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的数独棋教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72268发布日期:2020-07-31 21:21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的数独棋教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益智学习教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的数独棋教具。



背景技术:

steam教育是包含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创新教育理念。在steam教学中,数独游戏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科目,数独游戏能培养steam学员数学兴趣和逻辑思维。steam教学适合采用数独棋作为教具,对steam学员进行数独教学。

公告号为cn20250608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数独九宫棋》公开了一种可拆卸的数独九宫棋,其包括棋盘和设于棋盘上的棋子,所述的棋盘为正方形,包括九个正方形的小棋盘;所述的棋子一共有81个,包括九组,每组均包括有9个棋子;每个小棋盘内均设有9个棋子,通过绑带在外周进行捆绑式地固定棋盘。申请人发现《数独九宫棋》存在如下弊端:

1.通过绑带在棋盘的外周进行捆绑式地固定,对于年龄较小的steam学员来说,绑带的捆绑式固定不易于装拆。

2.绑带只能捆绑固定棋盘的外周,棋盘中部的小棋盘得不到固定,使得棋盘的整体结构不稳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数独棋盘存在不易装拆以及连接不稳固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稳固且易于装拆的便携的数独棋教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便携的数独棋教具,包括:

棋盘,其为九个方形的子棋盘可拆卸式组合而成,所述子棋盘的上表面开设棋槽,子棋盘的两个相对的侧边设置有凸部,子棋盘的另外两个相对的侧边开设有凹槽;

相邻子棋盘通过凸部和凹槽进行连接;

棋子组,其包括九组表面具有数字编号的数字棋子,所述数字棋子设置在棋槽中;

收纳盒,其具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的侧边设有与子棋盘的凸部相适配的滑槽,所述子棋盘可依次层叠收纳至收纳腔中。

优选地,所述凸部为矩形块,所述凹槽为矩形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凸部的端部设有磁铁,所述凹槽的内壁设有铁片,通过磁铁与铁片吸合以固定凸部和凹槽的连接。

具体地,所述收纳腔的内表面设置与凹槽相适配的凸起结构,凸起结构的端部设置磁铁。

优选地,所述收纳盒的上表面设置通孔,以便于取出子棋盘。

优选地,所述凸部为燕尾榫头,所述凹槽为开口向下的燕尾槽。

优选地,所述数字棋子的上表面设置黑色数字,数字棋子的下表面设置红色数字,以区分数独题目的固有数字和填写数字。

进一步地,所述数字棋子的厚度设置为与棋槽的深度相一致,以便于数字棋子的收纳。

具体地,所述数字棋子的侧边设置弧形缺口以便于在棋槽中取出数字棋子。

优选地,所述棋盘、棋子组和收纳盒为木材和塑料的其中一种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棋盘设置为由九个子棋盘可拆卸式组合而成,子棋盘的侧边设置凸部和凹槽,使得子棋盘可通过凸部嵌入相邻子棋盘的凹槽进行相互连接,拆卸的九个子棋盘可连同数字棋子一起层叠依次收纳至收纳盒中,收纳盒的收纳腔的侧边设置与凸部适配的滑槽以方便子棋盘的定位以及使得连接稳固。结构简单但不失稳定性,收纳过程简单,收纳后占用的空间小,便于携带和装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棋盘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棋盘的主视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棋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棋盘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数独棋教具的收纳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数独棋教具的收纳状态爆炸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数独棋教具的使用示意图;

图中:

10-棋盘、11-子棋盘、111-棋槽、112-凸部、113-凹槽;

20-棋子组、21-数字棋子、211-弧形缺口;

30-收纳盒、31-收纳腔、32-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携的数独棋教具的优选结构。

实施例1

如图5~6所示,所述便携的数独棋教具,其包括棋盘10、棋子组20和收纳盒30。

其中,棋盘10由九个子棋盘11可拆卸式组合而成,棋子组20可嵌入到棋盘10中,棋盘10拆卸后可连同棋子组20一起收纳到收纳盒30中以方便携带,收纳后的数独棋教具占用的空间小。

如图1~4所示,所述棋盘10包括九个子棋盘11,所述子棋盘11是结构设置为方形板块,子棋盘11上表面开设按照九宫格分布的棋槽111,棋槽111用于放置数字棋子21。子棋盘11的两个相对的侧边设置凸部112,另外两个相对侧边开设与凸部112适配的凹槽113,为了防止棋槽111与凹槽113贯通,本实施例优选地,将凹槽113的位置设置在子棋盘11的侧面中部的下端,所述凸部112相应地设置在所在侧面中部的下端。

