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68884发布日期:2020-04-21 17:52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诸如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在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电子设备可以采用其显示屏显示画面。

为了更好的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显示屏的尺寸越来越大,但是电子设备的显示屏超过一定尺寸后很难握持,因此提高显示屏的屏占比越来越重要。相关技术中,将摄像头设置在显示装置的显示背面,显示装置对应摄像头设置透光通道,摄像头用于获取通过透光通道的外界光信号成像,透光通道尺寸小,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屏占比。但是透光通道无法显示图像,使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不完整。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屏占比,使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完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

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像素;

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二像素,所述第二像素的分布密度小于所述第一像素的分布密度;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集合,每一个所述像素集合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并联连接的所述第二像素。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

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像素;

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二像素,多个所述第二像素与多个所述第一像素具有相同的物理结构,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集合,每一个所述像素集合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并联连接的所述第二像素;以及

第三显示区,所述第三显示区连接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三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三像素,所述第三像素的分布密度小于所述第二像素的分布密度;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一驱动单元,一个驱动单元用于驱动一个所述像素集合中所有的所述第二像素,多个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位于所述第三显示区。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显示装置和摄像头,所述显示装置如上述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摄像头的镜头朝向所述第二显示区设置,所述摄像头用于获取透过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外界光信号进行成像。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都可以显示内容,显示区域完整,显示装置的屏占比高,第二显示区的多个第二像素并联可以减少驱动信号线,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一显示区,摄像头可以获取透过第二显示区的外界光信号成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显示装置x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图4中显示装置的像素对应的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显示装置的像素集合和第一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二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三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显示装置y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第三显示区的第三像素和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四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第二显示区第二像素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第二显示区第二像素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第二显示区第二像素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第二显示区第二像素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第二显示区第二像素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第二显示区第二像素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第二显示区多个第二像素并联的电路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五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六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中显示装置z1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22为图20中显示装置z2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七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第一显示区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八种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和摄像头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和摄像头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可包括显示装置和摄像头,摄像头的镜头相对显示装置设置,即摄像头获取透过该显示装置的外界光信号进行成像。可以理解的是,常规显示装置的透光率较低,摄像头透过显示装置成像的效果不佳。为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显示装置分区设置,如将显示装置对应摄像头部分的透光率设置大于显示装置其他位置的透光率,可以改善摄像头成像效果。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还可以是游戏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设备、车载电脑、笔记本电脑、数据存储装置、音频播放装置、视频播放装置、可穿戴设备等具有显示装置的设备,其中可穿戴设备可以是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示出了电子设备为手机的示例,其中,显示装置20包括第一显示区220和第二显示区240,第二显示区240的透光率大于第一显示区220的透光率。电子设备10内设有摄像头60,摄像头60的镜头朝向第二显示区240设置,摄像头60用于获取透过第二显示区240的外界光信号进行成像。也可以理解为,摄像头60设置在显示装置20第二显示区240下方,摄像头60用于获取透过显示装置20第二显示区240的外界光信号,并根据获取的外界光信号成像。显示装置20的显示区域完整,提高了显示装置20的屏占比。摄像头60可以作为电子设备的前置摄像头,摄像头60可以用于透过显示装置20的第二显示区240获取用户的自拍照等图像。

为了更加全面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下面对显示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20可以包括邻接的第一显示区220和第二显示区240。第一显示区220和第二显示区240都可以用于显示文字或图像,第一显示区220和第二显示区240可以共同显示同一图像,例如,第一显示区220显示预设图像的一部分,第二显示区240显示预设图像剩下的部分。第一显示区220和第二显示区240也可以显示不同的图像,例如,第一显示区220显示预设图像,第二显示区240显示任务栏图像。第一显示区220和第二显示区240都可以显示内容,显示区域完整,显示装置20的屏占比高,第一显示区220可以围绕第二显示区240,第二显示区240周缘可以都与第一显示区220邻接,即第二显示区240位于第一显示区220中间。第一显示区220也可以部分围绕透第二显示区240,第二显示区240的部分边缘与第一显示区220邻接,例如,第二显示区240位于显示装置20的边角位置或位于显示装置20的顶端中间。

其中,第一显示区220和第二显示区240的像素物理结构不同。具体请参阅图3和图4,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种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显示装置x部分的放大图。第一显示区220包括多个第一像素226,第二显示区240包括多个第二像素246,第二像素246的尺寸大于第一像素226的尺寸,第二像素246之间的间距和第二像素246的尺寸正相关,即,第二像素246的尺寸越大,第二像素246之间的间隔距离也越大,因此,第二显示区240的第二像素246的分布密度小于第一显示区220第一像素226的分布密度。

第二显示区240包括多个像素集合242,每一个像素集合242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并联连接的第二像素246,第二显示区240并联后的多个第二像素246可以共用一条驱动信号线,减少驱动信号线的数量和总面积。考虑到驱动信号线可以为非透光的金属走线,减少驱动信号线的数量可以提高第二显示区240的透光率,提高摄像头的成像效果。驱动信号线也可以为透光的ito走线,虽然ito走线的透光率很高,但减少部分ito走线,还是可以提高第二显示区240的透光率,第二显示区240的透光率可以大于第一显示区220,摄像头可以获取透过第二显示区240的外界光信号成像。

