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结构和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6933发布日期:2019-09-17 19:52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防水结构和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防水结构和显示屏。



背景技术:

显示屏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类型产品走向市场,其中便包括户外前维护显示屏。显示屏设置在户外时,使显示屏需要具有防水结构。但目前的防水结构较为简单,比如,显示屏包括模组及箱体,在模组和箱体连接的缝隙采用防水胶圈连接,这样能取得一定的防水效果,但实际上,防水性能依然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水结构和显示屏。

一种防水结构,包括第一基体、第二基体、第一抵接圈、第二抵接圈和第一止水圈,所述第一基体和所述第二基体连接,所述第一基体朝向所述第二基体的一面设置有第一挡水圈,所述第二基体朝向所述第一基体的一面设置有第二挡水圈,所述第一挡水圈套设于所述第二挡水圈的外侧,所述第一抵接圈与所述第一基体连接,所述第一挡水圈套设于所述第一抵接圈的外侧,所述第二抵接圈与所述第二基体连接,所述第二抵接圈套设于所述第二挡水圈的外侧,所述第一抵接圈和所述第二抵接圈抵接,所述第一止水圈与所述第一基体连接,所述第一抵接圈套设于所述第一止水圈的外侧,所述第二挡水圈与所述第一止水圈抵接。

上述防水结构,水从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之间渗入时,第一挡水圈用于挡住大多数的水,使水沿第一挡水圈的外侧流动,第一抵接圈和第二抵接圈相互抵接,使得渗入第一挡水圈内部水受到第一抵接圈和第二抵接圈的挡止,进一步防止水渗入,所述第二挡水圈与所述第一止水圈相互抵接,从而进一步防止水渗入,通过上述防水结构,实现防止水渗入第二挡水圈及第一止水圈的内侧,从而取得优秀的防水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圈套设于所述第二挡水圈外侧,所述第二挡水圈的外侧表面与所述第一抵接圈的内侧表面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水圈与所述第二基体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水圈凸起于所述第一基体的高度、所述第一抵接圈凸起于所述第一基体的高度和所述第一止水圈凸起于所述第一基体的高度相异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圈的内侧表面上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由所述第一抵接圈靠近所述第二基体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逐渐向外侧倾斜,所述第二挡水圈的外侧表面活动抵接于所述斜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圈包括抵接圈本体和内沿部,所述抵接圈本体与所述第二抵接圈连接,所述内沿部一端与所述抵接圈本体的内侧连接,所述内沿部的另一端活动抵接于所述第二挡水圈,所述内沿部由靠近所述抵接圈本体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逐渐向内侧倾斜,且所述内沿部背离所述第一基体的一面形成所述斜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水圈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由所述第一挡水圈的内侧贯穿至所述第一挡水圈的外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圈和所述第二抵接圈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凸起筋,所述第一抵接圈和所述第二抵接圈的另一个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凸起筋插设于所述凹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挡水圈和所述第一止水圈中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插入筋,所述第二挡水圈和所述第一止水圈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插槽,所述插入筋插设于所述插槽内。

一种显示屏,包括显示模组和箱体,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箱体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防水结构,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箱体中的其中一个为所述第一基体,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箱体中的另一个为所述第二基体。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显示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的显示屏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显示屏的一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的显示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抵接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解决目前的防水结构防水性能较差的问题,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防水结构20,包括第一基体100、第二基体200、第一抵接圈300、第二抵接圈400和第一止水圈500,所述第一基体100和所述第二基体200连接,所述第一基体100朝向所述第二基体200的一面设置有第一挡水圈110,所述第二基体200朝向所述第一基体100的一面设置有第二挡水圈210,所述第一抵接圈110与所述第一基体210连接,所述第一挡水圈110套设于所述第二挡水圈210的外侧,所述第一挡水圈110套设于所述第一抵接圈300的外侧,所述第二抵接圈400与所述第二基体200连接,所述第二抵接圈400套设于所述第二挡水圈210的外侧,所述第一抵接圈300和所述第二抵接圈400抵接,所述第一止水圈500与所述第一基体100连接,所述第一抵接圈300套设于所述第一止水圈500的外侧,所述第二挡水圈210与所述第一止水圈500抵接。

