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63607发布日期:2020-12-04 13:57阅读:92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可折叠显示装置(foldabledisplaydevice)。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包括在基板上形成多个层和元件来制造的显示面板。作为显示面板的基板使用玻璃(glass)。但是,玻璃基板具有沉且容易破损的缺点。另外,玻璃基板一般是刚性(rigid)的,因此很难使显示面板变形。近几年,开发出了使用轻且抗冲击能力强并且容易变形的柔性(flexible)基板的柔性显示面板以及包括这种显示面板的柔性显示装置。

柔性显示装置根据其用途或形状可分为可弯曲(bendable)显示装置、可折叠(foldable)显示装置、可卷曲(rollable)显示装置、可伸展(stretchable)显示装置等。其中,可折叠显示装置可像书本那样可打开或合上。

可折叠显示装置可以在折叠后紧凑地携带,在使用时可将其展开来享受宽的画面。为了可折叠显示装置的折叠,需要如铰链这样的机械结构。但是优选这种机械结构尺寸小的同时坚固且不会损伤显示面板。



技术实现要素:

各实施例提供具有结构简单且坚固的铰链部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各实施例还提供可防止显示面板的损伤且可改善显示面板的平坦度的可折叠显示装置。

一实施例涉及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以及铰链部,与所述第一主体以及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所述铰链部包括:第一关节,至少具有一个第一凹陷部;第二关节,与所述第一关节相向;第三关节,位于所述第一关节的一侧;第一板簧,位于所述第一凹陷部内;以及第一紧固连接部件,通过所述第一板簧以及所述第一关节被固定于所述第三关节。

可以是,所述第一关节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三关节的内表面相向,并且所述第一关节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三关节的内表面是曲面。

可以是,所述第一关节在所述第一凹陷部内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紧固连接部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的部分,所述第一开口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紧固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一开口内的部分的直径。

可以是,所述第三关节与所述第一关节以能够进行滑动的方式结合。

可以是,在展开所述可折叠显示装置的状态下,在第一方向上排列所述第一关节、所述第二关节以及所述第三关节。可以是,所述第一关节、所述第二关节以及所述第三关节分别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延伸。

可以是,所述第三关节至少具有一个第三凹陷部,并且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三凹陷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不重叠。

可以是,所述铰链部包括:第四关节,位于所述第二关节的一侧;第五关节,位于所述第三关节的一侧;第三板簧,位于所述第三凹陷部内;以及第三紧固连接部件,通过所述第三板簧以及所述第三关节被固定于所述第五关节。

可以是,所述第三关节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五关节的内表面相向,所述第三关节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五关节的内表面是曲面。

可以是,所述第一板簧和所述第三板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不重叠。

可以是,所述铰链部包括: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五关节的一侧;第五板簧,位于所述第五关节的第五凹陷部内;以及第五紧固连接部件,通过所述第五板簧以及所述第五关节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部。

可以是,所述第三板簧和所述第五板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不重叠。

可以是,所述铰链部包括:第一旋转控制部,包括第一齿轮以及第一臂部;以及第二旋转控制部,包括第二齿轮以及第二臂部。可以是,所述第一齿轮的齿与所述第二齿轮的齿相互啮合,所述第一臂部贯通所述第一关节、所述第三关节以及所述第五关节各自的孔而被插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孔。

可以是,所述第一齿轮以及所述第二齿轮分别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关节以及所述第二关节重叠。

可以是,所述第一关节以及所述第二关节分别包括轴部以及具有位于所述轴部的两侧的孔的头部。可以是,所述铰链部还包括至少具有两个突起的连接部件。可以是,所述连接部件的对应的突起被插入所述第一关节的头部的孔和所述第二关节的头部的孔,从而所述第一关节和所述第二关节结合。

