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李标签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8108发布日期:2018-10-30 23:12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李标签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李标签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行李标签为三层纸膜结构,传统的标签制造生产线使用热敏纸与PET抗拉力膜组成的不干胶纸,经过正面、背面印刷,正面、背面模切而成,具有如下缺陷:

(1)由于使用传统的不干胶纸,行李标签的纵向、横向涂满不干胶,而行李标签拴挂在行李把手(捆绳)上,行李把手周围空间的一部分压敏胶没有使用,这部分压敏胶及离型纸是多余的,行李标签有降低成本的空间。

(2)行李标签溢胶,行李标签长度方向的两外沿边处压敏胶会向外溢胶,打印时在打印头上留下微少的压敏胶残留物,当打印长度超过2公里时,积少成多,影响打印机正常工作。

其中产生溢胶的原因如下:

①压敏胶涂布后,复合面纸时要加很大的压力,压敏胶水具有向外溢出的应力。②模切时去除边料后,压敏胶边缘的外溢应力释放,向边缘溢出压敏胶。③行李标签收卷时的拉力成为行李标签卷的向心压力,增加了溢胶的效应。④压敏胶在温度高时流动性好,夏天时溢胶效应加重。

(3)旅客自助托运行李时,因为旅客没有经过培训,拴挂行李标签时两端常常对不齐,相互错开位的压敏胶外露,与行李传输带粘连,导致拉断破坏行李标签,为行李传输分拣带来不安全因素。影响了行李自助托运的推广。

上述缺陷,值得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行李标签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行李标签结构,包括面纸层、压敏胶层以及离型底纸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纸层以及所述离型底纸层分别设置于所述压敏胶层两侧,所述面纸层与所述离型底纸层宽度一致且上下对应设置,所述面纸层的宽度大于所述压敏胶层的宽度,且所述压敏胶层置于所述面纸层两侧边缘之内,所述面纸层与所述压敏胶层之间设置有抗拉力膜层,

所述离型底纸层与所述压敏胶层之间设置有硅油层,所述压敏胶层包括左胶层以及右胶层,所述硅油层包括左硅油层以及右硅油层,

所述离型底纸层包括左部底纸以及右部底纸,所述左部底纸包括左撕裂端以及左连接端,所述右部底纸包括右撕裂端以及右连接端,所述左撕裂端与所述左胶层之间设置有所述左硅油层,所述右撕裂端与所述右胶层之间设置有所述右硅油层,所述左连接端与所述左胶层直接连接,所述右连接端与所述右胶层直接连接,且所述左胶层设置于所述左连接端边缘之内,且所述右胶层设置于所述右连接端边缘之内。

进一步的,所述面纸层与所述抗拉力膜层上下重叠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面纸层的宽度比所述压敏胶层的宽度之差的范围为8-12mm。

进一步的,所述面纸层的宽度比所述压敏胶层的宽度之差为10mm,且所述面纸层两侧边缘与所述压敏胶层两侧边缘距离均为5mm。

进一步的,所述左连接端以及所述右连接端的长度范围均为20-30mm。

进一步的,所述左连接端以及所述右连接端的长度均为25mm。

进一步的,所述左胶层与所述左连接端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0-15mm,所述右胶层与所述右连接端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0-15mm。

进一步的,所述面纸层以及所述所述抗拉力膜层均设置有票联牙切线,所述票联牙切线包括第一牙切线、第二牙切线、第三牙切线以及第四牙切线,所述第三牙切线设于所述左连接端下方一侧,所述第四牙切线设于所述右连接端下方一侧,所述第三牙切线与所述左胶层右侧的边缘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5-20mm,所述第四牙切线与所述右胶层左侧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00-120mm。

进一步的,所述右撕裂端上还设置有第五牙切线,所述第五牙切线依次割裂所述右撕裂端、所述右硅油层以及所述右胶层。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压敏胶宽度比标签宽度小,不会溢胶,解决了航空行李标签溢胶粘结在打印机内的世界性难题,大大减少了打印机维护工作量,拴挂行李标签时标签两端对不齐时,也不会出现压敏胶外露的现象,不影响行李标签正常使用,本实用新型使用操作简捷方便,旅客体验好,本实用新型中间部位没有压敏胶,没有离型底纸,大大的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效果图。

