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30634发布日期:2019-09-21 00:2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手机、平板等显示装置,全面屏显示效果已经逐渐成为客户追求的主流。为了实现全面屏显示,现有技术会在显示面板上设计出功能区域,然后将摄像头设置在功能区域的下方,通过降低功能区域像素密度的方式,使得功能区域相较于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区域具有较大的透光率,以此保证功能区域即可以进行图像显示,又能够使得功能区域下方的摄像头可以较好地感光,实现图像拍摄。

但是,由于功能区域像素密度较低,所以功能区域显示会有较强的颗粒感,同时,由于功能区域和正常显示区交界处像素密度突变,所以功能区域的边界线十分明显。因此,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存在显示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存在显示效果差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下方的摄像头模组;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包围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第二显示区域;所述摄像头模组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内;

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包括多个子像素区域和多个透光区域,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包括多个子像素区域;

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内所述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内所述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内,所述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中心区域向远离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中心区域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同种颜色的子像素区域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内的像素开口面积小于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内的像素开口面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中心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中心区域上;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还包括边缘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边缘区域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中心区域的外侧且呈环状分布。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摄像头模组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投影的面积小于预设的第一面积阈值;所述摄像头模组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中心区域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摄像头模组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投影的面积大于预设的第二面积阈值;所述摄像头模组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中心区域。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摄像头模组的最小光圈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中心区域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中心区域的所述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小于或者等于50%。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边缘区域以及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所述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为100%。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内,同种颜色的子像素区域的像素开口面积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中心区域向远离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中心区域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边缘区域的同种颜色的子像素区域的开口面积,与该子像素区域距离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中心区域的距离正相关。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内,同种颜色的子像素区域的像素开口面积相同。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内的所述子像素区域和所述透光区域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大小,且所述子像素区域和所述透光区域呈阵列分布。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下方的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显示区域,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包围所述第三显示区域,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三显示区域内;所述第三显示区域包括多个子像素区域和多个透光区域;所述第三显示区域内所述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内所述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且大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内所述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所述第三显示区域内,所述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从所述第三显示区域的中心区域向远离所述第三显示区域的中心区域的方向上逐渐增大;同种颜色的子像素区域在所述第三显示区域内的像素开口面积小于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内的像素开口面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三显示区域的中心在所述第三显示区域的中心区域上;所述第三显示区域的还包括边缘区域,所述第三显示区域的边缘区域位于所述第三显示区域的中心区域的外侧且呈环状分布。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三显示区域的边缘区域的所述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为100%。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三显示区域内,同种颜色的子像素区域的像素开口面积从所述第三显示区域的中心区域向远离所述第三显示区域的中心区域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位于所述第三显示区域的边缘区域的同种颜色的子像素区域的开口面积,与该子像素区域距离所述第三显示区域的中心区域的距离正相关。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三显示区域内的所述子像素区域和所述透光区域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大小,且所述子像素区域和所述透光区域呈阵列分布。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在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且第一显示区域下方设置有摄像头模组时,将第一显示区域内的子像素区域的像素开口面积设置成小于第二显示区域内的子像素区域的像素开口面积,将第一显示区域内的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设置成从第一显示区域的中心区域向远离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中心区域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以此可以在保证第一显示区域内有足够透光率的同时,使得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从第一显示区域向第二显示区域均匀过渡,进而缓解第一显示区域像素密度较低造成第一显示区域区显示有较强的颗粒感以及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边界线明显的问题,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中一种可能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中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图3、图4为本发明实施中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像素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中另一种可能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中另一种可能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中另一种可能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中第一显示区域A1的边缘区域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中第一显示区域A1的边缘区域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中另一种可能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中另一种可能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中另一种可能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中另一种可能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中另一种可能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中图14所示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中图14所示显示装置的像素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现有技术中由于功能区域像素密度较低,造成功能区域显示有较强的颗粒感以及功能区域的边界线十分明显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应当理解,下面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附图中某些部位采用了夸示的绘图方式以便于理解,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应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发明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图1为该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沿着图1所示的AA’方向切割该显示装置获得的剖面图。

如图1、图2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01和设置在显示面板下方的摄像头模组02。显示面板01包括第一显示区域A1和包围第一显示区域A1的第二显示区域A2。摄像头模组02在显示面板01上的投影位于第一显示区域A1内,如图1所示的圆形虚线内的区域即为摄像头模组02的投影区域。