可以是,所述可折叠显示装置还包括:显示面板,位于所述第一主体、所述第二主体以及所述铰链部上,所述铰链部以所述显示面板能够弯曲的方式支承所述显示面板。

可以是,所述可折叠显示装置还包括:高低差补偿层,位于所述第一主体、所述第二主体以及所述铰链部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可以是,所述高低差补偿层在与所述铰链部重叠的区域包括切开图案或者被分节。

一实施例涉及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铰链部,以所述显示面板能够弯曲的方式支承所述显示面板。所述铰链部包括:关节部,包括相互相邻的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关节和所述第二关节相邻的第三关节和第四关节。所述铰链部还包括:第一旋转控制部,包括第一齿轮以及第一臂部;以及第二旋转控制部,包括第二齿轮以及第二臂部。所述第一齿轮的齿和所述第二齿轮的齿相互啮合,所述第一臂部贯通所述第一关节以及所述第三关节,所述第二臂部贯通所述第二关节以及所述第四关节。

可以是,所述第一臂部以及所述第二臂部分别包括被弯曲的部分。

可以是,所述铰链部还包括:第一板簧,位于所述第一关节的内表面;以及紧固连接部件,贯通所述第一板簧和所述第一关节而被固定于所述第三关节。

可以是,在所述第一关节中,所述紧固连接部件贯通的开口的长度大于所述紧固连接部件的贯通所述开口的部分的直径。

(发明效果)

根据各实施例,可提供结构简单且坚固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另外,在可折叠显示装置这可改善显示面板的平坦度,可防止显示面板的损伤。另外,可提供在整个说明书中可认识到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例涉及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2是在图1所示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展开的状态下的铰链部的侧面图。

图3是在图1所示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的折叠的状态下的铰链部的侧面图。

图4是表示一实施例涉及的铰链部的展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铰链部的折叠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图4所示的铰链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一实施例涉及的铰链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在图7所示的铰链部被展开的状态下与a-a'线对应的区域的剖视图。

图9是在图7所示的铰链部的部分被折叠的状态下与a-a'线对应的区域的剖视图。

图10是一实施例涉及的铰链部的立体图。

图11是在图10所示的铰链部被展开的状态下旋转控制部所处的区域的剖视图。

图12是在图10所示的铰链部被折叠的状态下旋转控制部所处的区域的剖视图。

图13是一实施例涉及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14是在图13所示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展开的状态下的部分立体图。

图15是在图13所示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的折叠的状态下的部分立体图。

图16是一实施例涉及的高低差补偿层的部分立体图。

图17是一实施例涉及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各实施例,使得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实施各实施例。发明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实现,并不限于在此说明的各实施例。

为了明确说明发明,省略了与发明无关的部分,在整个说明书中,对相同或相似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

图中所示的各构成的尺寸以及厚度为了便于说明而任意示出,本发明不一定限于图示。在图中,为了明确表示各层以及区域,扩大示出了厚度。在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夸张地示出了部分层以及区域的厚度。

当层、膜、区域、板等部分位于其他部分“之上”或者“上”时,这不仅包括直接位于其他部分上的情况,还包括其间存在其他部分的情况。相反,当某一部分直接位于其他部分上时,是指其间不存在其他部分的情况。

在整个说明书中,某一部分“包括”某一构成要素时,只要没有相反的记载,就不是排除其他构成要素,而是指还可包括其他构成要素。

在整个说明书中,“平面上”是指从上观察了对象部分,“截面上”是指针对对象部分从侧方观察了垂直截取的截面。

在图中,用作表示方向的符号x是第一方向,y是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z是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

图1是一实施例涉及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图2是在图1所示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展开的状态下的铰链部hu的侧面图,图3是在图1所示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的折叠的状态下的铰链部hu的侧面图。

参照图1,可折叠显示装置(以下,简称为显示装置)可包括可弯曲区域(bendablearea)ba以及位于可弯曲区域ba的两侧的第一平坦区域(flatarea)fa1和第二平坦区域fa2。可弯曲区域ba是折叠显示装置时被弯曲的区域,第一平坦区域fa1以及第二平坦区域fa2是实质上不被弯曲的区域。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可整体被平坦地展开。

