可以将第二显示区与第一显示区的交界位置(即弯折位置)与第三子连接面更好的贴合,贴合面积更大,结构更稳定,而且可以对柔性显示面板起到更全面且更均一的支撑,将柔性显示与盖板之间的缝隙充分填充,更利于导出柔性显示面板的发光,提高显示效果。当然,在本发明其他可选实施例中,第三子连接面也可以依具体需要、根据产品需求决定,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地,参考图2、图3和图4,第一导光部件300的导光方向(图4中虚线箭头所示)垂直于第三子连接面330。进一步地参考图5,第一导光部件300的导光方向垂直于第三子连接面330时,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三显示区130出射的光线能够以较小的入射角入射到导光通孔341中,从而在导光通孔341中传播而不是被导光通孔341的侧壁342吸收,提高了光线利用率。进一步地参考图6,第一导光部件300的导光方向垂直于第三子连接面330时,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三显示区130出射的光线能够以较小的入射角入射到第一光纤结构350中,从而满足全反射的条件,以将光线限制在第一纤芯351中传播,提高了光线利用率。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参考图7,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导光部件500,第二导光部件500位于第一导光部件300与柔性显示面板100之间。第二导光部件500包括两个三棱柱状的导光子部件510,三棱柱状指的是柔性显示面板100弯折之前导光子部件510的形状,柔性显示面板100弯折之后导光子部件510的形状随之略有变化(即将三棱柱的底面由平面相应地变为曲面),三棱柱状的导光子部件510沿平行于柔性显示面板弯折轴方向延伸、沿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弯折轴方向排布。柔性显示面板弯折轴的延伸方向为y轴方向。柔性显示面板100划分为第一显示区110、第二显示区120,以及位于第一显示区110和第二显示区120之间的第三显示区130,其中,第一显示区110贴附于第一平面部210,第二显示区120贴附于第二平面部220。三棱柱状的导光子部件510的三个侧面分别贴附于第三显示区130、第三子连接面330和盖板200。第二导光部件500中的一个导光子部件510贴附于盖板200的第一平面部210,第二导光部件500中的另一个导光子部件510贴附于盖板200的第二平面部220。

可选的,参考图7,第一夹角α为直角,α=90°,盖板200的第一平面部210与盖板200的第二平面部220相互垂直,从而盖板200的第二平面部220能够承受显示装置从正面(沿z轴方向)较大的作用力,提高了显示装置的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直角相对于锐角和钝角来说制作难度更小。第一导光部件300的第一子平面310与第一导光部件300的第二子平面320相互垂直。第一导光部件300在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弯折轴方向的截面内,其可以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使经过第一子平面310出射到第一平面部210的光线数量与经过第二子平面320出射到第二平面部220的光线数量一致,使盖板200的第一平面部210与第二平面部220出光效果一致。

可选地,参考图7,图7中的虚线箭头示意了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三显示区130的一发光点发出的光线的传播路径,第二导光部件500在固定方向上导光,第二导光部件500的导光入射端与柔性显示面板100对接,第二导光部件500的导光出射端与第一导光部件300对接。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导光部件300和第二导光部件500均沿固定方向导光,对于柔性显示面板100的一个发光点而言,该发光点发出的光线只能从盖板200的第一平面部210出射,或者,该发光点发出的光线只能从盖板200的第二平面部220出射。从而避免了柔性显示面板100同一发光点发出的光线从盖板200的第一平面部210和第二平面部220同时出射时造成的重影现象。另外,第二导光部件500填充了柔性显示面板100、盖板200和第一导光部件300形成的空隙,从而增加柔性显示面板100与盖板200之间的牢固程度。第一导光部件300的第三子连接面330为平面,而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三显示区130为曲面,平面与曲面之间的形状不匹配,位于第一导光部件300与柔性显示面板100之间的第二导光部件300起到了匹配平面和曲面的效果,即起到了匹配第一导光部件300与柔性显示面板100的效果。第二导光部件500可以为柔性材料,并具有一定的可变形能力。在进行贴合时,第二导光部件500还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小柔性显示面板100与第一导光部件300贴合时的冲击力。图8为图7中s3区域的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参考图7和图8,第二导光部件500包括多个第二光纤结构520,第二导光部件500的导光入射端为第二光纤结构520临近柔性显示面板100的一端,第二导光部件500的导光出射端为第二光纤结构520临近第一导光部件300的一端。第二导光部件500可以为柔性材料,并具有一定的可变形能力,从而更好地填充柔性显示面板100、盖板200和第一导光部件300形成的空隙。因此,第二导光部件500在随着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折而弯折之前的导光方向,与随着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折而弯折之后的导光方向不同。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第二导光部件500均沿固定方向导光指的是,第二导光部件500在随着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折而弯折之后的导光方向。第二光纤结构520可以包括第二纤芯521和第二包层522,第二纤芯521的折射率大于第二包层522的折射率,入射到第二纤芯521中的光线由于全反射的作用被限制在第二纤芯521中传播,入射到第二纤芯521中的光线无法传播到第二包层522中,进而形成固定导光方向。相邻两个第二光纤结构520之间可以为空隙或者被填充物种填充。

