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8221244发布日期:2019-07-19 23:01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平面显示装置因具有高画质、省电、机身薄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机、电视、个人数字助理、数字相机、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等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成为显示装置中的主流。

微发光二极管(microlightemittingdiode,micro-led)显示器是一种以在一个基板上集成的高密度微小尺寸的led阵列作为显示像素来实现图像显示的显示器,同大尺寸的户外led显示屏一样,每一个像素可定址、单独驱动点亮。

但现有技术的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存在驱动的瞬态电流过大,目前显示面板的电源系统较难满足这样的高瞬态电流驱动要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的微发光二极管存在驱动的瞬态电流过大,电源系统较难满足驱动要求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区,所述发光区划分为多个发光分区,每个所述发光分区包括多个像素,各所述发光分区被配置为在一帧显示画面时间内,依序分区发光。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所述驱动方法应用于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在一帧显示画面时间内,依序向不同发光分区加载脉冲信号,控制不同所述发光分区依序分区发光。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区,所述发光区划分为多个发光分区,每个所述发光分区包括多个像素,各所述发光分区被配置为在一帧显示画面时间内,依序分区发光,即,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发光区划分为多个发光分区,在显示时,使各个发光分区依序发光,每个时刻只有一个或极少发光分区内的micro-led处于显示发光状态,其它发光分区内的micro-led处于关闭状态,进而,可以避免同一个时刻所有micro-led全部处于开启状态,导致驱动的瞬态电流过大,电源系统较难驱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各个发光分区依序发光的示意图;

图2为oled为micro-led的驱动电流对比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区选通晶体管设置于驱动晶体管与微发光二极管之间的像素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区选通晶体管设置于驱动晶体管与微发光二极管之间的像素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区选通晶体管设置于第一电源端与驱动晶体管之间的像素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区选通晶体管设置于第一电源端与驱动晶体管之间的像素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区选通晶体管设置于第一电源端与驱动晶体管之间、以及驱动晶体管与微发光二极管之间的像素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区选通晶体管设置于第一电源端与驱动晶体管之间、以及驱动晶体管与微发光二极管之间的像素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分区沿列向延伸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分区沿行向延伸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了保持本公开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公开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区,发光区划分为多个发光分区,每个发光分区包括多个像素,各发光分区被配置为在一帧显示画面时间内,依序分区发光。如图1,从左向右依次为在一帧显示画面时间内的三个时间段,各个发光分区(图1中的深色方块区域)依序发光的示意图,即,在第一时间段,如图1左侧的视图,左上角的第一个发光分区(深色方块区域)发光,其余发光分区均为不发光状态;在第二时间段,如图1中间的视图,与左上角发光分区相邻的第二个发光分区(深色方块区域)发光,其余发光分区均为不发光状态;在第三时间段,如图1右侧的视图,位于第二发光分区右侧的第三发光分区(深色方块区域)发光,其余发光分区均为不发光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区,发光区划分为多个发光分区,每个发光分区包括多个像素,各发光分区被配置为在一帧显示画面时间内,依序分区发光,即,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发光区划分为多个发光分区,在显示时,使各个发光分区依序发光,每个时刻只有一个或极少发光分区内的micro-led处于显示发光状态,其它发光分区内的micro-led处于关闭状态,进而,可以避免同一个时刻所有micro-led全部处于开启状态,导致驱动的瞬态电流过大,电源系统较难驱动的问题,即,如图2所示,横坐标表示时间t,纵坐标表示电流密度j,一般有机发光器件(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采用恒流驱动(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其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密度一般是在10ma/cm2以内,基于对micro-led器件的发光效率的考虑,通常采用脉冲电流(如图2中的实线所示)驱动micro-led器件发光,因此,在显示面板工作时,micro-led面板的瞬态驱动电流是oled面板的近2000倍,对于目前的显示面板的电源系统,很难满足这样的高瞬态电流的要求。