虽然图示了一个可弯曲区域ba,但是显示装置可包括相互分离或者以互不相同的曲率半径被弯曲的多个可弯曲区域ba。例如,显示装置可包括两个以上的可弯曲区域和三个以上的平坦区域。

参照图1、图2以及图3,显示装置包括第一主体(body)bd1、第二主体bd2以及位于第一主体bd1与第二主体bd2之间的铰链部(hingeunit)hu。铰链部hu与第一主体bd1以及第二主体bd2连接。铰链部hu可折叠地与第一主体bd1以及第二主体bd2连接。铰链部hu包括具有多个关节的关节部(jointunit)ju。通过关节部ju的滑动式旋转,显示装置可被折叠成第一主体bd1和第二主体bd2相向。

显示装置包括位于主体(bd1、bd2)以及铰链部hu上的显示面板dp。显示面板dp可附着于主体(bd1、bd2)。在主体(bd1、bd2)的内部可设置构成显示装置的各种部件,例如驱动装置、处理器、存储器、印刷电路基板、电池、通信模块、扬声器、各种传感器等。在图1中,为了明确表示位于显示面板dp的下方的主体(bd1、bd2)以及铰链部hu,没有示出显示面板dp。如图2以及图3所示,从侧面观察显示装置时有可能看不到显示面板dp,但是为了在显示装置中表示出显示面板dp的位置而示意性示出了显示面板dp。显示面板dp可大致位于跨第一平坦区域fa1、第二平坦区域fa2以及整个可弯曲区域ba的显示区域da。显示区域da是与显示图像的画面对应的区域。

显示面板dp是在基板上形成有可显示图像的像素的面板。显示面板dp可包括与像素对应的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dp是至少一部分可被弯曲的柔性面板(flexiblepanel)。显示面板dp可以是至少与显示装置的可弯曲区域ba对应的区域为柔性的且可被弯曲,也可以是整体为柔性的。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一主体bd1以及第二主体bd2可在第一平坦区域fa1以及第二平坦区域fa2平坦地支承显示面板dp。如图2以及图3所示,铰链部hu可在可弯曲区域ba以可弯曲的方式支承显示面板dp。如图3所示,显示装置可被折叠成显示面板dp暴露于外部(因此画面暴露于外部),也可以相反地被折叠。

在主体(bd1、bd2)以及铰链部hu与显示面板dp之间可设置由热塑性聚氨酯(tpu)这样的材料形成的弹性体层。弹性体层可使显示面板dp平坦化,并且可缓和并分散施加至显示面板dp的冲击。

参照图4、图5以及图6,说明一实施例涉及的铰链部hu。

图4是表示一实施例涉及的铰链部hu的展开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铰链部hu的折叠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图4所示的铰链部hu的分解立体图。图4、图5以及图6从显示装置分离铰链部hu来进行了图示。

参照图4以及图5,铰链部hu包括第一连接部(connector)cp1、第二连接部cp2以及位于第一连接部cp1与第二连接部cp2之间的关节部ju。关节部ju与第一连接部cp1以及第二连接部cp结合。第一连接部cp1与第一主体bd1结合,第二连接部cp2与第二主体bd2结合。在展开显示装置的状态下,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部cp1和第二连接部cp2的主面(mainplane)互相齐平。在折叠显示装置的状态下,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部cp1和第二连接部cp2相向。

参照图6,关节部ju包括多个关节(j1、j2、j3、j4、j5、j6)以及多个板簧ls。关节部ju还可包括结合第一关节j1和第二关节j2的连接部件(connectingmember)(ca、cb),并且还可包括控制关节部ju的旋转角度的多个旋转控制部(rotationcontroller)(ra1、rb1、ra2、rb2)。

