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书法绘格刻度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00062发布日期:2019-01-05 00:13阅读:1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书法绘格刻度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书法绘格刻度尺,属于书写绘图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练习书法的过程中,一般所使用宣纸尺幅通常有三尺宣纸(规格为100cm×55cm)、四尺宣纸(规格为138cm×69cm)、六尺宣纸(规格为178cm×96cm)等,书写者可根据其需要裁剪成为相应的一尺斗方(33cm×33cm)、二尺条幅(34cm×68cm)、四尺三开(68cm×45cm)等尺寸,裁纸的过程相对容易,一般将纸对折或者几折,然后用裁纸刀裁开即可。

但是在书写时,由于内容的局限,每次书写的内容未必相同,例如写一首五绝唐诗(20个字)和七绝唐诗(28个字)在相同尺幅上的纸上的排版就一定不同;并且中国书法对款识以及留白部分均有讲究,因此如何在一定尺幅的宣纸上形成出合适大小的格子成为书写者的难题。通常做法有折纸法和铅笔打格法两种,但这两种均有不足。

(1)折纸法:折纸法即将宣纸折成合适的长条然后再折叠形成长方形纸印,然后在纸印中书写,但是这种方法会在宣纸上留有折痕,这种折痕会影响到书写的流畅。(2)铅笔打格法:即先数出书写内容的字数,然后用直尺和铅笔在宣纸上绘出方格,这种方法虽然比较准确,但却十分费时,并且一旦书法作品完成后需还需要用橡皮将原有格子擦掉,这对书法作品而言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因为宣纸很薄,擦除时极易将纸擦破;其次即使很小心的将痕迹擦除后,留有的擦除残渣对装裱而言也留有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的不足,设计了一套方便快捷的打格工具,既不会在宣纸上产生折痕,又不需要擦除等工序,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书写体验。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书法绘格刻度尺,包括标尺板、镇纸、T字形尺和绕线器;所述的标尺板为透明材质的回字形框体,回字形框体的外边缘有若干锯齿状卡线槽,回字形框体四周设置有可供计量的刻度,标尺板为3个,镇纸为透明材质,T字形尺用于对纸张边角的抹平,绕线器用于将线穿过回字形框体的穿线孔,再卡在回字形框体的外边缘的锯齿状卡线槽内。

优选的,3个标尺板的尺寸分别为38cm×50cm、30cm×42cm、21cm×30cm。

优选的,标尺板和镇纸的材料为透明PVC或亚克力。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这套快捷的打格工具,既不会在宣纸上产生折痕,又不需要擦除等工序,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书写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绕线器使用示意图;

图中:1、标尺板;2、镇纸;3、T字形尺;4、绕线器;5、卡线槽;6、宣纸;7、书法内容;8、刻度;9、穿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作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申请一种书法绘格刻度尺,包括标尺板、镇纸、T字形尺和绕线器;所述的标尺板为透明材质的回字形框体,回字形框体的外边缘有若干锯齿状卡线槽,回字形框体四周设置有可供计量的刻度,标尺板为3个,每个标尺板,对应一种书法中常见的尺幅。镇纸为透明材质,T字形尺用于对纸张边角的抹平等功能,绕线器用于将线穿过回字形框体的穿线孔,再卡在回字形框体的外边缘的锯齿状卡线槽内,用线与标尺板的配合形成各种尺寸的格子,不需要划线,免除了折叠宣纸、擦除划线的烦恼。

如图2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先将一定长度的线缠绕在绕线器上,然后根据纸张的尺幅选择合适的标板尺。然后将线的一端通过标尺板的穿线孔中,根据内容计算出需要的字数和格子的大小。然后按照M形环绕,线绕在标尺板边缘的卡线槽中,并不会移动,就这样,先绕出经度线,并拉紧线,反复在角落绕两圈后,再用相同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尺寸在进行M形环绕,绕出纬度线,最终经度线和纬度线之间就形成了合适尺寸的格体,最终在穿线孔中打结即可。需要书写时,将形成格子的标尺板压于宣纸上方,同时可使用T字形尺纸张边缘抹平,使用透明镇纸压在纸张的角落,以确保标尺板对宣纸紧密、滑的压制,然后再进行书法创作,书写完毕后,拿下标尺板即可。这样书写的内容整齐匀称,并且在纸张上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方便装裱。如需要书写不同数量的文字或者不同大小的字,只需要按照上述方法,重新缠绕出合适的字格即可。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内,则本实用新型的意图也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