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常规情报雷达伺服教学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56760发布日期:2019-12-31 15:31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常规情报雷达伺服教学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实验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常规情报雷达伺服教学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雷达伺服教学实验装置是基于机载雷达的一种人机试验装置,现有的这种试验的装置通常采用大型平台完成,结构较为复杂,成本也较高,且学生认知时不能直观的了解学习和运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常规情报雷达伺服教学实验装置,结构简单,教学实验可视化,可控观察和可调节,满足学生对雷达伺服系统的认识需求;方便教学,本实用新型实验装置为全开放式结构设计,控制系统硬件组成及传动系统无死角观察;方便提供学生的雷达系统试验。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常规情报雷达伺服教学实验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上座面的四个角部设置有把手,底座的上座面上沿其座长方向依次设置有电气控制箱和转合装置,电气控制箱内设置变频器,所述的电气控制箱的外壳为透明罩;

所述的转合装置包括两侧对称设置的第一转合面板、第二转合面板,转合装置的顶部设置上压板,上压板的中间部位设置盖板,所述的第一转合面板、第二转合面板、上压板、盖板均为透明板;

所述的转合装置内包括上腔与下腔,所述的上腔内竖置有第一轴,第一轴的上端固定于所述的盖板下方,所述的第一轴带动所述的上压板转动构成方位转台,第一轴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上设置第一轴套,第一轴上部位于第一轴套上方设置第一压板,第一轴的下部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一轴下端的两侧设置第二轴和减速机,第二轴的中部延伸至下腔内,减速机的中部位于下腔内,第二轴的上端设置第二齿轮,第二轴的下部设置编码器,减速机的上端设置第三齿轮,所述的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的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二轴的上部设置第二压板,第二轴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上设置第二轴套,第二轴的下端设置旋变,所述的旋变与第二轴套之间设置法兰;所述的减速机的下部设置第三轴,所述的第三轴沿底座的座长方向平行布置,第三轴延伸至下腔外通过第二联轴器与电机一端的输出轴连接,电机另一端的输出轴通过第一联轴器与测速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的转合装置的上压板的上板面上设置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有天线。

进一步的,底座的上座面上沿其座长方向设置轨道,轨道上设置有滑块,滑块的端部固定有安装板,所述的电机架于滑块上,所述的测速电机连接于安装板上,所述的滑块沿所述的轨道可来回滑动。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旋变的型号为ts2622n81e90。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装置系统的组成包括:方位转台和(模拟)天线构成的转合装置、伺服控制电气控制箱、底座。本实用新型中测速电机为直流发电机,电机为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或者说交流电机,减速机为直角行星减速器。通过本实用新型装置实现教学实验的可视化,可控观察和可控拆活动;本实用新型零部件可视,完成交流异步电机运行的试验,完成编码与位置控制的试验、伺服系统机械电气运行的综合试验、模拟完成雷达显示器上的机械扫描和定北控制。其主要结构包括底座和底座上的电气控制箱和传动结构即转合装置;电气控制箱上安装变频器直接驱动电机反馈id转动,输出直接给变频器,信号直接输送给电气控制箱上的dsp输送单元输出信号控制变频器。所述的电机通过第一联轴器、第二联轴器分别与直流发电机即测速电机和直角行星减速器即减速机连接,这样在转合装置即传动结构中,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即电机分别带动直流发电机和直角行星减速器运行,直角行星减速器通过第三齿轮的啮合带动转合装置顶部的天线转轴即第一轴转动,天线转轴带动编码器的传动轴即第二轴转动,由编码器的转动轴带动编码器转动输出信号,且本实用新型的减速机、编码器都固定于转合装置内部,透明可视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b-b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a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c-c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一种常规情报雷达伺服教学实验装置,包括底座29,底座29的上座面的四个角部设置有把手48,底座29的上座面上沿其座长方向依次设置有电气控制箱22和转合装置23,电气控制箱22内设置变频器,所述的电气控制箱22的外壳为透明罩;

所述的转合装置23包括两侧对称设置的第一转合面板36、第二转合面板37,转合装置23的顶部设置上压板24,上压板24的中间部位设置盖板34,所述的第一转合面板36、第二转合面板37、上压板24、盖板34均为透明板;

