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形立体发光标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6301发布日期:2019-06-29 01:03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隐形立体发光标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标识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隐形立体发光标识。



背景技术:

现有广告发光标识大都是箱体结构,由底板、固定在底板上的LED光源、围边以及透光盖板组成,led光源按照一定的密度固定在底板上,发光方向朝向透光盖板。这样的结构制作起来,废工废料费时,工序繁琐。这种结构因为光源放置在箱体内,导致现有发光标识要实现透光板发光均匀且没有明显光斑,只能通过增加LED数量和密度或增加箱体厚的方法提升发光效果,厚度至少4cm,应用范围受限。

还有一种平板状标识,用透明板材制作,把要显示的图案或文字雕刻在透明板材表面,利用板材侧面的光源发光射入透明板内部,使雕刻的图案发光。这种发光标识只适合在幽暗的环境中,比如电影院的“出口”等标识,因为透明板和上面的雕刻图案吸光性很差,雕刻图案相比于透明板材自身只能微弱发光,整体视觉缺乏美感和质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形立体发光标识,具有结构简单、厚度小、发光效果好的特点。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隐形立体发光标识,包括光源、横向导光板(同下文中的导光板)、纵向出光件(同下文中的出光件);

所述光源与所述横向导光板的截面对接(截面为导光板上贯穿或非贯穿导光板厚度方向的横截面),光源发出的光从截面进入横向导光板并在其内部高反射率横向传输,其中,光源与导光板截面对接是指光源设置于截面上或截面附近,使光源发光能通过截面进入导光板内传输;所述导光板的截面包括所述导光板的周边的侧端面截面和/或所述刻槽内的槽侧壁截面;

所述横向导光板表面设置有散光痕,其中,散光痕为刻痕(雕刻的图案)、或者雕刻的U型刻槽、或者镂空刻槽、或者由点或线为像素构成的雕刻图案、或者表面为磨砂状图案、或者丝印图案、或者反光层(即有反光或增光效果的涂层或者其他有助于把在导光板内部横向传输的光纵向散射出导光板表面的结构);

所述纵向出光件在垂直于横向导光板的方向与所述散光痕从散光痕的正面 (即散光痕所在面)或反面(即散光痕所在面的反面)对接,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导光板内部横向照射散光痕,散光痕散射出垂直于所述导光板的纵向光线,并投射到纵向出光件上,所述纵向出光件接收散光痕散射的纵向光线,所述纵向发光件发光。其中,出光件与散光痕的对接是指出光件在散光痕上的投影与散光痕的面积有交集部分,出光件与散光痕的对接为接触对接或非接触对接。

以上提到的纵向和垂直为贯穿导光板所在平面的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为带状LED光源,所述带状LED光源沿着所述横向导光板周边侧端面截面的纵向延伸方向设置,所述光源的光通过所对接的横向导光板周边侧端面截面进入所述导光板内部;或者,

所述带状LED光源在所述横向导光板上的刻槽内沿着所述横向导光板刻槽内槽侧壁截面的纵向延伸方向设置(刻槽为散光痕的一种形式,包括U型刻槽或镂空刻槽),所述光源发出的光通过所对接的刻槽槽侧壁截面进入所述导光板内部。

其中,纵向延伸方向为在导光板所在平面上的延伸方向。

进一步的,还包括散光件,所述导光板上内置有光源的刻槽内,在所述光源与对接的槽侧壁截面之间加垫所述散光件,所述刻槽的槽口处设置并对接纵向出光件;或者,

所述导光板上内置有光源的刻槽槽口处设置并对接所述纵向出光件。

其中,散光件为透明或非透明的透光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出光件为透光材料;或者,

所述纵向出光件为透明材料;或者,

所述纵向出光件为透明材料和透光材料的组合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板为平面结构;或者,

所述导光板为曲面结构。

进一步的,还包括面饰层,所述导光板至少一表面上覆有所述面饰层,所述面饰层上设置有与所述散光痕相对应的镂空槽,所述出光件通过所述镂空槽与所述散光痕对接;或者,

所述面饰层为透明材料,所述导光板至少一表面全部覆有所述面饰层,所述出光件通过所述面饰层与所述散光痕对接;