可选地,参考图7和图8,每相邻两个第二光纤结构520之间设置有吸光材料360。吸光材料360可以吸收入射到第二纤芯521外的光线。

图9为图7中s3区域的另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参考图7和图9,柔性第二导光部件500包括多个导光柱体540,导光柱体540各个区域的折射率相同。也就是说,导光柱体540为一个由均一物质制作的物体,其各个部分具有相同的光学特性。导光柱体540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导光部件500的导光方向相同。相邻两个导光柱体540之间可以设置有空隙550,空隙550也可称为缝隙或者空气孔。本发明实施例中,柔性第二导光部件500包括多个折射率形同的导光柱体540,相对于设置光纤结构进行导光来说,导光柱体540的结构更为简单,从而降低了成本。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0,显示装置还包括填充物600,填充物600填充第一导光部件300、柔性显示面板100和盖板200形成的空隙。填充物600可以为柔性材料,并具有一定的可变形能力,从而更好地填充第一导光部件300、柔性显示面板100和盖板200形成的空隙。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填充物600仅起到填充的作用,填充物600无固定的导光方向。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1,第三子连接面330为曲面,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三显示区130的弯曲形状与第三子连接面330的弯曲形状一致。这里的弯曲形状一致具体指弯折程度和方向均一致,即第三显示区130跟随第三子连接面330一起弯折。本发明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三显示区130的弯曲形状与第三子连接面330的弯曲形状一致,因此可以减小甚至消除第一导光部件300与柔性显示面板100之间的空隙,从而可以直接将第一导光部件300与柔性显示面板100进行贴合,避免了第一导光部件300与柔性显示面板100留有空隙时使用其他材料进行填充的情况,且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三显示区130的大部分与第一导光部件300进行贴合,从而保证了柔性显示面板100和第一导光部件300粘结的牢固性。

参考图2和图3,第一显示区110和第二显示区120为平面,第三显示区130为曲面,且第三显示区130朝向远离显示装置出光侧的方向弯折时,由于曲面放大作用,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三显示区130中一物体的长度沿x轴方向上被放大。因此如果按照常规设计,将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一显示区110与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三显示区130设置相同的像素密度,则用户看到的柔性显示面板100显示的图像在显示装置的边缘处发生了变形与失真。继续参考图2、图3,并参考图4,第三子连接面330包括靠近第一子平面310的甲区331和靠近第二子平面320的乙区332,入射甲区331的光可以从第一子平面310均匀出射,但是第一子平面310的面积大于甲区331面积,因此,实际出射第一子平面310的画面会被放大。同样地,入射乙区332的光可以从第二子平面320均匀出射,但是第二子平面320的面积大于乙区332面积,因此,实际出射第二子平面320的画面会被放大。总之,用户看到的柔性显示面板100显示的图像在显示装置的边缘处发生了变形与失真。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图3和图12,柔性显示面板100划分为第一显示区110、第二显示区120,以及位于第一显示区110和第二显示区120之间的第三显示区130,其中,第一显示区110贴附于第一平面部210,第二显示区120贴附于第二平面部220。第一显示区110和第二显示区120可以为平面。柔性显示面板100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101。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弯折轴方向上(柔性显示面板弯折轴沿y轴方向延伸),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三显示区130中的像素101的密度小于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一显示区110中的的像素101的密度。可选地,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弯折轴方向上(柔性显示面板弯折轴沿y轴方向延伸),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三显示区130中的像素101的长度小于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一显示区110中的的像素101的长度。由于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三显示区130沿x轴方向的像素101的密度更大,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一显示区110沿x轴方向的的像素101的密度更小,第三显示区130中的像素101沿x轴方向的尺寸由于曲面放大作用被放大后与第一显示区110中的像素101沿x轴方向的尺寸一致,从而保证了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的质量。

