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课堂共享教育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9068917发布日期:2019-11-06 02:48阅读:649来源:国知局
校园课堂共享教育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教育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校园课堂共享教育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校园信息化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已逐渐不能满足学生对于多媒体信息化便于回放、随时回顾等教学方式的需求,伴随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教学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网络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录播技术将教学过程录制下来,可以在互联网上共享优秀教学资源,学生可以使用终端在线访问这些教学资源,可以满足学生课后复习的需求。

为了不断完善录播功能的网络教学技术,人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课堂教学的录制和点播的方法及系统[申请号:cn201610910770.9],包括以下步骤:

课程录制步骤,用于录制课堂教学数据,并根据课堂讲解要点的时间顺序,对所述录制课堂教学数据进行分段标识,形成与所述课堂讲解要点对应的分段标记课堂数据,建立课堂讲解要点与分段标记课堂数据的对应关联数据库;

课程管理步骤,用于对录制的所述课堂教学数据进行问题关联处理;

课程回顾步骤,用于学生通过在线回顾点播的方式,回顾所述录制课堂教学数据,进行课后复习回顾;

学习巩固步骤,在完成课程回顾之后,学生通过在线答题作业,包括随堂作业或者随堂测试,进一步巩固学习课堂教学的内容。

上述方案针对现有技术没有对录制之后的课堂教学进行进一步加工处理,针对现有技术没有关注到如何确保真正实现课程录制后的作用,没有关注到录制之后的课堂教学的课程回顾和学习巩固的实际效果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例如学生在一堂课下来之后常常会忘了自己到底哪里不懂,哪里需要进一步巩固,而上述方案需要学生记得或者在笔记本上标注自己的不理解之处,课后再根据不理解之处根据时间戳标记找到相应位置,存在回顾效率低下的问题;另外,一个学生的笔记,其他学生若是需要借阅,就只能一对一借阅,无法多个同学一起查阅一个同学的笔记,同学之间分享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课后巩固效率的校园课堂共享教育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校园课堂共享教育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校园课堂共享教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电子白板系统录制课堂教学数据,并将所述课堂教学数据与录制时间一并上传至云平台;

s2.将智能书写设备上的课堂笔记实时传送给相应的学生端,由所述学生端将课堂笔记与书写时间一并上传至云平台;

s3.对课堂笔记进行分段,并将课堂笔记的每段分段笔记根据时间关系与相应的课堂教学数据建立关联关系。

s4.接收学生端的笔记访问请求,向学生端返回相应的课堂笔记及与课堂笔记关联的课堂教学数据。

在上述的校园课堂共享教育方法中,步骤s3具体包括:

s31.获取每段分段笔记的开始时间节点和结束时间节点;

s32.截取至少开始时间节点至结束时间节点的时间段内课堂教学数据;

s33.将步骤s32中截取的课堂教学数据与步骤s31中相应的分段笔记建立关联关系。

在上述的校园课堂共享教育方法中,在步骤s32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21.先获取开始时间节点至结束时间节点的时间段内课堂教学数据,并识别获取到的课堂教学数据的知识点内容;

s323.获取开始时间节点之前n分钟至结束时间节点之后m分钟时间段内的课堂教学数据,并从中将从最开始与所述知识点内容相关的课堂教学数据至最后与知识点内容相关的课堂教学数据截取下来。

在上述的校园课堂共享教育方法中,在步骤s3中还包括:

s34.识别课堂教学数据内容,将课堂教学数据内容中的重复部分一一提取以整理课堂数据内容;

s35.将每个学生的课堂笔记根据课堂数据内容的整理结果归纳整理,以将相同/相近内容的分段笔记整理至相邻位置或归入同一分段笔记并将合并前分段笔记关联的课堂教学数据进行合并处理。

在上述的校园课堂共享教育方法中,步骤s2具体包括:

s21.教室内的每个学生配备一个智能书写设备和学生端;

s22.通过蓝牙连接方式将每个学生的智能书写设备与其对应的学生端通信连接;

s22.通过蓝牙连接方式将每个学生在智能书写设备上的课堂笔记传送给对应的学生端;

s23.由所述学生端将课堂笔记和书写时间一并上传给云平台。

在上述的校园课堂共享教育方法中,步骤s4具体包括:

s401.接收笔记作者对应学生端的课堂笔记访问请求;

s402.向所述学生端返回相应的课堂笔记,且课堂笔记中的每段分段笔记处均具有与相应分段笔记相关联的课堂教学数据入口;