所述面饰层衬托出光件的发光效果并保护导光板表面。其中,所述面饰层为板状装饰材料或/和薄膜或/和涂层。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出光件与所述散光痕对接的方式为所述纵向出光件对接在所述散光痕的正面;或者,

所述纵向出光件对接在所述散光痕背面相应的位置;或者,

所述导光板的正面和反面的相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散光痕,所述纵向出光件同时与正面和反面的两个散光痕对接。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出光件形状与相应散光痕的形状相匹配;或者,

所述导光板至少一表面上全部设置有散光痕,出光件固定在导光板正面或反面的相应位置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光源附件,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光源附件上,所述光源附件设置在所述横向导光板周边侧端面截面附近,所述光源发光方向朝向与其对接的所述导光板的侧端面截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隐形立体发光标识的技术方案产生的积极效果:

1,经过试验测试,同样的光源和导光板以及导光板上的散光痕,在散光痕上加盖出光件后,出光件的出光强度是没封盖出光件前的散光痕出光强度的2倍以上。本方案正是积极的利用了这个试验结果。

2,导光板上的刻槽或刻痕结构相当于传统发光标识的箱体,刻槽或刻痕深度相当于灯箱箱体的厚度,因为光源的光在导光板内是横向传输的,刻槽或刻痕内的侧壁截面发光,其内壁表面都相当于发光面,使槽口处的出光件被充分投射并发光;因刻槽内不放置光源可以实现任意窄小尺寸的发光图案,这是传统灯箱发光标识无法比拟的。本方案也是积极的利用了这个现象并结合以上的试验结果,突破了传统发光标识的结构壁垒,可以应用到更多的高要求高标准精致小巧的发光标识。

该发光标识中,利用透明材料的导光原理,利用导光板上设置相应的散光痕把经过散光痕横向传输的光折向并向导光板面以外散射,再利用有良好的吸光和透光特性的出光件,把散光痕上散射出来的部分光集中在出光件上显现出来,消除了传统透明板和散光痕因吸光特性不佳导致发光不足的弊端;因为光源集中设置在散光痕的周围,光源数量的设置可多可少,光源的设置数量相关出光件的发光强度,光源通过散光痕间接的给所有出光件打光,而且所有通过散光痕纵向散射出来的光都是无光斑的均匀光,不用考虑传统内置LED点光源灯箱需要重点注意光斑现象,从而无需像传统灯箱那样只能通过增加灯箱厚度或增加LED光源的数量和分布密度来克服或改善光斑现象,解决了传统灯箱一直受困扰的灯箱厚度难题。改进了传统灯箱结构的发光标识光源只能依附于箱体内的应用缺陷,导致光源用量大,箱体厚重,加工繁琐。

可以根据需要设计相应形状的U型刻槽,把LED光源直接放置在刻槽内,光源发出的光通过U型刻槽内的槽侧壁截面进入导光板内部。然后在U型刻槽槽口处对接相应形状的出光件,这样,导光板不仅完美的把光源集成在其内,成为一体结构,而且刻槽在作为光源载体的同时还能使在其槽口与其对接的出光件作为发光图案的一部分。而传统的带有雕刻图案的透明板发光标识,需要单独设置一个内置有光源的U型夹槽构件,带有雕刻图案的透明板再嵌入这个构件的夹槽中,夹槽构件内的光源的光才能进入透明板。对比这样结构的传统标识,很明显本技术方案所述的结构更简洁,更合理,成本更低。

可以根据效果需要,把出光件做成有一定厚度、高度或不同透光率、透光颜色的出光件,比如由一定厚度的透明材料做的出光件或由一定厚度的透光材料做出的出光件或由透明材料和透光材料结合在一起有一定厚度的出光件,这样,各种形式的出光件再配合导光板上不需要对接出光件的散光痕,整个发光标识由所有出光件或所有散光痕和所有出光件构成的发光图案在视觉上不仅能实现发光图案相应部分的不同亮度和光色,更能体现立体感、层次感,做出具有更高艺术效果的发光标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标识的第一种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图1B是图1A组合后的发光标识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C是与图1B类似的另一种发光标识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标识的第二种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图2B是图2A所示的拆分图组合后的发光标识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标识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3B是图3A中把光源固定架去掉,光源直接设置在导光板四周截面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标识的第八种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标识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4B是图4A中把平面结构的导光板替换为折弯形状的曲面结构导光板所对应的发光标识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标识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5B是在图5A的导光板表面设置了面饰层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C是在图5A的导光板表面设置了面饰层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D是在图5A的导光板表面设置了面饰层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双面);