在具体实施时,每一发光分区内及各发光分区间的像素均可以设置各自独立的行扫描信号,同一发光分区内的像素受共同的区信号控制线控制。

在具体实施时,参见图3所示,每一像素具体可以包括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和像素驱动电路1,像素驱动电路1用于驱动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发光;像素驱动电路1包括驱动晶体管t2,驱动晶体管t2用于为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提供驱动电流,驱动晶体管t2和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串联,并且,驱动晶体管t2和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串联于第一电源端pvdd和第二电源端pvee之间,在第一电源端pvdd和第二电源端pvee之间形成驱动电流路径;像素驱动电路1还包括至少一个区选通晶体管t1,区选通晶体管t1以串联方式设置于驱动电流路径上,用于控制驱动电流路径的导通与截止,同一发光分区的各区选通晶体管t1耦接同一区信号控制线,不同发光分区的区选通晶体管t1耦接不同区信号控制线;在一帧显示画面时间内,依序向不同的区控制信号线输入脉冲信号,以使不同发光分区依序分区发光。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每一像素设置区选通晶体管t1,且同一发光分区的各区选通晶体管t1耦接于同一区信号控制线,不同发光分区的区选通晶体管t1耦接于不同区信号控制线,进而可以通过对各信号控制线传输的信号的控制,可以实现使不同的发光分区的像素进行显示,进而实现对显示面板的不同发光分区依次分区发光。

在具体实施时,每一像素驱动电路1,可以设置一个区选通晶体管t1,也可以设置两个区选通晶体管t1,区选通晶体管t1具体可以电连接于第一电源端pvdd与驱动晶体管t2之间,也可以电连接于驱动晶体管t2与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之间,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所示,像素驱动电路1包括一个区选通晶体管t1,该区选通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第一电源端pvdd电连接,区选通晶体管t1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t2的第一极电连接,区选通晶体管t1的栅极与区信号控制线(对应图3中的区信号控制端n)电连接,驱动晶体管t2的第二极与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的第一极电连接,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的第二电极与第二电源端pvee电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区选通晶体管t1耦接于第一电源端pvdd与驱动晶体管t2之间,即,驱动晶体管t2受区选通晶体管t1的控制,进而可以实现对该像素的micro-led的是否显示进行控制。

具体的,参见图4所示,区选通晶体管t1耦接于第一电源端pvdd与驱动晶体管t2之间时,该像素驱动电路1还可以包括开关晶体管t3,以及电容c,开关晶体管t3的栅极与扫描信号端scan电连接,开关晶体管t3的第一极与数据信号端data电连接,开关晶体管t3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t2的栅极电连接;电容c的一端与驱动晶体管t2的栅极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电源端pvdd电连接。区信号控制端n加载的信号可以如图4中右侧的时序信号,即,仅在该发光分区发光的阶段向区信号控制端n加载有效信号。

在另一种可实施方式中,参见图5所示,像素驱动电路1包括一个区选通晶体管t1,该区选通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驱动晶体管t2的第二极电连接,区选通晶体管t1的第二极与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的第一电极电连接,区选通晶体管t1的栅极与区信号控制线(对应图5中的区信号控制端n)电连接,驱动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第一电源端pvdd电连接,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的第二电极与第二电源端pvee电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区选通晶体管t1耦接于驱动晶体管t2与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之间,即,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的是否发光受区选通晶体管t1的控制,进而可以实现对该像素的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的是否显示进行控制。

具体的,参见图6所示,区选通晶体管t1耦接于驱动晶体管t2与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之间时,该像素驱动电路1还可以包括开关晶体管t3,以及电容c,开关晶体管t3的栅极与扫描信号端scan电连接,开关晶体管t3的第一极与数据信号端data电连接,开关晶体管t3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t2的栅极电连接;电容c的一端与驱动晶体管t2的栅极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电源端pvdd电连接。同样,区信号控制端n加载的信号可以如图6中右侧的时序信号,即,仅在该发光分区发光的阶段向区信号控制端n加载有效信号。

在另一种可实施方式中,参见图7所示,像素驱动电路1包括两个区选通晶体管t1,分别为第一区选通晶体管t11和第二区选通晶体管t12,第一区选通晶体管t11的第一极与第一电源端pvdd电连接,第一区选通晶体管t11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t2的第一极电连接,第二区选通晶体管t12的第一极与驱动晶体管t2的第二极电连接,第二区选通晶体管t12的第二极与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的第一电极电连接,第一区选通晶体管t11的栅极和第二区选通晶体管t12的栅极均与区信号控制线(对应图7中的区信号控制端n)电连接,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的第二电极与第二电源端pvee电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驱动晶体管t2的两侧均设置区选通晶体管t1,进而使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的是否发光受第一区选通晶体管t11以及第二区选通晶体管t12的控制,进而可以实现对该像素的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的是否显示进行控制。