各关节(j1、j2、j3、j4、j5、j6)可以是在第二方向y上细长的形状。各关节(j1、j2、j3、j4、j5、j6)可包括轴部(spindle)sp以及位于轴部sp的两侧的头部hd。在各关节(j1、j2、j3、j4、j5、j6)的轴部sp的内表面,沿着第二方向y形成有一个以上的凹陷部rc(参照图7),板簧ls位于凹陷部rc内。在此,关节部(j1、j2、j3、j4、j5、j6)的内表面是指展开显示装置的状态下朝向关节部ju的中心的面。以下,只要没有特别提及,则对于关节(j1、j2、j3、j4、j5、j6)的说明主要以轴部sp的特征为主。

在多个关节(j1、j2、j3、j4、j5、j6)中,第一关节j1和第二关节j2位于中央并且相向。第一关节j1和第二关节j2的对置的面(外表面)可以是曲面。第一关节j1和第二关节j2在相互结合的状态下可以是大致如圆柱的形状。第一关节j1和第二关节j2的相向的内表面可以相互紧密连接。第一关节j1和第二关节j2可分别在头部hd包括孔(hole),在第一关节j1以及第二关节j2的两端,连接部件(ca、cb)的对应的突起被插入头部hd的孔,从而可使第一关节j1和第二关节j2结合成不会相互分离。

第三关节j3与第一关节j1相邻,第四关节j4与第二关节j2相邻。第三关节j3和第四关节j4的相向的面(内表面)可以是曲面,对置的面(外表面)可以是曲面。第三关节j3以及第四关节j4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分别可与第一关节j1以及第二关节j2的外表面大致一致并紧密连接。通过基于第一关节j1以及第二关节j2的凹陷部rc内的板簧ls的结合,第三关节j3以及第四关节j4分别可与第一关节j1以及第二关节j2可滑动地结合。

第五关节j5与第三关节j3相邻,第六关节j6与第四关节j4相邻。第五关节j5和第六关节j6的相向的面(内表面)可以是曲面,对置的面(外表面)可以是曲面。第五关节j5以及第六关节j6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分别与第三关节j3以及第四关节j4的外表面大致一致并紧密连接。通过基于第三关节j3以及第四关节j4的凹陷部rc内的板簧ls的结合,第五关节j5以及第六关节j6可分别与第三关节j3以及第四关节j4可滑动地结合。

第五关节j5与第一连接部cp1结合,第六关节j6与第二连接部cp2结合。第一连接部cp1以及第二连接部cp2的相向的面(内表面)可以是曲面。第一连接部cp1以及第二连接部cp2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分别与第五关节j5以及第六关节j6的外表面大致一致并紧密连接。通过基于第五关节j5以及第六关节j6的凹陷部rc内的板簧ls的结合,第一连接部cp1以及第二连接部cp2可分别与第五关节j5以及第六关节j6可滑动地结合。

参照图7、图8以及图9,说明关节部ju的关节(j1、j2、j3、j4、j5、j6)以及连接部(cp1、cp2)的可滑动的结合以及铰链部hu的旋转。

图7是一实施例涉及的铰链部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在图7所示的铰链部的展开的状态下与a-a'线对应的区域的剖视图,图9是在图7所示的铰链部的一部分被折叠的状态下与a-a'线对应的区域的剖视图。图7、图8以及图9表示相对于铰链部hu的中心位于一侧的第一关节j1、第三关节j3、第五关节j5和第一连接部cp1以及它们的结合关系。相对于铰链部hu的中心位于另一侧的第二关节j2、第四关节j4、第六关节j6和第二连接部cp2以及它们的结合关系可对于铰链部hu的中心,与图7、图8以及图9所示的情况相对称。

