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机械化组装式教学黑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02824发布日期:2020-10-13 09:37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机械化组装式教学黑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教学用黑板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机械化组装式教学黑板装置。



背景技术:

黑板作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书写工具,给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是会基于黑板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专注度。

而现有的黑板即便仅作为教师教学之用,其大小和教室的空间往往已经存在了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黑板过大,会导致在黑板角落的内容无法遍布到教室内所有学生的视野范围内,而且现实中还存在反光等各种外界因素,更加使得黑板和教室空间的大小受到局限,使得其经常难以满足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为了遍布学生的视野,教学内容往往写在黑板的中间,但是教师需要反复的擦拭以不断书写新的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浪费很多擦拭时间,并且在黑板上书写内容比较慢。

在此基础上,若进一步增加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势必会需要额外增加一定的书写和互动空间,更是造成黑板使用面积不够,降低教学质量,额外占用大量的擦拭时间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机械化组装式教学黑板装置,通过针对性地划分侧拉组合块和功能组合块,使得能够通过侧拉组合块扩大老师的教学空间,并且基于旋转板块的设置,在不额外占用教学黑板空间的前提下,扩大互动空间,并且旋转的设计能够进一步避免答题中互相参考和频繁看题的问题,提高对记忆性答题的锻炼;同时基于内自弹式结构的设计,提高整个黑板的可操作性,使不同的黑板板面弹出至同一竖直面上,提高整体的书写和观察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机械化组装式教学黑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部分嵌入墙体内的支承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承架上的组合黑板;

所述组合黑板包括位于上半部的侧拉组合块,和位于下半部的功能组合块;

所述侧拉组合块至少包括两块侧拉板块,所述功能组合块至少包括至少部分能够向外侧旋转的旋转板块;

所述支承架包括用于活动安装所述侧拉组合块的第一边框架,用于活动安装所述功能组合块的第二边框架,以及用于收纳自所述第一边框架向外侧拉移动的所述侧拉板块的轨道架,在所述第一边框架内形成有与至少一个所述侧拉板块一一对应的内自弹式侧拉板块供应腔,在所述第二边框架内形成有与每组所述旋转板块一一对应的内自弹式旋转板块供应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侧拉组合块包括自内而外顺次叠放的第一侧拉板和第二侧拉板,且所述第一侧拉板位于所述内自弹式侧拉板块供应腔中,所述第二侧拉板用于在所述第一边框架和所述轨道架中交替移动;其中,

当所述第二侧拉板位于所述轨道架时,所述第一侧拉板通过所述内自弹式侧拉板块供应腔顶出至表面与所述第二侧拉板的表面在同一竖直面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旋转板块包括位于所述内自弹式旋转板块供应腔中的至少一块内弹板,以及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内弹板外侧且用于盖设所述内弹板的多块盖板;且,

旋转所述盖板用于使得所述内弹板向外弹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侧拉板块与所述旋转板块各自通过自弹式组件连接于所述内自弹式侧拉板块供应腔或所述内自弹式旋转板块供应腔中;

且通过按压所述侧拉板块或所述旋转板块,以使得所述侧拉板块或所述旋转板块在弹出锁止状态与缩进锁止状态之间交替进行。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自弹式组件包括底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导向块,以及位于所述底板上且设置于所述导向块相对的两侧的锁止拉杆和复位弹簧,所述导向块中形成有连通的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且所述第一导向槽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两个端部沿所述复位弹簧的伸缩方向形成有位移差,所述锁止拉杆中靠近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在所述第一导向槽和所述第二导向槽中交替移动,所述导向块中远离所述锁止拉杆的一端还设置有卡钩和卡止组件;

所述卡钩用于卡接所述侧拉板块或所述旋转板块处于缩进锁止状态;

所述卡止组件用于卡止所述侧拉板块或所述旋转板块处于弹出锁止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板中远离所述锁止拉杆的一侧自所述锁止拉杆至所述复位弹簧的延伸方向形成有凹陷深度逐渐增大的延伸槽,所述卡钩在所述延伸槽的内底面可滑移地设置,且所述卡钩至少部分能够位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的上方;

