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英语教学多场景切换匹配的演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5307发布日期:2019-11-15 23:26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英语教学多场景切换匹配的演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教学演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英语教学多场景切换匹配的演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以及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经常会使用场景演示的方式将知识点转化为更加直观的内容,利用各种场景之间的配合,达到更好的传授知识点的效果。

目前,现有的演示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板面结构的影响,通常只有单板或者双板结构,在实际的教学演练过程中,场景的配合越多,就越容易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连接,因此,单板或者双板结构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其次,单板或者双板的面积尺寸有限制以及切换方式单一,当遇到知识点需要多种场景不断切换来演示时,单板或者双板结构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因此,需要一种多板面切换机构应用到教学演示装置中,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用于英语教学多场景切换匹配的演示装置,通过采用柔性面板代替传统硬质板,并利用多个柔性面板可切换的方式,使得多个演示场景之间可相互匹配,可完全满足教学演示的需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英语教学多场景切换匹配的演示装置,包括:

底座;

框架,所述框架设于底座的上端面;

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设于框架的内部,切换组件为偶数个,偶数个切换组件对称分布于框架内的两侧;

柔性面板,所述柔性面板设于框架的内部,柔性面板与切换组件一一对应连接;

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设于框架上,用于对柔性面板组件的收纳和展开状态进行锁死。

优选的,所述框架包括上盖板、下盖板、两个侧板、隔板、背板和两个前挡板,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呈上下对称设置,两个所述侧板设于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的两侧,所述隔板设于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的中部,所述背板设于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的后端,两个所述前挡板设于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前端的两侧,两个前挡板与隔板之间具有为面板通过的通道。

优选的,所述切换组件包括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上盖板与下盖板相对一侧面上的转棍,转棍的两端设有转轴,转轴的外侧设有呈螺旋状的扭簧,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对应于转轴的位置设有用于安装转轴的呈“t”型的安装槽,安装槽内腔直径较大部分的内壁设有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与扭簧的一端连接,转轴的外侧设有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与扭簧的另一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柔性面板绕设于转棍的外侧,柔性面板的一端穿过通道延伸于框架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卡块和挡板,所述卡块分别设于柔性面板的两端,卡块位于框架的外侧,同一柔性面板两端卡块的后端面分别与上盖板、下盖板的前端面接触,用于将柔性面板的一端保持在框架的外侧,所述挡板具有四个,四个挡板分别设于上盖板与下盖板前端面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对应于挡板的位置设有用于收纳挡板的容置槽,挡板的一端插入容置槽的内部并转动连接于容置槽上下两端内壁之间。

优选的,所述挡板背向隔板的一端面设有呈“v”形的卡槽,所述卡块一端设为与所述卡槽相适配的“v”形,所述卡槽与柔性面板一一对应,当拉动柔性面板一端,使得柔性面板贴附在前挡板表面时,柔性面板的卡块可与一卡槽相互对应。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采用柔性面板作为演示场景展示板,并配合切换机构和锁紧机构,可实现两侧柔性面板之间的相互匹配,进而完成不同柔性面板上演示场景之间的相互匹配,实现以多面板切换为途径,获得较好的教学场景演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框架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框架的拆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剖视图;

图7为图6中c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安装槽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转棍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中挡块与卡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9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英语教学多场景切换匹配的演示装置,包括底座10、框架20、切换组件30、柔性面板40和锁紧组件50,底座10设于框架20的下端面,用于支撑整个切换机构,框架20用于容纳切换组件30和柔性面板40,切换组件30与柔性面板40一一对应,切换组件30用于各个柔性面板40的切换,柔性面板40具有形变功能,可在收纳与展开状态之间切换,锁紧组件50用于对柔性面板40的收纳与展开状态进行锁死,一方面防止柔性面板40完全收纳进入框架20内无法被展开,另一方面可在柔性面板40被展开之后保持其展开状态用于教学演示。