s403.当接收到所述学生端对某段分段笔记的关联课堂教学数据访问请求时,向所述学生端返回与该段分段笔记关联的课堂教学数据。

在上述的校园课堂共享教育方法中,步骤s4还包括:

s411.接收学生端上传的指定学生笔记访问请求;

s412.根据所述指定学生,向所述学生端返回所述指定学生的课堂笔记,且课堂笔记中的每段分段笔记处均具有与相应分段笔记相关联的课堂教学数据入口;

s413.当接收到所述学生端对某段分段笔记的关联课堂教学数据访问请求时,向所述学生端返回与该段分段笔记关联的课堂教学数据。

在上述的校园课堂共享教育方法中,所述云平台以课堂为单位建立相应课堂的课堂数据库;所述课堂数据库包括课堂教学数据库、笔记数据库和复习数据库,所述笔记数据库包括若干用于存储相应学生笔记数据的学生数据库。

一种校园课堂共享教育系统,包括云平台、电子白板系统、智能书写设备和学生端,所述电子白板系统包括处理器及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电子白板、录播模块、存储模块和无线模块,所述智能书写设备通信连接于所述学生端,所述学生端和电子白板系统均通信连接于所述云平台。

在上述的校园课堂共享教育系统中,还包括与所述云平台通信连接的教师端,所述的学生端、教师端和电子白板系统均通过无线网络通信连接于所述云平台,所述智能书写设备通过蓝牙连接方式通信连接于所述学生端。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将学生笔记与教学数据一同上传至云平台并按照时间进行关联,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巩固;2、能够实现多个学生同时访问一个同学的课堂笔记,还不影响该同学自己的复习巩固,提高同学之间的分享效率;3、老师能够监控学生的课堂笔记,以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上课认真程度及课堂理解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校园课堂共享教育系统的系统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校园课堂共享教育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云平台1;电子白板系统2;智能书写设备3;学生端4;教师端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智能书写设备是一种将纸张定位在书写板上,然后在纸张上随意书写,通过蓝牙等无线设备将纸张上真实的书写笔记动态地同步到所连接的终端设备上的新型书写工具,本实施例使每个学生配备一个该类智能书写设备,同时将智能书写设备与老师所使用的电子白板系统同时连接至云平台,从而将书写笔记与电子白板系统所录制的课堂数据相关联,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巩固。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是一种校园课堂共享教育系统,包括云平台1,电子白板系统2、智能书写设备3和学生端4,所述电子白板系统包括处理器及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电子白板、录播模块、存储模块和无线模块,所述智能书写设备3通信连接于所述学生端4,所述学生端4和电子白板系统2均通信连接于所述云平台1。

且其中的学生端4和电子白板系统2均通过无线网络通信连接于所述云平台1,所述智能书写设备3通过蓝牙连接方式通信连接于所述学生端4。

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基于上述校园课堂共享教育系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电子白板系统录制课堂教学数据,并将所述课堂教学数据与录制时间一并上传至云平台;

s2.将智能书写设备上的课堂笔记实时传送给相应的学生端,由所述学生端将课堂笔记与书写时间一并上传至云平台;

s3.对课堂笔记进行分段,并将课堂笔记的每段分段笔记根据时间关系与相应的课堂教学数据建立关联关系。

s4.接收学生端的笔记访问请求,向学生端返回相应的课堂笔记及与课堂笔记关联的课堂教学数据。

在步骤s1中,这里的电子白板系统录制的课堂教学数据可以为单白板上的内容,也可以为包含老师上课声音的内容,甚至包含老师图像的内容。若为单白板的内容,则选用只有录制和回放功能的电子白板系统即可,若同时需要老师上课的声音,则需要使用具有语音采集器的电子白板系统;若还需要包含老师图像的内容,则需要配合使用摄像头,将摄像头连接于电子白板系统处理器,此时录屏功能可以由摄像头完成,以便将白板内容和老师图像一并录制下来。

进一步地,步骤s2具体包括:

s21.教室内的每个学生配备一个智能书写设备和学生端,每个学生通过终端设备登陆自己的学生端;

s22.通过蓝牙连接方式将每个学生的智能书写设备与其对应的学生端通信连接;

s22.通过蓝牙连接方式将每个学生在智能书写设备上的课堂笔记传送给对应的学生端;

s23.由所述学生端将课堂笔记和书写时间一并上传给云平台。

具体地说,通过蓝牙连接方式将学生的智能书写设备与其登陆学生端的终端设备相连接,例如a学生有第一智能书写设备,a学生通过自己的手机登陆a学生端,然后将所使用的手机与第一智能书写设备蓝牙连接,那么后续a学生在智能书写设备上的书写笔记就能够被实时传送给a学生端,再由a学生端将课堂笔记和书写时间上传给云平台。