参照图7、图8以及图9,第五关节j5在内表面包括三个凹陷部rc,板簧ls位于各凹陷部rc内。第五关节j5在凹陷部rc内具有开口op。如螺钉这样的紧固连接部件(fastener)fm通过板簧ls的孔和第五关节j5的开口op被固定于第一连接部cp1。紧固连接部件fm的主体(shank)可贯通板簧ls和第五关节j5而被固定于第一连接部cp1,紧固连接部件fm的头部(head)可将板簧ls紧密连接于第五关节j5以及第一连接部cp1。开口op可以是大致为矩形,其长度l可以形成得比位于开口op内的紧固连接部件的部分(主体)的直径d大。由此,如图8以及图9所示,第一连接部cp1可以和与其结合的板簧ls以及紧固连接部件fm一起,以与第二方向y平行的旋转轴为中心,在被开口op限定的范围内旋转。

由于第一连接部cp1的内表面和第五关节j5的外表面实质上一致,因此第一连接部cp1可以使第五关节j5无偏差地在被紧密连接的状态下如滑动般旋转。另外,由于板簧ls与第五关节j5紧密连接,从而被紧固连接,因此在滑动式旋转时可产生第一连接部cp1与第五关节j5之间的转矩。因此,不需要用于实现转矩的附加结构,在施加预定值以上的外力的情况下,可发生第一连接部cp1与第五关节j5之间的滑动式旋转。

第三关节j3在内表面包括两个凹陷部rc,板簧ls位于各凹陷部rc内。第三关节j3的凹陷部rc可配置成与第五关节j5的凹陷部rc错开。即,在第二方向y上,第三关节j3的凹陷部rc可位于第五关节j5的三个凹陷部rc之间。第三关节j3的凹陷部rc以及凹陷部rc内的板簧ls可在第一方向x上不与第五关节j5的凹陷部rc以及凹陷部rc内的板簧ls重叠。由此,第五关节j5的凹陷部rc内的板簧ls和第三关节j3的凹陷部rc内的板簧ls可被设置成不干扰,可确保紧固连接部件fm的结合区域。

第三关节j3和第五关节j5的结合关系可直接使用上述的第五关节j5和第一连接部cp1的结合关系。即,紧固连接部件fm通过板簧ls的孔和第三关节j3的开口op被固定于第五关节j5,第五关节j5可以和与其结合的板簧ls以及紧固连接部件fm一起,以与第二方向y平行的旋转轴为中心,在由开口op限定的范围内旋转。由于第五关节j5的内表面和第三关节j3的外表面实质上一致,因此第五关节j5可在与第三关节j3紧密连接的状态下如滑动般旋转。另外,由于板簧ls与第三关节j3紧密连接,从而被紧固连接,因此在滑动式旋转时,可产生第五关节j5与第三关节j3之间的转矩。

第一关节j1在内表面包括三个凹陷部rc,板簧ls位于各凹陷部rc内。第一关节j1的凹陷部rc可被配置成与第三关节j3的凹陷部rc错开。即,在第二方向y上,第一关节j1的凹陷部rc可位于第三关节j3的两个凹陷部rc之间和其两侧。第一关节j1的凹陷部rc以及凹陷部rc内的板簧ls可在第一方向x上不与第三关节j3的凹陷部rc以及凹陷部rc内的板簧ls重叠。由此,第三关节j3的凹陷部rc内的板簧ls和第一关节j1的凹陷部rc内的板簧ls可被设置成不干扰,可确保紧固连接部件fm的结合区域。

第一关节j1和第三关节j3的结合关系可直接适用上述的第三关节j3和第五关节j5的结合关系。即,紧固连接部件fm通过板簧ls的孔和第一关节j1的开口op被固定于第三关节j3,第三关节j3可以和与其结合的板簧ls以及紧固连接部件fm一起,以与第二方向y平行的旋转轴为中心,在由开口op限定的范围内旋转。由于第三关节j3的内表面和第一关节j1的外表面实质上一致,因此第三关节j3可以在与第一关节j1紧密连接的状态下如滑动般旋转。另外,由于板簧ls与第一关节j1紧密连接,从而被紧固连接,因此在滑动式旋转时,可产生第三关节j3与第一关节j1之间的转矩。

