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调节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8035662发布日期:2019-06-28 23:16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亮度调节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终端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亮度调节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屏幕尺寸的不断增大,在终端(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机等)中实现了一种多应用分屏显示技术,该技术可以使多个应用程序的界面同时显示在屏幕的不同窗口区域上,例如,用户可以通过分屏,在终端显示屏上同时显示聊天界面和视频播放界面,实现同时聊天和观看视频。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对不同应用程序的显示界面的显示亮度可能有不同要求,但是目前终端在分屏显示时,往往只能对整块屏幕进行亮度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亮度调节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可以提高分屏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亮度调节方法,适用于显示屏可折叠的终端,所述显示屏至少包括由弯折区域间隔的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所述方法包括:在分屏显示时,获取屏幕亮度调节指令;根据所述屏幕亮度调节指令,调节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亮度调节装置,适用于显示屏可折叠的终端,所述显示屏至少包括由弯折区域间隔的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所述装置包括:指令获取模块,用于在分屏显示时,获取屏幕亮度调节指令;亮度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屏幕亮度调节指令,调节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与存储器连接;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亮度调节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通过在分屏显示时,获取屏幕亮度调节指令,然后根据屏幕亮度调节指令,调节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如此,本申请通过独立调节可折叠显示屏中不同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提高了分屏显示的效果。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亮度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亮度调节方法在实施时的界面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亮度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亮度调节方法的步骤s811至步骤s813的流程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亮度调节方法在实施时的界面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亮度调节方法的步骤s805至步骤s807的流程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亮度调节方法在实施时的界面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亮度调节方法的步骤s808至步骤s810的流程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亮度调节方法的步骤s821至步骤s822的流程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亮度调节方法在实施时的界面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亮度调节装置的模块框图;

图1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用于执行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亮度调节方法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1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保存或者携带实现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亮度调节方法的程序代码的存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参照图1,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示意图。移动终端100包括可折叠的显示屏130、第一壳体41、第二壳体42以及连接与第一壳体41和第二壳体42之间的连接组件43,其中,第一壳体41与第二壳体42通过连接组件43实现翻转折叠。

第一壳体41包括与可折叠的显示屏130背面连接的第一支撑面,以及与第一支撑面相对的第一背面,第二壳体42包括与储模显示屏背面连接的第二支撑面,以及与第二支撑面相对的第二背面。相应的,可折叠的显示屏130至少包括由弯折区域133间隔的第一显示区域131以及第二显示区域,其中,第一显示区域131与第一壳体41的位置对应,第二显示区域132与第二壳体42的位置对应,弯折区域133与连接组件43的位置对应。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显示区域131、第二显示区域132和弯折区域133均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伸缩延展性;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仅弯折区域133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第一显示区域131和第二显示区域132采用非柔性材料制成。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100的连接组件43采用手动结构。用户手动分离第一壳体41和第二壳体42时,移动终端100由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用户手动合拢第一壳体41和第二壳体42时,移动终端100由展开状态变为折叠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展开状态包括展平状态,移动终端10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壳体41的第一支撑面与第二壳体的第二支撑面处于同一平面(第一壳体41与第二壳体42的夹角为180°)。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100的连接组件43采用电动结构,例如,连接组件43中设置有电动马达一类的电动旋转部件。在电动旋转部件的带动下,第一壳体41和第二壳体42自动实现合拢或分离,从而使移动终端100可以展开和折叠。

其中,弯折区域133可以为可折叠的显示屏130在弯折后形成的曲面的显示区域,也可以为可折叠的显示屏130弯折的轴线,对应连接组件43的弯折轴线。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显示区域131与第二显示区域132可以不是由弯折区域间隔的,而可以是任意划分的。可选的,通过作用于显示屏130的滑动手势可以划分显示屏130的显示区域,例如,通过作用于显示屏130的横向的滑动手势,可以将显示屏130划分为上下两个显示区域,而通过作用于显示屏130的竖向的滑动手势,可以将显示屏130划分为左右两个显示区域。进一步可选的,滑动手势可以是作用于一个显示区域,通过横向、竖向等方向的滑动手势,可以进一步划分该显示区域。

第一显示区域131与第二显示区域132可以显示相同的显示内容,也可以显示不相同的显示内容;可以显示不同应用程序的界面,也可以显示同一应用程序的不同界面,在此对各显示区域的显示内容不作限定。

按照折叠状态下可折叠的显示屏130是否外露进行划分,移动终端100可以被划分为外折叠屏终端和内折叠屏终端。其中:

外折叠屏终端是指可折叠角度为180°,且在折叠状态下,可折叠的显示屏130全部外露的移动终端。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100为外折叠屏终端。展平状态下,移动终端100的第一壳体41的第一支撑面与第二壳体42的第二支撑面相齐平(即第一壳体41与第二壳体42的夹角为180°),且可折叠的显示屏130的第一显示区域131、第二显示区域132和弯折区域133位于同一平面;移动终端100由展平状态变为折叠状态的过程中,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41的第一背面与第二壳体42的第二背面相靠拢,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的夹角由180°变为0°,从180°变为0°的过程,移动终端100处于展开状态,直到夹角变为0°时,移动终端100处于折叠状态;折叠状态下,如图2所示,移动终端100的第一壳体41的第一支撑面与第二壳体42的第二支撑面相平行(即第一壳体41与第二壳体42的夹角为0°),使得可折叠的显示屏130处于u型折叠状态,其中,可折叠的显示屏130的弯折区域133形成外露的u型弧面。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其中,在折叠状态下,可折叠的显示屏130的全部或部分显示区域用于显示用户界面。例如,如图2所示,折叠状态下,仅第一显示区域131用于显示用户界面,或仅弯折区域133用于显示用户界面。进一步地,弯折区域133可以用于显示应用程序菜单,并且应用程序菜单至少包括一个应用程序的图标或一个应用程序的显示界面缩略图。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100在可折叠的显示屏130弯折后可供一个或多个用户分别使用,例如,第一用户可以使用第一显示区域131,第二用户可以使用第二显示区域132。