第一显示区220和第二显示区240的像素物理结构不同,对应的驱动单元设置也不同。具体请参阅图5和图6并结合图3和图4,图5为图4中显示装置的像素对应的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显示装置的像素集合和第一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显示区220包括多个第一像素226和多个第三驱动单元228,一个第三驱动单元228驱动一个第一像素226。例如,第一显示区220包括m个第一像素226以及m个第三驱动单元228。

显示装置20还包括多个第一驱动单元248,每一个第一驱动单元248与一个像素集合242电性连接,每一个第一驱动单元248用于驱动与其电性连接的一个像素集合242中所有的第二像素246。第二显示区240的多个第二像素246共用一个第一驱动单元248,因此用于驱动第二显示区240的第一驱动单元248的总数可以减少。例如,第二显示区240包括n个像素集合242,每个像素集合242包括4个第二像素246,一个像素集合242对应一个第一驱动单元248,第二显示区240包括4n个第二像素246和n个第一驱动单元248。相对于第一显示区220,设置于第二显示区240的第一驱动单元248和第二像素246的比例更小,第二像素246的分布密度小于第一像素226的分布密度,第二显示区240的第一驱动单元248的分布密度更加小于第一显示区220第三驱动单元228的分布密度,而第一驱动单元248和第三驱动单元228都包括不透光的元件(如薄膜晶体管tft),即可以使得第二显示区240包含的不透光的元件的数量相对于第一显示区220更少,使得第二显示区240的透光率可以大于第一显示区220。

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可以将第一驱动单元设置在除第二显示区的其他区域。具体的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二种部分结构示意图。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三显示区260。第三显示区260连接第一显示区220和第二显示区240,也可以理解为第三显示区260位于第一显示区220和第二显示区240之间。具体的,第二显示区240与第一显示区220不直接连接,而是通过第三显示区260连接。第二显示区240与第一显示区220还可以部分直接连接,部分通过第三显示区260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区240为图中圆形虚线对应的区域,第三显示区260为第二显示区240和第一显示区220之间的区域。

第二显示区240的多个第二像素和第三显示区260的多个第三像素的物理结构可以相同,即像素尺寸、像素排列相同。

请继续结合图8至图10,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三种部分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显示装置y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第三显示区第三像素和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驱动第二显示区240第二像素246的多个第一驱动单元248除了可以设置于第二显示区240,还可以设置于第三显示区260。摄像头不需要通过第三显示区260获取外界光信号,多个第一驱动单元248设置在第三显示区260,第二显示区240内不设置第一驱动单元248,第二显示区240内可以不设置不透光的第一驱动单元248,第二显示区240的透光率可以远大于第一显示区220和第三显示区260,同时减少因为第一驱动单元248带来的其他问题,例如周期性排列的第一驱动单元248对摄像头成像造成的衍射问题,第一驱动单元248反射、折射对摄像头成像造成的杂光问题。

此外,驱动第二显示区240第二像素246的多个第一驱动单元248还可以设置在第一显示区220。第一显示区220面积大,可以将多个第一驱动单元248设置在第一显示区220中。

可以理解的,多个第一驱动单元248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第二显示区240、第三显示区260和第一显示区220中的两个或三个区域。示例性的,多个第一驱动单元248中部分设置在第二显示区240,部分设置在第三显示区260;或者多个第一驱动单元248中部分设置在第三显示区260,部分设置在第一显示区220;或者多个第一驱动单元248中部分设置在第二显示区240,部分设置在第一显示区220,或者多个第一驱动单元248中部分设置在第二显示区240,部分设置在第三显示区260,部分设置在第一显示区220。例如,为了方便设置第一驱动单元248,简化第一驱动单元248与第二显示区240第二像素246的连接,部分第一驱动单元248设置在第二显示区240的周缘,部分第一驱动单元248设置在第三显示区260。又例如,为了减小第三显示区260的面积,提高显示装置20的整体显示效果,部分第一驱动单元248设置在第三显示区260,部分第一驱动单元248设置在第一显示区220。

第三显示区260也包括驱动第三显示区260第三像素的第二驱动单元。第三显示区260还包括多个第二驱动单元268,一个第二驱动单元268与第三显示区260的一个第三像素266电性连接,并驱动该第三像素266发光或不发光。第三显示区260在设置第三像素266和第二驱动单元268时,第二驱动单元268与其电性连接的第三像素266对应设置,例如,第二驱动单元268设置在与其电性连接的第三像素266下方,并与其至少部分相对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装置20第一显示区220的第一像素226的分布密度越大,单位面积内的第一像素226越多,其分辨率也越高,提供的显示效果也越好,考虑到显示装置20的产品工艺,第一显示区220中第一像素226和驱动第一像素226的第三驱动单元228的尺寸相对应。多个第三驱动单元228还需要多条控制线与显示装置20的驱动芯片连接,驱动芯片通过多条控制线控制每一个第三驱动单元228,多条控制线布设在多个第三驱动单元228之间,第一像素226之间具有间隔空间,间隔空间与控制线对应设置。控制线具有一定的线宽,其需要满足阻抗需求和产品工艺。例如,第一显示区220的像素密度可以达到400ppi以上,第一显示区220的第一像素226和第三驱动单元228的尺寸大致相等,第三驱动单元228对应设置在第一像素226下方,多条控制线布设在多个第三驱动单元228之间,并对应设置在第一像素226之间的间隔空间下方。第三驱动单元228和与其连接的控制线基本覆盖一整层空间,很难再容纳其他元件。