框架20设于底座10的上端面,框架20包括上盖板200、下盖板201、两个侧板202、隔板203、背板204和两个前挡板205,上盖板200与下盖板201呈上下对称设置,两个侧板202设于上盖板200与下盖板201之间的两侧,具体的,两个侧板202均通过螺钉与上盖板200、下盖板201连接固定,隔板203设于上盖板200与下盖板201之间的中部,隔板203将框架20的内腔分隔为左右两个相同的部分,具体的,隔板203与上盖板200、下盖板201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固定,背板204设于上盖板200与下盖板201之间的后端,具体的,背板204与上盖板200、下盖板201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固定,两个前挡板205设于上盖板200与下盖板201之间前端的两侧,具体的,两个前挡板205与上盖板200、下盖板201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固定,两个前挡板205与隔板203之间具有为面板通过的通道206,通道206用于柔性面板40从框架20内伸出,并呈现为贴附在前挡板205表面的展开状态,上盖板200与下盖板201对应于挡板501的位置设有用于收纳挡板501的容置槽60,挡板501的一端插入容置槽60的内部并转动连接于容置槽60上下两端内壁之间,容置槽60内壁朝向隔板203的一侧与挡板501朝向隔板203一侧的表面接触,使得挡板501可转动到容置槽60内进行收纳,而在挡板501转动到垂直于框架20表面时,挡板501与容置槽60内壁接触的一侧之间相互抵接,使得挡板501在受到卡块500的作用力时,挡板501依然可保持垂直于框架20表面的状态,进而达到有效固定卡块500实现固定展开的柔性面板40的效果;

切换组件30设于框架20的内部,切换组件30为偶数个,偶数个切换组件30对称分布于框架20内的两侧,本实施例采用切换组件30为偶数个,可使得切换组件30位于框架20两侧呈均分状态,使得位于框架20两侧的切换组件30一一对应,同时,也是的位于框架20两侧的柔性面板40之间形成一一对应关系,更加便于柔性面板40切换过程中,实现一一对应的效果,进而达到便于不同场景演示之间的匹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切换组件30也可以为奇数个,切换组件30包括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上盖板200与下盖板201相对一侧面上的转棍300,转棍300的作用是用于缠绕柔性面板40,具体的,柔性面板40的一端应与转棍300的表面固定连接,转棍300的两端设有转轴301,转轴301的作用是配合安装槽303对转棍300进行有效的连接固定,以使得转棍300可在框架20内有效转动,保障柔性面板40的收纳与展开状态之间的切换灵活,转轴301的外侧设有呈螺旋状的扭簧302,扭簧302为转棍300提供扭矩,在转棍300转动让柔性面板40呈展开状态时,扭簧302发生形变并增加转棍300的扭矩,扭簧302通过形变保持对转棍300具有恢复的作用力,上盖板200与下盖板201对应于转轴301的位置设有用于安装转轴301的呈“t”型的安装槽303,安装槽303内腔直径较小的部分与转轴301相适配用于对转轴301进行固定,由于扭簧302在初始状态下呈松开状态,其整体直径较大,安装槽303内腔直径较大的部分可用于容纳扭簧302,具体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提高转棍300转动的灵活性,在安装槽303内腔直径较小部分的内部可设置一与转轴301相适配的轴承未示出,使得轴承未示出套设于转轴301外侧,并让转轴301的端部不与安装槽303的端部接触,使得转轴301呈悬空状态,进而降低转轴301转动时与安装槽303之间的摩擦,提高转棍300转动的灵活性,安装槽303内腔直径较大部分的内壁设有第一固定块304,第一固定块304与扭簧302的一端连接,转轴301的外侧设有第二固定块305,第二固定块305与扭簧302的另一端连接,在转轴301跟随转棍300转动过程中,第二固定块305跟随转轴301运动,而第一固定块304保持扭簧302的一端不动,进而扭簧302会发生形变并产出弹力;