内折叠屏终端是指可折叠角度为180°,且在折叠状态下,可折叠的显示屏130(全部或部分)内敛的移动终端。如图3所示,移动终端100为内折叠屏终端。展平状态下,移动终端100的第一壳体41的第一支撑面与第二壳体42的第二支撑面相齐平(即第一壳体41与第二壳体42的夹角为180°),使得可折叠的显示屏130处于平面展开状态(第一显示区域131、第二显示区域132以及弯折区域133位于同一平面);移动终端100由展平状态变为折叠状态的过程中,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41的第一支撑面与第二壳体42的第二支撑面相靠拢,即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的夹角由180°变为0°,从180°变为0°的过程,移动终端100处于展开状态,直到夹角变为0°时,移动终端100处于折叠状态;折叠状态下,移动终端100的第一壳体41的第一支撑面与第二壳体42的第二支撑面相平行,使得可折叠的显示屏130处于u型折叠状态,其中,可折叠的显示屏130的弯折区域133形成内敛的u型弧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折叠状态下,可折叠的显示屏130的全部显示区域均不显示用户界面。

除了在壳体的支撑面上设置显示屏之外,第一壳体41的第一背面和/或第二壳体42的第二背面上也可以设置显示屏。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壳体41的第一背面上设置有显示屏140,显示屏140可以由柔性材料制成,也可以由非柔性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不对此作限定。在内折叠屏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设置在壳体背面的显示屏用于显示用户界面,该用户界面与展开状态下可折叠的显示屏130的用户界面相同或不同。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100的可折叠角度还可以为360°(既可以内折,也可以外折),且在折叠状态下,可折叠的显示屏130外露或内敛的终端,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图1至图4所示的移动终端100中,第一壳体41和第二壳体42尺寸相同或相近,移动终端100的折叠方式被称为对称折叠。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移动终端100的折叠方式还可以为非对称折叠。采用非对称折叠时,第一壳体41和第二壳体42的尺寸可以不同或尺寸相差大于阈值(如50%或60%或70%),相应的,可折叠的显示屏130中第一显示区域131的面积与第二显示区域132的面积相差大于阈值。

图1至图5中,仅以移动终端包含两部分壳体以及一个用于连接壳体的连接组件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移动终端为两折结构),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100可以包含n部分壳体以及n-1个连接组件,相应的,移动终端100的可折叠的显示屏130中包含2n-1块显示区域,与连接组件对应的n-1块显示区域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从而实现n折结构的移动终端,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示意性的,如图6所示,移动终端100可实现三折结构,即移动终端100包括3部分壳体以及2个用于连接壳体的连接组件,相应的,可折叠的显示屏130中包含5块显示区域,其中包括与2个连接组件对应的2块显示区域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并且其中一块与连接组件对应的显示区域的面积大于另一块与另一个连接组件对应的显示区域的面积。按照折叠状态下可折叠的显示屏130是否完全内敛进行划分,三折结构下的移动终端100可以外折叠也可以内折叠。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100可以有4块显示区域外露;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100还可以有完全内敛,即移动终端100的可折叠的显示屏130在折叠状态下均不外露,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100在折叠状态下可以在一个在折叠状态下外露的壳体背面设置有显示屏,用于显示用户界面。需要说明的是,n折结构与两折结构的原理大致相同,未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考前述两折结构的描述得到,为表述简洁,故在此不再赘述。

除此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附图所示出的移动终端1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移动终端100的限定,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比如,移动终端100还可以包括射频电路、输入单元、传感器、音频电路、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模块、电源、蓝牙模块等部件,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应用环境,发明人发现对于不同的应用程序,有些应用程序以亮色界面为主,有些应用程序以暗色界面为主,当两个应用程序分屏同时打开后,会使得显示屏的整体亮度不均,造成显示效果不佳,人眼不舒适。由此,发明人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可独立调节亮度的方法解决分屏显示时显示效果不佳的问题。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亮度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7,图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亮度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以该方法应用于上述显示屏可折叠的移动终端100为例,该显示屏至少包括由弯折区域间隔的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该方法包括:

步骤s710:在分屏显示时,获取屏幕亮度调节指令。

本实施例中,在分屏显示时,第一显示区域与第二显示区域可以显示相同的显示内容,也可以显示不相同的显示内容;可以显示不同应用程序的界面,也可以显示同一应用程序的不同界面,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可以有一种或多种触发方式触发分屏显示,例如可以通过弯折移动终端,根据移动终端的弯折区域分屏在间隔开的多个显示区域内显示相同或不同的界面;还可以通过在设置界面选择分屏功能从而触发分屏显示;还可以通过设定的手势快捷地触发分屏显示。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不对分屏显示的触发方式作限定,同一移动终端可以只包含一种触发方式,也可以包含多种触发方式,使得用户可以根据使用环境选择触发方式,灵活触发分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将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从展平状态进行弯折时,可以自动触发分屏显示,使得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分别显示相应的显示内容。例如,在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如图8所示,移动终端在处于展平状态时,显示视频播放界面,经弯折后,自动触发分屏,将原展平状态下显示的视频播放界面显示在第一显示区域,而第二显示区域可用于显示其他界面如聊天界面。

可选地,分屏显示时,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可以均显示同一应用程序的相同或不同界面。例如,移动终端在展平状态时,显示屏全屏显示应用程序a的当前界面,分屏显示时,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可以均显示应用程序a的当前界面。请继续参阅图8,即第二显示区域也可以显示原展平状态下显示的视频播放界面,满足多用户查看同一界面的需求,如多显示区域均显示同一视频播放界面,使得每个显示区域可供至少一位用户观看视频,从而提高多用户观看舒适性。

可选地,分屏显示时,其中一个显示区域显示分屏前所显示的应用程序a的当前界面,另一个显示区域可以显示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中用户最近使用的应用程序b的界面,例如第二显示区域可以显示最近使用的后台应用程序(若最近使用的后台应用程序为聊天类应用程序,则可以参阅图8,第二显示区域显示该聊天类应用程序的界面)。

可选地,分屏显示时,其中一个显示区域也可以显示桌面或后台,使得用户可以从桌面或后台选择应用程序并启动使用。请继续参阅图8,分屏显示时,若第一显示区域显示原展平状态下显示的视频播放界面,第二显示区域还可以显示桌面,并在用户从桌面中选择一个聊天类应用程序后,可以显示该聊天类应用程序对应的界面,即如图8所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一次分屏后,还可以继续进行分屏,也就是显示屏上分屏显示的显示区域可以超过两个,可以是三个、四个等。具体的,可以继续通过设定的手势快捷地触发分屏显示,例如,请参阅图8,一次分屏后,可以在第一显示区域通过三指同时向右滑动,使得第一显示区域继续分屏为上下两个新的显示区域,即显示屏为三个显示区域,使得用户可以同时在三个显示区域内使用应用程序,从而满足用户的多任务执行需求,提高使用效率,还可有效避免频繁切换界面引起的资源消耗,有利于屏幕保护及提升续航时间。其中,触发手势还可以是其他手势,可以是系统预设的,也可以是用户自定义设置的,在此不作限定。

其中,可选地,屏幕亮度调节指令可以包括目标显示区域标识和目标调节参数中的至少一种,目标显示区域标识对应需调节的目标显示区域,从而通过屏幕亮度调节指令可以获取目标显示区域标识和目标调节参数。

本实施例中,目标显示区域标识对应需要调节屏幕亮度的一个或多个显示区域;目标调节参数可以是亮度变化的增量如+50尼特(nit)、亮度变化的比例如50%或目标亮度值如500nit等参数,使得移动终端可以基于当前亮度,相应地获取初始亮度所需变化的增量、变化的比例或最终所需达到的亮度值等参数。具体的,例如,通过屏幕亮度的设置页面选择目标显示区域标识,并设置目标调节参数,使得移动终端可以获取包含该目标显示区域标识以及目标调节参数的屏幕亮度调节指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目标调节参数也可以不是人为设置的,而是基于当前显示区域像素点的亮度值计算得到的,例如,基于当前显示区域像素点的平均亮度值,调整当前显示区域每个像素点的亮度值至平均亮度值。

可选地,屏幕亮度调节指令可以只是一个调节命令,使得移动终端获知当前需要调节屏幕亮度。例如,通过预设手势如三指长按显示屏,触发获取屏幕亮度调节指令,此时移动终端可以根据预设亮度值对显示区域内每个像素点的亮度值进行调节。其中预设亮度值可以是系统预设的,也可以是用户自定义设置的,从而通过预设手势快捷调整屏幕亮度,并调节至用户观看舒适的屏幕亮度,提高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在分屏显示时,获取屏幕亮度调节指令的方式可以有一种或多种,可以是用户在预设界面上通过作用于预设的控件的触控操作触发获取的,也可以是用户通过预设的手势等触控操作触发获取的,还可以是通过用户作用于指定区域的触控操作触发获取的。

可选地,通过生成询问信息,使用户选择相应的询问结果,触发屏幕亮度调节指令的生成,移动终端获取屏幕亮度调节指令。从而可视化指令获取的过程,使得用户可以直观地、自行选择是否需要调节屏幕亮度,并在选择后,根据选择的询问结果自动调节屏幕亮度。

步骤s720:根据屏幕亮度调节指令,调节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

本实施例中,根据屏幕亮度调节指令,可以获取所需调节的显示区域,即目标显示区域,其中所需调节的显示区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可以是第一显示区域、也可以是第二显示区域,还可以是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

可选地,屏幕亮度调节指令包括目标显示区域标识和目标调节参数中的至少一种。具体的,当屏幕亮度调节指令包括目标显示区域标识以及目标调节参数时,根据目标调节参数,调节目标显示区域标识对应的目标显示区域的屏幕亮度。例如,目标显示区域标识对应第一显示区域,并且目标调节参数为50%,此时根据屏幕亮度调节指令,调节第一显示区域的屏幕亮度为原屏幕亮度的50%。