第三显示区260的第三像素266的尺寸大于第一显示区220的第一像素226的尺寸,第三像素266之间的间隔距离与第三像素266的尺寸正相关,第二驱动单元268和第三驱动单元228若为相同的驱动电路,第二驱动单元268的尺寸等于或略大于第三驱动单元228的尺寸,连接第二驱动单元268的控制线与连接第三驱动单元228的线宽大致相等,第三显示区260的第二驱动单元268的尺寸小于第三像素266的尺寸,因此,第三显示区260设置第二驱动单元268的一层具有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可以用于容纳驱动第二显示区240第二像素246的第一驱动单元248。第三显示区260的一个第三像素266可以与一个第二驱动单元268和至少一个第一驱动单元248对应设置。示例性地,第三像素266的尺寸为第一像素226的4倍,第三显示区260的一个第三像素266可以与一个第二驱动单元268和三个第一驱动单元248对应设置。另一示例中,第三像素266的尺寸为第一像素226的2倍,第三显示区260的一个第三像素266可以与一个第二驱动单元268和一个第一驱动单元248对应设置。再一示例中,第三像素266的尺寸为第一像素226的1.5倍,第三显示区260的一个第三像素266可以与一个第二驱动单元268和半个第一驱动单元248对应设置,即一个第一驱动单元248对应两个第三显示区260的第三像素266设置。

设置于第三显示区的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还可以采用另一种设置方式。具体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四种部分结构示意图。驱动第三显示区260第三像素266的多个第二驱动单元268可以集中设置,第三显示区260的多个第二驱动单元268集中设置在远离第三显示区260的位置,设置在第三显示区260的多个第二驱动单元268集中设置在多个第一驱动单元248和第一显示区220的多个第三驱动单元228之间。

第三显示区260相邻第二显示区240的第三像素下方都是第一驱动单元248,第三显示区260远离第二显示区240的第三像素下方都是第二驱动单元268。例如,第三像素的尺寸为第一像素的4倍,第三显示区260相邻第二显示区240的一个第三像素下方对应设置4个第一驱动单元248,第三显示区260远离第二显示区240的一个第三像素下方对应设置4个第二驱动单元268。

第二显示区的多个第二像素和第三显示区的多个第三像素可以以像素单元的方式设置。具体请参阅图12,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第二显示区第二像素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第二显示区的多个第二像素246可以分成多个像素单元244,第二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单元244,每一个像素单元244包括至少三个不同颜色的像素。第二显示区的一个像素单元244可以混色显示,一个像素单元244可以根据需要显示需要的颜色。例如,一个像素单元244包括r、g、b三种颜色的第二像素246,其可以根据需要显示红色、绿色、蓝色、白色、粉色、青色等各种颜色。第二显示区中至少两个像素单元244的同色第二像素246并联连接形成像素集合242。例如,4个像素单元244可以形成3个像素集合242,具体的,其中4个红色第二像素246并联连接形成一个像素集合242,4个绿色第二像素246并联连接形成一个像素集合242,4个蓝色第二像素246并联连接形成一个像素集合242,该4个像素单元244形成一个显示单元。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像素单元还可以包括r、g、b、w或r、g、b、y等多种颜色的第二像素。

第二像素246并联连接可以通过第二像素246的直接连接形成。例如,多个第二像素246通过与其材料相同的材料并联连接或通过其他材料的连接线并联连接。第二像素246并联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并联连接。具体的,第二显示区还包括多个金属阳极,一个金属阳极与一个第二像素246对应设置且电性连接,可以通过金属阳极的并联连接实现透过像素的并联连接。当然,一个像素集合242中并联连接的多个第二像素246可以为多个同色第二像素246。例如,一个像素集合242的第二像素246都为红色像素或绿色像素或蓝色像素。

第二显示区包括栅极线(图中未示出)和数据线,栅极线、数据线和第一驱动单元配合驱动每一个第二像素246。栅极线和数据线可以设置在不同层且交错排布,例如,栅极线呈行排布,数据线呈列排布。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像素246的排列方式可以为标准rgb排列、pentile排列或delta排列中的一项。需要说明的是,数据线与第二像素246并不在同一层。

当并联的多个同色所述第二像素246与所述数据线平行且呈列排列时,两列所述第二像素246之间设有第一驱动信号线2462,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2462与所述数据线平行,且通过与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2462垂直的第二驱动信号线2464与所述第二像素246电性连接。不同的像素排列方式具有不同的并联方式,具体如图12和图13所示。

当并联的多个同色所述第二像素阵列排列时,第二像素具有不同的并联方式。具体请参阅图14和图15,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第二显示区第二像素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第二显示区第二像素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当并联的多个同色所述第二像素246阵列排列时,平行于所述数据线方向的相邻的两个同色所述第二像素246通过第一驱动信号线2462并联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2462与所述数据线平行,垂直于所述数据线方向的相邻的同色所述第二像素246通过第二驱动信号线2464并联连接,其中,连接不同颜色所述第二像素246的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2464间隔设置。

