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倒杆模拟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0671发布日期:2019-08-13 20:36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倒杆模拟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感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倒杆模拟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检修工作爬杆作业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风险性,电力检修工人不只需要在电杆上进行检修工作,往往需要对连接在电杆之间的电线进行检修工作,同时由于河流改道、被动物破坏以及施工取土等原因影响电杆基础稳定,易发生倒杆情况,且各个电杆是通过电缆连接在一起的,具有一定的联动性,当一根电杆倒塌容易发生不同的危险状况,或者发生多根电杆同时倒塌的情况,故当发生单杆倒塌事件或者多杆倒塌事件时,不只倾倒杆上的人员会有危险,而且对位于倾倒杆旁边的工作人员也会产生威胁。

故训练如何爬杆或检修线路等技能时,不只需要训练受训者适应在高空环境中工作,还需要训练受训者如何应对单杆倒塌事件或者多杆倒塌事件。

而现有的倒杆模拟训练装置.往往只具有一个倒杆,不能模拟多杆倒塌情况,并且现有的装置只具有单一的难度设定,无法针对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设定不同的难度进行模拟训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倒杆模拟训练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法模拟多杆同时倒塌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倒杆模拟训练装置,包括倒杆和用于驱动倒杆转动的驱动装置,其中,一个所述倒杆和与所述倒杆对应的所述驱动装置构成一个倒杆单元,所述的倒杆单元至少设有两个,且相互间成间隔设置,两个倒杆单元中的相邻倒杆的顶端之间通过连接线缆连接。

其中,倒杆是指可以倾倒的支杆。而倒杆可以是电杆,连接线缆可以是导线。本实用新型采用倒杆模拟现实中的电杆或者铁塔,连接线缆模拟现实中的电线,即当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倒杆转动以模拟现实情况中倒杆的旋转后,倒杆的旋转会带动连接线缆的形变,或者同时传递力至另一相连的倒杆影响该倒杆的稳定性,故本实用新型同时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倒杆单元为受训者提供高度真实的危险状态模拟。且倒杆单元至少设有两个且相互间成间隔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还能模拟多杆同时倒塌及单杠倒塌其他杆联动的混乱局面,训练了受训者如何在电线上时应对单杆倒塌事件或者多杆倒塌事件,即让受训者学习如何为连接在两电杆上的电线进行检修工作,同时体验突发倒杆危险,学会如何躲避风险,做好事前预控,危险点的分析,注意自我保护,以避免很多事故的发生。

作为优选,所述倒杆上设有倒杆爬梯,所述倒杆爬梯上设有防坠落装置。

倒杆上固定有倒杆爬梯,便于受训者直接爬到指定位置进行体感,并能快速回到原地,相对于无倒杆爬梯的倒杆,降低了难度系数,易于受训者掌握应对倒杆事故的方法,同时提高了安全系数,保证受训者的安全。

倒杆爬梯上的防坠落装置,可以是拉绳也可以是防护栏或者可以包括安装在倒杆顶端的速差防坠器和抓钢索防坠器及导轨,在受训者在倒杆倾倒时,当其不慎坠落时,受训者可以通过防坠落装置即拉着或者握住拉绳或者防护栏以及防坠器的作用,抵抗向下坠落的力,防止坠落,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保证了受训者的安全。其中,受训者进行训练时均需佩戴安全带和安全帽,防坠器均与受训者佩戴的安全带配合使用,起到多重安全保护作用。

其中,倒杆爬梯可以只设置在一侧的倒杆单元中,即一边的倒杆单元中的倒杆上有倒杆爬梯,适合非专业人员和新员工训练;另一边的倒杆单元中的倒杆上不设置有倒杆爬梯,适合专业人员进行训练。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线缆下方设有安全垫。

连接线缆下方设有安全垫,当受训者不慎坠落时。可落在安全垫上,避免受伤,从而提高倒杆体验的安全性,为受训者的安全提供保证。安全垫可以是橡胶气囊垫或者海绵安全垫等具有弹性的垫子。

作为优选,所述的倒杆与连接线缆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所述的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U型挂环、球头挂环、玻璃绝缘子、碗头挂板、调整板以及耐张线夹。