可选地,通过作用于第一显示区域的触控操作,可以触发对应于第一显示区域的屏幕亮度调节指令,通过作用于第二显示区域的触控操作,可以触发对应于第二显示区域的屏幕亮度调节指令。其中,触控操作可以是预设的触发手势,如三指长按、单指画圈、双击屏幕底部等。例如,可以通过三指长按第一显示区域,触发对应于第一显示区域的屏幕亮度调节指令。

可选地,移动终端可以预设有滑动距离与屏幕亮度变化的增量或比例对应的映射表,可以根据滑动手势的滑动距离,获取屏幕亮度变化的增量、比例等,根据滑动手势的滑动方向,获取屏幕亮度变化是增加或是降低。如此,通过作用于第一显示区域的滑动手势,滑动方向为从上往下,滑动距离为10个像素点,此时将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降低10%。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获取屏幕亮度调节指令后,可以生成设置界面,通过设置界面选择所需调节的目标显示区域,以及设置目标调节参数中的至少一种,从而根据目标调节参数,调节目标显示区域标识对应的目标显示区域的屏幕亮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亮度调节方法,通过在分屏显示时,获取屏幕亮度调节指令,然后根据屏幕亮度调节指令,调节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从而可以独立调节可折叠显示屏中不同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提高了分屏显示的效果。

请参照图9,图9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亮度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以该方法应用于上述显示屏可折叠的移动终端100为例,该显示屏至少包括由弯折区域间隔的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该方法包括:

在分屏显示时,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710可以包括步骤s801至步骤s802,其中:

步骤s801:生成询问信息。

其中,询问信息用于询问用户是否统一第一显示区域与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询问信息可以显示于弯折区域,也可以显示于第一显示区域、还可以显示于第二显示区域,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询问信息可以是通过预设的手势触发生成的,也可以是通过检测移动终端是否弯折,并在检测到发生弯折时,触发生成询问信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s802:获取询问结果,并根据询问结果,生成对应的屏幕亮度调节指令。

本实施例中,询问结果包含用户基于询问信息的选择,根据询问结果,可以生成与询问结果对应的屏幕亮度调节指令。具体的,在显示询问信息的询问界面中,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选项,根据检测到的用户选中的选项,可以获取对应的询问结果。

例如,生成询问信息“是否统一屏幕亮度”,在显示询问信息的询问界面中可以设置有“是”与“否”两个选项,当选中选项“是”时,通过检测到作用于选项“是”的触控操作,可以获取对应于“统一屏幕亮度”的询问结果,根据该询问结果,生成对应于统一屏幕亮度的屏幕亮度调节指令;当选中选项“否”时,可以获取对应于“不统一屏幕亮度”的询问结果,根据该询问结果,可以不生成屏幕亮度调节指令,也可以生成屏幕亮度调节指令,并且该屏幕亮度调节指令对应不统一屏幕亮度,即根据该屏幕亮度调节指令,不统一屏幕亮度,可选地,此时该屏幕亮度调节指令的内容为空。

例如,移动终端在展平状态下显示视频播放界面,当检测到移动终端被弯折时,可以生成询问信息,如“是否统一屏幕亮度?”,显示询问信息的询问界面中可以包括“是”与“否”两个选项,当检测到作用于选项“是”的触控操作时,生成屏幕亮度调节指令,该屏幕亮度调节指令用于统一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从而通过生成询问信息供用户选择,使得用户可以快捷方便地调节各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提高整体的亮度调节效率。

可选地,询问界面中还可以包括“统一为第一显示区域”、“统一为第二显示区域”两个选项,当检测到作用于选项“统一为第一显示区域”的触控操作时,生成屏幕亮度调节指令,该屏幕亮度调节指令用于将其他显示区域的屏幕亮度调节为与第一显示区域的屏幕亮度一致,使得用户不必知道具体的调节参数,就可以选择自身感知,选择当前显示区域中亮度适宜的显示区域,并根据该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统一其他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从而实现根据用户当下感受,快捷、精准地调节屏幕亮度,保证显示效果的同时,提高调节效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询问界面中也可以包括“仅统一第一显示区域”、“仅统一第二显示区域”两个选项,当检测到作用于选项“仅统一第一显示区域”的触控操作时,移动终端生成屏幕亮度调节指令,该屏幕亮度调节指令用于统一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

可选地,请参阅图10,在分屏显示时,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710还可以包括步骤s811至步骤s813,具体的,包括:

步骤s811:监测作用于显示屏的触控操作。

其中,触控操作可以包括滑动、点击、双击、长按、触摸等操作中的一种或几种操作,可以是系统预设的,也可以是用户自定义设置的。进一步地,通过监测触控操作并将监测到的触控操作与预设的触控操作进行匹配,若匹配,则判断该触控操作是用于获取屏幕亮度调节指令。从而通过监测触控操作可以简化操作流程,提高调节效率,方便用户选择目标显示区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操作也可以不是预设形式的,而是任意形式的,即只要监测到触控操作,获取对应于该触控操作所作用于的显示区域的屏幕亮度调节指令。从而不需要额外操作,在用户未察觉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自动地调节屏幕亮度,提高使用流畅性,使得移动终端更智能。

