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远端阳性点的定位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609679发布日期:2020-05-06 19:25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寻找远端阳性点的定位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教学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寻找远端阳性点的定位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微针强通法是将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思维与特定穴选用有机结合起来的特色针灸辨证法。而中医传统理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它的整体观念,将人体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观念之下出现了很多远端取穴的方案,例《素问·缪刺论》中提到的巨刺、缪刺,也就是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另有《灵枢·终始》所记“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简单来说也就是上病取下,下病取上。以上这些远端取穴法都是对于中医整体观念的延伸,但是具体怎么操作,古籍中并没有详细阐述。

水面理论的出现,填补了此环节的空白,应用水面理论,可在已知痛点的基础上,推演出其远端阳性点的具体位置,而针刺这个远端阳性点,可以对于原痛点产生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但是,关于水面理论教学涉及学员对于人体结构、经络循行区域及空间转换能力要求较高,在现有经络假人这种模型下,很难进行配合教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寻找远端阳性点的定位装置,结构简单,穴位定位准确快速。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寻找远端阳性点的定位装置的定位方法。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寻找远端阳性点的定位装置,包括与人体十二条经络一一对应的十二条串珠,每条所述串珠包括至少一个串珠节段,所述串珠节段包括穿接线和均穿设在所述穿接线上的定位珠、穴位珠和限位珠,所述定位珠设于所述穿接线的起始端和终止端,所述穴位珠的个数与对应的经络上的穴位的个数一一对应,相邻两个所述穴位珠之间设有所述限位珠,所述限位珠的个数根据相邻两个所述穴位珠对应的经络穴位之间的距离确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寻找远端阳性点的定位装置,通过在串珠节段的起始端和终止端设置定位珠方便将串珠的第一个穴位珠与对应经络的起始点找准,通过在相邻两个穴位珠之间设置限位珠,调整限位珠的个数,保证相邻两个穴位珠的间距与对应相邻两个穴位的距离相同,结构简单,穴位定位便捷准确,配合教学,直观易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定位珠与体表节点对应,所述体表节点包括指端、腕、肘、肩、头面、趾端、踝、膝、髋、剑突、锁骨、胸椎、颈椎、巅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穴位珠上设有标签,所述标签上标注有穴位名和穴位介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穴位珠的直径为3cm。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定位珠的直径为3cm。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限位珠的直径为1cm。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条所述串珠的所述穴位珠设有不同颜色,且所述穴位珠的颜色与相对应的经络的五行属性一致。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寻找远端阳性点的定位装置的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寻找同名经的远端阳性点,将表示同名经的两条串珠并列挂置,如果是上肢经络则颜面穴位在上,如果是下肢经络则足趾方向在上,痛点位于其中一条经络之上,则其水平方向的同名经上对应的则为该痛点的远端阳性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人体穴位定位方法,操作简单,定位准确,教学方便。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寻找远端阳性点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穿接线;2:定位珠;3:穴位珠;4:限位珠;5:标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寻找远端阳性点的定位装置,包括与人体十二条经络一一对应的十二条串珠,每条串珠包括至少一个串珠节段,串珠节段包括穿接线1和均穿设在穿接线1上的定位珠2、穴位珠3和限位珠4,定位珠2设于穿接线1的起始端和终止端,穴位珠3的个数与对应的经络上的穴位的个数一一对应,相邻两个穴位珠3之间设有限位珠4,限位珠4的个数根据相邻两个穴位珠3对应的经络穴位之间的距离确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寻找远端阳性点的定位装置,通过在串珠节段的起始端和终止端设置定位珠2方便将串珠的第一个穴位珠3与对应经络的起始点找准,通过在相邻两个穴位珠3之间设置限位珠4,调整限位珠4的个数,保证相邻两个穴位珠3的间距与对应相邻两个穴位的距离相同,结构简单,穴位定位便捷准确,配合教学,直观易懂。

可以理解的,穿接线1的起始端固定有定位珠2,第一个穴位珠3穿设在穿接线1上,并与对应经络的第一个穴位对应设置。相邻两个穴位珠3之间设有限位珠4,用以限制穴位珠3相对穿接线1的移动。值得说明的,限位珠4的个数根据相邻两个穴位之间的距离确定。具体的,两个穴位之间的距离除以限位珠4的直径,结果四舍五入,获得限位珠4的设置个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定位珠2与体表节点对应,体表节点包括指端、腕、肘、肩、头面、趾端、踝、膝、髋、剑突、锁骨、胸椎、颈椎、巅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穴位珠3上设有标签5,标签5上标注有穴位名和穴位介绍。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穴位珠3的直径为3cm。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定位珠2的直径为3cm。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限位珠4的直径为1cm。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以手阳明大肠经“腕”至“肘”节段为例,该节段内,穴位自阳溪至曲池,共有: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共7个穴位,其中阳溪、曲池与“节点”相平行,不在节段之内,该节段共有5个穴位,每个穴位珠3的直径为3cm,共计15cm,全串珠节段总长30cm,则其余限位珠4总长15cm,根据骨度分寸表,肘横纹至腕横纹算作12寸,则每寸长度约为1.25cm,实际串珠操作四舍五入:

故偏历穴位于腕横纹上3寸,即3.75cm,取整后为4cm,即偏历穴距离阳溪穴(腕处)穿接4个限位珠4距离;

温溜穴距离腕横纹上5寸,即距离偏历穴2寸,即2.5cm,取整后为3cm,即温溜穴距离偏历穴穿接珠有3个限位珠4;

手三里穴位于肘横纹2寸,取整后3cm,即手三里穴距离肘丨曲池穴穿接3个限位珠4;

上廉穴位于肘横纹下3寸,即手三里下1寸,取整后为1cm,即上廉穴距离手三里穴1个限位珠4。

下廉穴位于肘横纹下4寸,及上廉穴下1寸,取整后为1cm,即下廉穴距离上廉穴1个限位珠4。

至此,已经应用12个限位珠4,该节段共15个限位珠4,则下廉穴至温溜穴间填充3个限位珠4,现手阳明胃经首尾穴下臂节段串珠设计已完成。

以此类推,每条经络节段,先明确节段内穴位数量为a,则经络循行距离为(30-3a)cm,再将该距离除以该节段骨度分寸b(参照骨度分寸表),得出该节段内每寸距离长度,

将该系数乘以穴位间距离算出穴位间距离,以完成该节段内串珠设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条串珠的穴位珠设有不同颜色,且穴位珠的颜色与相对应的经络的五行属性一致。

十二经络自有五行属性对应,为标示各经络五行属性,以不同颜色穴位串珠标示经络五行属性。足厥阴肝经及足少阳胆经为绿色串珠(五行属木)、手少阴心经及太阳小肠经为红色串珠(五行属火),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为粉红色串珠(五行属相火),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为黄色串珠(五行属土),手太阴脾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为白色串珠(五行属金),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为黑色串珠(五行属水)。

根据针灸临床经验发现一种上下对应的一种取穴规律,也就是我们说的“水面理论”,简单来说,如果上肢出现一个痛点,通过我们对于水面理论的应用,可以找到在患者下肢出现的一个阳性反应点,这个点我们去按,可能会出现疼痛、酸胀,大夫手下可能会有凹陷、凸起等感觉异常,类似于切按到近端阿是穴所产生的感觉,这个阳性点就是这个痛点的“远端阿是穴”,即远端阳性点,应用重刺激手法刺激这个远端阿是穴,即可治疗上肢的痛点,达到针入痛止的疗效。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寻找远端阳性点的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寻找同名经的远端阳性点,将表示同名经的两条串珠并列挂置,如果是上肢经络则颜面穴位在上,如果是下肢经络则足趾方向在上,痛点位于其中一条经络之上,则其水平方向的同名经上对应的则为该痛点的远端阳性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人体穴位定位方法,操作简单,定位准确,教学方便。

在一个例子中,寻找同经远端阳性点,也可以通过将表示一条经络的串珠一头固定,对折此串珠,痛点所在区域其水平对应点即为本痛点同经远端阳性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水面理论,人体手部经络节段分为指尖至腕,腕至肘,肘至肩,肩至巅顶四部分,即手、下臂、上臂、头面。

人体前面经络分为趾端至踝、踝至膝、膝至髋、髋至剑突、剑突至锁骨、锁骨至巅顶六部分,即足、小腿、大腿、腹部、胸部、头面六部分。

人体背部经络分为趾端至踝、踝至膝、膝至髋、髋至胸十二、胸十二至颈七、颈七至巅顶六部分,即足、小腿、大腿、腰部、胸部、头面六部分。

按照以上“节段”划分,各经络所涉及阶段如下:

在每条经络串珠之上,除穴位外,加入体表标志节点内容,即指端、腕、肘、肩、头面、趾端、踝、膝、髋、剑突、锁骨、胸椎、颈椎、巅顶等。若该条经络穴位与体表节点重合,则该穴位与节点并排放置。例如手阳明大肠经上的曲池穴与“肘”节点并列,阳溪穴与“腕”节点并列。

由于水面理论强调“节段”的对应性,即每一节段地位相等,在串珠设计之初,人为规定每一阶段长度皆为30cm。即,任意相同的两个相邻节点间的距离为30cm,每一个穴位使用3cm直径串珠显示,其余空间以1cm直径串珠相连接,每阶段内除穴位所占长度外,其余空白串珠总长表示该段经络在此“节段”内的经络循行长度,具体参照经络“骨度分寸”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