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登杆学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72269发布日期:2020-07-31 21:21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登杆学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登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登杆学习装置。



背景技术:

登杆是配电线路工必须学会的一项专业技能,目前的教学方法是由教师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导后,由学生自己领会,上杆学习,上杆的常用工具是登杆脚扣。

由于没有专业的设备教导学生,导致部分学生上杆的脚型在一开始就不正确,导致在后期的学习中效率低下,在实际操作中也有着更高的作业风险。

因此为保证学生上杆脚型的正确性,需对登杆装置上杆的过程进行模拟,经过模拟装置练习的学生能快速掌握上杆的脚型和攀爬的方式,使得学生在日后上杆的过程中能进一步降低上杆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登杆学习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登杆由于没有专业的设备教导,导致部分学生上杆的脚型不正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登杆学习装置,包括u形结构的登杆支撑架,所述登杆支撑架的内壁设有两组呈竖直分布的滑槽,所述登杆支撑架的内部焊接有竖直分布的登杆,所述登杆的外侧设有半圆形的脚扣杆,所述脚扣杆的一侧设有滑轮安装座,所述脚扣杆远离所述滑轮安装座的一侧设有脚踏板,所述脚踏板远离所述脚扣杆的一端设有所述滑轮安装座;

两组所述滑轮安装座的内部设有可伸缩的伸缩杆,且所述伸缩杆的外侧套接有弹簧,所述伸缩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滑轮组,且两组所述滑轮安装座分别位于两组所述滑槽内;

所述脚踏板的底端设有两组滑套,所述脚踏板上设有脚带,所述滑套的内部设有可滑动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有加长脚踏板,所述加长脚踏板的底端设有脚前挡板拉伸弹簧,并且所述脚前挡板拉伸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脚踏板的底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两组所述滑槽关于所述登杆支撑架纵向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滑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登杆为中空的筒状结构,所述登杆的内部设有横向分布的支撑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脚扣杆的直径略大于所述登杆的直径,且所述脚扣杆的内部设有橡胶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长脚踏板的一端设有脚前挡板,并且所述脚前挡板的高度略大于所述加长脚踏板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将登杆装置两侧的滑轮组限制在登杆支撑架内壁的两组滑槽内,当使用者在使用登杆装置进行攀登时,脚扣杆变化倾斜时仍然无法从滑槽内脱离,通过以上技术手段,能够提高学生登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规范登杆动作,在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降低作业安风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加长脚踏板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滑轮安装座剖视图。

图中:1-登杆支撑架;2-脚踏板;3-加长脚踏板;4-滑轮安装座;5-脚扣杆;

101-滑轨;102-登杆;103-支撑板;

201-滑套;202-脚带;

301-连接杆;302-脚前挡板;303-拉伸弹簧;

401-伸缩杆;402-弹簧;403-滑轮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登杆学习装置,具体包括u形结构的登杆支撑架1,登杆支撑架1的内部焊接有竖直分布的登杆102,登杆102为中空的筒状结构,登杆102的内部设有横向分布的支撑板103,登杆102的外侧设有半圆形的脚扣杆5,中空结构的登杆102减轻了装置的重量,当半圆形的脚扣杆5两端卡合在登杆102的两侧时,横向分布的支撑板103增强了登杆102的强度,使得中空结构的登杆102不易产生凹陷。

脚扣杆5的直径略大于登杆102的直径,且脚扣杆5的内部设有橡胶垫,当使用者踩在脚踏板2上时,利用杠杆作用,借助人体自身重量,使得脚扣杆5的两侧分别卡合在登杆102的两侧,使得脚扣杆5侧紧扣在登杆102上,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从而使人易于攀登。

登杆支撑架1的内壁设有两组呈竖直分布的滑槽101,两组滑槽101关于登杆支撑架1纵向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滑槽101,脚扣杆5的一侧设有滑轮安装座4,脚扣杆5远离滑轮安装座4的一侧设有脚踏板2,脚踏板2远离脚扣杆5的一端设有滑轮安装座4,登杆装置通过两组滑轮安装座4被分别限制在两组滑槽102内上下滑动,因此可模拟出登杆法的登杆方式,并且在攀登的过程中通过两组滑轮安装座4限位,使得登杆装置不易从登杆支撑架1内脱离。

