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变色模内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98872发布日期:2020-04-07 21:04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日光变色模内标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内标签,特别地,涉及一种日光变色模内标签。



背景技术:

模内标签,就是将印有商标或者图像的标签直接放入到模具的模腔中,通过吹塑或者注塑使标签和产品结合在一起。模内标签最大的优点就是不用使用胶水,且标签如同直接印在产品的表面一样。

目前,公告号为cn20742522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模内标签,包括表面层、基体层以及热封层,表面层为印刷层,表面层主要用于形成彩色的图文,基体层包括至少聚合材料、金属材料中的一种,热封层由加热后易融化的eva材料构成。不过该印刷层中标记的信息,如图案和/或文字,其颜色固定,显得过于单调和呆板,不利于标记信息的展示。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日光变色模内标签,其能够在阳光的照射下颜色发生变化的优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日光变色模内标签,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eva粘连层、聚苯乙烯基底层以及变色层,所述变色层包括聚乙烯基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聚乙烯基体内部的若干光致变色纤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eva粘连层主要由eva组成,eva是指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在常温下为固体,加热熔融到一定程度变为能流动,具有一定粘度的液体。聚苯乙烯基底层主要由聚苯乙烯组成,聚苯乙烯是指苯乙烯单体经自由基加聚反应合成的聚合物,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热塑性塑料。聚乙烯基体主要由聚乙烯组成,聚乙烯是乙烯经聚合制成的一种热塑性塑料,常温下电绝缘性优良。聚乙烯基体用于保护其中的光致变色纤维。光致变色纤维会随外界光照度的改变而发生可逆性变色的纤维,可先合成具有光致变色性质的聚合物,如将能在可见光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色泽可逆变化的硫堇化合物衍生物导入聚合物,然后纺制成纤维。当阳光照射在该标签上时,光致变色纤维的颜色发生变化,使得该标签更容易被他人注意到,有助于标记信息的展示,同时,这一设置还能够用于防伪。

优选的,所述变色层背离所述聚苯乙烯基底层一侧设置有聚氨酯保护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聚氨酯保护层主要由聚氨酯组成,聚氨酯是分子链中含有亚氨甲酸基的高分子聚合物总称。通常由多元异氰酸酯与含有多羟基的化合物或者高聚物相互反应而制得。聚氨酯具有卓越的耐磨性能,柔韧性好,特别是具有高抗撕裂性,良好的弹性,良好的电绝缘性。聚氨酯保护层用于对变色层进行保护。

优选的,所述聚氨酯保护层背离所述变色层的端面上设置有凸起,且所述凸起的横截面面积向远离所述变色层一侧逐渐减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聚氨酯保护层上设置有凸起,且凸起的横截面面积向远离变色层一侧逐渐减小,所以在若干模内标签堆叠在一起时,相邻两片模内标签的接触面积较小,需要使用时能够较为方便将两片模内标签分离。

优选的,若干所述光致变色纤维弯折设置于所述聚乙烯基体内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弯折设置于聚乙烯基体内部的光致变色纤维不易从聚乙烯基体中分离。同时,在模内标签受到外力作用时,光致变色纤维能够发生变形,使得光致变色纤维不易发生断裂。

优选的,所述光致变色纤维包括依次连接的首部、连接部以及尾部,所述首部平行于所述尾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光致变色纤维受外力作用时能够发生变形,使得光致变色纤维不易发生断裂。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首部之间的夹角a为锐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连接部与首部之间的夹角为锐角,这一设置使得首部与尾部之间存在重合的部分,使用时,即使首部或者尾部发生故障,单根光致变色纤维仍能够展现出完整的光致变色效果。

优选的,所述光致变色纤维包括前段以及错位连接在所述前段侧壁上的后段。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错位设置且连接在一起的前段与后段组成的光致变色纤维,其整体结构强度较强,不易折断。

优选的,所述前段的长度与所述后段的长度相同,相邻两个所述光致变色纤维拼接在一起。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光致变色纤维拼接在一起,相互起到支撑作用,使得光致变色纤维不易发生折断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剖视示意图,主要是用于展示实施例一的组成;

图2为实施例二的剖视示意图,主要是用于展示实施例二的组成。

附图标记:1、eva粘连层;2、聚苯乙烯基底层;3、变色层;31、聚乙烯基体;32、光致变色纤维;321、首部;322、连接部;323、尾部;324、前段;325、后段;4、聚氨酯保护层;5、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实施例一:

一种日光变色模内标签,如图1所示,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eva粘连层1、聚苯乙烯基底层2、变色层3以及聚氨酯保护层4。

eva粘连层1包括eva,eva是指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在常温下为固体,加热熔融到一定程度变为能流动,具有一定粘度的液体。eva粘连层1用于与工件表面粘连。

聚苯乙烯基底层2包括聚苯乙烯,聚苯乙烯是指苯乙烯单体经自由基加聚反应合成的聚合物,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热塑性塑料。

变色层3包括聚乙烯基体31以及设置于所述聚乙烯基体31内部的若干光致变色纤维32。聚乙烯基体31包括聚乙烯,聚乙烯是乙烯经聚合制成的一种热塑性塑料,常温下电绝缘性优良。聚乙烯基体31用于保护其中的光致变色纤维32,使得光致变色纤维32不易断裂。光致变色纤维32是会随外界光照度的改变而发生可逆性变色的纤维,光致变色纤维32可按如下方式进行生产制造,先合成具有光致变色性质的聚合物,如将能在可见光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色泽可逆变化的硫堇化合物衍生物导入聚合物,然后纺制成纤维。

若干光致变色纤维32弯折设置于聚乙烯基体31内部,且若干光致变色纤维32沿横向均匀分布。光致变色纤维32包括依次连接的首部321、连接部322以及尾部323,首321部与连接部322之间的夹角a为锐角,首部321平行于尾部323。

聚氨酯保护层4包括聚氨酯,聚氨酯是分子链中含有亚氨甲酸基的高分子聚合物总称。通常由多元异氰酸酯与含有多羟基的化合物或者高聚物相互反应而制得。聚氨酯具有卓越的耐磨性能,柔韧性好,特别是具有高抗撕裂性,良好的弹性,良好的电绝缘性。聚氨酯保护层4背离变色层3的端面上设置有凸起5,凸起5的横截面面积向远离变色层3一侧逐渐减小,且凸起呈凸台状。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2所示,光致变色纤维32包括前段324以及错位连接在前段324侧壁上的后段325。前段324的长度与后段325的长度相同,相邻两个光致变色纤维32拼接在一起。且前一光致变色纤维32的前段324的后端抵触于后一光致变色纤维32的前段324的前端,前一光致变色纤维32的后段325的侧壁抵触于后一光致变色纤维32的前段324的侧壁。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