为方便理解,以图14和图15为例进行说明,图14示出了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像素246为标准rgb排列的示意图,图15示出了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像素246为delta排列的示意图。多个第二像素246阵列排列,同色的r、g、b第二像素246均呈阵列排布,列相邻的两个同色通像素旁边设有一个第一驱动信号线2462,并通过与其垂直的第二驱动信号线2464并联连接。具体的,列相邻的同色第二像素旁边有一条第一驱动信号线2462,并通过与其垂直的第二驱动信号线2464并联连接。行相邻的同色第二像素中,b第二像素在一端直接将两条第一驱动信号线2462并联连接,r第二像素在另一端的直接将两条第一驱动信号线2462并联连接,g第二像素通过第三驱动信号线2466并联连接,第三驱动信号线2466绕过设置在两列g第二像素之间的b第二像素和r第二像素,以及间隔连接r第二像素的驱动信号线。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像素按pentile排列也可以采用类似的并联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当并联的多个同色所述第二像素与所述数据线垂直时,第二像素具有不同的并联方式。具体请参阅图16,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第二显示区第二像素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像素246的排列方式为标准rgb排列或pentile排列。并联的多个同色所述第二像素246与所述数据线垂直,沿垂直于所述数据线方向设置第一驱动信号线2462,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2462通过与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2462垂直的第二驱动信号线2464与所述第二像素246电性连接,其中,连接不同颜色所述第二像素246的所述第二驱动信号间隔设置。为方便理解,下面以图14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在多个同色第二像素246两侧各设置一条第一驱动信号线2462,中间设置一条第一驱动信号线2462,多个g第二像素246通过与第一驱动信号线2462垂直的多条第二驱动信号线2464与第一驱动信号线2462电性连接,实现多个g通信像素的并联连接,多个b第二像素246通过与g第二像素246类似的连接方式实现并联连接,与r第二像素246电性连接的第一驱动信号线2462设置在端部,第二显示区还包括将多个r第二像素246并联连接的第三驱动信号线2466,第三驱动信号线2466避开与g第二像素246和b第二像素246电性连接的驱动信号将多个r第二像素246并联连接。具体的,第三驱动信号线2466沿与g第二像素246连接的第二驱动信号线2464相对的一侧绕过g第二像素246,同样沿与b第二像素246连接的第二驱动信号线2464相对的一侧绕过b第二像素246。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像素按pentile排列也可以采用类似的并联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驱动第二显示区第二像素的第一驱动单元可以根据需要为7t1c、5t1c或2t1c中的一项。

示例性地,为了提高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设置在第二显示区的第一驱动单元可以为比第一显示区的第三驱动单元简略的驱动电路,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的薄膜晶体管的数量少于第三驱动单元的薄膜晶体管的数量。第一驱动单元中不透光的薄膜晶体管的数量更少,第二显示区中不透光的部分更少,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更高。例如,第三驱动单元为7t1c驱动电路,第一驱动单元可以为5t1c或2t1c等驱动电路。

另一示例中,为了方便将第一驱动单元设置在第三显示区,可以将驱动第二显示区第二像素的第一驱动单元可以为比第一显示区的第三驱动单元简略的驱动电路,减少第一驱动单元占用的空间,减少第三显示区的面积,提高第一显示区占显示装置的比例,提高显示装置的整体显示效果。第三显示区的第二驱动单元可以与第二显示区的第一驱动单元一样,也可以与第一显示区的第三驱动单元一样,也可以与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三驱动单元都不一样。示例性地,第一显示区的第三驱动单元可以为7t1c,第三显示区的第二驱动单元可以为5t1c,第二显示区的第一驱动单元可以为2t1c。因为7t1c的第三驱动单元虽然显示效果好,但其包括的tft数量较多,其占据的空间也较大,很难留出较大的间隙空间以容纳第一驱动单元。5t1c的第二驱动单元可以有较好的显示效果,同时因为使用更少tft的驱动电路从而减少占据的空间,用以容纳驱动电路最简单的第一驱动单元。

除了不同第二像素单元的同色的第二像素并联连接并形成所述像素集合以外,还可以一个第二像素单元中的第二像素和其他至少一个第二像素单元的第二像素并联连接形成像素集合。例如,一个第二像素单元的r像素和另一个第二像素单元的g像素、b像素并联形成像素集合。又例如,一个第二像素单元的r像素和另一个第二像素单元的g像素以及第三个第二像素单元的b像素并联形成像素集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混色显示,如第二显示区为特定图标显示,可以根据特定图标将第二显示区中的第二像素并联。

此外,第二像素集合还可以为同一个像素单元内至少两个不同颜色的第二像素并联连接形成。如图17所示,第二像素集合244中的r像素、b像素和g像素并联连接形成像素集合242。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混色显示,如第二显示区为特定图标显示,可以根据特定图标将第二显示区中的第二像素并联。例如,第二显示区显示信号图标(4g、5g、wifi等)、闹钟图标等。第二显示区只需显示白色或黑色的闹钟图标等。需要说明的是,其中可以仅两种颜色的第二像素并联,另外一种颜色的第二像素单独驱动。