请参阅图3,上述防水结构20,水从第一基体100和第二基体200之间渗入时,第一挡水圈110用于挡住大多数的水,使水沿第一挡水圈110的外侧流动,第一抵接圈300和第二抵接圈400相互抵接,使得渗入第一挡水圈110内部水受到第一抵接圈300和第二抵接圈400的挡止,进一步防止水渗入,所述第二挡水圈210与所述第一止水圈500相互抵接,从而进一步防止水渗入,通过上述防水结构20,实现防止水渗入第二挡水圈210及第一止水圈500的内侧,从而取得优秀的防水性能。

为了设置第一挡水圈和第二挡水圈,一个实施例是,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基体100朝向所述第二基体200的一面凸起设置有第一挡水圈110,所述第二基体200朝向所述第一基体100的一面凸起设置有第二挡水圈210,所述第一挡水圈110套设于所述第二挡水圈210的外侧。

为了设置第一挡水圈和第二挡水圈,一个实施例是,所述第一基体朝向所述第二基体的一面凹陷形成挡水槽,挡水槽的侧壁形成所述第一挡水圈,所述第二基体朝向所述第一基体的一面凸起设置有第二挡水圈。本实施例中,第二挡水圈插设于挡水槽内,所述第一挡水圈套设于所述第二挡水圈的外侧。

具体地,所述第二挡水圈及所述第一止水圈的内侧用于安装外部元件,所述防水结构用于防止水接触所述外部元件。

具体地,所述第一抵接圈和所述第二抵接圈分别为柔性材料,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圈与所述第二抵接圈软连接,即具有柔性的所述第一抵接圈与具有柔性的所述第二抵接圈抵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抵接圈与所述第二抵接圈之间更加紧密,取得优秀的防水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硬质材料与硬质材料直接抵接,两者形变量较小,相互抵接时,两者存在间隙,水能从间隙中通过,防水性能较差。硬质材料与柔性材料抵接,柔性材料能形变,相互抵接时,柔性材料适应硬质材料的形状,但是硬质材料的表面存在微小的不平整结构,而柔性材料难以完全根据这些存在的微小的不平整结构形变,从而导致硬质材料与柔性材料存在极小的间隙,水依然能从间隙中通过,防水性能较好于硬质材料与硬质材料直接抵接。上述实施例中,具有柔性的所述第一抵接圈与具有柔性的所述第二抵接圈相互抵接,从而相互之间都能形变以适应对方的形状,最大程度避免两者之间产生间隙,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抵接圈与所述第二抵接圈之间更加紧密,取得优秀的防水性能。

为实现所述柔性材料具有柔性,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圈和所述第二抵接圈的材质分别为橡胶。

具体地,所述第一止水圈为柔性材料,从而通过第二挡水圈抵接于第一止水圈时,取得较好的防水效果。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水圈的材质为橡胶。

为实现所述第一挡水圈110套设于所述第一抵接圈300的外侧,如图3和图4所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圈300与所述第一基体100连接,一个实施例是,所述第一抵接圈300与所述第一基体100抵接,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挡水圈110套设于所述第一抵接圈300的外侧。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圈的外侧表面与所述第一挡水圈的内侧表面连接。