智能书写笔记传送给学生端是实时的,所以书写时间可以由终端设备记录并上传给云平台。云平台对课堂笔记的分段可以在课堂笔记记录结束以后,以分段为标识,将每一次分段作为一段新的分段笔记,整个课堂笔记的书写时间为该课堂笔记的开始至结束的一个时间段,每段分段笔记的书写时间为开始该段分段笔记的时间节点至结束该段分段笔记的时间节点。

进一步地,步骤s3具体包括:

s31.获取每段分段笔记的开始时间节点和结束时间节点;

s32.截取至少开始时间节点至结束时间节点的时间段内课堂教学数据;

s33.将步骤s32中截取的课堂教学数据与步骤s31中相应的分段笔记建立关联关系。

也就是说,通过前述步骤将每个学生的课堂笔记划分为多段分段笔记后为每段分段笔记关联课堂教学数据,学生在利用课堂笔记进行课后复习巩固的时候能够随时通过分段笔记直接获取相应的课堂教学数据,还原当时该部分的上课情境,唤起学生上课时记忆,从而利用已有的记忆巩固获取到的新知识。

优选地,在步骤s32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21.先获取开始时间节点至结束时间节点的时间段内的课堂教学数据,并识别获取到的课堂教学数据的知识点内容;

s323.获取开始时间节点之前n分钟至结束时间节点之后m分钟时间段内的课堂教学数据,并从中将从最开始与所述知识点内容相关的课堂教学数据至最后与知识点内容相关的课堂教学数据截取下来。

这里的n分钟可以为2-10分钟,例如2分钟、5分钟,m分钟也可以为2-10分钟,例如1分钟、5分钟。简单地说,就是先根据分段笔记书写时间对应的课堂教学数据识别该段笔记的知识点内容。然后,由于笔记不是从老师开始讲就开始记,也不通常是在老师结束该知识点的讲解之前就结束笔记,所以在笔记之前及之后很可能会有相关的课堂教学内容,所以需要拓宽课堂教学数据的时间跨度。以n=5、m=5为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获取开始笔记的开始时间节点之前5分钟至结束笔记的结束时间节点之后5分钟,即例如笔记在8点30分开始记录,8点35分结束记录,那么获取8点25分-8点40之间的课堂教学数据,然后从取8点25分-8点40之间查找与知识点内容相关的部分,将从最开始与知识点内容相关的部分至最后与知识点内容相关的部分截取下来,例如8点28分第一次提到了与知识点相关的内容,8点35分最后一次提到了知识点相关的内容,则截取8点28分-8点35分之间的课堂教学数据。优选地,当最后一次提到与知识点相关的内容在结束时间节点之前,具体到该例即在8点35分之间,则仍然截取8点28分-8点35分之间的课堂教学数据。然后将截取下来的课堂教学数据与8点30分开始记录,8点35分结束记录的该段分段笔记相关联,后期用户在查阅该段分段笔记的时候能够直接获取该关联的课堂教学数据,将笔记与录制下来的课堂教学数据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后期的课堂回顾和复习效率。

另外,我们作为学生的时候都有这样的体会:老师会在一堂课内对一个知识点反复强调,也就是说某个知识点很可能会贯穿整个课堂,所以本实施例通过以下方法对课堂数据内容及学生的课堂笔记进行归纳整理:

s34.识别课堂教学数据内容,将课堂教学数据内容中的重复部分一一提取以整理课堂数据内容;

s35.将每个学生的课堂笔记根据课堂数据内容的整理结果归纳整理,以将相同/相近内容的分段笔记整理至相邻位置或归入同一分段笔记并将合并前分段笔记关联的课堂教学数据进行合并处理。

详细地说,由云平台对相应课堂数据库中的课堂教学数据进行识别,当课堂教学数据同时具有语音和文字的时候,包括语音识别和文字识别,当课堂教学数据只有文字(即电子白板系统上的书写内容),没有语音的时候,进行文字识别,将重复的内容提取出来。例如一节40分钟的课堂下来,10-20分钟提到了杠杆原理,35-40分钟再次提到了杠杆原理的内容,那么将10-20分钟的课堂教学数据、35-40分钟的课堂教学数据提取出来。