本实施例中,触控操作可以是对应于第一显示区域的,也可以是对应于第二显示区域的,还可以是对应于显示屏内其他显示区域的,如弯折区域。其中:

当监测到对应于第一显示区域的触控操作时,可以执行步骤s812;

当监测到对应于第二显示区域的触控操作时,可以执行步骤s813。

步骤s812:当监测到对应于第一显示区域的触控操作时,获取对应于第一显示区域的屏幕亮度调节指令。

步骤s813:当监测到对应于第二显示区域的触控操作时,获取对应于第二显示区域的屏幕亮度调节指令。

可选地,监测到对应于某一显示区域的触控操作时,确定该显示区域为需调节亮度的显示区域,即目标显示区域,并获取对应于目标显示区域的屏幕亮度调节指令,以调节目标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从而可以无需用户额外的操作,即可在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时,通过触控操作所作用的显示区域,获取用户需调节的目标显示区域,简化用户操作,提高使用流畅性,也减少了额外操作可能引起的资源消耗。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如图11所示,第一显示区域显示视频播放界面,第二显示区域显示聊天界面。当用户点击视频播放界面中的播放键时,移动终端监测到对应于第一显示区域的触控操作,从而判断用户当前正在观看第一显示区域,则获取对应于第一显示区域的屏幕亮度调节指令,并将第一显示区域确定为目标显示区域,进而调节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

从而本实施例可以通过监测作用于显示屏的触控操作,获知用户当前使用的显示区域,并确定用户当前使用的显示区域为需要调节的目标显示区域,进而调节该目标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另外,用户也可以通过在目标显示区域触发触控操作,来选择用户所需调节的显示区域,从而根据用户的在显示屏上的触控操作灵活调节屏幕亮度,而无需生成页面进行选择,简化操作,提高调节效率和灵活性,提升使用和观看舒适性的同时还方便用户使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811至步骤s813之后,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的步骤s720,从而在可以灵活选择所需调节的显示区域的基础上,实现对各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的独立调节。另为表述简洁,步骤s720的具体描述可参考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720可以包括步骤s803至步骤s804,其中:

步骤s803:获取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中像素点的平均亮度值。

其中,亮度(luminance)指是表示人眼对发光体或被照射物体表面的发光或反射光强度实际感受的物理量,以rgb色彩模式为例进行说明,rgb色彩模式是通过红(red)、绿(green)和蓝(blue)三个颜色通道的变化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叠加来得到各式各样的颜色的,每一个rgb数据包括r值、g值和b值。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rgb色彩模式为256级,即r值、g值和b值各有256级,对应取值范围为0至255。待显示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上的每一个像素点对应一个初始rgb值,每一个初始rgb值包括初始r值、初始g值以及初始b值。当r值、g值和b值均相同时,产生不同灰度值的灰色调,即灰度值为0时,对应最暗的黑色调,灰度值为255时,对应最亮的白色调。

本实施例中,获取显示屏上每个像素点的初始rgb值,并根据初始rgb值计算每个像素点的初始亮度值,根据第一显示区域与第二显示区域上像素点的数量以及每个像素点的初始亮度,计算出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中像素点的平均亮度值。具体的,可以将每个像素点的初始亮度值相加之和,除以像素点的数量,即可计算出平均亮度值。

具体的,以采用yuv颜色编码方法为例说明亮度值的计算,y值对应亮度,u值和v值共同对应色度和浓度(chrominance)。根据一个像素点的初始rgb值可以计算该像素点对应的初始亮度值即初始y值、u值和v值,具体可采用如下公式:

y0=0.299×r0+0.587×g0+0.114×b0

u=-0.147×r0-0.289×g0+0.436×b0=0.492×(b0-y0)

v=0.615×r0-0.515×g0-0.100×b0=0.877×(r0-y0)

其中,y0、u和v分别表示一个像素点的初始yuv值中的初始y值、u值和v值,r0、g0和b0分别表示该像素点的初始rgb值中的初始r值、g值和b值。

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出需自适应调整亮度的显示区域内的每个像素点的亮度值y0,相加后除以需自适应调整亮度的显示区域内的像素点的数量,得到平均亮度值。其中,需自适应调整亮度的显示区域,可以对应需调节屏幕亮度的目标显示区域,可以是第一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显示区域,可以是用户选择的,也可以是系统预设的,具体的选择方法可以参考前述步骤,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平均亮度值可以是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中所有的像素点计算而得。进一步地,若移动终端的弯折区域在弯折时可以用于显示,平均亮度值可以是第一显示区域、弯折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上所有像素点计算而得。实际使用过程中,显示屏显示不同应用程序时人眼所感受到的显示亮度可能不同,有些应用程序以亮色界面为主,有些应用程序以暗色界面为主,使得分屏显示不同应用程序时易导致亮度不均的问题,导致显示效果不佳,影响人眼舒适性。从而通过本实施例可以计算全显示屏上像素点的平均亮度值,有利于实现显示屏的自适应亮度调整,统一显示屏上多个显示区域的屏幕亮度,提高显示效果,提升人眼舒适性及用户体验。

步骤s804:根据平均亮度值,调节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

其中,可以仅调节第一显示区域,也可以仅调节第二显示区域,还可以调节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相应地,根据两个显示区域的平均亮度值,可以仅统一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也可以仅统一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还可以统一包括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的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从而实现对各显示区域的自适应亮度调整,实现对各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的灵活、独立的调节,针对性地解决部分或全部显示区域亮度不均的显示问题,提高显示效果。

