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41907发布日期:2019-01-08 20:29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显示装置,例如显示器、电视机、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屏幕通常为规则的矩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显示装置屏幕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显示面板的形状经常被设计为规则矩形以外的形状,如凸多边形、凹多边形、圆形、环形等等,这类显示面板通常被称为异形显示面板。异形显示面板的形状设计可以避开显示装置中的一些功能模块,例如摄像头模块、传感器模块或扬声器模块等,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屏占比,使显示效果更加突出。如何设计出性能优良的异形显示面板,不断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是业内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以及至少一个槽体;显示区包括第一边缘、多条数据线、多条扫描线和多条发光控制线,多条扫描线和多条发光控制线均沿行方向延伸,多条数据线和第一边缘均沿列方向延伸;第一边缘朝向显示区的内部凹陷,形成槽体;

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第一非显示区和槽体相邻设置;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沿列方向排布,且第一显示区和第一非显示区相邻设置;

多条发光控制线包括多条第一发光控制线和多条第二发光控制线,第一发光控制线位于第一显示区,第二发光控制线位于第二显示区;

非显示区包括多个扫描驱动器和多个发光控制器;其中,每个扫描驱动器的输出端和至少一条扫描线电连接;

多个发光控制器包括多个级联的第一发光控制器,第一发光控制器位于第一发光控制线远离槽体的一侧,且每个第一发光控制器的输出端和至少一条第一发光控制线电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通过与数据线同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缘形成槽体,槽体所在区域可以安装摄像头等元器件,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的视觉效果需求;槽体和第一非显示区相邻设置,由于第一发光控制器位于第一发光控制线远离槽体的一侧,从而第一发光控制器不会占用第一非显示区的空间,故一方面,有利于减小第一非显示区在行方向上的宽度,提高屏占比,实现显示设备的窄边框化,另一方面,第一发光控制器和扫描驱动器能够对第一显示区内的第一发光控制线和扫描线正常提供信号,无需减少信号器件的数量,有效确保了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驱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控制器的级联电路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光控制器的级联电路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扫描驱动器的级联电路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异形显示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主要原因是在显示屏上设置异形区,更便于为摄像头、听筒等重要元器件提供放置空间,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使用体验。

由于异形区的存在,使得异形区所在边框处的线路排布更加密集,为了降低对显示性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决方式:一种是增加显示设备在异形区边框的宽度,但难以提高显示屏的屏占比;另一种是减少部分驱动元件,给线路排布提供空间,但或多或少地还是会使异性区和其他区的显示亮度存在差异,并且异性区空间越大,亮度差异就越明显,不利于大尺寸显示屏的生产制造。

有鉴于此,请参考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围绕显示区aa的非显示区bb以及至少一个槽体10;显示区aa包括第一边缘11、多条数据线d、多条扫描线g和多条发光控制线e,多条扫描线g和多条发光控制线e均沿行方向延伸,多条数据线d和第一边缘11均沿列方向延伸;第一边缘11朝向显示区aa的内部凹陷,形成槽体10;

非显示区bb包括第一非显示区b1,第一非显示区b1和槽体10相邻设置;显示区aa包括第一显示区a1和第二显示区a2,第一显示区a1和第二显示区a2沿列方向排布,且第一显示区a1和第一非显示区b1相邻设置;

多条发光控制线e包括多条第一发光控制线e1和多条第二发光控制线e2,第一发光控制线e1位于第一显示区a1,第二发光控制线e2位于第二显示区a2;

非显示区bb包括多个扫描驱动器20和多个发光控制器30;其中,每个扫描驱动器20的输出端和至少一条扫描线g电连接;

多个发光控制器30包括多个级联的第一发光控制器31,第一发光控制器31位于第一发光控制线e1远离槽体10的一侧,且每个第一发光控制器31的输出端和至少一条第一发光控制线e1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边缘11和数据线d均沿列方向延伸,且第一边缘11朝向显示区aa的内部凹陷,从而形成了可以安装摄像头等元器件的空间,也即槽体10,以适应用户的视觉效果需求。

扫描驱动器20的输出端和扫描线g电连接,通过扫描驱动器20可以向扫描线g提供扫描信号;第一发光控制器31的输出端和第一发光控制线e1电连接,通过第一发光控制器31可以向第一发光控制线e1提供发光控制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加直观地示意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图1中未示意出其他结构;同时,为了更易于区分扫描线g、第一发光控制线e1和第二发光控制线e2,对三者进行了不同图案的填充。另外,第一显示区a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甚至多个,第二显示区a2也可以是一个甚至多个,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