所述的转合装置23内包括上腔与下腔,所述的上腔内竖置有第一轴38,第一轴38的上端固定于所述的盖板34下方,所述的第一轴38带动所述的上压板24转动构成方位转台,第一轴38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轴承46a,第一轴承46a上设置第一轴套41,第一轴38上部位于第一轴套41上方设置第一压板25,第一轴38的下部设置有第一齿轮45,第一轴38下端的两侧设置第二轴39和减速机47,第二轴39的中部延伸至下腔内,减速机47的中部位于下腔内,第二轴39的上端设置第二齿轮44,第二轴39的下部设置编码器,减速机47的上端设置第三齿轮43,所述的第二齿轮44与第一齿轮45啮合,所述的第三齿轮43与第一齿轮45啮合,第二轴39的上部设置第二压板26,第二轴39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轴承46b,第二轴承46b上设置第二轴套42,第二轴39的下端设置旋变31,所述的旋变31与第二轴套42之间设置法兰32;所述的减速机47的下部设置第三轴40,所述的第三轴40沿底座29的座长方向平行布置,第三轴40延伸至下腔外通过第二联轴器52与电机50一端的输出轴连接,电机50另一端的输出轴通过第一联轴器51与测速电机49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的转合装置23的上压板24的上板面上设置支撑架30,支撑架30上设置有天线27。

进一步的,底座29的上座面上沿其座长方向设置轨道35,轨道35上设置有滑块33,滑块33的端部固定有安装板28,所述的电机50架于滑块33上,所述的测速电机49连接于安装板28上,所述的滑块33沿所述的轨道35可来回滑动。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旋变31的型号为ts2622n81e90。

本实用新型装置系统的组成包括:方位转台和(模拟)天线27构成的转合装置23、伺服控制电气控制箱22、底座29。本实用新型中测速电机49为直流发电机,电机50为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或者说交流电机,减速机47为直角行星减速器。

通过本实用新型装置实现教学实验的可视化,可控观察和可控拆活动;本实用新型零部件可视,完成交流异步电机50运行的试验,完成编码与位置控制的试验、伺服系统机械电气运行的综合试验、模拟完成雷达显示器上的机械扫描和定北控制。其主要结构包括底座29和底座29上的电气控制箱22和传动结构即转合装置23;电气控制箱22上安装变频器直接驱动电机反馈id转动,输出直接给变频器,信号直接输送给电气控制箱22上的dsp输送单元输出信号控制变频器。所述的电机50通过第一联轴器51、第二联轴器52分别与直流发电机即测速电机49和直角行星减速器即减速机47连接,这样在转合装置23即传动结构中,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即电机50分别带动直流发电机和直角行星减速器运行,直角行星减速器通过第三齿轮43的啮合带动转合装置23顶部的天线27转轴即第一轴38转动,天线27转轴带动编码器的传动轴即第二轴39转动,由编码器的转动轴带动编码器转动输出信号,且本实用新型的减速机47、编码器都固定于转合装置23内部,透明可视的安装。

综上:1、本实用新型电气控制箱22构成控制器控制交流电机的变频器,变频器根据控制器的命令进行交流电机驱动,控制电机50按照指定的固定转速转动,设计时也能够根据用户的选择进行电机50的定位控制和电机50的速度控制,电机50输出端连接减速机47,减速机47输出端连接一个平板天线模型即至天线27的组件,当为系统负载;在减速机47通过第三齿轮43与旋转变压器即旋变31的第二齿轮44啮合,这样和测速电机49作为伺服实验装置的位置反馈器件和速度反馈器件用以实现本装置的位置闭环控制和速度闭环控制。2、本实用新型装置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满足学生对雷达伺服系统的组成、原理认识需求,系统组成清晰、全面,可以全方位加强学生对伺服系统的感知认识。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雷达实验装置开放变频器电压测试,旋变31回馈测试,测速电机49测试,方便教学;本实验装置为全开放式结构设计,控制系统硬件组成及传动系统无死角观察;总体构架按方位型机械扫描雷达伺服系统设计,具有极高的学习、实验价值;装置平台具有结构扩展功能,方位转台可扩展为二维转台,方位转台留有转动传输装置安装驱动接口及走线通道,配合真实天线,可形成完整的天线伺馈系统,为学生提供功能更为强大的雷达系统试验平台。

此外,装置设计过程充分考虑学生实验时的安全性,对具有电击及机械安全隐患的部位进行了防护设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