第一显示区域A1包括多个子像素区域和多个透光区域,第二显示区域A2包括多个子像素区域,第一显示区域A1内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小于第二显示区域A2内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某个区域的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是指该区域内所有子像素区域的总面积和该区域的总面积的比值,例如:第一显示区域A1内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等于第一显示区域A1内所有子像素区域的总面积和第一显示区域A1的总面积的比值,第二显示区域A2内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等于第二显示区域A2内所有子像素区域的总面积和第二显示区域A2的总面积的比值。

在图1中,通过填充颜色的深浅示意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的大小,其中填充颜色越深,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越大。从图1可以看出,在第一显示区域A1内,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从第一显示区域A1的中心区域向远离第一显示区域A1的中心区域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图3示出了显示区域上五个局部位置即S1、S2、S3、S4、S5的像素分布示意图,其中,S1、S2、S3、S4在第一显示区域A1内,且距离中心的距离大小关系为:S1<S2<S3<S4。S1、S2、S3、S4、S5上的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分别为:50%、60%、70%、80%、100%。可见,在第一显示区域A1内,距离第一显示区域A1的中心区域越远的位置,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越大。

当然,图3所示的5种子像素区域和透光区域的排布方式仅为一种示例,在具体是实施时还可以有其它排布方式,只要满足在第一显示区域A1内,距离第一显示区域A1的中心区域越远的位置,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越大的规律即可,本发明实施例对子像素区域和透光区域的排布方式不做限制。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多种颜色的子像素区域,比如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蓝色子像素(B)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其中,同种颜色的子像素区域在第一显示区域A1内的像素开口面积小于在第二显示区域A2内的像素开口面积。

仍以上述五个局部位置为例,请参见图4,S1、S2、S3、S4、S5均包括R、G、B三种颜色的子像素区域,其中,S1上的R、G、B三种颜色的子像素区域分别用R1、G1、B1表示,S2上的R、G、B三种颜色的子像素区域分别用R2、G2、B2表示,S3上的R、G、B三种颜色的子像素区域分别用R3、G3、B3表示,S4上的R、G、B三种颜色的子像素区域分别用R4、G4、B4表示,S5上的R、G、B三种颜色的子像素区域分别用R5、G5、B5表示。则各位置上的子像素区域的像素开口面积大小关系满足:R1<R5,R2<R5,R3<R5,R4<R5,G1<G5,G2<G5,G3<G5,G4<G5,B1<B5,B2<B5,B3<B5,B4<B5。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在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01包括第一显示区域A1和第二显示区域A2,且第一显示区域A1下方设置有摄像头模组02时,将第一显示区域A1内的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设置成小于第二显示区域A2内的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将第一显示区域A1内的子像素区域的像素开口面积设置成小于第二显示区域A2内的子像素区域的像素开口面积,将第一显示区域A1内的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设置成从第一显示区域A1的中心区域向远离所述第一显示区域A1的中心区域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以此可以在保证第一显示区域A1内有足够透光率的同时,使得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从第一显示区域A1向第二显示区域A2均匀过渡,进而缓解第一显示区域A1像素密度较低造成第一显示区域A1显示有较强的颗粒感以及第一显示区域A1和第二显示区域A2边界线明显的问题,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位于第一显示区域A1内任意位置处的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与该任意位置距离第一显示区域A1的中心区域的距离呈正比函数关系。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弱第一显示区域A1边界感,使得第一显示区域A1和第二显示区域A2像素密度更加均匀地过渡,进而更好地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第一显示区域A1的中心在第一显示区域A1的中心区域上。第一显示区域A1还包括边缘区域,第一显示区域A1的边缘区域位于第一显示区域A1的中心区域的外侧且呈环状分布。例如图5所示,其中O1为第一显示区域A1的中心区域,E1为第一显示区域A1的边缘区域。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第一显示区域A1内的子像素区域和透光区域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大小,且子像素区域和透光区域呈阵列分布。

例如图3和图4所示,子像素区域和透光区域为相同形状和大小的矩形。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子像素区域和透光区域的形状还可以是其它形状,比如圆形、椭圆形、三角形以及其它多边形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本实施方式通过将第一显示区域A1内的子像素区域和透光区域设置成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大小,且呈阵列分布,可以使得显示面板的像素排布更加工整,使得显示装置显示效果更加均匀。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如图6所示摄像头模组02在显示面板01上的投影的面积小于预设的第一面积阈值,摄像头模组02在显示面板01上的投影位于第一显示区域A1的中心区域O1内。