图5E是在图5A的导光板表面设置了面饰层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标识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标识的第七种结构示意图;

图8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雕刻线条组成的圆形散光痕图案;

图8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雕刻圆点为点阵像素组成的圆形散光痕图案。

附图标记:1.LED光源,2.横向导光板,3.透光材料的纵向出光件,4.透明材料的纵向出光件,5.刻痕或刻槽散光痕,6.反光层,7.光源固定架(光源附件),8.内置有LED光源的U型夹槽(光源附件),9.电路板,10.面饰层,11. 加垫在光源和截面之间的散光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A和图1B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光标识,包括:光源1、横向导光板2、纵向出光件3和刻槽散光痕5(包括U型刻槽或/和刻痕)。

光源1为若干焊接在柔性电路板上的LED构成的带状LED光源,横向导光板2内部为透明材料,为平面结构的导光板,表面可以为光面或磨砂面或覆膜表面。在横向导光板2上雕刻出一定深度的刻槽散光痕5图案,包括在外围雕刻出横截面为较深的U型刻槽散光痕5(此刻槽散光痕5的延伸形状为矩形环) 和中部较浅的刻槽散光痕5图案,然后把带状LED光源1放置在外围较深U型刻槽散光痕5内,带状LED光源在刻槽5内沿着槽侧壁截面的纵向延伸方向设置,光源1发光方向朝向导光板2的内部以及其他较浅刻槽散光痕5图案,光源1发出的光通过所对接的槽侧壁截面进入导光板内部,实现光源1与导光板2 的截面对接,此时,光源1属于设置在截面附近。然后做出与每个刻槽散光痕5 形状相匹配的若干出光件3,出光件3为透光材料,出光件3为用此材料的板材通过数控设备根据设计图案铣切雕刻而成;或者出光件3由相应形状和材质的硬质条状透光胶条经过加热后按照设计图案的形状折弯,再冷却定型而成;或者出光件3由相应形状和材质的柔质条状透光胶条,按照设计图案直接折弯并固定成型的工艺制作而成。其中,出光件3与刻槽散光痕5的对接方式为:把与较深刻槽散光痕5相对应的矩形环状出光件3从正面封盖在较深的U型刻槽散光痕5的开口之上。出光件3在刻槽5(即散光痕)上的投影覆盖了刻槽5槽口的面积(覆盖包含在交集范畴中),再把其他出光件3的一端从正面封盖相对应的较浅刻槽散光痕5的正面开口之上。从而,光源1发出的光一部分通过横向导光板2的截面(即较深U型刻槽5的内侧壁)从内部传送至所有散光痕5 上,并通过所有刻槽散光痕5纵向投射到相应的纵向出光件3上,使纵向出光件3发光,纵向出光件3接收刻槽散光痕5投射出的纵向光线;光源1发出的光另一部分通过所在较深U型刻槽散光痕5内部的侧壁和底面的反射和散射,使封盖在U型刻槽散光痕5之上的矩形环状的出光件3发光。从而,视觉上,整个横向导光板2除了出光件3发光,其他部分都有隐形的效果(同时也看不到发光的光源1),而且光源1的放置方式也能实现较深刻槽的纵向发光,使较深刻槽散光痕5起到双重作用,既能放置光源1,又能使其槽口处的出光件3发光,使整个发光标识结构十分简洁,轻巧,纤薄。

可选的,可以在放置光源1的刻槽5的槽底面设置有反光层,以增加此刻槽5向槽口的出光强度,使封盖在此槽口上的矩形环状出光件3发光强度增加。

可选的,如图1C所示,在内置有光源1的较深的刻槽5中,在光源1和其所面对的刻槽5的侧壁截面之间加垫有散光件11,散光件11为透明材料,散光件11对光源1起到加固作用,避免因光源发热导致脱离其所在侧壁,此时,光源1也属于设置在截面附近。优选的,散光件11底部设置有刻痕或反光层,散光件11在加固光源1的同时,又使封盖在刻槽5槽口之上的矩形环状出光件3 发光强度增加。

