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学护理用吸痰练习模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22381发布日期:2019-05-07 22:20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学护理用吸痰练习模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护理练习、练习模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学护理用吸痰练习模型装置。



背景技术:

吸痰指经口腔,鼻腔,人工气道(气管切开术)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适应症于昏迷病人、痰液特别多有窒息可能的情况、需气管内给药,注入造影剂或稀释痰液的病人,其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护理技巧且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进而迫切需要一种医学护理用吸痰练习模型装置进行熟练度的练习。

经过检索例如申请号为CN201607860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仿真吸痰模型,包括模拟气管和模拟肺,所述模拟肺为二个空心气囊;所述模拟气管为倒“Y”字型的塑料螺纹管,在倒“Y”字型的塑料螺纹管下端分别连接有作为模拟肺的二个空心气囊,塑料螺纹管与空心气囊的内腔相连通;在通入空心气囊内腔的塑料螺纹管端部均分别连接有作为肺泡的多囊橡胶球,多囊橡胶球分别置于二个空心气囊内。其模拟效果更好、实用性更强、具有创新性。

再例如申请号为CN2671052Y的专利公开了气管切开护理模型。主要由仿真人体的口、鼻、喉组成,其特征是:喉部(1)设有气管(3),并设有一个切开的行口(2),用于气管套管插入,以吸出痰液。口腔、鼻腔、喉部气管(3)是相通的。当病人喉部水肿,不能通过口、鼻孔吸入气体时,则可从行口(2)插入气管套管,以解决通气困难。有大量痰液时,不仅可从口腔,或鼻腔插入气管进行吸痰,还可用气管套管从切开的行口插入,吸出痰液,形象逼真,有利于巩固知识和熟练掌握护理技术。可作为医学专业学生或培训学员学习气管切开护理的器具。

上述两处专利的集成练习功能较为单一,且仿真练习效果较差,不能够实时了解查看吸痰管于气管内部的抽吸情况没有办法对练习过程产生的弊端进行有效的改进规避。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医学护理用吸痰练习模型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学护理用吸痰练习模型装置,以解决现有吸痰练习模型集成练习功能较为单一,且仿真练习效果较差,不能够实时了解查看吸痰管于气管内部的抽吸情况没有办法对练习过程产生的弊端进行有效的改进规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医学护理用吸痰练习模型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医学护理用吸痰练习模型装置,包括模型头部,口腔,鼻子,鼻孔,鼻腔通道,模型胸部,上脖颈,定位环,转动轴管,显示面板,摄像头,记忆金属杆,电池,模拟气管,限位罩,针管插接头,加水管,下脖颈,定位螺纹套,上呼吸通道,下呼吸通道和模拟气管安装腔,所述模型头部和模型胸部均采用塑料注塑形成;所述模型头部和模型胸部均采用人体仿生学设计等比例设置,且头部上设置有口腔、鼻子以及两处鼻孔;两处所述鼻孔的内部均向下贯穿开设有一条鼻腔通道,且此两条鼻腔通道的末端均与上呼吸通道延伸贯通;所述口腔的内部通道也与上呼吸通道延伸贯通;所述模型头部的后端向外侧凸出设置有一处上脖颈,此上脖颈的末端又支撑焊接有一处转动轴管,且上呼吸通道开设于模型头部的内部,其末端向后延伸开设依次处贯穿通过上述上脖颈和转动轴管;所述模型胸部首端端面的中间处焊接支撑有一处下脖颈,且下脖颈的内部贯穿开设有一处下呼吸通道,此下呼吸通道向模型胸部的内部延伸开设并与模拟气管安装腔贯通;所述上脖颈与下脖颈对应插接在一起,且此时转动轴管被滑动插置于下脖颈的内部进而组成一处完整的脖颈;所述模型胸部的末端端面上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一处圆柱形模拟气管安装腔,且此模拟气管安装腔向模型胸部的内部延伸开设;所述电池内嵌安装于模型胸部的内部,且其外侧端面与模型胸部的末端端面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并位于模拟气管安装腔的左侧;所述电池的外侧端上开设有一处usb充电口和两处按压开关,且电池与摄像头为普通供电连接关系;所述模拟气管安装腔外侧开口端的内壁上内设有一段内螺纹,且模拟气管末端位置的圆周外壁上设置有一段外螺纹,模拟气管就插置于模拟气管安装腔的内部并通过上述内、外螺纹的啮合被锁紧固定;所述显示面板安装设置于模型胸部顶端弧面上,且显示面板与摄像头采用UVC传输协议并通过VGA视频信号高速传输视频信号;所述显示面板与摄像头的VGA信号传输线布设于模型胸部的内部,且显示面板的内部集成有视频信号压缩交换装置其具体品牌为爱图仕,具体型号为8008。