为了方便理解,下面以第一驱动电路为2t1c为例进行说明。具体请参阅图18,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第二显示区多个第二像素并联的电路示意图。其中vdada为数据线,sel可以理解为栅极线,vdd为供电线,oled为第二像素。图中示出了3个第二像素并联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根据需要可以并联其他数量个第二像素,如2个、4个、9个、16个等。

第一驱动单元除了设置在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内外,还可以设置在显示区域外的非显示区。具体请参阅图19,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五种部分结构示意图。显示装置20还可以包括非显示区280,驱动第二显示区240第二像素246的第一驱动单元248还可以设置于非显示区280。显示装置20可以为全面屏,即显示装置20的正面基本都是显示区域,从电子设备的正面看,显示装置20的正面基本等同于电子设备的显示面。但是,即使是全面屏的显示装置20,显示装置20的边缘还是会有非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可以理解为显示装置20的黑边,黑边的宽度可以做到非常窄,如黑边宽度小于1毫米或0.5毫米等。因为第二显示区240面积小,第二显示区240内第二像素246的数量也少,而且第二显示区240的多个第二像素246并联连接,驱动第二显示区240第二像素246的第一驱动单元248也少,可以将第一驱动单元248设置到黑边位置,提高第二显示区240的透光率,又不会对第一显示区220或第三显示区260域造成影响。对应第二显示区240的第二像素246需要设置多个第一驱动单元248,可以将多个第一驱动单元248全部设置在黑边位置。为了让为黑边位置可以更好的容纳所有的第一驱动单元248,可以用较简单的第一驱动单元248,例如第一驱动单元248可以采用2t1c、5t1c等驱动电路,可以使每个第一驱动单元248中薄膜晶体管(tft)的数量较少,单个第一驱动单元248需要的空间较少。还可以第二显示区240内的第二像素246分布密度设置较低,使第二显示区240内第一驱动单元248的总数较少。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第一驱动单元248还可以部分设置在非显示区280,部分设置在第二显示区240或第三显示区260。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显示区可以为主动式驱动(amoled)显示区,第二显示区可以为主动式驱动(amoled)显示区或被动式驱动(pmoled)显示区。第二显示区的面积远小于第一显示区,第一显示区可以作为显示装置的主要显示区,第二显示区可以作为显示装置的辅助显示区。pmoled的显示效果虽然低于amoled,但是因为透光显示的面积很小,显示的内容也很少,而且第二显示区可以位于显示装置的边缘,显示的内容重要性较低,所以第二显示区可以采用pmoled。被动式驱动的第二显示区只需要一个薄膜晶体管(tft)驱动,不透光的薄膜晶体管数量极少,可以极大的提升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当然,为了第二显示区的显示效果与第一显示区接近,第二显示区也可以为主动式驱动(amoled)。第三显示区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主动式驱动(amoled)显示区或被动式驱动(pmoled)显示区。因为第三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像素的物理结构一样,第三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可以为相同的驱动方式。若第三显示区的面积较大,为了更好的显示效果,第三显示区和第一显示区可以均为主动式驱动(amoled)显示区。

第二显示区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根据摄像头设置,其与第三显示区和第一显示区的过渡区域需要特殊处理。具体请参阅图20至图22,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六种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1为图20中显示装置z1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22为图20中显示装置z2部分的放大示意图。第二显示区240的像素集合包括多个第二像素246,像素集合内的多个第二像素246可以阵列排列。例如,像素集合内的第二像素246呈3行排列,每一行3个第二像素246。第二显示区240内的多个第二像素246可以全部划分到不同的像素集合中,但第二显示区240的大小和形状需要根据摄像头设置,第二显示区240与第三显示区260或第一显示区220邻接的部分第二像素246可能不在完整阵列排列的像素集合中,若该部分第二像素246不显示,则第二显示区240与第三显示区260或第一显示区220之间过渡不均匀。因此,为了第二显示区240与第三显示区260或第一显示区220之间过渡均匀,需要将该部分第二像素246也与第一驱动单元电性连接,即,驱动该部分第二像素246也显示。具体的,第二显示区240可以包括多个规则的第一像素集合2422和至少一个不规则的第二像素集合2424。第一像素集合2422内的多个第二像素246按规则的形状排列,如3行3列排列、2行2列排列、2行3列排列、3行2列排列、4行4列排列等。第二像素集合2424包括的第二像素246的数量比第一像素集合2422少,也可以理解为,第二显示区240的多个第二像素246先划分多个第一像素集合2422,剩余的不足以划分第一像素集合2422,剩余的第二像素246相邻第二显示区240边缘。剩余的第二像素246仍然按原先的划分规则划分,超出第二显示区240的放弃,仅将剩余的部分并联形成第二像素集合2424。第二像素集合2424为第二显示区240边缘不在第一像素集合2422中的第二像素246的集合。例如,第一像素集合2422为3行3列排列,在第k行、k+1行、k+2行,第二显示区240的边缘在第k行的第i列、i+1列、i+2列各有一个第二像素246,在第k+1行的第i列、i+1列各有一个第二像素246,在第k+2行的i列有一个第二像素246,这6个第二像素246并联连接形成一个不规则的第二像素集合2424,且每行的第二像素246数量不同。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像素集合2424中第二像素246的数量和排布根据第二显示区边缘而定,不同的第二像素集合2424包括的第二像素246的数量和排布也可以不同。第二像素集合2424可以仅包括1个第二像素246,也可以包括多个第二像素246。