通过这样的方式,连接铰链部hu的关节(j1、j3、j5)以及第一连接部cp1,从而铰链部hu可以以与第二方向y平行的至少一个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第三关节j3、第五关节j5以及第一连接部cp1的旋转角度可通过调节各关节(j1、j3、j5)的开口op的长度l来调节。由于由少数的部件构成铰链部hu,因此可简单且坚固地形成铰链部hu,并且可改善对冲击以及折叠的可靠性。另外,由于各关节(j1、j3、j5)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以曲面紧密连接,因此可以以小的半径被弯曲。另外,在显示装置被折叠时,与显示面板dp相接的关节(j1、j2、j3、j4、j5、j6)的部分是无角部的曲面,因此可减少应力集中于显示面板dp的特定部位的情况,并且可减少显示面板dp的损伤。

虽然说明了第一关节j1和第五关节j5包括三个凹陷部,第三关节j3包括两个凹陷部的例,但是各关节(j1、j3、j5)所包括的凹陷部的个数可以以多种形式变更。

参照图10、图11以及图12,说明铰链部hu的折叠。

图10是一实施例涉及的铰链部hu的立体图,图11是在图10所示的铰链部hu被展开的状态下旋转控制部(ra1、ra2)所处的区域的剖视图,图12是在图10所示的铰链部hu被折叠的状态下旋转控制部(ra1、ra2)所处的区域的剖视图。图10、图11以及图12示出了相对于铰链部hu在第二方向y的中心位于一侧的关节(j1、j2、j3、j4、j5、j6)的部分以及连接部(cp1、cp2)与旋转控制部(ra1、ra2)的结合关系。相对于铰链部hu在第二方向y的中心位于另一侧的关节(j1、j2、j3、j4、j5、j6)的部分以及连接部(cp1、cp2)与旋转控制部(rb1、rb2)的结合关系,对于铰链部hu在第二方向y的中心可以与图10、图11以及图12所示的情况对称。

参照图10、图11以及图12,铰链部hu在一侧包括一对旋转控制部(ra1、ra2)。如图6所示,铰链部hu在另一侧也可以包括一对旋转控制部(rb1、rb2)。

第一旋转控制部ra1包括第一齿轮gr1以及第一臂部(arm)am1,第二旋转控制部ra2包括第二齿轮gr2以及第二臂部am2。

第一齿轮gr1以及第二齿轮gr2可被设置成分别在第二方向y上与第一关节j1以及第二关节j2重叠。第一齿轮gr1的齿(tooth)和第二齿轮gr2的齿相互啮合。第一齿轮gr1以及第二齿轮gr2分别在大致中心处具有孔,向第一齿轮gr1以及第二齿轮gr2的孔插入连接部件ca的突起或尖部,从而第一齿轮gr1以及第二齿轮gr2可分别绕旋转轴(各齿轮(gr1、gr2)的中心)的周围旋转。由于第一齿轮gr1和第二齿轮gr2啮合,因此第一齿轮gr1旋转时,第二齿轮gr2也可旋转,相反,第二齿轮gr2旋转时第一齿轮gr1也可旋转。

从第一齿轮gr1延伸的第一臂部am1贯通分别在第一关节j1、第三关节j3以及第五关节j5形成的孔而被插入第一连接部cp1的孔内。同样地,从第二齿轮gr2延伸的第二臂部am2可贯通分别在第二关节j2、第四关节j4以及第六关节j6形成的孔而被插入第二连接部cp2的孔内。因此,在第一臂部am1旋转时,第一关节j1、第三关节j3、第五关节j5以及第一连接部cp1可整体一起旋转。另外,在第二臂部am2旋转时,第二关节j2、第四关节j4、第六关节j6以及第二连接部cp2可整体一起旋转。另外,铰链部hu可以以与第一齿轮gr1以及第二齿轮gr2的旋转角度对应的角度被折叠。