进一步的,所述模拟气管的前后端面上均焊接设置有一处圆形环板。

进一步的,所述模拟气管的圆周内壁上焊接固定有一根加水管,且此加水管上有向下支撑等距排列连通有四处滴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加水管的开口端向后延伸支撑并贯穿通过后端的圆形环板凸出置于限位罩的内部,且针管插接头就连通固定于加水管的开口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模拟气管后端的圆形环板上支撑固定有一处限位罩,此限位罩内壁上呈环形阵列支撑有六处支撑柱,且其外壁上呈环形阵列凸出设置有多处半圆柱状防滑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摄像头通过一处记忆金属杆支撑固定于模型胸部的后端面上并位于模拟气管的右侧,且摄像头的固定圆板上呈环形阵列设置有六处LED灯珠。

进一步的,所述模拟气管的内壁上黏贴设置有一层具有弧形褶皱的特征的硅胶层。

进一步的,所述上脖颈的圆周外壁上呈半圆形阵列固定三处定位环,且下脖颈的圆周外壁上与三处定位环对应也焊接固定有三处定位螺纹套,两处锁紧螺栓对应穿过两处定位环并螺纹锁紧于两处定位螺纹套的内部,进而将上脖颈与下脖颈锁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模拟气管的设置,模拟气管的前后端面上均焊接设置有一处圆形环板,两处圆形环板能够遮挡模拟气管的两端使其形成为两端不完全开放的腔体,进而模拟气管内部可以存水,其内部的存水能够在吸痰练习时充当痰液使用使吸痰管有真实的吸入感,增强了吸痰练习模型的练习效果。

通过加水管的设置,通过加水管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实时对模拟气管进行补水操作。

针管插接头的设置,将注水针管的出水管直接插接于针管插接头的内部即可通过加水管对模拟气管进行注水作业,进而使加水管的补水操作更加便捷。

旋转限位罩的设置,通过旋转限位罩可方便对模拟气管进行拆装,进而为模拟气管的取出清洁提供了便利。

摄像头的设置,过记忆金属杆可随意调节摄像头支撑高度以及角度使其对准置于模拟气管后端开口的中间处,进而便于将模拟气管内部吸痰管的抽吸画面实时拍摄并显示于显示面板上供练习人员实时对比查看。

模拟气管内部硅胶层的设置,模拟气管的内壁上黏贴设置有一层具有弧形褶皱的特征的硅胶层,硅胶层能够仿真人体的气管内壁使吸痰管的插入感更加逼真,练习插入的效果会更佳。

转动轴管的设置,模型头部可通过转动轴管于下脖颈的内部自由90°使模型头部改变固定角度置于侧脸方位,此时练习人员可以练习侧脸方位的吸痰管插入作业,进而使吸痰练习模型本体具有了多方位吸痰管插入练习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脖颈与下脖颈组合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模拟气管锁紧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内部刨切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内部刨切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模拟气管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模拟气管后端部分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模拟气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型头部,101-口腔,102-鼻子,103-鼻孔,1031-鼻腔通道,2-模型胸部,3-上脖颈,301-定位环,302-转动轴管,4-显示面板,5-摄像头,501-记忆金属杆,6-电池,7-模拟气管,701-限位罩,702-针管插接头,703-加水管,8-下脖颈,801-定位螺纹套,9-上呼吸通道,10-下呼吸通道,11-模拟气管安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9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学护理用吸痰练习模型装置,包括模型头部1,口腔101,鼻子102,鼻孔103,鼻腔通道1031,模型胸部2,上脖颈3,定位环301,转动轴管302,显示面板4,摄像头5,记忆金属杆501,电池6,模拟气管7,限位罩701,针管插接头702,加水管703,下脖颈8,定位螺纹套801,上呼吸通道9,下呼吸通道10和模拟气管安装腔11,所述模型头部1和模型胸部2均采用塑料注塑形成;所述模型头部1和模型胸部2均采用人体仿生学设计等比例设置,且头部1上设置有口腔101、鼻子10以及两处鼻孔103;两处所述鼻孔103的内部均向下贯穿开设有一条鼻腔通道1031,且此两条鼻腔通道1031的末端均与上呼吸通道9延伸贯通;所述口腔101的内部通道也与上呼吸通道9延伸贯通;所述模型头部1的后端向外侧凸出设置有一处上脖颈3,此上脖颈3的末端又支撑焊接有一处转动轴管302,且上呼吸通道9开设于模型头部1的内部,其末端向后延伸开设依次处贯穿通过上述上脖颈3和转动轴管302;所述模型胸部2首端端面的中间处焊接支撑有一处下脖颈8,且下脖颈8的内部贯穿开设有一处下呼吸通道10,此下呼吸通道10向模型胸部2的内部延伸开设并与模拟气管安装腔11贯通;所述上脖颈3与下脖颈8对应插接在一起,且此时转动轴管302被滑动插置于下脖颈8的内部进而组成一处完整的脖颈;所述模型胸部2的末端端面上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一处圆柱形模拟气管安装腔11,且此模拟气管安装腔11向模型胸部2的内部延伸开设;所述电池6内嵌安装于模型胸部2的内部,且其外侧端面与模型胸部2的末端端面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并位于模拟气管安装腔11的左侧;所述电池6的外侧端上开设有一处usb充电口和两处按压开关,且电池6与摄像头5为普通供电连接关系;所述模拟气管安装腔11外侧开口端的内壁上内设有一段内螺纹,且模拟气管7末端位置的圆周外壁上设置有一段外螺纹,模拟气管7就插置于模拟气管安装腔11的内部并通过上述内、外螺纹的啮合被锁紧固定;所述显示面板4安装设置于模型胸部2顶端弧面上,且显示面板4与摄像头5采用UVC传输协议并通过VGA视频信号高速传输视频信号;所述显示面板4与摄像头5的VGA信号传输线布设于模型胸部2的内部,且显示面板4的内部集成有视频信号压缩交换装置其具体品牌为爱图仕,具体型号为8008。