所述卡止组件包括通过弹片嵌设于所述延伸槽中远离所述卡钩一侧的内挡件,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外挡件,且所述内挡件与所述外挡件之间配合形成有用于卡接所述侧拉板块或所述旋转板块的卡接间隙。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每块所述侧拉板块或所述旋转板块各自连接有多个自弹式组件,且所述自弹式组件在所述侧拉板块或所述旋转板块上对称设置;

每个所述自弹式组件上的内挡件的底面向外延伸连接有拉杆,拉动所述拉杆用于带动所述内挡件向下移动;

所述侧拉板块或所述旋转板块的背面形成有卡接板,所述卡接板与所述自弹式组件一一对应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弹板上贯穿形成有多个竖直通槽,且当所述盖板旋转至表面与所述内弹板的表面相垂直时,所述内弹板能够弹出且至少部分所述盖板位于所述竖直通槽中。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边框架与所述轨道架上设置有移动滑槽,其中一块侧拉板块可滑移地设置于所述移动滑槽中;

位于所述第一边框架中的所述移动滑槽向内延伸形成有限位导槽,位于所述内自弹式侧拉板块供应腔中的所述侧拉板块的两侧连接有限位杆,且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延伸位于所述限位导槽中。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遍框架上自内而外延伸形成有限位导槽,所述旋转板块至少部分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限位导槽中。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1)侧拉组合块和功能组合块的配合设置,解决了传统黑板(包括推拉式黑板)的单纯的书写空间问题,从学生角度出发,给出了答题空间的设计思路;

2)侧拉组合块的设置,在扩大了书写空间的基础上,避免了黑板书写空间过偏的问题,同时,基于内弹式的设计方式,使得弹出的侧拉板块可以与原先的板块在同一竖直平面上,使得多块板块之间能够有效拼接,便于观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旋转板块的进一步设置,将答题空间独立出来的同时,不占用教学过程中黑板的空间,同时,能够进一步通过翻转的方式避免多人答题过程中的互相参考和频繁看题等问题,提高对答题中记忆力的训练,锻炼答题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机械化组装式教学黑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弹式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弹式组件在缩进锁止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弹式组件在弹出锁止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侧拉板相对第一侧拉板在拉动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侧拉板与第二侧拉板叠放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侧拉板相对第一侧拉板完全拉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支承架;2-侧拉组合块;3-功能组合块;4-自弹式组件;

11-第一边框架;12-第二边框架;13-轨道架;

111-移动滑槽;112-限位导槽;

21-第一侧拉板;22-第二侧拉板;

211-卡接板;

31-内弹板;32-盖板;

311-竖直通槽;

40-底板;41-导向块;42-锁止拉杆;43-复位弹簧;

401-延伸槽;

411-第一导向槽;412-第二导向槽;413-卡钩;

441-弹片;442-内挡件;443-外挡件;444-卡接间隙;445-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现有黑板在使用过程中,其使用面积往往难以满足老师一节课的教学需求,在此过程中,往往会通过增加黑板面积来增加书写面积,然而,伴随着黑板面积的增加,随之而来会导致有效视野不够,而若采用多个轨道的叠板设置,则多块叠板在竖直面上彼此之间具有位移差,从而也会因为阴影和光线等对每块叠板的影响不同而造成的多块叠板之间相互影响。并且,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基于教学过程中的互动需求,其也需要占用大量的黑板有效面积,进而给教学过程带来更多的不便。

在此基础上,本申请中进一步通过对黑板的设计,在不额外增加黑板整体占用的有效空间,保证黑板设置位置为最佳位置的同时,扩大黑板整体的书写面积,并且每块使用中的书写区域均为最佳区域,同时,通过内自弹式的设置模式,使得弹出的板块在竖直面上与其他板块在同一竖直面上,实现便于书写、查看和擦拭的效果。

具体地,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机械化组装式教学黑板装置,包括至少部分嵌入墙体内的支承架1,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承架1上的组合黑板;

所述组合黑板包括位于上半部的侧拉组合块2,和位于下半部的功能组合块3;

所述侧拉组合块2至少包括两块侧拉板块,所述功能组合块3至少包括至少部分能够向外侧旋转的旋转板块;