本实施方式,在摄像头模组02较小时,将摄像头模组02设置在第一显示区域A1内子像素分布密度最小也即透光率最高的区域下方,可使得摄像头模组02可以更好地感光,提高图像拍摄质量。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如图7所示,摄像头模组02在显示面板01上的投影的面积大于预设的第二面积阈值,摄像头模组02在显示面板01上的投影覆盖第一显示区域A1的中心区域O1,摄像头模组02的最小光圈201在显示面板01上的投影位于第一显示区域A1的中心区域O1内。

本实施方式,在摄像头模组02较大时,将摄像头模组02的最小光圈在设置在第一显示区域A1内子像素分布密度最小也即透光率最高的区域下方,可以在保证摄像头模组02可以很好地感光的同时,尽可能地缩小减小第一显示区域A1(即低像素密度区域)的面积,提高显示装置的整体显示效果。

可选的,考虑到像素密度过高会导致摄像头模组02感光效果较差的问题,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第一显示区域A1的中心区域的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小于或者等于50%,例如图3所示的S4(位于中心区域O1上),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为50%。这样,可以在提高第一显示区域A1显示效果的同时,保证显示装置具有良好的图像拍摄效果。

可选的,第一显示区域A1的边缘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A2的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为100%。

一种示例,请参见图8,边缘区域具体可以是由以第一显示区域A1的中心为圆心、以预设长度为半径的圆的边缘线穿过的各个子像素区域组成,也即边缘区域上全部为子像素区域,也即边缘区域的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为100%。需要说明的是,图8为了清楚地示出边缘区域的位置,图8未示出第一显示区域A1上除边缘区域外的其它区域的子像素区域的分布情况以及第二显示区域A2上的子像素区域的分布情况。

本实施方式,将第一显示区域A1的边缘区域的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设置成和第二显示区域A2的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一致,即均为100%,这样可以更好地避免第一显示区域A1和第二显示区域A2交界处像素密度突变,进一步减弱第一显示区域A1边界感,使得第一显示区域A1和第二显示区域A2像素密度更加均匀地过渡,进而更好地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在第一显示区域A1内,同种颜色的子像素区域的像素开口面积从第一显示区域A1的中心区域向远离第一显示区域A1的中心区域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以图4所示的S1、S2、S3、S4、S5五个局部位置为例,R颜色子像素区域的像素开口面积满足:R1<R2<R3<R4<R5。

本实施方式,在第一显示区域A1内,将同种颜色的子像素区域的像素开口面积设置成从第一显示区域A1的中心区域向远离第一显示区域A1的中心区域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使得同种颜色的子像素区域的像素开口面积的从第一显示区域A1的中心区域向第二显示区域A1均匀过渡,可进一步改善第一显示区域A1和第二显示区域A2边界线明显的问题,并提高第一显示区域A1的透光率,使得摄像头模组02可以更好地感光,提高显示装置的图像拍摄质量。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位于第一显示区域A1的边缘区域的同种颜色的子像素区域的开口面积,与该子像素区域距离第一显示区域A1的中心区域的距离正相关,例如,具体可以是呈正比函数关系。

例如,请参见图9,边缘区域上的子像素区域a、b、c均位于第一显示区域A1的边缘区域,且子像素区域a、b、c上的子像素颜色相同(比如均为红色),子像素区域a、b、c与第一显示区域A1的中心的距离关系为:a<b<c,则子像素区域a、b、c的像素开口面积的大小关系为:a<b<c。

本实施方式,可以使得同种颜色的子像素区域的像素开口面积的从第一显示区域A1的边缘区域向第二显示区域A1更加均匀过渡,可进一步改善第一显示区域A1和第二显示区域A2边界线明显的问题。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第二显示区域A2内,同种颜色的子像素区域的像素开口面积相同。这样,可以进一步保证第一显示区域显示效果的均匀性。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的第一显示区域A1,除了可以是图1~图7所示在显示面板的顶部的中央位置外,还可以是在其他位置,比如在显示面板左上角位置,如图10所示,或是在显示面板的右上角位置,如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的第一显示区域A1,除了可以是图1~图7所示圆形外,还可以是其他形状,比如图12所示的圆角矩形,图13所示的三角形,或者其他多边形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摄像头模组在显示面板01上的投影形状,除了可以是图1~图8所示圆形外,还可以是其他形状,比如矩形、三角形或者其他多边形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请参见图14和图15,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01下方的指纹识别模组03。其中,图15为沿着图14所示的BB’方向切割显示装置获得的剖面图。

如图14和图15所示,显示面板01还包括第三显示区域A3,第二显示区域A2包围第三显示区域A3,指纹识别模组03在显示面板01上的投影位于第三显示区域A3内。如图14所示第三显示区域A3上的圆形虚线区域即为指纹识别模组03的投影区域。