然后在学生数据库中对每个学生的课堂笔记进行归纳整理,例如学生a的课堂笔记中有两个分段笔记分别关联了10-20分钟及35-40分钟的课堂教学数据,那么将这两段分段笔记整理在相邻位置,以方便学生同时查阅;或者直接将这两段分段笔记合并为同一段分段笔记,然后将10-20分钟的课堂教学数据与35-40分钟的课堂教学数据进行合并处理。后期学生a在复习的时候,看到的是合并在一起的分段笔记,当通过该段分段笔记回顾课堂教学数据的时候,直接通过该段分段笔记携带的课堂教学数据入口获取10-20分钟的课堂教学数据和35-40分钟的课堂教学数据。

上述方案将贯穿课堂的内容整合起来,能够克服老师跳跃讲解不好回顾的缺陷,同时能够避免因为笔记分段错误而将同一个知识点的笔记分段的情况。即若是在分段过程中将一段笔记分成了两段笔记,那么在后续的归纳整理步骤中,由于两者对应的知识点属于同一个,所以又会被合并为一端分段笔记。

具体地,步骤s4具体包括:

s401.接收笔记作者对应学生端的课堂笔记访问请求;例如学生a需要通过课堂笔记进行课后复习,则他需要登录a学生端,然后在a学生端中请求课堂笔记访问。

s402.向所述学生端返回相应的课堂笔记,且课堂笔记中的每段分段笔记处均具有与相应分段笔记相关联的课堂教学数据入口;云平台根据学生a的课堂访问请求将相应的课堂笔记发送给a学生端,同时课堂笔记中的每段分段笔记均具有与该段分段笔记相关联的课堂教学数据入口。

s403.当接收到所述学生端对某段分段笔记的关联课堂教学数据访问请求时,向所述学生端返回与该段分段笔记关联的课堂教学数据。a学生在复习的时候,若遇到需要回到课堂则可以直接通过前述入口获取当时的课堂教学数据,还原上课时情境。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笔记不仅笔记作者能够访问,笔记作者的同学也可以直接或者以笔记作者授权方式获取笔记作者的笔记,所以这里的步骤s4还包括:

s411.接收学生端上传的指定学生笔记访问请求;

s412.根据所述指定学生,向所述学生端返回所述指定学生的课堂笔记,且课堂笔记中的每段分段笔记处均具有与相应分段笔记相关联的课堂教学数据入口;

s413.当接收到所述学生端对某段分段笔记的关联课堂教学数据访问请求时,向所述学生端返回与该段分段笔记关联的课堂教学数据。

通过笔记访问的方式,不需要线下借阅,且能够实现多个同学同时参阅一份笔记的目的,提高同学之间笔记分享的效率,也不妨碍笔记作者自己的课后复习。

具体地,云平台以课堂为单位建立相应课堂的课堂数据库,课堂数据库可以以相应课堂的名称为标题,便于老师或学生通过数据库名称进入相应课堂的课堂数据库;所述课堂数据库包括课堂教学数据库、笔记数据库和复习数据库,所述笔记数据库包括若干用于存储相应学生笔记数据的学生数据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生数据库用来存储自己的课堂笔记,课堂笔记与课堂教学数据分别存储在相应学生的学生数据库中和课堂教学数据库中,课堂笔记的分段情况,分段笔记与课堂教学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等数据保存在复习数据库中。学生在后期复习的时候,云平台根据学生的查阅情况调用相应的学生数据库,或调用课堂教学数据库,或同时调用学生数据库、课堂教学数据库和复习数据库,根据学生相应操作和复习数据库中的内容向学生端返回相应的课堂教学数据库。

进一步地,前述给出了学生自己访问课堂笔记的情形和学生互相访问课堂笔记的情形。优选方案下,本实施例的系统还包括与所述云平台1通信连接的教师端5,教师端5通过无线网络通信连接于所述云平台1,老师可以在教师端5中访问各个学生的课堂笔记以便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上课情况和理解程度,具体地,包括以下步骤:

s5.接收教师端的指定学生笔记访问请求;

s6.向所述教师端返回指定学生的课堂笔记。

学生书写笔记可以不限定为课堂笔记,也可以为课后练习,这样学生就能够将课后连接结果直接上传至云平台,不需要收缴作业,也不会出现忘带作业本的情况。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云平台1;电子白板系统2;智能书写设备3;学生端4;教师端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