连接件的设置,可以更好地模拟现实中电杆与电线的连接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模拟出的危险状况更符合现实中会发生的危险状况,使得受训者的学习效果更好。其中,U型挂环、球头挂环、玻璃绝缘子、碗头挂板、调整板以及耐张线夹均属于线路连接金具。而U型挂环可以用于变换角度和加长耐张绝缘子使用,本实用新型中可在连接件的左端设有两个互相连接的U型挂环并与球头挂环,在设置一个U型挂环连接调整板以及耐张线夹;调整板包括但不限于DB调整板,可调节连接长度的板形连接金具,型号中B代表板,D代表蝶型;耐张线夹包括但不限于螺旋铝包钢线具有极强的耐张强度,无集中应力,用于转角、接续,及终端的连接,起到保护和辅助减振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拉线以及用于驱动拉线的曳引电动机,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定滑轮,所述拉线一端与曳引电动机相连,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倒杆顶部相连。

倒杆操作时,通过控制曳引电动机带动拉线,并通过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从而实现倒杆动作。同时可以通过控制曳引电动机能调整倒杆速度和倾斜角度。

作为优选,所述倒杆顶端上固定设有第一固定扣和第二固定扣,所述第一固定扣与所述拉线相连,所述第二固定扣与所述连接线缆相连,所述第一固定扣和所述第二固定扣位于同一直线上。

第一固定扣和所述第二固定扣位于同一直线上,即使得拉线力的方向与连接线缆受力方向相同,可以减小曳引电动机所要输出的力的大小,减小能源损耗,增加本实用新型的耐用性和灵敏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倒杆顶端上还固定设有第三固定扣和第四固定扣,所述第三固定扣和所述第四固定扣通过所述连接线缆分别与另一所述倒杆单元相连,所述第三固定扣和所述第四固定扣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所述第一固定扣、所述第二固定扣、所述第三固定扣和所述第四固定成环形阵列分布。

第三固定扣和第四固定扣的设置,可以使得一个倒杆单元从三个方向分别与其他三个倒杆单元相连,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可以模拟出更多的危险状况,大幅度丰富了受训者的体验经历。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向下延伸设置且固定在地面上的支撑杆。

支撑杆的设置,可以为固定支架承受压力,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更为稳固,从而提高倒杆体验的安全性,为受训者的安全提供保证。

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撑杆设有四个且成环形阵列分布,并与所述固定支架构成A型架。

支撑杆与地面所形成的夹角为85°-55°并与固定支架构成A型架,支撑杆设有四个且成环形阵列分布,不仅占地面积小,且承受力大。

作为优选,在成相邻设置且远离倒杆的两个支撑杆底端之间连接有连梁,所述的曳引的中心位置电动机安装在所述连梁上,所述定滑轮位于所述固定支架的中心位置上。

曳引电动机安装在连梁的中心位置上,定滑轮位于固定支架的中心位置上,且由于连梁设于成相邻设置且远离倒杆的两个支撑杆。可以使得定滑轮和拉线的在地面上的正投影与曳引电动机位于同一直线上,可以避免力的浪费,减小能源损耗,从而增加本实用新型的耐用性和灵敏度。

作为优选,所述倒杆的底部设有转动安装台,所述倒杆通过地面连杆装置铰接于转动安装台上,所述转动安装台上设有限制倒杆转动的转动限位块,所述转动安装台外罩设有防护外罩,所述防护外罩上设有检修门,所述检修门成台阶形状。

地面连杆装置包括倒杆转动轮,倒杆转动轮铰接在转动安装台上,倒杆通过所述倒杆转动轮可转动地安装于转动安装台上,转动安装台上设有限制倒杆转动的转动限位块,转动安装台上设有相互衔接的支撑平面与转动限位斜面,转动限位块的一端贴合于支撑平面上,另一端设于转动限位斜面的上方。转动限位块的设置可以使得地面连杆装置可转动角度范围为0° -60°,以减小倒杆的危险程度,增加受训者的安全系数。将地面连杆装置、转动安装台以及电源装置设于防护外罩内,避免这些部件日晒雨淋,造成损害。制动开关可以安放于防护外罩外壁上,或者在防护外罩外设一个开关箱,制动开关设于开关箱内。检修门的设置并成台阶形状,既可以方便检修,也可以方便受训者踩踏。另外,检修门可以不设置成台阶形状,即倒杆底座左右两侧为检修门,台阶楼梯设置在倒杆底座前后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安装台上设有弹簧固定台和用于检测倒杆位置的位置传感器,所述弹簧固定台上连接有与所述倒杆的底部相连接的弹簧。