与第一显示区A1类似,第三显示区域A3包括多个子像素区域和多个透光区域,且第三显示区域A3内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小于第二显示区域A2内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并且,由于指纹识别模组03对光透过率的要求低于摄像头模组02对光透过率的要求,所以第三显示区域A3内整体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大于第一显示区域A1内整体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

在图14中,通过填充颜色的深浅表征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的大小,其中填充颜色越深,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越大,从图14可以看出,在第三显示区域A3内,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从第三显示区域A3的中心区域向远离第三显示区域A3的中心区域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由于指纹识别模组03对光透过率的要求低于摄像头模组02对光透过率的要求,所以同种颜色的子像素区域在第三显示区域A3内的像素开口面积小于在第二显示区域A2内的像素开口面积。

例如,图16示出了显示区域上七个局部位置即S1、S2、S3、S4、S5、S6、S7的像素分布示意图,其中,S1、S2、S3、S4在第一显示区域A1内,且距离第一显示区域A1中心的距离满足S1<S2<S3<S4,S1、S2、S3、S4上的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分别为:50%、60%、70%、80%。S5在第二显示区域上,S5上的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为100%。S6、S7在第三显示区域A3内,且距离第三显示区域A3中心的距离满足S6<S7,S6、S7上的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分别为:70%、90%。其中,S6在第三显示区域A3的中心位置处,S1在第一显示区域A1的中心位置处,显然,S6处的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S1处的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

需要说明的是,图16中所示的第三显示区域中的子像素区域和透光区域的排布方式仅为一种示例,在具体是实施时还可以有其它排布方式,只要满足在第三显示区域A3内,距离第三显示区域A3的中心区域越远的位置,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越大的规律即可,本发明实施例对子像素区域和透光区域的排布方式不做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三显示区域A3且第三显示区域A3下设置有指纹识别模组03时,将第三显示区域A3内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设置地小于第二显示区域A2内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且大于第一显示区域A1内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同时使得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从第三显示区域A3的中心区域向远离第三显示区域A3的中心区域的方向上逐渐增大,同种颜色的子像素区域在第三显示区域A3内的像素开口面积小于在第二显示区域A2内的像素开口面积,以此可以在保证第三显示区域A3有足够透光率的同时,使得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从第三显示区域A3向第二显示区域A2均匀过渡,进而缓解第三显示区域A3像素密度较低造成第三显示区域A3显示有较强的颗粒感以及第三显示区域A3和第二显示区域A2边界线明显的问题,进一步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第三显示区域A3的中心在第三显示区域A3的中心区域上,第三显示区域A3的还包括边缘区域,第三显示区域A3的边缘区域位于第三显示区域A3的中心区域的外侧且呈环状分布。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第三显示区域A3内的子像素区域和透光区域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大小,且子像素区域和透光区域呈阵列分布。这样,可以使得显示面板的像素排布更加工整,使得显示装置显示效果更加均匀。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第三显示区域A3的边缘区域的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为100%。第三显示区域A3的边缘区域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照图8所示第一显示区域A1的边缘区域的具体实现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方式将第三显示区域A3的边缘区域的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设置成和第二显示区域A2的子像素区域的分布密度一致,即均为100%,这样可以更好地避免第三显示区域A3和第二显示区域A2交界处像素密度突变,进一步减弱第三显示区域A3边界感,使得第三显示区域A3和第二显示区域A2像素密度更加均匀地过渡,进而更好地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第三显示区域A3内,同种颜色的子像素区域的像素开口面积从第三显示区域A3的中心区域向远离第三显示区域A3的中心区域的方向上逐渐增大。这样,可使得同种颜色的子像素区域的像素开口面积的从第三显示区域A3的中心区域向第二显示区域A1均匀过渡,可进一步改善第三显示区域A3和第二显示区域A2边界线明显的问题。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位于第三显示区域A3的边缘区域的同种颜色的子像素区域的开口面积,与该子像素区域距离第三显示区域A3的中心区域的距离正相关。这样,可以使得同种颜色的子像素区域的像素开口面积的从第三显示区域A3的边缘区域向第二显示区域A1更加均匀过渡,可进一步改善第三显示区域A3和第二显示区域A2边界线明显的问题。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域A1或第三显示区域A3的下方除了可以设置摄像头模组02、指纹识别模组03外,还可以设置光线传感器、虹膜识别传感器等光感元件。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应当说明的是,对于该显示装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该显示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显示面板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