另一方面,在折叠或展开显示装置时,第一臂部am1可在第一关节j1、第三关节j3、第五关节j5以及第一连接部cp1的各孔内滑动,第二臂部am2可在第二关节j2、第四关节j4、第六关节j6以及第二连接部cp2的各孔内滑动。第一臂部am1以及第二臂部am2可包括被弯曲的部分,使得可以在无关节(j1、j2、j3、j4、j5、j6)和连接部(cp1、cp2)的损伤的情况下实现这种动作。

图13是一实施例涉及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图14是在图13所示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展开的状态下的部分立体图,图15是在图13所示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的折叠的状态下的部分立体图,图16是一实施例涉及的高低差补偿层sc的部分立体图。在图14以及图15中为了明确表示位于显示面板dp的下方的高低差补偿层sc,截取显示装置的一部分进行了图示,没有图示出显示面板dp。

参照图13、图14以及图15,显示装置包括位于主体(bd1、bd2)以及铰链部hu与显示面板dp之间的高低差补偿层(stepcompensationlayer)sc。高低差补偿层sc可附着于主体(bd1、bd2)以及铰链部hu。

在折叠显示装置时,为了减少显示面板dp的应力,可构成为铰链部hu的连接部(cp1、cp2)向主体(bd1、bd2)的间隙sl1、sl2内滑动插入。为了这种滑动插入,连接部(cp1、cp2)可包括插入部is1、is2。在折叠显示装置时,插入部is1、is2被完全插入主体(bd1、bd2)的间隙sl1、sl2内,从而铰链部hu与主体(bd1、bd2)之间可以无或几乎无高低差。展开显示装置时,在铰链部hu与主体(bd1、bd2)之间可能会发生高低差。高低差补偿层sc可以覆盖这种高低差,提供整体上平坦的表面,并且可以平坦地支承显示面板dp。高低差补偿层sc还可以补偿有可能在关节部ju的关节(j1、j2、j3、j4、j5、j6)之间发生的高低差。

高低差补偿层sc可以是由金属或不锈钢(也称作sus)、殷钢(invar)这样的金属合金形成的金属板(metalsheet)。高低差补偿层sc可在与可弯曲区域ba对应的部分形成已形成多个开口的切开图案,使得可以在可弯曲区域ba减少弯曲应力并且容易被弯曲。切开图案的各开口可在与弯曲轴平行的方向上形成得较长。高低差补偿层sc可在与可弯曲区域ba对应的部分,如图16所示那样,被分节成条状。高低差补偿层sc可由聚酰亚胺(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这样的聚合物形成。

显示面板dp可直接附着于高低差补偿层sc,也可以是在显示面板dp与高低差补偿层sc之间设有如弹性体层这样的功能层。

参照图17,说明显示装置可包括的显示面板dp的结构。

图17是一实施例涉及的显示面板dp的剖视图。图17所示的截面大致对应于一个像素区域。

显示面板dp基本上包括基板sb、形成在基板sb上的晶体管tr以及与晶体管tr连接的发光二极管led。

基板sb可以是由聚酰亚胺(pi)、聚酰胺(p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合物形成的柔性基板。基板sb可包括防止水分、氧等从外部渗透的阻挡层。基板sb可包括一个以上的聚合物层和一个以上的阻挡层,可交替地层叠聚合物层和阻挡层。

在基板sb上设有第一绝缘层in1。第一绝缘层in1可被称为缓冲层,在形成半导体层a的过程中,可起到阻断可能从基板sb向半导体层a扩散的杂质且减少基板sb受到的压力的作用。阻挡层以及第一绝缘层in1可包括氧化硅、氮化硅等无机绝缘物质。