由于第二显示区240的第二像素246与第三显示区260的第三像素266物理结构完全一致的,因此通过不规则的第二像素集合2424过渡,可以形成匀滑的过渡。尤其是第二显示区240的边缘为弧形时,可以避免直线过渡的突兀感和锯齿状显示的破坏感。还可以对第二像素集合2424设置对应的显示匀滑算法,对第二像素集合2424的第二像素246进行显示匀滑过渡处理,实现平滑过渡。另外,还可以对第三显示区260和/或第一显示区220设置与第二像素246邻接的部分设置对应的算法,对第三显示区260和/或第一显示区220相邻第二显示区240的部分进行显示匀滑过渡处理,实现平滑过渡。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显示区260可以围绕第二显示区240设置,第二显示区240不与第一显示区220邻接,因此,只需考虑第二显示区240和第三显示区260的过渡问题。

第二显示区240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如图23所示。第二显示区240还可以为圆角矩形,透光显示区还可以为方形、矩形、菱形、正多变形等规则形状,第二显示区240还可以为不规则形状。第三显示区260可以完全围绕第二显示区240,也可以部分围绕第二显示区240。

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下面对显示装置的第一显示区的层叠结构进行说明。具体请参阅图24,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第一显示区的层叠结构示意图。显示装置的第一显示区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291、驱动电路层292、阳极层293、发光层294、公共电极层295。

基板291可以作为显示装置的承载平台,基板291可以采用玻璃或塑料或树脂或其他材料制成。例如基板291的材料可以采用聚酰亚胺(polyimide,pi)。

驱动电路层292设置于基板291上,驱动电路层292中包括驱动第一显示区220中第一像素226的第三驱动单元228,每个第三驱动单元228包括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

阳极层293设置在驱动电路层292或基板291上,阳极层293包括第一阳极层2932、第一绝缘层2934和第二阳极层2936,第一绝缘层2934设置在第一阳极层2932和第二阳极层2936之间,用以将第一阳极层2932和第二阳极层2936分隔并绝缘,第一阳极层2932包括第一方向的第一信号线(栅极线),第二阳极层2936包括第二方向的第二信号线(数据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垂直设置,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分别与第三驱动单元228电性连接,显示装置的驱动芯片通过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控制第三驱动单元228。第一信号线可以与第二驱动单元268中的栅极位于同一层,第二信号线可以与第二驱动单元268中的漏极位于同一层。阳极层293还可以包括金属阳极层2938,金属阳极层2938相邻发光层294,金属阳极层2938的金属阳极和发光层294的第一像素226直接邻接并电性连接,金属阳极层2938和第三驱动单元228中的源极之间具有第二绝缘层2939,像素电极可以通过像素过孔2937与第三驱动单元228的源极电性连接。

发光层294设置在阳极层293上,发光层294包括像素定义层2942,像素定义层2942具有多个像素孔,每个像素孔内设置有第一像素226,第一像素226包括有机发光材料。

公共电极层295设置在发光层294上,阳极层293和公共电极层295设置在第一像素226两侧,并共同驱动第一像素226。

公共电极层295上还可以设置平坦化层296,第一像素226设置在像素孔后,第一像素226并未填满像素孔,公共电极层295设置在第一像素226上后,会出现凹槽,平坦化层296可以将凹槽填平,并覆盖整层发光层294,用以保护发光层294等。

在平坦化层296上还可以设置触控层297,触控层297可以用于检测用户触控操作。

在触控层297上还可以设置偏光片(图中未示出),偏光片可以用于防止内部光线透射出去,防止用户看到内部的驱动单元等元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部分结构。例如,可以减少触控层297、偏光片中的至少一项。又例如,可以在平坦化层296和触控层297之间增加一层保护层,保护层可以采用与基板291一样的材料。

第二显示区240可以采用和第一显示区220类似的结构,具体可参阅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请结合图3和图4,其中,第二显示区240内各层结构中除了驱动电路层都采用透光材料,以提高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例如,第二显示区240的基板、像素定义层、公共电极层、平坦化层、触控层都可以采用透光材料制成,阳极层中的信号线可以采用或纳米银等透光材料制。驱动电路层的tft无法采用透光材料,驱动电路层中除了tft其他部分也可以采用透光材料。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提高材料的透光率以及改变布线的排布以提高第二显示区240的方案均在本申请的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显示区240的基板、像素定义层、公共电极层、平坦化层、触控层可以和第一显示区220采用一样的透光材料,示例性地,基板可以采用玻璃或树脂等透光材料。第二显示区240的驱动电路层可以设置第一驱动单元,第一驱动单元的电路比第三驱动单元228的电路精简。例如,第三驱动单元228采用7t1c电路,第一驱动单元采用2t1c电路,因为tft是不透光的,第一驱动单元的tft更少,第一驱动单元不透光的面积自然更小,第二显示区240的透光率比第一显示区220更大。