所述支承架1包括用于活动安装所述侧拉组合块2的第一边框架11,用于活动安装所述功能组合块3的第二边框架12,以及用于收纳自所述第一边框架11向外侧拉移动的所述侧拉板块的轨道架13,在所述第一边框架11内形成有与至少一个所述侧拉板块一一对应的内自弹式侧拉板块供应腔,在所述第二边框架12内形成有与每组所述旋转板块一一对应的内自弹式旋转板块供应腔。

这一设计整体上从老师书写的便利性出发,将侧拉组合块2设置在上半部,将功能组合块设置在下半部,整体上不仅不会影响老师的实际教学,且也能够在黑板整体空间有限的前提下,规划出一部分用于互动教学。在此基础上,利用内自弹式侧拉板块供应腔的设置,使得多块侧拉板块之间彼此在使用过程中位于同一竖直面上,提高观察质量,进一步降低环境等外在因素对叠加的板块之间的扩展的观察质量的影响;进一步地,通过旋转板块的设计,使得在老师出题后,学生在审题之后,能够通过旋转板块将内自弹式旋转板块供应腔的板块弹出并用于答题,并且,整个操作过程中旋转和弹出的部分可以叠加设置,旋转的方式又能够将题目遮盖,并进而在弹出的部分进行答题,进一步提高对记题能力的训练。

整个结构采用支承架1设置,通过根据实际情况能够调整支承架1的安装位置,进一步提高其应用过程中的适用范围,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针对性地安装其高度。

一种具体的设置方式中,所述侧拉组合块2包括自内而外顺次叠放的第一侧拉板21和第二侧拉板22,且所述第一侧拉板21位于所述内自弹式侧拉板块供应腔中,所述第二侧拉板22用于在所述第一边框架11和所述轨道架13中交替移动;其中,

当所述第二侧拉板22位于所述轨道架13时,所述第一侧拉板21通过所述内自弹式侧拉板块供应腔顶出至表面与所述第二侧拉板22的表面在同一竖直面上。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使得第一侧拉板21和第二侧拉板22面积基本一致,同时,不会额外增加过多轨道,造成黑板整体轨道过多,轨道之间交错排布,长期滑移过程中容易出现脱轨等问题,并且,第一侧拉板21和第二侧拉板22的有效配合,实现了书写面积的有效增加,一般情况下,在教学过程中,在现有黑板书写面积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倍即可满足教学的实际使用需求。整体结构简单,也更为便于老师的操作。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操作的便捷性,便于多个学生同时进行对应题目的互动答题,提高整个教学效率,所述旋转板块包括位于所述内自弹式旋转板块供应腔中的至少一块内弹板31,以及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内弹板31外侧且用于盖设所述内弹板31的多块盖板32;且,

旋转所述盖板32用于使得所述内弹板31向外弹出。

这样的设置能够实现老师同时在每块盖板32上分别书写一道题目,并且同时请多位学生进行作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多块盖板32进行旋转,此时将内弹板31弹出,出现答题空间,盖板32旋转后其中的题目背对答题人,从而能够在答题互动的同时实现记题训练的目的。并且,同一类型的题目或是在结束一个小章节后进行多个题目的同时互动,能够更好地提高互动效率,降低每个学生各自上来答题所浪费的时间,或者是老师出于对其他同学的教学需求,而忽视答题者在答题,直接进行其他教学的教育,造成答题者对教学信息的错漏。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侧拉板块与所述旋转板块各自通过自弹式组件4连接于所述内自弹式侧拉板块供应腔或所述内自弹式旋转板块供应腔中;

且通过按压所述侧拉板块或所述旋转板块,以使得所述侧拉板块或所述旋转板块在弹出锁止状态与缩进锁止状态之间交替进行。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所述自弹式组件4包括底板40,设置于所述底板40上的导向块41,以及位于所述底板40上且设置于所述导向块41相对的两侧的锁止拉杆42和复位弹簧43,所述导向块41中形成有连通的第一导向槽411和第二导向槽412,且所述第一导向槽411与所述第二导向槽412的两个端部沿所述复位弹簧43的伸缩方向形成有位移差,所述锁止拉杆42中靠近所述复位弹簧43的一端在所述第一导向槽411和所述第二导向槽412中交替移动,所述导向块41中远离所述锁止拉杆42的一端还设置有卡钩413和卡止组件;