在第一绝缘层in1上设有晶体管tr的半导体层a,在半导体层a上设有第二绝缘层in2。半导体层a包括源极区域、漏极区域以及这些区域之间的沟道区域。半导体层a可包括多晶硅、氧化物半导体、非晶硅等半导体物质。第二绝缘层in2可被称为栅极绝缘层,可包括无机绝缘物质。

在第二绝缘层in2上设有包括晶体管tr的栅电极g的栅极导电体。栅极导电体可包括如钼(mo)、铜(cu)、铝(al)、银(ag)、铬(cr)、钽(ta)、钛(ti)这样的金属或者金属合金。

在栅极导电体上设有第三绝缘层in3。第三绝缘层in3可被称为层间绝缘层,可包括无机绝缘物质。

在第三绝缘层in3上设有包括晶体管tr的源电极s以及漏电极d的数据导电体。源电极s以及漏电极d通过第三绝缘层in3以及第二绝缘层in2的开口,分别与半导体层a的源极区域以及漏极区域连接。数据导电体可包括铝(al)、铜(cu)、银(ag)、钼(mo)、铬(cr)、金(au)、铂(pt)、钯(pd)、钽(ta)、钨(w)、钛(ti)、镍(ni)等金属或金属合金。

在数据导电体上设有第四绝缘层in4。第四绝缘层in4可被称为平坦化层,可包括有机绝缘物质。

在第四绝缘层in4上设有第一电极e1。第一电极e1可被称为像素电极。第一电极e1通过第四绝缘层in4的开口与漏电极d连接,从而可接受控制发光二极管led的亮度的数据电压。

在第四绝缘层in4上设有第五绝缘层in5。第五绝缘层in5可被称为像素定义层,具有与第一电极e1重叠的开口。在第五绝缘层in5的开口,在第一电极e1上设有发光层el,在发光层el上设有第二电极e2。第二电极e2可被称为公共电极。

第一电极e1、发光层el以及第二电极e2一起构成发光二极管led。发光二极管led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第一电极e1以及第二电极e2分别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ed的阳极(anode)以及阴极(cathode)。

在第二电极e2上设有封装层(encapsulationlayer)ec。封装层ec封装发光二极管led,从而可防止水分或氧从外部渗透。封装层ec可包括一个以上的无机物质层和一个以上的有机物质层,可交替地层叠无机物质层和有机物质层。

在封装层ec上可设有触摸感应层ts。触摸感应层ts可包括由ito、izo这样的透明的导电物质、金属网(metalmesh)等形成的触摸电极,触摸电极可由单层或者多层形成。触摸感应层ts可直接位于封装层ec上,或者也可以另行形成并附着于封装层ec上。

在触摸感应层ts上可设有用于减少外光反射的防反射层200。防反射层200可包括偏振层。也可以不另行形成防反射层200,而是以折射率匹配结构形成封装层ec或触摸感应层ts来获得防反射效果。

在防反射层200上可设有用于保护显示面板dp的整个上部面的覆盖窗300。覆盖窗300是光学上透明且至少一部分可被弯曲的柔性窗。在覆盖窗300中,至少与显示装置的可弯曲区域ba对应的区域是柔性的且可被弯曲,也可以是整体为柔性的。覆盖窗300可以是为了柔性特性而由聚酰亚胺(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氨酯(pu)这样的聚合物形成的聚合物膜。覆盖窗300可以是将与显示装置的可弯曲区域ba对应的区域局部形成得薄(例如,小于100μm的厚度)的玻璃膜。覆盖窗300可通过oca、psa这样的粘接剂附着于防反射层200。

在基板sb的下方可设有用于保护显示面板dp的保护层pf,在保护层pf的下方可设有功能层400。功能层400可包括垫层、散热板、遮光板、防水带等功能性板。

以显示面板dp为发光显示面板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显示面板dp也可以是包括液晶层的显示面板等各种显示面板。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并不限于此,利用由权利要求书定义的本发明的基本概念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各种变形以及改良也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