请结合图8和图9,第二显示区240还可以采用与第一显示区220不一样的结构。具体的,第二显示区240与第一显示区220的主要区别在于驱动电路层和/或发光层。其中,第二显示区240内各层结构中除了驱动电路层都采用透光材料,以提高第二显示区240的透光率。第二显示区240的驱动电路层可以不设置第一驱动单元。第一驱动单元设置在第一显示区220或第三显示区260的驱动电路层,或者设置在显示装置20的边缘,边缘为非显示区也可以理解为显示装置20的黑边,实现第二显示区240没有不透光的结构。驱动第二显示区240第二像素的第一驱动单元的电路可以比第三驱动单元228的电路精简。例如,第三驱动单元228采用7t1c电路,第一驱动单元采用2t1c电路,因为tft是不透光的,第一驱动单元的tft更少,第一驱动单元不透光的面积自然更小,第二显示区240的透光率比第一显示区220更大。

第二显示区240的发光层包括第二像素,第二显示区240的发光层与第一显示区220的发光层294的结构类似,但是,第二像素的分布密度可以小于第一像素226的分布密度,第二像素的分布密度更小,第一显示区220的透光率自然更大。第二像素246的分布密度更小可以通过增大第二像素246之间的间隔实现,还可以增大第二像素246的尺寸实现,也可以同时增大第二像素246之间的间隔和增大第二像素246的尺寸实现。

第二显示区240的发光层的第二像素的尺寸和分布密度和第三显示区260的第二像素相同。但是第二显示区240中的至少两个第二像素并联连接,并共用一个第一驱动单元驱动,如此,可以减少第二显示区240需要的第一驱动单元数量。多个第二像素并联连接可以通过阳极层的金属阳极并联连接实现。

其中,偏光片对应第二显示区240可以具有第一偏光部,第一偏光部可以为通孔或透光材料。例如,先对应第二显示区240设置一通孔,然后在通孔内填充透明材料形成第一偏光部。又例如,先对应第二显示区240设置一通孔,然后在通孔内填充高透光低偏光性材料形成第一偏光部,使第一偏光部既可以实现高透光率的功能,又可以实现防止光线反射出去,让用户看到内部结构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显示区260和第二显示区240的像素物理结构相同,第三显示区260的第三像素和第二显示区240的第二像素尺寸大小相同、排布方式相同,因此第三显示区260可以采用和第二显示区240类似的结构。主要区别在于驱动电路层、阳极层和发光层中的至少一项。第二显示区240的多个第二像素并联连接,其可以通过在发光层中的第二像素并联连接实现,也可以通过阳极层中的金属阳极并联连接实现。驱动第二显示区240第二像素的第一驱动单元248可以设置在第三显示区260的驱动电路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显示区的驱动电路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驱动层和第二驱动层,第一驱动电路设置在第一驱动电路层,第二驱动电路设置在第二驱动电路层,第二驱动单元层设置有多个过孔,多个所述第一驱动单元通过穿过多个所述过孔的信号线与第二显示区中的像素集合电性连接,用于驱动像素集合中的第二像素显示。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本实施的显示装置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主要区别在于第二显示区和第三显示区的像素。具体请参阅图25,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八种部分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包括第一显示区220、第二显示区240和第三显示区260。第三显示区260连接第一显示区220和第二显示区240。第二显示区240可以设置在第一显示区220和第二显示区240之间。第二显示区240和第一显示区220可以不直接连接,而是通过第三显示区260连接;第二显示区240还可以与第一显示区220直接邻接,即,第二显示区240部分边缘与第三显示区260邻接,也可以部分边缘与第一显示区220邻接。

第一显示区220包括多个第一像素226,第二显示区240包括多个第二像素246,第三显示区260包括多个第三像素266。其中,第二显示区240的第二像素246与第一显示区220的第一像素226具有相同的物理结构,也可以理解为第二显示区240的第二像素246和第一像素226的尺寸相同、排列方式相同。第三显示区260的第三像素266的尺寸大于第二显示区240的第二像素246。第二显示区240包括多个像素集合242,每一个像素集合242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并联连接的第二像素246。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像素226可以与上述实施例的第一像素226一样,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像素266可以与上述实施例中第三显示区260的第二像素246一样,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像素246与上述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区240的第二像素246不一样。

显示装置20还包括多个第一驱动单元,一个驱动单元用于驱动一个像素集合242中所有的第二像素246,多个第一驱动单元位于第三显示区260。原本一个第二像素246需要一个第一驱动单元驱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像素246并联共用一个第一驱动单元,驱动第二显示区240的多个第二像素246的第一驱动单元的总数可以减少,降低将多个第一驱动单元设置在第三显示区260的难度,也可以设置较小的第三显示区260面积,提高显示效果最好的第一显示区220占显示装置20的比例,提高显示装置20整体显示效果。