弹簧一端与倒杆的底部连接,一端与弹簧固定台连接,弹簧固定台固定在转动安装台上,即弹簧可以在倒杆倾倒以及回位时起到一个缓冲作用,使得倒杆倾倒更为平缓,减少在倒杆倾倒以及回位时与转动安装台的撞击对受训者所产生影响,避免一瞬间的撞击使受训者感受到震动不慎受惊以致松手坠落,提高安全系数,使得人机关系更为和谐。位置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倒杆的位置,从而得出倒杆的倾倒角度,方便对倒杆的控制。位置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行程开关,它与控制电路连接,使得控制电路在检测电杆位置后可以切断电路,与驱动装置配合进行双重控制。

其中,位置传感器可以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且可以设置在电杆底座两侧,即分别设置在支撑平台和转动限位斜面上。

另外,弹簧可以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且可以设置在支撑平台下方,即当倒杆恢复直立位置时,倒杆底座的转动限位块与支撑平面会产生机械碰撞震动,此时弹簧可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以减轻受训者的不适感。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较之原有技术,具有可以模拟多杆同时倒塌及单杠倒塌其他杆联动的危险状况,模拟训练效果更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的A部的放大图;

附图4为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附图5为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倒杆; 2-驱动装置; 3-连接线缆;

4-连接件; 41-U型挂环; 42-球头挂环;

43-玻璃绝缘子; 44-碗头挂板; 45-调整板;

46-耐张线夹; 5-位置传感器; 6-安全垫;

21-固定支架; 211-支撑杆; 22-定滑轮;

23-拉线; 24-曳引电动机; 11-第一固定扣;

12-第二固定扣; 13-第三固定扣; 14-第四固定扣;

15-转动安装台; 16-地面连杆装置; 161-倒杆转动轮;

151-支撑平面; 152-转动限位斜面; 153-转动限位块;

17-防护外罩; 171-检修门; 212-支撑杆爬梯;

2111-连梁; 18-倒杆爬梯; 181-防坠落装置;

19-弹簧固定台; 191-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竖直”、“液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倒杆模拟训练装置的实施例一:

见图1、图4,一种倒杆模拟训练装置,包括倒杆1和用于驱动倒杆1转动的驱动装置2,其中,一个倒杆1和与倒杆1 对应的驱动装置2构成一个倒杆单元,倒杆单元至少设有两个,且相互间成间隔设置,两个倒杆单元中的相邻倒杆1的顶端之间通过连接线缆3连接。

其中,倒杆是指可以倾倒的支杆。而倒杆可以是电杆,连接线缆可以是导线。本实用新型采用倒杆模拟现实中的电杆,连接线缆模拟现实中的电线,即当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倒杆转动以模拟现实情况中倒杆的旋转后,倒杆的旋转会带动连接线缆的形变,或者同时传递力至另一相连的倒杆影响该倒杆的稳定性,故本实用新型同时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倒杆单元为受训者提供高度真实的危险状态模拟。且倒杆单元至少设有两个且相互间成间隔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还能模拟多杆同时倒塌及单杠倒塌其他杆联动的混乱局面,让受训者学习如何为电线进行检修工作,同时体验突发倒杆危险,学会如何躲避风险,做好事前预控,危险点的分析,注意自我保护,以避免很多事故的发生。

见图1,倒杆1上设有倒杆爬梯18,倒杆爬梯18上设有防坠落装置181。

倒杆上固定有倒杆爬梯,便于受训者直接爬到指定位置进行体感,并能快速回到原地,相对于无倒杆爬梯的倒杆,降低了难度系数,易于受训者掌握应对倒杆事故的方法,同时提高了安全系数,保证受训者的安全。