其中,所述模拟气管7的前后端面上均焊接设置有一处圆形环板,两处圆形环板能够遮挡模拟气管7的两端使其形成为两端不完全开放的腔体,进而模拟气管7内部可以存水,其内部的存水能够在吸痰练习时充当痰液使用使吸痰管有真实的吸入感,增强了吸痰练习模型的练习效果。

其中,所述模拟气管7的圆周内壁上焊接固定有一根加水管703,且此加水管703上有向下支撑等距排列连通有四处滴水管,通过加水管703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实时对模拟气管7进行补水操作。

其中,所述加水管703的开口端向后延伸支撑并贯穿通过后端的圆形环板凸出置于限位罩701的内部,且针管插接头702就连通固定于加水管703的开口端面上,将注水针管的出水管直接插接于针管插接头702的内部即可通过加水管703对模拟气管7进行注水作业,进而使加水管703的补水操作更加便捷。

其中,所述模拟气管7后端的圆形环板上支撑固定有一处限位罩701,此限位罩701内壁上呈环形阵列支撑有六处支撑柱,且其外壁上呈环形阵列凸出设置有多处半圆柱状防滑凸起,通过旋转限位罩701可方便对模拟气管7进行拆装,进而为模拟气管7的取出清洁提供了便利。

其中,所述摄像头5通过一处记忆金属杆501支撑固定于模型胸部2的后端面上并位于模拟气管7的右侧,且摄像头5的固定圆板上呈环形阵列设置有六处LED灯珠,通过记忆金属杆501可随意调节摄像头5支撑高度以及角度使其对准置于模拟气管7后端开口的中间处,进而便于将模拟气管7内部吸痰管的抽吸画面实时拍摄并显示于显示面板4上供练习人员实时对比查看。

其中,所述模拟气管7的内壁上黏贴设置有一层具有弧形褶皱的特征的硅胶层,硅胶层能够仿真人体的气管内壁使吸痰管的插入感更加逼真,练习插入的效果会更佳。

其中,所述上脖颈3的圆周外壁上呈半圆形阵列固定三处定位环301,且下脖颈8的圆周外壁上与三处定位环301对应也焊接固定有三处定位螺纹套801,两处锁紧螺栓对应穿过两处定位环301并螺纹锁紧于两处定位螺纹套801的内部,进而将上脖颈3与下脖颈8锁紧连接,使模型头部1和模型胸部2组合形成完整的练习模型,松开两处锁紧螺栓上脖颈3便可连动模型头部1可通过转动轴管302于下脖颈8的内部自由90°使模型头部1改变固定角度置于侧脸方位,此时练习人员可以练习侧脸方位的吸痰管插入作业,进而使吸痰练习模型本体具有了多方位吸痰管插入练习的功能。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水加注于模拟气管7内部然后调整摄像头5的拍摄角度使其置于模拟气管7后端开口的中间处,接着通过电池6外侧端面上的按钮启动摄像头5和显示面板4,此时摄像头5开始正常的视频拍摄,最后将吸痰器的吸痰管从口腔101或鼻孔103插入至呼吸通道9的内部并继续下插直至将吸痰管滑插至模拟气管7的内部,便可以开始正常的吸痰练习作业。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