实施例2

如图2A和图2B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光标识,包括:光源1(为固定在光源固定架7上的带状LED光源)、横向导光板2、纵向出光件3、刻槽散光痕5 和光源附件(即光源固定架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光源1为固定在光源固定架7 上的带状LED光源,光源固定架7设置于导光板2的周边附近。LED灯珠焊接在柔性电路板9上,带状LED光源粘贴固定于横向导光板2以外的固定架7上,固定架7围绕在导光板2四周,使固定在固定架7上的LED光源1与导光板2 四周侧端面截面相对,光源1与导光板2的截面对接,即带状LED光源1沿着所述横向导光板2周边侧端面截面的纵向延伸方向设置在光源附件7上,所述光源1的光通过所述横向导光板2周边侧端面截面进入所述导光板2内部。纵向出光件3与导光板2上的刻槽散光痕5之间的对接方式为:纵向出光件3从刻槽散光痕5的正面(刻槽开口面)封盖在刻槽散光痕5之上,对接在刻槽散光痕5的正面。从而,光源1的光从导光板2四周侧端面截面进入导光板2,通过刻槽散光痕5时,由于具有一定深度的刻槽散光痕5本身类似于一个小箱体,当有光照射到刻槽散光痕5时,刻槽散光痕5相当一个内壁发光箱体(箱体高度就是刻槽深度),把光投射到封盖在其上的纵向出光件3上。

实施例3

如图3A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光标识,包括:光源1、横向导光板2、纵向出光件3和刻槽散光痕5以及光源固定架7,反光层6(属于散光痕的一种)。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纵向出光件3与导光板2 上刻槽散光痕5的对接是从刻槽散光痕5的背面(导光板2上刻槽的开口的反面)对接的,即出光件3对接在刻槽散光痕5的背面相应的位置,并粘贴固定在导光板2表面。为了增加光效,可以根据需要在刻槽5的内表面覆盖或加垫有反光层6(反光/增光涂层或加垫反光/增光的材料),如图3B所示,以增加纵向出光件3的发光效果。

图3B为图3A中把固定在固定架7上的带状LED光源1直接设置在导光板2 四周侧端面截面上的结构示意图,光源1直接设置在截面上,实现光源1与导光板2截面的对接,即带状LED光源1沿着所述横向导光板2周边侧端面截面的纵向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截面上,所述光源1的光通过所述截面进入所述导光板2内部。

可选的,如图3C所示,与图3A所示的实施例结构不同的是,在导光板2 正面与设置在导光板2反面的刻槽散光痕5相对应的位置也设置相匹配的刻槽散光痕5,这样,导光板2的正面和反面的相对应位置都设置有散光痕5,并且每个纵向出光件3同时与导光板2正面和反面相对应的两个散光痕5对接。这样,每个出光件3被所对接的两个刻槽散光痕5散射出的纵向光投射,使出光件3的出光亮度更高。进一步的,在导光板2反面的刻槽5的内表面覆盖或加垫反光层6,进一步提高出光件3的出光强度。

实施例4

如图4A和图4B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光标识,包括:光源1(放置在U 型夹槽8内的带状LED光源)、横向导光板2、纵向出光件3、和刻槽散光痕5 和光源附件(即U型夹槽8)。

本实施例图4A中,光源1为放置在U型夹槽8内的带状LED光源。把带状 LED光源放置于U型夹槽8内,使其发光方向朝向夹槽8的开口。然后把横向导光板2的一侧端面截面嵌入内置有LED光源U型夹槽8的开口内(此时U型夹槽8属于设置在导光板的周边附近),使夹槽8内的LED与导光板2的截面相对,从而光源1与截面对接。另外,导光板8上的两个刻槽散光痕5,其中一个没有对接出光件3,这样,当光源1的光通过两个刻槽散光痕5时,出光件3与没有对接出光件的刻槽发出光的强度不一样,从而实现同一块导光板2可以发出不同亮度发光图案的视觉效果。

本实施例图4B中,把图4A中的导光板2替换为折弯形状的导光板2(属于曲面结构),其他实施步骤与图4A实施例相同,这样,夹槽8内的LED光源1 发出的光在导光板2内随着导光板2的折弯延伸方向高反射率传输,通过刻槽散光痕5和出光件3纵向出光。