倒杆爬梯上的防坠落装置,可以是拉绳也可以是防护栏或者可以包括安装在倒杆顶端的速差防坠器和抓钢索防坠器及导轨,在受训者在倒杆倾倒时,当其不慎坠落时,受训者可以通过防坠落装置即拉着或者握住拉绳或者防护栏以及防坠器的作用,抵抗向下坠落的力,防止坠落,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保证了受训者的安全。其中,受训者进行训练时均需佩戴安全带和安全帽,防坠器均与受训者佩戴的安全带配合使用,起到多重安全保护作用。

其中,倒杆爬梯可以只设置在一侧的倒杆单元中,即一边的倒杆单元中的倒杆上有倒杆爬梯,适合非专业人员和新员工训练;另一边的倒杆单元中的倒杆上不设置有倒杆爬梯,适合专业人员进行训练。

见图1、图4,连接线缆3下方设有安全垫6。

连接线缆下方设有安全垫,当受训者不慎坠落时。可落在安全垫上,避免受伤,从而提高倒杆体验的安全性,为受训者的安全提供保证。安全垫可以是橡胶气囊垫或者海绵安全垫等具有弹性的垫子。

见图1、图3、图4,倒杆1与连接线缆3之间通过连接件 4相连,连接件4包括依次连接的U型挂环41、球头挂环42、玻璃绝缘子43、碗头挂板44、调整板45以及耐张线夹46。

连接件的设置,可以更好地模拟现实中电杆与电线的连接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模拟出的危险状况更符合现实中会发生的危险状况,使得受训者的学习效果更好。其中,U型挂环、球头挂环、玻璃绝缘子、碗头挂板、调整板以及耐张线夹均属于线路连接金具。而U型挂环可以用于变换角度和加长耐张绝缘子使用,本实用新型中可在连接件的左端设有两个互相连接的U型挂环并与球头挂环,在设置一个U型挂环连接调整板以及耐张线夹;调整板包括但不限于DB调整板,可调节连接长度的板形连接金具,型号中B代表板,D代表蝶型;耐张线夹包括但不限于螺旋铝包钢线具有极强的耐张强度,无集中应力,用于转角、接续,及终端的连接,起到保护和辅助减振的作用。

见图1、图4,驱动装置2包括固定支架21、拉线23以及用于驱动拉线23的曳引电动机24,固定支架21上设有定滑轮 22,拉线23一端与曳引电动机24相连,另一端通过与定滑轮 22与倒杆1顶部相连。

倒杆操作时,通过控制曳引电动机带动拉线,并通过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从而实现倒杆动作。

见图1、图4,倒杆1顶端上固定设有第一固定扣11和第二固定扣12,第一固定扣11与拉线23相连,第二固定扣12 与连接线缆3相连,第一固定扣11和第二固定扣12位于同一直线上。

第一固定扣和所述第二固定扣位于同一直线上,即使得拉线力的方向与连接线缆受力方向相同,可以减小曳引电动机所要输出的力的大小,减小能源损耗,增加本实用新型的耐用性和灵敏度。

见图1、图4,固定支架21上设有向下延伸设置且固定在地面上的支撑杆211。

支撑杆的设置,可以为固定支架承受压力,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更为稳固,从而提高倒杆体验的安全性,为受训者的安全提供保证。

见图1、图5,支撑杆211设有四个且成环形阵列分布,并与固定支架21构成A型架。支撑杆211上还设有支撑杆爬梯 212。

支撑杆与地面所形成的夹角为85°-55°并与固定支架构成A型架,支撑杆设有四个且成环形阵列分布,不仅占地面积小,且承受力大。其中,支撑杆爬梯可以只设置在一侧的倒杆单元中,即一边的倒杆单元中的支撑杆上有支撑杆爬梯,适合非专业人员和新员工训练;另一边的倒杆单元中的支撑杆上不设置有支撑杆爬梯,适合专业人员进行训练。

见图1、图5,在成相邻设置且远离倒杆1的两个支撑杆 211底端之间连接有连梁2111,曳引电动机24安装在连梁2111 的中心位置上,定滑轮22位于固定支架21的中心位置上。