柔性面板40设于框架20的内部,柔性面板40与切换组件30一一对应连接,具体的,柔性面板40绕设于转棍300的外侧,柔性面板40的一端穿过通道206延伸于框架20的外侧,柔性面板40包括收纳段与展开段,收纳段呈卷曲的状态绕设在转棍300的外侧,相邻两个柔性面板40的展开段之间相互接触,向外拉动展开段位于框架20外的一端,柔性面板40带动转棍300转动,收纳段会不断被释放,此时,柔性面板40呈不断展开的过程;

锁紧组件50设于框架20上,用于对柔性面板40组件的收纳和展开状态进行锁死,锁紧组件50包括卡块500和挡板501,卡块500分别设于柔性面板40的两端,卡块500位于框架20的外侧,同一柔性面板40两端卡块500的后端面分别与上盖板200、下盖板201的前端面接触,用于将柔性面板40的一端保持在框架20的外侧,挡板501具有四个,四个挡板501分别设于上盖板200与下盖板201前端面的两侧,当柔性面板40在展开过程中,拉动柔性面板40位于框架20外的一端,让卡块500移动到框架20的外侧,然后将柔性面板40向框架20一侧的上下两个挡板501之间移动,然后释放柔性面板40,扭簧302的扭力作用下,通过柔性面板40对卡块500施加作用力,让卡块500与挡板501紧密贴合,卡块500配合挡块对展开的柔性面板40锁死,当然,为了提高挡板501与卡块500的卡接作用以及更加便于卡块500与挡板501的卡接,如图10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挡板501背向隔板203的一端面设有呈“v”形的卡槽70,卡块500一端设为与卡槽70相适配的“v”形,卡槽70与柔性面板40一一对应,当拉动柔性面板40一端,使得柔性面板40贴附在前挡板205表面时,柔性面板40的卡块500可与一卡槽70相互对应,使得利用卡槽70以及卡块500的“v”形结构,使得不仅卡块500与卡槽70卡接效果更好,而且卡块500更加便于插入卡槽70内。

操作时,手持柔性面板40位于通道206外的一端并拉动,待柔性面板40将与其同侧的前挡板205完全覆盖,在此过程中,转棍300会转动并通过转轴301让扭簧302发生形变,直到该柔性面板40两端的卡块500位于挡板501背离通道206的一侧时,将柔性面板40向与其同侧的两个挡板501之间移动,待柔性面板40移动至两个挡板501之间并与前挡板205趋于平行状态时,松开柔性挡板501,在扭簧302的弹性作用下,配合卡块500与挡块的卡接作用,柔性面板40会被牢牢的固定并处于绷紧状态,此时,柔性面板40被完全展开,可以在展开的柔性面板40上进行演示场景的布置,而手持柔性面板40,沿挡板501的长度方向向外侧拉动,待卡块500跟随柔性面板40移动并与挡块分离时,柔性面板40在扭簧302的弹性作用下会不断被收纳,利用框架20两侧柔性面板40的展开与收纳可实现两侧柔性面板40之间的相互对应,进而达到场景演示时不同场景的匹配操作。

以下为本发明柔性面板40与切换组件30均为6个时的场景演示切换操作:

首先,为了便于理解,将柔性面板40以前挡板205向隔板203方向依次标记为一号板401、二号板402、三号板403、四号板404、五号板405和六号板406,位于一侧的一号板401至六号板406可分别与另一侧的一号板401至六号板406形成对应,进而具有36种组合对应的方式,具体如下:

其次,将两侧的一号板401至六号板406依次展开,并在两侧的一号板401至六号板406上均设置相应的演示场景,当需要一侧的六号板406与另一侧的一号板401至六号板406依次对应演示不同的场景时,只需要将另一侧以六号板406至二号板402的顺序将六号板406至二号板402依次收纳,当另一侧的六号板406被收纳之后,呈现为一侧六号板406与另一侧五号板405进行场景演示,当另一侧的六号板406与五号板405均被收纳后,呈现为一侧六号板406与另一侧的四号板404进行场景演示,以此类推,可实现36种场景演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