具体的,可以根据平均亮度值计算调节后的像素点的rgb值,具体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进行转换:

其中,r1、g1和b1分别表示调节后的像素点的rgb值中的调节后的r值、调节后的g值和调节后的b值,表示平均亮度值。需要说明的是,调节后的像素点的yuv值中的u值等于初始yuv值中的u值,调节后的yuv值中的v值等于初始yuv值中的v值,即不对初始yuv值中的u值和v值进行调节,以维持色彩的真实度。

进一步地,通过调节像素点的rgb值至调节后的像素点的rgb值,从而调节像素点的亮度,进而调节包含调节后的各像素点的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

可选地,根据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中像素点的平均亮度值,可以仅调节第一显示区域或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也可以调节两者均调节。具体的,在调节前,可以生成询问信息,其中询问信息包括询问用户需要调节屏幕亮度的目标显示区域,用户可以选择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的至少一个调节对应的屏幕亮度。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如图11所示,第一显示区域显示视频播放界面,第二显示区域显示聊天界面。当同一用户需要一边观看视频一边聊天,即同时需要查看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时,可以统一两个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使得用户在两个显示区域切换查看的时候,人眼不必反复适应不同的屏幕亮度,从而提升人眼舒适性。

可选地,若用户认为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合适,但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较暗,则可以仅对其中一个需调节的目标显示区域,利用平均亮度值统一该目标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一方面解决该目标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解决该目标显示区域的亮度不均的显示问题;另一方面根据两个显示区域中像素点的平均亮度值统一该目标显示区域的屏幕亮度,还可以降低两个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之间的差距,提高了显示效果,降低人眼切换查看不同显示区域时的不适感,缓解用眼疲劳。

如此,通过本实施例使得用户需同时查看或使用多个显示区域时,可以根据多个显示区域中像素点的平均亮度值,统一一个或多个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从而可以独立地调节显示屏上不同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解决显示区域内部以及显示区域之间亮度显示不均的问题,实现自适应亮度调整,提高显示效果并提升人眼舒适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提供的亮度调节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805至步骤s807,实现对显示屏的不同显示区域所对应的屏幕亮度进行独立自适应的调节。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805至步骤s807可以包括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720,并且步骤s802之后可以执行步骤s805至步骤s807。具体的,例如生成询问信息用于询问用户是否统一当前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若用户选择是,则可以执行步骤s805至步骤s807。前述举例仅为示意性地说明步骤s802之后如何可以执行步骤s805至步骤s807,其具体的实现方法不对本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

步骤s805:获取区域选择指令。

其中,区域选择指令包括对应选择第一显示区域的第一选择指令和对应选择第二显示区域的第二选择指令。

本实施例中,区域选择指令可以通过用户在显示询问信息的界面上对第一显示区域或第二显示区域的选择而获取,也可以通过用户作用于第一显示区域或第二显示区域的触控操作获取。从而根据区域选择指令,可以确定需调节屏幕亮度的目标显示区域,具体的,根据第一选择指令,确定目标显示区域为第一显示区域;根据第二选择指令,确定目标显示区域为第二显示区域。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区域选择指令可以通过屏幕亮度调节指令确定,即步骤s805至步骤s807可以在步骤s802之后执行,也可以在步骤s813之后执行。

可选地,通过在显示询问信息的界面上选择一个目标显示区域,获取区域选择指令。例如,在显示询问信息的界面上设置有对应第一选择指令的“仅调节第一显示区域”和对应第二选择指令的“仅调节第二显示区域”的两个选项,用户通过选择其中一个选项,即可使得移动终端获取对应于所选选项的区域选择指令。从而可视化目标显示区域的选择过程,提供直观的操作界面供用户进行设置,可以方便用户操作。

可选地,通过作用于第一显示区域或第二显示区域的触控操作,获取区域选择指令。其中,触控操作可以包括滑动、点击、双击、长按、触摸等操作中的一种或几种操作,可以是系统预设的,也可以是用户自定义设置的。具体的,当监测到作用于第一显示区域的触控操作时,获取第一选择指令,当监测到作用于第二显示区域的触控操作时,获取第二选择指令。进一步地,通过监测触控操作并将监测到的触控操作与预设的触控操作进行匹配,若匹配,则判断该触控操作是用于获取区域选择指令。从而通过监测触控操作可以简化操作流程,提高调节效率,方便用户选择目标显示区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操作也可以不是预设形式的,而是任意形式的,即只要监测到触控操作,获取对应于该触控操作所作用于的显示区域的区域选择指令。从而不需要额外操作,在用户未察觉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自动地调节屏幕亮度,提高使用流畅性,使得移动终端更智能。

步骤s806:根据区域选择指令,获取所选显示区域中像素点的平均亮度值。

其中,步骤s806获取平均亮度值的方法与步骤s803大致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步骤s806只计算一个显示区域的平均亮度值,则在步骤s803的基础上,将像素点对应所选显示区域中的像素点,使得所选显示区域中像素点的平均亮度值等于所选显示区域中像素点的亮度值之和除以所选显示区域中像素点的数量。其他实施细节可参考步骤s803,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所选显示区域为需调节的显示区域,即目标显示区域。

