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透光结构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56666发布日期:2020-05-08 13:32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透光结构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透光结构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家电设备上一般都有显示灯或数码显示管,以对温度或设定数据进行显示。特别是一些烹饪器具,通常设有烹饪时间的显示或烹饪温度值的显示,但现有的数值显示或指示灯的显示常常会出现明暗不匀的现象,使得用户看到的显示效果不够清晰,用户体验感比较差。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透光结构及烹饪器具,旨在解决现有的烹饪器具上的显示效果不清晰,使得用户体验感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显示透光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透光区;以及,显示模组,设于所述壳体的内侧,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对应所述透光区设置的出光元件,所述出光元件具有朝向所述透光区设置的出光面;其中,所述出光面与所述透光区的内侧面呈形状适配设置,以使得所述出光面与所述透光区之间在各处的间距相当。可选地,所述出光面与所述透光区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0.3mm。可选地,所述壳体在所述透光区处呈减薄设置。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壁厚为t,则所述透光区的壁厚d为1/4t~1/3t。可选地,0.8mm≤d≤1.6mm。可选地,所述透光区的内侧面呈弧面、平面或斜面设置;相应地,所述出光面也呈对应的弧面、对应的平面或对应的斜面设置。。可选地,所述出光面为弧面,所述透光区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均呈与所述出光面的曲率一致的弧面设置;或者,所述出光面为平面,所述透光区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均呈与所述出光面相平行的平面设置;或者,所述出光面呈斜面设置,所述透光区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均呈与所述出光面相平行的斜面设置。可选地,所述壳体的材质为透光材料,所述壳体的局部形成所述透光区。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内侧面局部向外凹陷以形成所述透光区,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透光区与其邻近区域的相邻接处设有倒角。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显示透光结构,所述显示透光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透光区;以及,显示模组,设于所述壳体的内侧,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对应所述透光区设置的出光元件,所述出光元件具有朝向所述透光区设置的出光面;其中,所述出光面与所述透光区的内侧面呈形状适配设置,以使得所述出光面与所述透光区之间在各处的间距相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将出光元件对应透光区设置,且将所述出光面和所述透光区的内侧面呈形状适配设置,以使得所述出光面与所述透光区之间在各处的间距相当,即使得所述出光面发出的光到投射物(即所述透光区)的光线距离为一致,从而在外观上得到的光照更均匀,以从外观得到的显示效果更清晰,以提升用户的体验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显示透光结构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述显示透光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细节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所述显示透光结构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显示透光结构2显示模组1壳体21出光元件11透光区211出光面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异效果,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以及附图做进一步的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现有的家电设备上一般都有显示灯或数码显示管,以对温度或设定数据进行显示。特别是一些烹饪器具,通常设有烹饪时间的显示或烹饪温度值的显示,但现有的数值显示或指示灯常常会出现明暗不匀的现象,使得数字显示不够清晰,用户体验感比较差。鉴于此,为改善用户的体验感,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透光结构及烹饪器具,在本申请中,显示透光结构主要用于对指示灯、数值或指示符号等的显示,烹饪器具可以是电饭煲、炒菜机、料理机或电磁炉等等,图1至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显示透光结构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2,在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包括显示透光结构100,显示透光结构100包括壳体1和显示模组2,壳体1设有透光区11,透光区11可以是壳体1的一部分,透光区11也可以是单独的一块以与壳体1相连接设置;显示模组2设于壳体1的内侧,显示模组2包括对应透光区11设置的出光元件21,出光元件21具有朝向透光区11设置的出光面211;其中,出光面211与透光区11的内侧面呈形状适配设置,以使得出光面21与透光区11之间在各处的间距相当。需要说明的是,烹饪器具的其他结构均属于现有技术,未在附图中示出,在此不作详述。出光元件可设置在电路板上或是安装板上,在本申请中,出光元件21一般为led灯或是数码显示管等,且应用于烹饪器具中时,一般设置在电路板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可参考图4,将出光元件21对应透光区11设置,将出光面211和透光区11的内侧面呈形状适配设置,以使得出光面211与透光区11之间在各处的间距相当,即使得出光面211发出的光到投射物(即透光区11)的光线距离为一致,从而在外观上得到的光照更均匀,从外观得到的显示效果更清晰,以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在本实施例中,显然将出光面211和透光区11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设置为越小越好,甚至贴合,但考虑到实际生产制造的精确度,本申请将出光面211与透光区11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设置为不大于0.3mm,以使透出的光更亮。显然这一数值也可根据透光元件和壳体1的大小来适当调整,以使得出光元件21的出光面211尽量贴近透光区11的内侧面,以缩短光源到投射物的距离,减少光线传输过程中的发散性,使光线集中,从而在外观上得到的亮度更亮。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在透光区11处呈减薄设置,通过将透光区11的壁厚设置为小于壳体1的壁厚,一方面不用在壳体1上开孔保证了壳体1的强度,同时使得透光区11的厚度较薄以缩短光的穿透距离更利于光的透出。在本实施例中,可参考图3,壳体1的壁厚为t,则透光区11的壁厚d的范围设置为1/4t~1/3t,以保证壳体1的整体强度的同时,使得透光区11的壁厚尽量薄,但同时要考虑加工的工艺难度,现有的烹饪器具的外壳大多数为塑胶壳,以通过模具注塑成型而成,当壳体1的局部太薄时表面容易出现应力痕等外观缺陷,影响外观,因此一般取整体壁厚的1/4t~1/3t,既能使透光力更强,又能保证不影响壳体1外观的美观性。且另一方面,在透光区11为单独一块设置时,若厚度太薄则强度不高,而使透光区11易裂或破损。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透光区11的壁厚的取值范围为:0.8mm≤d≤1.6mm,以满足壳体1的强度和外观两方面的要求。在本实施例中,透光区11的内侧面呈弧面、平面或斜面设置;相应地,出光面211也呈对应的弧面、对应的平面或对应的斜面设置,以使出光面211的形状与透光区11的内侧面的形状相适配,以使出光面211可更好的与怕述透光区11相贴合,且可使得从透光区11透出的光线更均匀,从而使得从外观面看到的显示效果更清晰。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出光面211为弧面,透光区11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均呈与出光面211的曲率一致的弧面设置,以使出光面211发出的光到透光区11的内侧面的距离一致,将透光区11的壁厚也设置为呈均匀分布,使得透出的光更均匀,以从外观面得到的显示效果更好,且在壳体1也呈弧状设置时,可使壳体1的外观面保持一致。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出光面211为平面,透光区11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均呈与出光面211相平行的平面设置,同理于上一实施例中的原理,以使从外观面得到的显示效果更好。在还一实施例中,出光面211可呈斜面设置(即出光面211可与安装板或电路板呈一定夹角设置),透光区11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均呈与出光面211相平行的斜面设置,以保持出光面211与透光区11的间距一致,以同样可使得从外观得到的光均匀一致,显示更清晰。在本申请中,壳体1为透光材料,壳体1的局部形成透光区11。相对于传统的透光结构,在透光区11一般要用透明材料,而本申请壳体1材料的选择范围更广,可以选用不同颜色的透光材料,以得到不同颜色的清晰显示效果。进一步地,壳体1与透光区11呈一体设置时,壳体1的内侧面局部向外凹陷(即由壳体1的内侧面向壳体1的外侧面的方向凹陷)以形成透光区11,在壳体1上,透光区11与其邻近区域的相邻接处设有倒角,以在壳体1上均匀过渡,可有效减少壳体1注塑过程中的外观缺陷,以保证外观的美观性。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