为实现所述第二抵接圈400套设于所述第二挡水圈210的外侧,如图3和图4所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抵接圈400与所述第二基体200连接,一个实施例是,所述第二抵接圈400与所述第二基体200抵接,从而实现所述第二抵接圈400套设于所述第二挡水圈的外侧。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抵接圈的内侧表面与所述第二挡水圈的外侧表面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圈300背向第二抵接圈400的一面与所述第一基体100抵接,所述第二抵接圈400背向所述第一抵接圈300的一面与所述第二基体200抵接,第一基体朝向第二基体的一面、第一抵接圈、第二抵接圈和第二基体朝向第一基体的一面依次抵接,即第一基体依次通过第一抵接圈和第二抵接圈与第二基体抵接。从而实现了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之间的密封。

为实现所述第一抵接圈300套设于所述第一止水圈500的外侧,如图3和图4所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水圈500与所述第一基体100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抵接圈300套设于所述第一止水圈500的外侧。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水圈的外侧表面与所述第一抵接圈的内侧表面连接。

为进一步提升所述防水结构20的防水性能,如图3和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圈300套设于所述第二挡水圈210外侧,所述第二挡水圈210的外侧表面与所述第一抵接圈300的内侧表面抵接。通过所述第二挡水圈210的外侧表面与所述第一抵接圈300的内侧表面抵接,从而进一步地提升所述防水结构20的防水性能,取得更好的防水效果。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圈300远离所述第一基体10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抵接圈400远离所述第一基体100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二挡水圈210的外侧表面与所述第一抵接圈300的内侧表面抵接。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圈300的外侧表面与所述第二抵接圈400的内侧表面抵接,所述第二挡水圈210的外侧表面与所述第一抵接圈300的内侧表面抵接。

为取得更好的防水效果,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水圈110与所述第二基体200抵接。通过第一挡水圈与第二基体相互抵接,使得水更难从第一挡水圈与第二基体之间渗入,从而取得较好的防水效果。

为取得更好的防水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水结构还包括第二止水圈(图未示),所述第一挡水圈通过所述第二止水圈与所述第二基体抵接。具体地,所述第二止水圈为柔性材料,通过第一挡水圈与所述第二止水圈相互抵接,从而取得较好的防水效果。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止水圈的材质为橡胶。

为提升防水性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水圈凸起于所述第一基体的高度、所述第一抵接圈凸起于所述第一基体的高度和所述第一止水圈凸起于所述第一基体的高度相异设置,从而水泼溅到防水结构时,不会一次性经过多个抵接位置直接冲入防水结构的内部,而是在防水结构内迂回流动,从而降低了水的流动速度,水的运动速度下降,就更难以从各抵接位置之间渗入,使得防水结构具有更好的防水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水圈远离所述第一基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止水圈抵接,且于所述第一挡水圈与所述第二止水圈抵接的位置上形成第一抵接位置,所述第一抵接圈远离所述第一基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抵接圈抵接,且于所述第一抵接圈与所述第二抵接圈抵接的位置上形成第二抵接位置,所述第一止水圈远离所述第一基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水圈抵接,且于所述第一止水圈与所述第二挡水圈抵接的位置上形成第三抵接位置,所述第一抵接位置、所述第二抵接位置、所述第三抵接位置相互交错设置。也就是说,如果第一抵接位置、第二抵接位置及第三抵接位置位于一个平面上,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具有一定的冲击力,具有较大冲击力的水就容易依次穿过第一抵接位置、第二抵接位置及第三抵接位置。而所述第一抵接位置、所述第二抵接位置、所述第三抵接位置相互交错设置。使得水即使穿过第一抵接位置,水会落第一抵接圈或第二抵接圈的外侧,从而降低了水的运动速度,而不容易再穿过第二抵接位置,同理,水也更难穿过第三抵接位置,从而取得优异的防水效果。