步骤s807:根据平均亮度值,调节所选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

其中,步骤s807的方法原理与步骤s804大致相同,故关于步骤s807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步骤s804,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如图13所示,第一用户正在观看第一显示区域所显示的视频播放界面,第二用户正在观看第二显示区域所显示的界面如聊天界面,若第一用户觉得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显示不均,影响观看,可以通过预设的触控操作如三指长按第一显示区域,触发获取第一显示区域中像素点的平均亮度值,并根据该平均亮度值统一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实现自适应亮度调整。

进一步地,若第二用户也觉得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显示不均,可以通过前述方法实现自适应亮度调整;而若第二用户认为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不影响观看,也可以调节该显示区域的屏幕亮度,即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调节独立于第一显示区域。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正在使用移动终端的用户数量也可以是一个,还可以是多个。如此,通过本实施例可以满足一个或多个用户分屏使用移动终端的需求,从而可以分别独立地、自适应调节所使用的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

本实施例中,通过选择目标显示区域,可获取该目标显示区域的平均亮度值,实现该目标显示区域的自适应亮度调整。由于实际使用过程中,移动终端显示的界面中各像素点的亮度可能有差异,而这种差异会导致显示效果不佳,影响人眼舒适性。因而通过本实施例可以根据所选显示区域的像素点的平均亮度值,统一该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对效果不佳的显示区域进行自适应调整,提高显示效果以及调节效率,提升人眼舒适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4,本实施例提供的亮度调节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808至步骤s810,可以实现在分屏显示时,降低超时无操作的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具体的,包括:

步骤s808:监测作用于显示屏的触控操作。

其中,触控操作可以是预设的触控操作,也可以包括所有可被移动终端监测到的触控操作,具体可以包括滑动、点击、双击、长按、触摸等操作中的一种或几种操作。从而使得若显示区域上超过预设时间未监测到任何触控操作时,可以判断该显示区域当前无人使用,可以降低屏幕亮度甚至息屏以减少不必要的功耗。

步骤s809:当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显示区域超过预设时间未监测到触控操作时,从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确定未操作显示区域。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的监测是分别进行的,即当第一显示区域超过预设时间未检测到触控操作时,可以将第一显示区域确定为未操作显示区域;当第二显示区域超过预设时间未检测到触控操作时,可以将第二显示区域确定为未操作显示区域;当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均超过预设时间未监测到触控操作时,可以将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均确定为未操作显示区域。从而通过分别监测第一显示区域与第二显示区域是否超过预设时间未监测到触控操作,可以灵活确定未操作显示区域,有利于独立调节未操作显示区域的屏幕亮度。

其中,预设时间可以是30s、1min等,可以是系统预设的,也可以是用户自定义的,在此不作限定。可以理解的是,预设时间越小,则可以在越小的时间间隔内降低屏幕亮度,降低功耗,提高续航时间;预设时间越大,则可以间隔越大的时间间隔才降低屏幕亮度,减少降低屏幕亮度的频率,避免用户频繁唤醒显示区域,提高用户体验。

步骤s810:降低未操作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

本实施例中,降低未操作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屏幕亮度降低的幅度可以是系统预设的,也可以是用户自定义的,该幅度可以对应降低的增量即变化量,也可以对应降低的比例,还可以降低至预设亮度值。需要说明的是,降低后的屏幕亮度可以是零,即息屏,使得该显示区域不作显示,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显示功耗。从而通过本实施例可以在分屏显示应用程序时,将未操作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降低甚至息屏,以降低功耗,提高移动终端的续航时间。

可选地,请参阅图15,在分屏显示时,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710还可以包括步骤s821至步骤s822,具体的,包括:

步骤s821:获取作用于指令获取区域的触控操作。

其中,显示屏的各显示区域可以设置有指令获取区域,指令获取区域与显示屏的显示区域一一对应。需要说明的是,指令获取区域可以是用户可见的控件;也可以是用户不可见的控件,从而满足用户亮度调节需求的同时不影响用户正常无打扰地使用移动终端,可以提高显示效果,同时保证用户使用体验。

步骤s822:根据触控操作,生成对应于指令获取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屏幕亮度调节指令。

可选地,触控操作可以是滑动手势,其中,滑动手势包括滑动方向与滑动距离,根据滑动方向可以确定屏幕亮度是增加或降低,例如从上往下滑动对应降低屏幕亮度,从下往上滑动对应增加屏幕亮度;根据滑动距离可以确定屏幕亮度调节的幅度,该幅度可以是系统预设的,也可以是用户自定义的,可以对应亮度的增量即变化量,也可以对应亮度的比例,还可以降低至目标亮度值。

进一步地,显示屏上可以设置有滑动条,通过从左往右或从下往上滑动滑块,可以将距离阈值从小调节至大。其中,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通过设置距离阈值,调节滑动手势的响应灵敏度。其中,距离阈值越小,响应灵敏度越高,距离阈值越大,用户需要滑动更长的距离才能触发显示,因而响应灵敏度越低,可有效避免误触发屏幕亮度调节。