曳引电动机安装在连梁的中心位置上,定滑轮位于固定支架的中心位置上,且由于连梁设于成相邻设置且远离倒杆的两个支撑杆。可以使得定滑轮和拉线的在地面上的正投影与曳引电动机位于同一直线上,可以避免力的浪费,减小能源损耗,从而增加本实用新型的耐用性和灵敏度。其中,支撑杆即A型架的基础可以采用人工挖孔桩,倒杆的基础可以采用方形桩头,便于安装倒杆装置底座。曳引电动机通过地螺安装在连梁的中心位置上。

见图1、图3,倒杆1的底部设有转动安装台15,倒杆1 通过地面连杆装置16铰接于转动安装台15上,转动安装台15 上设有限制倒杆1转动的转动限位块153,转动安装台15外罩设有防护外罩17,防护外罩17上设有检修门171,检修门171 成台阶形状。

其中,受训者系好安全带后攀爬至倒杆1一定高度或者攀爬至连接线缆3一定位置,通过曳引电动机24驱动拉线23运动,从而使倒杆1向转动限位斜面152一侧转动偏摆,由此使受训者感受登杆作业时发生倒杆情况的真实情景,从而认识倒杆的危险性,提高安全意识,学习避免伤害的方法。倒杆1完成转动偏摆后,通过曳引电动机24驱动拉线23运动进行复位,从而使转动限位块153与支撑平面151贴合。支撑平面151的设置一方面对倒杆1起支撑的作用,另一方面方便倒杆1进行复位。转动限位斜面152的设置限定了倒杆1转动的角度,使得倒杆1在转动偏摆时更加安全。

地面连杆装置包括倒杆转动轮,倒杆转动轮铰接在转动安装台上,倒杆通过所述倒杆转动轮可转动地安装于转动安装台上,转动安装台上设有限制倒杆转动的转动限位块,转动安装台上设有相互衔接的支撑平面与转动限位斜面,转动限位块的一端贴合于支撑平面上,另一端设于转动限位斜面的上方。转动限位块的设置可以使得地面连杆装置可转动角度范围为0° -60°,以减小倒杆的危险程度,增加受训者的安全系数。将地面连杆装置、转动安装台以及电源装置设于防护外罩内,避免这些部件日晒雨淋,造成损害。制动开关可以安放于防护外罩外壁上,或者在防护外罩外设一个开关箱,制动开关设于开关箱内。检修门的设置并成台阶形状,既可以方便检修,也可以方便受训者踩踏。另外,检修门可以不设置成台阶形状,即倒杆底座左右两侧为检修门,台阶楼梯设置在倒杆底座前后两侧。

见图1、图3,转动安装台15上设有弹簧固定台19和用于检测倒杆位置的位置传感器5,弹簧固定台19上连接有与倒杆 1的底部相连接的弹簧191。

弹簧一端与倒杆的底部连接,一端与弹簧固定台连接,弹簧固定台固定在转动安装台上,即弹簧可以在倒杆倾倒以及回位时起到一个缓冲作用,使得倒杆倾倒更为平缓,减少在倒杆倾倒以及回位时与转动安装台的撞击对受训者所产生影响,避免一瞬间的撞击使受训者感受到震动不慎受惊以致松手坠落,提高安全系数,使得人机关系更为和谐。位置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倒杆的位置,从而得出倒杆的倾倒角度,方便对倒杆的控制。位置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行程开关,它与控制电路连接,使得控制电路在检测电杆位置后可以切断电路,与驱动装置配合进行双重控制。

其中,位置传感器可以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且可以设置在电杆底座两侧,即分别设置在支撑平台和转动限位斜面上。

另外,弹簧可以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且可以设置在支撑平台下方,即当倒杆恢复直立位置时,倒杆底座的转动限位块与支撑平面会产生机械碰撞震动,此时弹簧可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以减轻受训者的不适感。

倒杆模拟训练装置的实施例二:

见图5,倒杆1顶端上还固定设有第三固定扣13和第四固定扣14,第三固定扣13和第四固定扣14分别通过连接线缆3 分别与另一倒杆单元相连,第三固定扣13和第四固定扣14位于同一直线上,且第一固定扣11、第二固定扣12、第三固定扣 13和第四固定成环形阵列分布,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

第三固定扣和第四固定扣的设置,可以使得一个倒杆单元从三个方向分别与其他三个倒杆单元相连,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可以模拟出更多的危险状况,大幅度丰富了受训者的体验经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