可选地,参考图7和图12,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导光部件500,第二导光部件500位于第一导光部件300与柔性显示面板100之间。第二导光部件500在固定方向上导光,第二导光部件500的导光入射端与柔性显示面板100对接,第二导光部件500的导光出射端与第一导光部件300对接。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弯折轴方向上(柔性显示面板弯折轴沿y轴方向延伸),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三显示区130中的像素101的密度小于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一显示区110中的的像素101的密度。柔性显示面板100的第一显示区110与第三显示区130的像素排布不再一致,从而更需要精准的对位。第二导光部件500的导光入射端与柔性显示面板100对接,第二导光部件500的导光出射端与第一导光部件300对接时,第二导光部件500保证了柔性显示面板100和第二导光部件500之间具有良好的对位精度。这里的对位精度不仅指的是机械对位,还有光学对位,光学对位例如可以为一根光纤与另一跟光纤之间的对接从而达到的良好的导光效果。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流程图,图14-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示意图,参考图13-图17,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0、提供一柔性显示面板100,柔性显示面板100朝向远离显示装置出光侧的方向弯折。图14-图17中宽箭头表示显示装置的出光方向。柔性显示面板100围绕柔性显示面板弯折轴且朝向远离显示装置出光侧的方向弯折,柔性显示面板弯折轴沿y轴方向延伸。

s120、提供一盖板200,盖板200朝向远离显示装置出光侧的方向弯折。盖板200包括相连的第一平面部210和第二平面部220,第一平面部210与第二平面部220之间的第一夹角α为非零夹角。

第一夹角α可以为锐角、直角或者钝角。优选地,第一夹角α可以为直角或者钝角。

s130、提供第一导光部件300,将第一导光部件300填充第一夹角α。第一导光部件300包括与第一平面部210贴合的第一子平面310、与第二平面部220贴合的第二子平面320、连接第一子平面310与第二子平面320的第三子连接面330。

s140、将柔性显示面板100朝向显示装置的出光侧的一面与盖板200设置有第一导光部件300的一面进行贴合。

第一导光部件300位于盖板200与柔性显示面板100之间,且填充第一夹角α。

本发明实施例中,盖板包括第一平面板和第二平面部,盖板的内表面和外表面都由平面构成,盖板的内表面指的是盖板远离显示装置出光侧的方向一侧的表面,盖板的外表面指的是盖板沿着显示装置出光侧的方向一侧的表面,盖板的内表面和外表面都是非弧面,不具有弧面在各个角度都反射环境光的问题,从而实现避免显示装置边缘炫光。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导光部件,第一导光部件位于柔性显示面板和盖板之间,柔性显示面板的至少部分区域可以通过第一导光部件与盖板进行贴合,从而增加柔性显示面板与盖板之间的牢固程度。

可选地,参考1图14-图17,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导光部件500。上述步骤s110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s111、提供一展平状态的柔性显示面板100。

s112、在展平状态的柔性显示面板100朝向显示装置出光侧的一面形成第二导光部件500。

其中,第二导光部件500包括两个三棱柱状的导光子部件510。

s113、将柔性显示面板100围绕柔性显示面板弯折轴且朝向远离显示装置出光侧的方向弯折。

其中,导光子部件510沿平行于柔性显示面板弯折轴方向延伸、沿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弯折轴方向排布。柔性显示面板100弯折之后导光子部件510的形状随之略有变化(即将三棱柱的底面由平面相应地变为曲面)。

1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导光部件的制作示意图,参考1图18,第二导光部件500包括多个导光柱体540,导光柱体540各个区域的折射率相同,导光柱体540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导光部件500的导光方向相同。第二导光部件500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10、提供一透明材料。

s220、将透明材料裁切成两个三棱柱状。

s230、沿着垂直于三棱柱状透明材料的底面方向刻蚀镂空透明材料形成空隙550,且沿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弯折轴方向上空隙550平行间隔排列,以形成多个导光柱体540。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对整块透明材料的刻蚀,刻蚀掉其中的一部分,留下的透明材料形成了多个导光柱体540,相邻两个导光柱体540之间可以具有空隙550。

本发明实施例中,柔性第二导光部件500包括多个折射率形同的导光柱体540,相对于设置光纤结构进行导光来说,导光柱体540的结构更为简单,且导光柱体540的制作方法也更为简单,从而降低了成本。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