所述卡钩413用于卡接所述侧拉板块或所述旋转板块处于缩进锁止状态;

所述卡止组件用于卡止所述侧拉板块或所述旋转板块处于弹出锁止状态。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底板40中远离所述锁止拉杆42的一侧自所述锁止拉杆42至所述复位弹簧43的延伸方向形成有凹陷深度逐渐增大的延伸槽401,所述卡钩413在所述延伸槽401的内底面可滑移地设置,且所述卡钩413至少部分能够位于所述底板40的上表面的上方;

所述卡止组件包括通过弹片441嵌设于所述延伸槽401中远离所述卡钩413一侧的内挡件442,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卡钩413上的外挡件443,且所述内挡件442与所述外挡件443之间配合形成有用于卡接所述侧拉板块或所述旋转板块的卡接间隙444。

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例中,每块所述侧拉板块或所述旋转板块各自连接有多个自弹式组件4,且所述自弹式组件4在所述侧拉板块或所述旋转板块上对称设置;

每个所述自弹式组件4上的内挡件442的底面向外延伸连接有拉杆445,拉动所述拉杆445用于带动所述内挡件442向下移动;

所述侧拉板块或所述旋转板块的背面形成有卡接板211,所述卡接板211与所述自弹式组件4一一对应设置。

当然,这里通过锁止拉杆42在第一导向槽411和第二导向槽412中的交错移动实现导向块41的滑移,并带动卡钩413在延伸槽401中移动,从而实现卡钩413伸出延伸槽401表面或位于延伸槽401内部,进而通过在卡接板211上设置与卡钩413与导向块41的主体部分之前形成的槽体相适配的凸块来实现卡接或移出。且当卡接板211移出时,外挡件443位于内挡件442远离锁止拉杆42的一侧,使得外挡件443与内挡件442之间形成卡接间隙444,由于内挡件442朝向锁止拉杆42的一面为斜面,因此,弹出的卡接板211能够挤压内挡件442并移至其背向锁止拉杆42的一侧,从而有效实现二者的卡接。进一步地,当需要将卡接板211推入时,只需要通过向下拉动拉杆445,即可带动内挡件442下移,并使得卡接板211进一步推入,当然,这里的拉杆445可以进一步延伸连接操作杆,并使得操作杆位于黑板板面的侧面,从而便于手持操作的进行。当然,多个自弹式组件4中的上述拉杆445可以进一步通过多根连杆连接,以使得可以实现同步操作。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向槽411和第二导向槽412之间的连接处形成为台阶结构,以使得能够引导锁止拉杆42在第一导向槽411和第二导向槽412中的交替移动。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内弹板31上贯穿形成有多个竖直通槽311,且当所述盖板32旋转至表面与所述内弹板31的表面相垂直时,所述内弹板31能够弹出且至少部分所述盖板32位于所述竖直通槽311中。即通过盖板32部分卡接在竖直通槽311中,以进一步避免旋转后的盖板32在误操作时出现旋转,影响答题,同时,旋转后的盖板32能够隔离每个答题的学生,从而避免彼此之间互相沟通。

当然,这里的盖板32可以通过铰接件进行连接,优选地,可以通过固定设置的底板40向外延伸形成铰接件。当然,这里的竖直通槽311的面积可以进一步设置为大于盖板32中贯穿竖直通槽311部分的截面积,以进一步便于实际操作。

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框架11与所述轨道架13上设置有移动滑槽111,其中一块侧拉板块可滑移地设置于所述移动滑槽111中;

位于所述第一边框架11中的所述移动滑槽111向内延伸形成有限位导槽112,位于所述内自弹式侧拉板块供应腔中的所述侧拉板块的两侧连接有限位杆,且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延伸位于所述限位导槽112中。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遍框架上自内而外延伸形成有限位导槽112,所述旋转板块至少部分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限位导槽112中。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