在图中,1、面纸层;10、面纸层表面;11、第一牙切线;12、第二牙切线;13、第三牙切线;14、第四牙切线;2、抗拉力膜层;3、压敏胶层;31、左胶层;32、右胶层;33、左胶边缘线;34、右胶边缘线;4、离型底纸层;41、左撕裂端;42、右撕裂端;43、左连接端;44、右连接端;45、第五牙切线;5、硅油层;6、识别孔位;7、小票联;8、提取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4所示,一种行李标签结构,包括面纸层1、压敏胶层3以及离型底纸层4,所述面纸层1以及所述离型底纸层4分别设置于所述压敏胶层3两侧,所述面纸层1与所述离型底纸层4宽度一致且上下对应设置,所述面纸层1的宽度大于所述压敏胶层3的宽度,且所述压敏胶层3置于所述面纸层1两侧边缘之内,

所述面纸层1的宽度比所述压敏胶层3的宽度之差的范围为8-12mm。

优选的,所述面纸层1的宽度比所述压敏胶层3的宽度之差为10mm,且所述面纸层1两侧边缘与所述压敏胶层3两侧边缘距离均为5mm。

所述面纸层1与所述压敏胶层3之间设置有抗拉力膜层2,所述面纸层1与所述抗拉力膜层2上下重叠一致。

所述离型底纸层4与所述压敏胶层3之间设置有硅油层5,所述压敏胶层3包括左胶层以及右胶层,所述硅油层包括左硅油层以及右硅油层,

所述离型底纸层包括左部底纸以及右部底纸,所述左部底纸包括左撕裂端41以及左连接端43,所述右部底纸包括右撕裂端42以及右连接端44,所述左撕裂端41与所述左胶层之间设置有所述左硅胶油层,所述右撕裂端42与所述右胶层之间设置有所述右硅油层,所述左连接端与所述左胶层直接连接,所述右连接端与所述右胶层直接连接,且所述左胶层设置于所述左连接端43边缘之内,且所述右胶层设置于所述右连接端44边缘之内。

所述左连接端43以及所述右连接端44的长度范围均为20-30mm。

优选的,所述左连接端43以及所述右连接端44的长度均为25mm。

所述左胶层与所述左连接端43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0-15mm,所述右胶层与所述右连接端44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0-15mm。

所述左连接端包括左连接内端以及左连接外端,所述右连接端包括右连接内端以及右连接外端,所述左连接内端与所述左胶层直接连接,所述右连接内端与所述右胶层直接连接,所述左胶层与所述左连接外端之间的距离为10-15mm,所述右胶层与所述右连接外端之间的距离为10-15mm。

所述面纸层1以及所述所述抗拉力膜层2均设置有票联牙切线,所述票联牙切线包括第一牙切线11、第二牙切线12、第三牙切线13以及第四牙切线14,第一牙切线11、第二牙切线12、第三牙切线13以及第四牙切线14设于面纸层表面10上,所述第三牙切线13设于所述左连接端33下方一侧,所述第四牙切线14设于所述右连接端34下方一侧,所述第三牙切线13与所述左胶层的边缘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5-20mm,所述第四牙切线14与所述右胶层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00-120mm,第一牙切线11、第二牙切线12、第三牙切线13用于切割三个小票联7,第四牙切线14用于切割提取联。

所述右撕裂端42上还设置有第五牙切线45,所述第五牙45切线依次割裂所述右撕裂端42、所述右硅油层以及所述右胶层。

本实用新型两端还设置有识别孔位6。

本实用新型压敏胶宽度比标签宽度小,不会溢胶,解决了航空行李标签溢胶粘结在打印机内的世界性难题,大大减少了打印机维护工作量,拴挂行李标签时标签两端对不齐时,也不会出现压敏胶外露的现象,不影响行李标签正常使用,本实用新型使用操作简捷方便,旅客体验好,本实用新型中间部位没有压敏胶,没有离型底纸,大大的节省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

1、面纸层

面纸层优选为热敏纸,在热敏纸上打印后显示图文。

2、抗拉力膜层

抗拉力膜层优选为PET薄膜,PET薄膜与热敏纸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模切刀线缝隙透过热敏纸和PET薄膜。