第三显示区260还包括驱动第三像素266的多个第二驱动单元,每一个第二驱动单元用于驱动一个第三像素266,一个第二驱动单元与一个第三像素266对应设置,且至少一个第三像素266还与至少一个第一驱动单元对应设置。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的设置方式可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设置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电子设备中摄像头的镜头朝向显示装置的基板,摄像头并用于获取透过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外界光信号进行成像。为了减小摄像头占用的空间,可以让摄像头的镜头接近或邻接显示装置的基板。显示装置的基板主要用于承载显示装置的其他层结构,本身不需要特别的功能。因为,为了进一步减小摄像头占用的空间,可以将摄像头部分设置在基板内。具体请参阅图26,图2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和摄像头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在基板相对摄像头60的位置设置一第一安装孔2912,摄像头60至少部分设置于该第一安装孔2912内。第一安装孔2912可以为盲孔,即基板291相对摄像头60的部分厚度小于其他部分的厚度,基板291还是完整的基板291,不影响其承载显示装置20其他层结构的作用,又能空出部分空间容纳摄像头60。第一安装孔2912和摄像头60的安装方式可以根据第一安装孔2912的尺寸和摄像头60的尺寸进行设置。示例性地,若第一安装孔2912的空间不足以安装整个摄像头60,则将摄像头60的镜头62部分设置在第一安装孔2912内。若摄像头60足够小,则将整个摄像头60设置在第一安装孔2912内。

因为第二显示区的驱动电路层没有设置第一驱动单元,驱动电路层也没有特别的功能,可以将摄像头安装进驱动电路层。具体请参阅图27,图2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和摄像头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第一安装孔2912为通孔,第二显示区240的驱动单元层具有相对摄像头60的第二安装孔2922,第一安装孔2912和第二安装孔2922连通,摄像头60可以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安装孔2922内。例如,摄像头60的镜头62位于在第一安装孔2912和第二安装孔2922内。第二安装孔2922可以为通孔也可以为盲孔。第一安装孔2912和第二安装孔2922可以在显示装置20的部分层叠结构形成后再制作出来。例如,显示装置20的驱动电路层、阳极层、发光层、公共电极层都设置在基板291上以后,对应摄像头60镜头62位置利用激光等方式制作出第一安装孔2912和第二安装孔2922。

需要说明的是,相对第二显示区240的摄像头60可以作为电子设备的前置摄像头60,前置摄像头一般为镜头不能移动的摄像头,显示装置的基板291和驱动电路层292可以设置第一安装孔2912和第二安装孔2922,则相对第二显示区240的摄像头60可以为镜头62可移动的摄像头60,摄像头60的镜头62可移动用于实现自动对焦等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区中的第二像素的尺寸和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第二像素可以矩形,还可以为类圆形。类圆形的第二像素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圆角矩形等。类圆形的第二像素因为边缘为弧形过渡,可以改善第二显示区的衍射问题。

显示装置可以呈规则形状,如矩形、圆角矩形或圆形。当然,在一些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也可以呈非规则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第二显示区下方可以设置一个摄像头也可以设置多个摄像头。多个摄像头可以为相互配合的摄像头,如两个相同的摄像头、一个普通摄像头和一个虚化摄像头或黑白摄像头等,第二显示区下方除了设置摄像头以外还可以设置其他功能器件,如接近传感器、光线传感器、测距传感器、指纹识别传感器等。

为了更加全面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下面对电子设备的结构作进一步说明。请继续参阅图1,电子设备10还包括壳体40和摄像头60。

壳体40可以包括后盖(图中未示出)和边框420,边框420围绕后盖的周缘设置。显示装置20可以设置于边框420内,显示装置20和后盖可以作为电子设备10的相对的两面。摄像头60设置在壳体40的后盖和显示装置20之间。显示装置2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20(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装置20。显示装置20可以为全面屏,即,显示装置20的显示面基本全部都是显示区域。显示装置20上还可以设置有盖板。盖板覆盖显示装置20,以对显示装置20进行保护,防止显示装置20被刮伤或者被水损坏。其中,盖板可以为透明玻璃盖板,从而用户可以透过盖板观察到显示装置20显示的信息。例如,盖板可以为蓝宝石材质的盖板。

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电路板、电池和中板。边框420围绕中板设置,其中,边框420可以与中板形成电子设备10的中框。中板和边框420在中板两侧各形成一个容纳腔,其中一个容纳腔用于容置显示装置20,另一个容纳腔用于容置电路板、电池和电子设备10的其他电子元件或功能组件。

其中,中板可以为薄板状或薄片状的结构,也可以为中空的框体结构。中框用于为电子设备10中的电子元件或功能组件提供支撑作用,以将电子设备10中的电子元件、功能组件安装到一起。电子设备10的摄像头60、受话器、电池等功能组件都可以安装到中框或电路板上以进行固定。可以理解的,中框的材质可以包括金属或塑胶等。

电路板可以安装在中框上。电路板可以为电子设备10的主板。其中,电路板上可以集成有麦克风、扬声器、受话器、耳机接口、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以及处理器等功能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同时,显示装置20可以电连接至电路板,以通过电路板上的处理器对显示装置20的显示进行控制。显示装置20和摄像头60可以均与处理器电性连接;当处理器接收到拍摄指令时,处理器控制透光区关闭显示,并控制摄像头60透过第二显示区240采集图像;当处理器未接收到拍摄指令,且接收到显示图像指令时,处理器控制第一显示区220和第二显示区240共同显示图像。

电池可以安装在中框上。同时,电池电连接至电路板,以实现电池为电子设备10供电。其中,电路板上可以设置有电源管理电路。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将电池提供的电压分配到电子设备10中的各个电子元件。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