如图3所示,两组滑轮安装座4的内部设有可伸缩的伸缩杆401,且伸缩杆401的外侧套接有弹簧402,伸缩杆401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滑轮组403,且两组滑轮安装座4分别位于两组滑槽101内,当使用者在使用脚踏板2在登杆支撑架1内上下滑动时,此时脚扣杆5会变化倾斜状态,当脚扣杆5为倾斜状态时,弹簧402将滑轮组403顶出至贴合滑槽102内部,当脚扣杆5为水平状态时,滑轮组403挤压弹簧402,使得滑轮组403仍然贴合滑槽102内部,因此无论脚扣杆5倾斜状态如何变化,登杆装置两端的滑轮组403能始终位于两组滑槽102内。

如图2所示,脚踏板2的底端设有两组滑套201,脚踏板2上设有脚带202,滑套201的内部设有可滑动的连接杆301,连接杆301的一端设有加长脚踏板3,加长脚踏板3的一端设有脚前挡板302,并且脚前挡板302的高度略大于加长脚踏板3的高度,加长脚踏板3的底端设有脚前挡板拉伸弹簧303,并且脚前挡板拉伸弹簧303的一端与脚踏板2的底端连接,当使用者将脚放置在脚踏板2上时,需将脚尖穿过脚带202后顶住弧形的脚前挡板302,并将脚前挡板302向前推动,此时拉伸弹簧303被加长脚踏板3带动拉伸,直至使用者的脚后跟位于脚踏板2的正上方,当使用者踩在脚踏板2上借力时,可通过脚踏板2和加长脚踏板3分别对脚前掌和脚后跟提供支撑,增强了使用者使用的舒适度,当使用完毕脚掌从脚踏板2上脱离时,拉伸弹簧303会带动加长脚踏板3回拉至贴合脚踏板2。

在此,仅为了描述特定的示例实施例的目的使用专业词汇,并且不是意指为限制的目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作出相反的表示,在此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a)”、“一个(an)”和“该(the)”可以意指为也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comprises)”、“包括(comprising)”、“包括(including)”和“具有(having)”是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因此指定存在所声明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不排除存在或额外地具有一个或以上的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组合。除非明确地指示了执行的次序,在此描述的该方法步骤、处理和操作不解释为一定需要按照所论述和示出的特定的次序执行。还应当理解的是,可以采用附加的或者可选择的步骤。

当元件或者层称为是“在……上”、“与……接合”、“连接到”或者“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其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或者层上、与另一个元件或层接合、连接到或者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也可以存在介于其间的元件或者层。与此相反,当元件或层称为是“直接在……上”、“与……直接接合”、“直接连接到”或者“直接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则可能不存在介于其间的元件或者层。其他用于描述元件关系的词应当以类似的方式解释(例如,“在……之间”和“直接在……之间”、“相邻”和“直接相邻”等)。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该相关联的所罗列的项目的一个或以上的任一和所有的组合。虽然此处可能使用了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以描述各种的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可以只用于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组件、区域或部分区分。除非由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在此使用诸如术语“第一”、“第二”及其他数值的术语不意味序列或者次序。因此,在下方论述的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者部分可以采用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或者部分的术语而不脱离该示例实施例的教导。

空间的相对术语,诸如“内”、“外”、“在下面”、“在……的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在此可出于便于描述的目的使用,以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和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特征之间的关系。空间的相对术语可以意指包含除该图描绘的取向之外该装置的不同的取向。例如如果翻转该图中的装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者特征的下方”或者“在元件或者特征的下面”的元件将取向为“在其他元件或者特征的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的下方”可以包含朝上和朝下的两种取向。该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取向(旋转90度或者其他取向)并且以此处的空间的相对描述解释。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