对于数据线d而言,请结合参考图2所示,由于第一边缘11朝向显示区aa的内部凹陷,为了能够为显示面板正常提供数据信号,原本经过第一显示区a1的数据线d部分需要绕至第一非显示区b1,使得第一非显示区b1较非显示区bb的其余区域,线路排布更为密集。但由于第一发光控制器31位于第一发光控制线e1远离槽体10的一侧,也即第一发光控制器31避开第一非显示区b1设置,从而减小了第一发光控制器31对于数据线d线路排布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数据线d可以直接通过显示面板内位于非显示区bb的驱动芯片40提供数据信号,当然,数据线d也可以通过设置一个或多个数据驱动器提供数据信号,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加直观地示意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图2中仅示意出了数据线d的排布和驱动芯片40,图2中的其他结构仍然如图1所示,在此不再赘述。

通常,显示面板通过若干像素p共同实现画面的显示。请结合参考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当扫描驱动器20向扫描线g提供扫描信号时,与该扫描线g连接的像素p被选中,并接收来自数据线d的数据信号,从而这些被选中的像素p发光,发光时长则由对应的发光控制线e控制。

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控制器31的输出端和第一发光控制线e1电连接,而第一发光控制线e1位于第一显示区a1,故第一发光控制器31可以控制第一显示区a1内像素p的发光时长。

多个第一发光控制器31之间采用级联的连接方式,具体的,请结合参考图4所示,每一级第一发光控制器31的输入端ck1和ck2分别用于接收时钟信号cke1和cke2,第一级的第一发光控制器31的输入端in用于接收起始信号ste,从第二级第一发光控制器31开始,后一级第一发光控制器31的输入端in与前一级第一发光控制器31的输出端out电连接,以逐级为第一发光控制线e1提供发光控制信号,控制像素p的发光时长。需要说明的是,图4对于多个第一发光控制器31之间级联的连接方式仅做示例性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多个第一发光控制器31之间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有多种,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此外,本实施例中扫描驱动器20的驱动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图1所示的单边驱动方式,也即扫描驱动器20位于显示区aa的同侧,每个扫描驱动器20的输出端均和一条扫描线g电连接,当然,扫描驱动器20的输出端也可以和两条甚至两条以上的扫描线g电连接,扫描驱动器20的驱动方式也可以是其他,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仅以图1所示的驱动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

通过与数据线同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缘形成槽体,槽体所在区域可以安装摄像头等元器件,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的视觉效果需求;槽体和第一非显示区相邻设置,由于第一发光控制器位于第一发光控制线远离槽体的一侧,从而第一发光控制器不会占用第一非显示区的空间,故一方面,有利于减小第一非显示区在行方向上的宽度,提高屏占比,实现显示设备的窄边框化,另一方面,第一发光控制器和扫描驱动器能够对第一显示区内的第一发光控制线和扫描线正常提供信号,无需减少信号器件的数量,有效确保了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图3和图5所示,多个发光控制器30还包括多个第二发光控制器32,每个第二发光控制器32的输出端和至少一条第二发光控制线e2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发光控制器32的输出端和第二发光控制线e2电连接,而第二发光控制线e2位于第二显示区a2,故第二发光控制器32可以控制第二显示区a2内像素p的发光时长。为了确保各第二发光控制线e2负载的一致性,并且不影响数据线d在第一非显示区b1内的线路排布,第二发光控制器32可以位于非显示区bb中除第一非显示区b1以外的区域内。

第二发光控制器32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同图4中第一发光控制器31一样采用级联的连接方式,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第二发光控制器32在非显示区bb内的位置也可以有多种,比如图5中,第二发光控制器32均位于第二发光控制线e2靠近槽体10的一侧;再比如,请参考图6所示,第二发光控制器32均位于第二发光控制线e2靠近第一发光控制器31的一侧,当然也可以是其他位置设置方式,本实施例对此均不作具体限制。

可选的,请参考图7所示,多个第二发光控制器32包括多个级联的第一子发光控制器321和多个级联的第二子发光控制器322,第一子发光控制器321位于第二发光控制线e2靠近第一发光控制器31的一侧,第二子发光控制器322位于第二发光控制线e2远离第一发光控制器31的一侧。