为便于所述第二挡水圈210插入所述第一抵接圈300的内侧,如图3、图4和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圈300的内侧表面上设置有斜面321,所述斜面321由所述第一抵接圈300靠近所述第二基体200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逐渐向外侧倾斜,所述第二挡水圈210的外侧表面活动抵接于所述斜面32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圈300具有柔性,从而所述斜面321具有柔性,具体地,所述第二挡水圈210插入所述第一抵接圈300内侧时,通过设置所述斜面321,使得所述第一抵接圈300呈喇叭状,也就是说,使得第一抵接圈300具有截面宽度较大的第一开口301和具有截面宽度较小的第二开口302,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抵接圈300具有第一开口301和第二开口302,所述第一开口301的截面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开口302,所述第二挡水圈210从所述第一抵接圈300的第一开口301进入,由于第一开口301的截面宽度较大,使得第二挡水圈210方便地插入所述第一抵接圈300的内侧,所述第二挡水圈210与所述斜面321滑动抵接,且最终所述第二挡水圈210穿设所述第二开口302,从而实现便于所述第二挡水圈210插入所述第一抵接圈300内侧,第二开口302的宽度较小,从而使得第一抵接圈300和第二挡水圈210之间的更加紧密,实现较好的防水性能。当第二挡水圈210穿过第一抵接圈300,由于第一抵接圈300的内侧的宽度逐渐减小,使得第一抵接圈300紧密抵接于第二挡水圈210的外侧,使得第一抵接圈300与第二挡水圈210之间的密封效果更佳,有效防水。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的截面宽度等于所述第二挡水圈外侧的截面宽度,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抵接圈的内侧抵接于所述第二挡水圈的外侧。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圈与所述第二挡水圈过盈配合。具体地,所述第二开口在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二开口的截面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挡水圈的外侧的截面宽度,当所述第二挡水圈穿设所述第二开口时,所述第二挡水圈撑开所述第二开口的侧壁,使得所述第二开口的侧壁匹配于所述第二挡水圈外侧的截面宽度,实现所述一抵接圈与所述第二挡水圈过盈配合。

为设置所述斜面321,如图3、图4和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圈300包括抵接圈本体310和内沿部320,所述抵接圈本体310与所述第二抵接圈400连接,所述内沿部320一端与所述抵接圈本体310的内侧连接,所述内沿部320的另一端活动抵接于所述第二挡水圈210,所述内沿部320由靠近所述抵接圈本体310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逐渐向内侧倾斜,且所述内沿部320背离所述第一基体100的一面形成所述斜面321。具体地,内沿部320由靠近所述抵接圈本体310的一端至另一端向靠近第一基体100的方向延伸,具体地,所述内沿部320远离所述抵接圈本体310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基体,也就是说,所述内沿部320由靠近所述抵接圈本体310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逐渐向远离所述第二挡水圈210的方向倾斜,所述内沿部320具有柔性,所述第二挡水圈210朝所述第一基体100运动时,所述第二挡水圈210远离所述第二基体200的一端沿所述内沿部320的斜面321运动,且最终使得所述第二挡水圈210远离所述第二基体200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止水圈500上,此时,所述内沿部320远离所述抵接圈本体310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挡水圈210的外侧表面,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抵接圈300抵接于所述第二挡水圈210的外侧表面。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沿部320靠近所述抵接圈本体310的一端的内侧形成所述第一开口301,所述内沿部320远离所述抵接圈本体310的一端的内侧形成所述第二开口302。

为便于排掉所述第一挡水圈和第一抵接圈之间的积水,如图2和图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水圈110上开设有通孔111,所述通孔111由所述第一挡水圈110的内侧贯穿至所述第一挡水圈100的外侧。具体地,图7中的通孔的开设方向倾斜于所述防水结构的剖面,故仅显示出部分的通孔结构。水进入所述第一挡水圈和第一抵接圈之间时,或者说,水进入所述第一挡水圈和第二抵接圈之间时,由所述通孔进行排水,从而排掉所述第一挡水圈和第一抵接圈之间的积水,从而更好地避免水从第一抵接圈和第二抵接圈之间渗入,提升防水结构的防水性能。