具体地,所述凸部112为矩形块结构,凹槽113相应对设置为与矩形块适配的矩形凹槽,子棋盘11的矩形凸块嵌入到相邻的另一个子棋盘11的矩形凹槽中,以将子棋盘11互相连接,方形九个子棋盘11依次连接形成九宫格结构的棋盘10。矩形凸块与矩形凹槽之间的连接不固定,需要在矩形凸块的端部设置磁铁,相应地在矩形凹槽的中朝向矩形凸块端部的内表面设置铁片,在子棋盘11相互组合时,矩形凸块的端部嵌入接触矩形凹槽的内表面,矩形凸块端部的磁铁与矩形凹槽内表面的铁片产生磁力相互吸引,使子棋盘11之间的连接更稳固。磁力连接的方式,结构简单,装拆方便,在磁力不过大的情况下不影响拆卸,同时在多个方向磁力的作用下,子棋盘11之间不易于分离。

作为另一种的实施方式,在矩形凸块的端部设置铁片,矩形凹槽的内表面设置磁铁,矩形凹槽和矩形凸块通过村集体和铁片相互吸合。

作为另一种的实施方式,在矩形凸块的端部与矩形凹槽的内表面均设置磁铁,矩形凸块端部的磁铁与矩形凹槽内表面的磁铁相互朝向的表面磁性相反,以使矩形凸块和矩形凹槽相互吸合连接。

所述棋子组20包括九组数字棋子21,每一组数字棋子21分别从1至9依次编号,每一组棋子包括九个编号相同的数字棋子21。数字棋子21设置为方块结构,在数字棋子21的表面设置相应数字形状的凹陷,在数字形状的凹陷中上色以提高数字的清晰度。本实施例优选地,在数字棋子21的上下表面设置相同的数字形状凹陷,通过将位于上表面的数字的颜色设置为黑色,将下表面的数字设置为红色。

由于数独是一项需要先在九宫格中根据题目给出部分已知数字,然后根据已知的数字推算出其余数字的游戏。因此,数独棋教具应该具备区分已知数字和后来填写的数字的功能。本实施例将数字棋子21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数字,数字分别设置为黑色和红色,在使用时可将数字棋子21翻转,用红色数字设置题目表示已知的数字,之后steam学员可以用黑色的数字表示自己填入的数字,这样设置颜色区别明显,同一种数字棋子21能同时表示已知数字和填入的数字,大大减少数字棋子21的数量。使用放置数字棋子21的模式易于更改填入的数字,以取代在纸面上进行数独游戏时用笔填写以及涂改,使得更加干净美观。

如图6所示,为了使数字棋子21能收纳到棋盘10中,本实施例将数字棋子21的厚度设置为与棋槽111的深度一致,使得数字棋子21可以完全嵌入到棋槽111中,使数字棋子21可与子棋盘11形成一个方形块体,数字棋子21和子棋盘11同时收纳至收纳盒30中,进一步减小收纳后所述数独棋教具所占用的空间。

由于数字棋子21完全嵌入到棋槽111中,为了使数字棋子21易于从棋槽111中取出,在数字棋子21的侧边设置弧形缺口22。将缺口设置为弧形能契合用户手指的弧形结构,更易于将数字棋子21取出。在使用时,用户可将手指伸入弧形缺口22中向上以翘起并取出数字棋子21。设置弧形缺口22消除了数字棋子21的厚度与棋槽111深度相一致,使得数字棋子21难以取出的问题,弧形缺口22设置在侧边,不影响数字棋子21上数字的表示。

如图7所示,所述收纳盒30设置为方体结构,收纳盒30的侧面开设收纳腔31,收纳腔31用于收纳拆卸后的子棋盘11。收纳腔31的宽度与子棋盘11的宽度匹配,收纳腔31的高度与九个子块层叠后的高度匹配,使得收纳腔31能依次层叠地收纳九个子棋盘11。由于子棋盘11的侧边设置有凸部112,因此在收纳腔31的侧边开设与凸部112适配的滑槽32,收纳时将子棋盘11的凸部112沿着滑槽32向内推入,使得每个子棋盘11收纳到特定的位置。滑槽32的设置一方面能收纳凸部112,另一方面能滑槽32与凸部112的连接使得收纳后的结构更加稳定,携带时不易掉出。