具体的,第一子发光控制器321位于第二发光控制线e2靠近第一发光控制器31的一侧,第二子发光控制器322位于第二发光控制线e2远离第一发光控制器31的一侧,也即第一子发光控制器321和第二子发光控制器322异侧设置,从而可以根据显示面板的线路排布灵活调整第二发光控制器32在非显示区bb的位置和数量。

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发光控制器321和第二子发光控制器322的内部电路结构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多个第一子发光控制器321之间可以采用同图4中第一发光控制器31一样的级联方式,多个第二子发光控制器322之间也可以采用同图4中第一发光控制器31一样的级联方式,具体电路连接同上述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当然,第一子发光控制器321和第二子发光控制器322还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也并不作具体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子发光控制器321和第二子发光控制器32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只要能够满足第二显示区a2内每条第二发光控制线e2均有第二发光控制器32与其电连接,为其提供发光控制信号即可,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

可选的,请参考图8所示,每条第二发光控制线e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子发光控制器321和第二子发光控制器322的输出端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发光控制器321和第二子发光控制器322可以分别为第二发光控制线e2的两端提供发光控制信号,在第一子发光控制器321和第二子发光控制器322输入的时钟信号同步的情况下,第一子发光控制器321和第二子发光控制器322也即实现了对第二发光控制线e2的双边驱动,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显示面板显示的均一性。

当然,在显示面板显示画面过程中,也可以仅部分第一子发光控制器321和/或部分第二子发光控制器322具有发光控制信号的提供能力,此时,剩余的第一子发光控制器321和/或剩余的第二子发光控制器322不具有发光控制信号的提供能力,也即这些发光控制器可以作为虚拟发光控制器确保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请参考图9和图10所示,第一子发光控制器321的输出端和奇数行的第二发光控制线e2电连接,第二子发光控制器322的输出端和偶数行的第二发光控制线e2电连接;或者,第一子发光控制器321的输出端和偶数行的第二发光控制线e2电连接,第二子发光控制器322的输出端和奇数行的第二发光控制线e2电连接。

具体的,如图9所示,第一子发光控制器321的输出端和奇数行的第二发光控制线e2电连接,第二子发光控制器322的输出端和偶数行的第二发光控制线e2电连接。也即通过第一子发光控制器321和第二子发光控制器322实现对第二发光控制线e2的双边交叉驱动,从而也能有效提高显示面板显示的均一性。

第一子发光控制器321和第二子发光控制器322与第二发光控制线e2的连接关系也可以如图10所示,第一子发光控制器321的输出端和偶数行的第二发光控制线e2电连接,第二子发光控制器322的输出端和奇数行的第二发光控制线e2电连接,从而也能实现对第二发光控制线e2的双边交叉驱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发光控制器321和第二子发光控制器322仍然可以同图4中第一发光控制器31一样采用级联的连接方式,此时,若槽体10在列方向上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发光控制器322,则连接线路和图2中的数据线d一样,需要有部分绕至第一非显示区b1,但由于该部分线路在第一非显示区b1中所占的空间相当小,基本不会对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产生异常影响;当然,第一子发光控制器321和第二子发光控制器322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

可选的,请结合参考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子发光控制器321和第一发光控制器31之间级联。此时,第一级的发光控制器可以是第一子发光控制器321,也可以是第一发光控制器31,具体与第一显示区a1和第二显示区a2的设置方式有关。

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发光控制器321和第一发光控制器31之间级联,且共用时钟信号cke1和cke2,此时只要提供一个起始信号ste即可为第一发光控制线e1和第二发光控制线e2提供发光控制信号,减小了线路排布的难度和所需的空间,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生产效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2所示,每个第一发光控制器31的输出端和至少两条第一发光控制线e1电连接,且每个第二发光控制器32的输出端和至少两条第二发光控制线e2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发光控制器31的输出端可以和两条甚至两条以上的第一发光控制线e1电连接,每个第二发光控制器32的输出端也可以和两条甚至两条以上的第二发光控制线e2电连接,但并不局限于在一个显示面板中,各第一发光控制器31所电连接的第一发光控制线e1的数量均相同,也并不局限于在一个显示面板中,各第二发光控制器32所电连接的第二发光控制线e2的数量均相同。