为提升防水性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圈和所述第二抵接圈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凸起筋,所述第一抵接圈和所述第二抵接圈的另一个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凸起筋插设于所述凹槽内。通过凸起筋插设至凹槽内,使得所述第一抵接圈和所述第二抵接圈的抵接位置呈迂回形,这样,水更难经过呈迂回形的抵接位置,从而取得更好的防水性能。

如图4所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圈300上设置有凸起筋340,所述第二抵接圈400上设置有凹槽41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圈300抵接于第二抵接圈400的一面凸起设置凸起筋340,第二抵接圈400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接圈300的一面凹陷设置有凹槽410,凸起筋340插设于凹槽410内。这样,能够使得所述第一抵接圈300和所述第二抵接圈400的抵接之间的抵接更为紧密,防水效果更好。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抵接圈上设置有凸起筋,所述第一抵接圈上设置有凹槽。

为取得更好的防水性能,所述插槽的侧壁贴合于所述插入筋的外侧表面,这样,凸起筋的外侧与所述凹槽的侧壁能更加紧密地配合,从而使所述第一抵接圈和所述第二抵接圈取得更好的防水效果。

为实现凸起筋的外侧与所述凹槽的侧壁能更加紧密地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筋与所述凹槽的侧壁过盈配合。过盈配合时,所凸起筋紧紧地抵接于所述凹槽的侧壁,使得水更难进入所述凸起筋与所述凹槽的侧壁之间,取得更好的防水效果,实现凸起筋的外侧与所述凹槽的侧壁能更加紧密地配合。

为取得更好的防水性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挡水圈和所述第一止水圈中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插入筋,所述第二挡水圈和所述第一止水圈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插槽,所述插入筋插设于所述插槽内。通过插入筋插设至插槽内,使得所述第二挡水圈和所述第一止水圈的抵接位置呈迂回形,这样,水更难经过呈迂回形的抵接位置,从而取得更好的防水性能。

如图4所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挡水圈210上设置有插入筋211,所述第一止水圈500设置有插槽501。本实施例中,第二挡水圈210抵接于第一止水圈500的一面凸起设置插入筋211,所述第一止水圈500抵接于第二挡水圈210的一面凹陷设置有插槽501,插入筋211插设于插槽501内。这样,能够使得所述第二挡水圈和所述第一止水圈的抵接之间的抵接更为紧密,防水效果更好。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水圈上设置有插入筋,所述第二挡水圈上设置有插槽。

为取得更好的防水性能,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槽的侧壁贴合于所述插入筋的外侧表面,这样,插入筋的外侧与所述插槽的侧壁能更加紧密地配合,从而使所述第二抵接圈400和所述第一止水圈500取得更好的防水效果。

为实现插入筋的外侧与所述插槽的侧壁能更加紧密地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入筋与所述插槽的侧壁过盈配合。过盈配合时,所插入筋紧紧地抵接于所述插槽的侧壁,使得水更难进入所述插入筋与所述插槽的侧壁之间,取得更好的防水效果,实现插入筋的外侧与所述插槽的侧壁能更加紧密地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提供一种显示屏10,包括显示模组810和箱体820,所述显示模组810与所述箱体820连接,还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防水结构20,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箱体中的其中一个为所述第一基体,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箱体中的另一个为所述第二基体。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820为所述第一基体100,所述显示模组810为所述第二基体200。具体地,如图2和图7所示,所述箱体820上开设有安装槽811,所述安装槽811设置于所述第一止水圈500的内侧,所述安装槽811内穿设有插接元件812,所述插接元件812与所述显示模组810电连接。

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为所述第一基体,所述箱体中为所述第二基体,所述箱体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置于所述第二挡水圈的内侧,所述安装槽内穿设有插接元件,所述插接元件与所述显示模组电连接。

为实现所述显示模组810与所述箱体820连接,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810通过磁性件900与所述箱体820连接。具体地,所述显示模组810上设置有第一磁性件,所述箱体820上设置有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磁性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