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气体演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2721发布日期:2019-02-22 23:01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气体演示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演示器,具体说是一种多功能气体演示器。



背景技术:

实验指的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响,突出主要因素并利用一些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人为地变革、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使某一些事物(或过程)发生或再现,从而去认识自然现象、自然性质、自然规律。

现有技术中的气体演示器,功能单一、不便于观察一连串实验现象、且实验装置很难控制、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气体演示器,该仪器能将三个及三个以上的实验现象连贯完成,容易操作,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实验操作的难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兴趣,节省了课堂时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气体演示器,包括:注射器、透明容器、橡胶塞、燃烧匙、燃烧物、软皮管、夹子和细管;所述橡胶塞塞紧透明容器的瓶口,注射器设置在透明容器上部,注射器上的针头穿过橡胶塞置于透明容器中;在透明容器中还设有燃烧匙,所述燃烧匙的顶端挂在橡胶塞上,燃烧物置于燃烧匙的底座上;所述细管贯穿于透明容器底部;所述软皮管的一端套入细管的底端,在软皮管上设有夹子。

进一步的,本申请还包括:盛有高锰酸钾溶液的容器,软皮管的另一端伸入该容器中。

进一步的,透明容器底部设有向上凸起结构。

进一步的,细管的中间部位固定在透明容器底部上。

进一步的,注射器内设有澄清石灰水。

更进一步的,燃烧物为蜡烛或木炭或硫或磷。

更进一步的,所述透明容器为塑料透明容器。

更进一步的,所述夹子为燕尾夹。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能够取得如下的技术效果:该仪器设计新颖、构造合理、操作灵活简易、演示效果直观,便于大家利用身边材料自制该发明教具,其具有多种实用功能。

该仪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兴趣,并且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透彻、深刻,能长时间保持记忆;还节省了课堂时间,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提高课堂效率,便于在中小学大面积推广。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共有附图1幅:

图1为一种多功能气体演示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说明:1、注射器,2、橡胶塞,3、透明容器,4、燃烧匙,5、燃烧物,6、软皮管,7、夹子,8、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演示器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包括:注射器、透明容器、橡胶塞、燃烧匙、燃烧物、软皮管、夹子和细管;所述橡胶塞塞紧透明容器的瓶口,注射器设置在透明容器上部,注射器上的针头穿过橡胶塞置于透明容器中;在透明容器中还设有燃烧匙,所述燃烧匙的顶端挂在橡胶塞上,燃烧物置于燃烧匙的底座上;所述细管贯穿于透明容器底部;所述软皮管的一端套入细管的底端,软皮管的另一端伸进盛有高锰酸钾溶液的容器中,在软皮管上设有夹子。

本演示器体现模块化教学思路,将多个实验现象连串演示,不但能在小学科学中演示氧气助燃、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还能在初中、高中化学课中演示碳、硫、磷燃烧,最后形成美丽的喷泉。该演示器的具体工作原理为:预先准备好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注射器和盛有高锰酸钾溶液的容器;首先,把橡胶塞拔下,在燃烧匙上点燃蜡烛后,将橡胶塞塞紧瓶口,待蜡烛熄灭,透明容器内氧气已用完,将注射器内的澄清石灰水(石灰水的水面高度低于容器内细管的高度),注入透明容器内轻轻摇晃,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待透明容器内二氧化碳已用完,此时透明容器中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将软皮管伸入容器的高锰酸钾水溶液中,松开夹子,此时能形成美丽的喷泉;在初中进行化学实验时将蜡烛换用燃烧的木碳,在高中进行化学实验时将蜡烛换用燃烧的硫、磷,此时不用澄清的石灰水,用清水就能溶解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

故本申请的演示器能演示、观察碳、硫、磷物质的燃烧,形成的气体用不同的液体处理后,形成美丽的喷泉,整个过程用一个仪器连贯完成,操作简单,改变传统科学、化学课中一种实验现象一演示,且用不同的仪器很繁琐、难以操作的现象,同时让学生深刻理解流体运动的原理,既突破实验教学的难点,突出重点,又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创造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创造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