例如,如图16所示,虚线矩形框区域即为指令获取区域,图16所示的移动终端包括两个指令获取区域,分别位于第一显示区域与第二显示区域的右下角区域,分别对应第一显示区域与第二显示区域。其中,屏幕亮度调节指令中包括目标调节参数。从而可以通过作用于指令获取区域的触控操作如滑动手势,可以生成对应于指令获取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屏幕亮度调节指令,并根据目标调节参数调节与该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中,请参阅图16,在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的右下角分别设置有一个用户不可见的矩形区域,即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指定获取区域,通过作用于指定获取区域的触控操作,如图16所示,仅以滑动手势的触控操作为例进行解释说明。用户在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指定获取区域中,通过从上往下滑动的滑动手势,可以将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降低;用户在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指定获取区域中,通过从下往上滑动的滑动手势,可以将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调高。多数情况下,用户在室内观看电影时,一般要求屏幕亮度较低,而用户在聊天时,较低的屏幕亮度可能难以清晰、简单地获取信息,因而通过本实施例可以实现手动地、独立调节分屏后的各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既提高了用户观影的舒适性又满足用户聊天时的清晰使用,实现在移动终端同时显示一个或多个应用时,均可以采用适合用户使用该应用程序的屏幕亮度进行显示,提高显示效果。

从而通过本实施例,可以通过作用于指令获取区域的触控操作,调整对应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提高调节效率,调节方式直观,并且通过指定的区域可以避免用户误触发,可用性高,方便用户随时调节所需使用的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提高观看舒适性以及用户体验。进一步地,结合前述步骤,还可以在统一目标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解决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以提高显示效果的同时,手动地调节各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满足用户进一步微调的需求,更进一步提高显示效果,使得亮度显示更符合用户需求,提升人眼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多个实施例既适用于外折叠屏终端,也适用于内折叠屏终端,上述实施例仅以外折叠屏终端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不对本申请提供的多个实施例的适用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利用内折叠屏终端实现本申请的实现效果可对应参考上述实施例的对应步骤说明。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7、图9、图10、图12、图14以及图15所示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7、图9、图12、图14、图10以及图15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请参阅图17,图1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亮度调节装置的模块框图,亮度调节装置1700适用于上述移动终端。下面将针对图17所示的模块框图进行阐述,所述亮度调节装置1700包括:指令获取模块1710、以及亮度调节模块1720,其中:

指令获取模块1710,用于在分屏显示时,获取屏幕亮度调节指令。

亮度调节模块1720,用于根据屏幕亮度调节指令,调节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

进一步地,所述指令获取模块1710包括:询问信息生成单元、询问结果获取单元、触控操作监测单元、第一指令获取单元、第二指令获取单元、触控操作获取单元以及触控指令生成单元,其中:

询问信息生成单元,用于生成询问信息,询问信息用于询问用户是否统一第一显示区域与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

询问结果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询问结果,并根据询问结果,生成对应的屏幕亮度调节指令。

触控操作监测单元,用于监测作用于显示屏的触控操作。

第一指令获取单元,用于当监测到对应于第一显示区域的触控操作时,获取对应于第一显示区域的屏幕亮度调节指令。

第二指令获取单元,用于当监测到对应于第二显示区域的触控操作时,获取对应于第二显示区域的屏幕亮度调节指令。

触控操作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作用于指令获取区域的触控操作。

触控指令生成单元,用于根据触控操作,生成对应于指令获取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屏幕亮度调节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亮度调节模块1720包括:全屏平均亮度获取单元、全屏自适应调节单元。

全屏平均亮度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中像素点的平均亮度值。

全屏自适应调节单元,用于根据平均亮度值,调节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

进一步地,所述亮度调节装置1700还包括:区域选择指令获取模块、区域平均亮度获取模块、区域自适应调节模块、操作监测模块以及息屏调节模块。

区域选择指令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区域选择指令,所述区域选择指令包括对应选择第一显示区域的第一选择指令和对应选择第二显示区域的第二选择指令。

区域平均亮度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区域选择指令,获取所选显示区域中像素点的平均亮度值。

区域自适应调节模块,用于根据平均亮度值,调节所选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

操作监测模块,用于监测作用于显示屏的触控操作。

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当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显示区域超过预设时间未监测到触控操作时,从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确定未操作显示区域。

息屏调节模块,用于降低未操作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亮度调节装置用于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的亮度调节方法,并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8,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本申请中的移动终端18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处理器1810、存储器1820以及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1820中并被配置为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810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如前述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

处理器18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处理器181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移动终端18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82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820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18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18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signal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logic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81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810中,单独通过一块通信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182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存储器182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18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实现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下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还可以存储移动终端1800在使用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电话本、音视频数据、聊天记录数据)等。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1800还可以包括可折叠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可以为液晶显示屏(liquidcrystaldisplay,lcd),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等。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各种图形用户接口,这些图形用户接口可以由图形、文本、图标、数字、视频和其任意组合来构成。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8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移动终端的限定,具体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比图18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请参阅图19,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的结构框图。该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1900中存储有程序代码1910,所述程序代码1910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

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1900可以是诸如闪存、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硬盘或者rom之类的电子存储器。可选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1900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computer-readablestoragemedium)。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1900具有执行上述方法中的任何方法步骤的程序代码1910的存储空间。这些程序代码可以从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读出或者写入到这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程序代码1910可以例如以适当形式进行压缩。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亮度调节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通过在分屏显示时,获取屏幕亮度调节指令,然后根据屏幕亮度调节指令,调节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显示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如此,本申请通过独立调节可折叠显示屏中不同区域对应的屏幕亮度,提高了分屏显示的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示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示例或实施方式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