进一步地,收纳后的子棋盘11的一个矩形凹槽朝向收纳盒30的内表面。为了连接更稳定可靠,本实施例在收纳腔31的内表面设置与矩形凹槽适配的凸起结构,在收纳时,凸起结构嵌合在子棋盘11的凹槽113中。进一步地,在凸起结构的端部设置磁铁,由于矩形凹槽的内壁设置有铁片,在凸起结构嵌合到矩形凹槽中时,铁片会和磁铁相互吸合,使得收纳后的结构更稳固,子棋盘11位置固定。

收纳后,由于收纳腔31内的磁铁和子棋盘11的凹槽113中的铁片相互吸合较为紧固,取出子棋盘11时,用户需要从子棋盘11的上方将子棋盘11通过手指勾出,但位于最上端的子棋盘11的上方空间小,使得最上端的子棋盘11难以取出。为此,在收纳盒30的上表面开设通孔,本实施例的通孔设置为矩形通孔,用户可以将手指伸入通孔中,然后将最上端的子棋盘11推出。最上端的子棋盘11取出后,即可从上向下依次取出层叠的子棋盘11。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所述的便携的数独棋教具可在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切换。

如图8所示,当数独棋教具处于展开状态时,九个子棋盘11从收纳盒30中取出,平铺后相互拼接以组合形成方形的棋盘10,子棋盘11之间通过设置在侧边的凸部112和凹槽113互相连接,具体为将侧边的凸部112卡合到相邻子棋盘11的凹槽113中,相互连接后的子棋盘11形成一个整体的棋盘10,用户可在棋盘10上放置数字棋子21以进行数独游戏。

如图5和图6所示,当数独棋教具处于收纳状态时,将各个子棋盘11的分离,逐一嵌入到收纳盒30中,具体为将子棋盘11侧边的凸部112沿着收纳腔31侧边的滑槽32进入收纳盒30的收纳腔31中,九个子棋盘11依次收纳到收纳腔31中,数字棋子21收纳在子棋盘11中,子棋盘11在收纳腔31中相互层叠,收纳后形成占用空间较小且便于携带的方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的数独棋教具的工作原理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棋盘10设置为由九个子棋盘11可拆卸式组合而成,子棋盘11的侧边设置凸部112和凹槽113,使得子棋盘11之间可通过凸部112嵌入相邻子棋盘11的凹槽113以进行相互连接。数字棋盘10可嵌入到子棋盘11上表面所设置的棋槽111中,拆卸后的九个子棋盘11可连同装载在子棋盘11上的数字棋子21,依次地收纳至收纳盒30中,收纳后的子棋盘11依次层叠,收纳盒30的收纳腔31的侧边设置与凸部112适配的滑槽32以方便子棋盘11的定位以及使得连接稳固。结构简单但不失稳定性,收纳过程简单,收纳后占用的空间小,便于携带和装拆。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所述的便携的数独棋教具,其与实施例1的原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凸部112为梯形块,所述凹槽113为开口向下的燕尾槽。

由于实施例1的凸部112设置为矩形块,在使用中,矩形块与矩形凹槽的连接需要设置磁铁吸和才能确保稳固,以确保矩形块不会从凹槽113中滑出,在矩形块的端部设置磁铁以及在凹槽113的内壁设置铁片加工过程复杂,加工成本较高,不利于生产。为此,本实施例2将凸部112的结构设置为燕尾榫头,凹槽113设置为与燕尾榫头适配的燕尾槽,使得数独棋教具不再需要安装磁铁和铁片,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燕尾榫卯的连接结构牢固,子棋盘11组合成棋盘10后,棋盘10中的子棋盘11不易解体松脱。

所述子棋盘11的侧边相对地设置燕尾榫头,另外两个相对的侧边设置燕尾槽,燕尾槽的开口朝向子棋盘11的下表面,以防止影响用户在棋盘10上放置数字棋子21。在子棋盘11相互连接时,将燕尾榫头从下向上嵌入到燕尾槽中,九个子棋盘11依次连接,形成方形的九宫格结构,因为燕尾槽的开口向下,燕尾榫头和燕尾槽的连接稳固,用户可从棋盘10的下表面托起并移动棋盘10,向上托起的燕尾榫头受到燕尾槽限位而不会产生移动。

由于凹槽113设置为燕尾槽,收纳盒30的内表面不设置凸起结构与燕尾槽连接,燕尾榫头的侧面亦为矩形,因此收纳腔31两侧边的矩形滑槽32与燕尾榫头适配。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2的凸部112和凹槽113采用燕尾榫头和燕尾槽的结构,使得棋盘10减少磁铁和铁片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且连接稳固。

本实施例所述一种便携的数独棋教具的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