从而有效减少了发光控制器30的数量,也即减少了发光控制器30在非显示区bb内所占的空间,使得非显示区bb内的线路可以更加灵活地排布,以减小非显示区bb在行方向上的宽度,有利于实现显示设备的窄边框化。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3所示,多个扫描驱动器20包括多个级联的第一扫描驱动器21和多个级联的第二扫描驱动器22,第一扫描驱动器21位于扫描线g靠近第一发光控制器31的一侧,第二扫描驱动器22位于扫描线g远离第一发光控制器31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第一扫描驱动器21位于扫描线g靠近第一发光控制器31的一侧,第二扫描驱动器22位于扫描线g远离第一发光控制器31的一侧,也即第一扫描驱动器21和第二扫描驱动器22异侧设置,从而可以根据显示面板的线路排布灵活调整扫描驱动器20在非显示区bb的位置和数量。

其中,第一扫描驱动器21和第二扫描驱动器22的内部电路结构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

第一扫描驱动器21之间、第二扫描驱动器22之间均采用级联的连接方式,具体的,请结合参考图14所示,以多个级联的第一扫描驱动器21为例:每一级第一扫描驱动器21的输入端c1和c2分别用于接收时钟信号ckv1和ckv2,第一级的第一扫描驱动器21的输入端i用于接收起始信号stv,从第二级第一扫描驱动器21开始,后一级第一扫描驱动器21的输入端in与前一级第一扫描驱动器21的输出端o电连接,以逐级为扫描线g提供扫描信号,驱动显示区aa显示图像。其中,该扫描信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正向扫描信号,或者是反向扫描信号,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

可选的,请参考图15所示,每条扫描线g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扫描驱动器21和第二扫描驱动器22的输出端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扫描驱动器21和第二扫描驱动器22可以分别为扫描线g的两端提供扫描信号,在第一扫描驱动器21和第二扫描驱动器22输入的时钟信号同步的情况下,第一扫描驱动器21和第二扫描驱动器22也即实现了对扫描线g的双边驱动,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显示面板显示的均一性。

当然,在显示面板显示画面过程中,也可以仅部分第一扫描驱动器21和/或部分第二扫描驱动器22具有扫描信号的提供能力,此时,剩余的第一扫描驱动器21和/或剩余的第二扫描驱动器22不具有发光控制信号的提供能力,也即这些扫描驱动器可以作为虚拟扫描驱动器确保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请参考图16所示,每个第一扫描驱动器21的输出端和至少两条扫描线g电连接,且每个第二扫描驱动器22的输出端和至少两条扫描线g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扫描驱动器21的输出端可以和两条甚至两条以上的扫描线g电连接,每个第二扫描驱动器22的输出端也可以和两条甚至两条以上的扫描线g电连接,但并不局限于在一个显示面板中,各第一扫描驱动器21所电连接的扫描线g的数量均相同,也并不局限于在一个显示面板中,各第二扫描驱动器22所电连接的扫描线g的数量均相同。

从而有效减少了扫描驱动器20的数量,也即减少了扫描驱动器20在非显示区bb内所占的空间,使得非显示区bb内的线路可以更加灵活地排布,以减小非显示区bb在行方向上的宽度,有利于实现显示设备的窄边框化。

可选的,请继续参考图16所示,第一扫描驱动器21和第一发光控制器31沿列方向同列排布。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少第一扫描驱动器21和第一发光控制器31在非显示区bb内所占的空间。

本实施例中,第二扫描驱动器22的输出端可以和至少两条扫描线g电连接,同时,第二发光控制器32也可以和至少两条第二发光控制线e2电连接,从而第二扫描驱动器22和第二发光控制器32在第一非显示区b1以外的非显示区bb内,也可以沿列方向同列排布。此时,在行方向上,位于显示区aa两侧的非显示区bb的宽度均可以得到有效减少,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化。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

请参考图17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包括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图17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200进行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还可以是平板电脑、电视、车载显示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本发明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通过与数据线同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缘形成槽体,槽体所在区域可以安装摄像头等元器件,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的视觉效果需求;槽体和第一非显示区相邻设置,由于第一发光控制器位于第一发光控制线远离槽体的一侧,从而第一发光控制器不会占用第一非显示区的空间,故一方面,有利于减小第一非显示区在行方向上的宽度,提高屏占比,实现显示设备的窄边框化,另一方面,第一发光控制器和扫描驱动器能够对第一显示区内的第一发光控制线和扫描线正常提供信号,无需减少信号器件的数量,有效确保了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