实施例5

如图5A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光标识,包括:光源1、横向导光板2、纵向出光件3和出光件4,以及刻槽散光痕5;图5B、图5C、图5D和图5E为在图5A的基础上还增加了面饰层1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出光件4为透明材料,透明材料的出光件4可以使与之对接的刻槽散光痕5纵向投射出来的光继续沿出光件4向上垂直传输,并从出光件4的顶端面投射出来,效果为顶端面发光,而不是整体发光,出光件4的发光效果与出光件3不同。这样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设置出光件4的高度,使整体发光标识中,发光图案的不同部分在不同高度发光而且发光效果也多样化,实现在纵向上多层次发光的效果。

图5B是在图5A的导光板的设置有出光件3和4的一面加垫设置了一层板状面饰层10,面饰层10还可以是涂层(包括印刷)或贴膜。面饰层10上设置有镂空槽,出光件3和4通过面饰层10上设置的镂空槽与导光板2上的刻槽散光痕5的对接的,对接在刻槽5的正面并封盖在刻槽5的开口之上,此时对接属于接触对接。面饰层10作用是陪衬出光件3和4达到特殊发光效果。

图5C是板状面饰层10上设置有与导光板2上的刻槽散光痕5相对应的镂空槽,出光件3和4封盖在相应刻槽散光痕5之上是通过封盖在面饰层10上的相应镂空槽开口上来实现的,并与导光板2上的刻槽散光痕5正面对接的,此时的对接属于非接触对接。可选的,面饰层10也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

图5E是板状面饰层10为透明材质,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导光板2的表面。所有的出光件3都粘贴固定在透明材质的板状面饰层10上,并通过中间加垫的面饰层10与相应的刻槽散光痕5的正面对接,此时的对接为非接触对接。

图5D与图5C实施例不同的是,导光板2的背面也设置有面饰层10和镂空槽以及出光件3,并且两面的面饰层10把光源1以及光源1所在的U型刻槽5 遮盖住,面饰层10为不透光的板状材料,从而实现双面发光。

实施例6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光标识,包括:光源1、横向导光板2、纵向出光件3和出光件4、刻槽散光痕5以及反光层6(即散光痕的一种形式)。

本实施例与图5A实施例不同的是:图5A中透明材料的出光件4在本实施例中改为由透明材料的出光件4和透光材料出光件3组合成的组合结构的出光件。其中,出光件3对接在出光件4的顶端。一样可以实现发光图案的多层次效果。另外,其中一个出光件3是对接的反光层6(增光或反光或荧光效果的材料的涂层),此出光件3对接并粘贴在反光层6反面相应的位置,出光件3与反光层6的对接属于非接触对接。在组合结构出光件所对接的刻槽散光痕5的另一面也设置有反光层6,出光件在从刻槽5的正面对接刻槽散光痕5的同时又从反光层6的背面对接了反光层6,反光层6把光源的光垂直投射到导光板2另一面相应位置的出光件3上,对刻槽5和出光件起到增光作用。此反衬反光层6 结构也适用于其他实施例。组合结构出光件属于同时与正面和反面的两个散光痕对接。

可选的,此实施例的组合体型出光件也可以是出光件4对接在出光件3的顶端。

实施例7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光标识,包括:光源1、横向导光板2、纵向出光件3,其中横向导光板2的下表面整个表面设置有如图8A或8B所示的刻痕(即散光痕的一种)。出光件3在导光板2下表面上的刻痕(即散光痕)上的投影包含在刻痕面积内(包含属于交集范畴)。

除了对接在内置有光源1的刻槽开口处的出光件3外,其他的出光件3设置在导光板2的上表面的相应位置并且与上表面直接对接,导光板2下表面的整个表面设置有如图8A或8B所示的刻痕,也可以设置为磨砂表面结构,或者是丝印纹路,或者是覆有增光或反光或荧光效果的材料,光源1射入导光板2 的光通过下表面设置的刻痕产生垂直方向的投射光线,使对接在上表面相应位置的光件3发出明显强于导光板2上表面其他未对接出光件3的裸露部分的光线。

其他实施例

可以根据以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进行变化和组合,构成其他形式和结构特征并满足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其他实施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