具体的,参见图8所示,在驱动晶体管t2的两侧均设置区选通晶体管t1时,该像素驱动电路1还可以包括开关晶体管t3,以及电容c,开关晶体管t3的栅极与扫描信号端scan电连接,开关晶体管t3的第一极与数据信号端data电连接,开关晶体管t3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t2的栅极电连接;电容c的一端与驱动晶体管t2的栅极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电源端pvdd电连接。同样,区信号控制端n加载的信号可以如图8中右侧的时序信号,即,仅在该发光分区发光的阶段向区信号控制端n加载有效信号。

在具体实施时,位于发光区的多个像素构成m行n列的阵列,每一发光分区包括阵列中的m行n列的像素,其中,m=m,n<n,且m、n、m和n均为正整数。即,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像素被划分为沿像素列方向延伸且沿像素行方向排列的多列发光分区,通过使多列发光分区依次发光,即可实现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依序分区发光。

在具体实施时,位于发光区的多个像素构成m行n列的阵列,每一发光分区包括阵列的m行n列的像素,其中,n=n,m<m,且m、n、m和n均为正整数。即,参见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像素被划分为沿像素行方向延伸且沿像素列方向排列的多行发光分区,通过使多行发光分区依次发光,即可实现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依序分区发光。

在具体实施时,位于发光区的多个像素构成m行n列的阵列,每一发光分区包括阵列的m行n列的像素,其中,m<m,n<n,且m、n、m和n均为正整数。即,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像素被划分为多个块状的发光分区,通过使多个块状的发光分区依次发光,即可实现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依序分区发光。

在具体实施时,像素包括微发光二极管,m和n满足如下条件:

m*n<i/(j*a),其中,i为外部电路为发光区中的多个像素提供的最大瞬态电流,j为驱动微发光二极管发光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密度预设值,a为微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面积。

本发明实施例中,m*n<i/(j*a),即,同一时刻,显示面板的电源系统提供的电流仅为当前发光分区的微发光二极管使用,由于同一时刻,处于发光状态的微发光二极管的数量较少,总体驱动电流较小,进而可以使现有技术的电源系统可以实现驱动微发光二极管进行发光,使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更易于驱动,便于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向中大型化发展;另外,相比于较多的微发光二极管同时发光,在电源系统提供的驱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同一时刻仅有较少的微发光二极管发光,进而每个微发光二极管可以分取到相比现有技术微发光二极管更大的驱动电流,也可以提升微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降低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耗。

其中,微发光二极管发光的驱动电流的电流密度预设值为,微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和功耗在可接受范围内时的驱动电流的最小值。

在具体实施时,j≥20a/cm2。即,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在同一时刻,仅有部分微发光二极管发光,进而每个微发光二极管可以获取到更大的电流密度,有利于微发光二极管在较佳的发光效率状态下进行发光。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驱动方法应用于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驱动方法包括:

在一帧显示画面时间内,依序向不同发光分区加载脉冲信号,控制不同发光分区依序分区发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区,发光区划分为多个发光分区,每个发光分区包括多个像素,各发光分区被配置为在一帧显示画面时间内,依序分区发光,即,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发光区划分为多个发光分区,在显示时,使各个发光分区依序发光,每个时刻只有一个或极少发光分区内的micro-led处于显示发光状态,其它发光分区内的micro-led处于关闭状态,进而,可以避免同一个时刻所有micro-led全部处于开启状态,导致驱动的瞬态电流过大,电源系统较难驱动的问题。

在具体实施时,各发光分区接收脉冲信号的时间满足以下条件:

t=1/f,t=t/n,其中,t为一帧画面的扫描周期,f为显示帧频,t为发光分区的开启时间,n为显示面板的发光分区的数量。每个显示周期内,各发光分区的选通晶体管的开启次数相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在具体实施时,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可以作为背光源,显示装置还包括与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相对设置的液晶屏。

在具体实施时,发光区为显示区,像素为显示像素。

本发明实施例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区,发光区划分为多个发光分区,每个发光分区包括多个像素,各发光分区被配置为在一帧显示画面时间内,依序分区发光,即,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发光区划分为多个发光分区,在显示时,使各个发光分区依序发光,每个时刻只有一个或极少发光分区内的micro-led处于显示发光状态,其它发光分区内的micro-led处于关闭状态,进而,可以避免同一个时刻所有micro-led全部处于开启状态,导致驱动的瞬态电流过大,电源系统较难驱动的问题。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