3、压敏胶层

从图3中看出,行李标签的中间部位没有设置压敏胶,压敏胶层分为左胶层以及右胶层。压敏胶层的宽度比标签宽度尺寸小约10mm,即压敏胶的边缘比行李标签纸的边缘内缩5mm。通常压敏胶在压力、高温作用下会溢胶,但不会溢出的宽度范围不会超过5mm,所以本实用新型不会溢到标签外。左胶层的范围涉及三个标签小票联的位置,通过第一牙切线、第二牙切线以及第三牙切线进行分离,让小票联带有压敏胶。压敏胶层还在第三牙切线的位置向前涂布约15-20mm,确保揭下各个小票联时不会把离型底纸从标签上揭下来。右胶层的范围涉及行李提取联,通过第五牙切线进行切割,让行李提取联带有压敏胶,在第五牙切线上还向前涂布延伸约100-120mm,用于行李标签拴挂在行李箱提把上时与行李标签的左边相互粘连。

4、离型底纸层

与压敏胶层类似,分为左部底纸以及右部底纸,离型底纸层的宽度与标签面层纸1的宽度相同,左部底纸的长度大于左胶层的长度,约10-15mm,并在最前端25mm范围左连接端处没有硅油层,从而依靠压敏胶粘结在行李标签的抗拉力膜上,而且将左撕裂端撕开时,不容易将离型底纸从行李标签抗拉力膜上剥离下来,避免成为垃圾。右部底纸的长度大于右胶层的长度,约10-15mm,并在最前端25mm范围右连接端没有设置硅油层,从而依靠压敏胶粘结在行李标签的抗拉力膜上,而且将右撕裂端撕开时,不容易将离型底纸从行李标签抗拉力膜上剥离下来,避免落地成为垃圾。

5、硅油层

将硅油涂布在离型底纸层上,与离型底纸层成为一个整体,硅油层在离型底纸层和压敏胶层之间,便于将压敏胶层与离型底纸层剥离。离型底纸层包括左部底纸以及右部底纸,左部底纸包括左撕裂端以及左连接端,右部底纸包括右撕裂端以及右连接端,左撕裂端与左胶层之间设置有左硅胶油层,右撕裂端与右胶层之间设置有右硅油层,左连接端以及右连接端均未设置硅油层,左连接端以及右连接端的压敏胶会将离型底纸层与抗拉力膜层粘连在一起,而且不易剥离开,避免落地成为垃圾。

6、行李标签识别孔

与传统行李标签相同,设于标签的两端,用于标签打印时张与张之间位置识别定位。

7、牙切线

牙切线包括正面牙切线以及背面牙切线,正面牙切线切透面纸层和抗拉力膜层,正面牙切线包括第一牙切线、第二牙切线、第三牙切线,用于从标签本体上分离出三个小票联,正面牙切线还包括第四牙切线,第四牙切线用于从标签本体上分离出行李提取联,背面牙切线包括第五牙切线,第五牙切线切透离型底纸层,不伤及面纸层和抗拉力膜层,便于提取联带有离型底纸并从标签本体上剥离。

将行李标签右边部的行李提取联及背面对应的离型纸一起取下贴在旅客登机牌上交给旅客,将左边部的第一小票联取下贴在行李箱上,然后将行李标签穿过行李把手,把右边部取走提取联后部位的离型底纸揭开约100cm露出压敏胶,然后与行李标签左边部位小票离型纸以内部位的抗拉力膜粘合起来,完成行李标签在行李上的拴挂。

如果行李标签粘合时两端没有对齐而交叉错位,标签的边缘部会外露,因压敏胶宽度内缩5mm,外露部分没有压敏胶,不会产生压敏胶外露粘连传输带而拉伤行李标签,不影响行李标签应用的安全。适用于旅客自助托运行李。

本实用新型压敏胶宽度比标签宽度小,永远不会溢胶,解决了航空行李标签溢胶粘结在打印机内的世界性难题,大大减少了打印机维护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压敏胶的宽度比标签宽度小,拴挂行李标签时标签两端对不齐时,也不会出现压敏胶外露的现象,不影响行李标签正常使用。适用于旅客自助托运行李拴挂时常常会标签两端对不齐,旅客体验好,有利于大面积推广旅客自助托运行李。

传统的行李标签采用不干胶纸制造而成,与之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局部涂压敏胶,局部安装离型底纸的结构,行李标签的中间部位没有压敏胶,没有离型底纸,大大的节省了成本。以国际航空行李标签标准长度21.25英寸计算,约少用60%的压敏胶,少用50%的离型纸。如果以一年消耗5亿张行李标签计,可节省压敏胶189吨,离型纸384吨,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减少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环保的社会效益。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