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丢铅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09290发布日期:2020-12-01 10:37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丢铅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笔,具体为一种防丢铅笔。



背景技术:

铅笔是学生经常用到的书写工具,但是现在所使用的铅笔不小心掉在某个地方,当别人捡到时,铅笔上也没有标识铅笔的主人的信息,也不能方便的找到失主,特别是小学生,现在老师都会要求家长把孩子的名字贴粘在签笔上,而名字贴又会经常的掉落下来,需要反复粘贴或是外面再贴上一层透明胶带,这就给人们的使用带来很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种防丢铅笔,可以方便对铅笔使用者进行姓名标识,很方便的找到笔的主人,不容易丢失,同时,也给家长减少了反复粘贴的麻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丢铅笔,包括铅笔本体、笔杆、名字贴,所述铅笔本体为市面上现有的铅笔,所述笔杆的上端设有与笔杆形状一致的凹槽,所述凹槽为环形“c”字结构,凹槽的宽度为1cm-2cm,深度为0.2-0.3cm,凹槽设置在笔杆一圈上,覆盖整支铅笔本体直径的三分之二;所述名字贴为带有贴纸的薄塑料材质,名字贴为长方形结构,其长度与铅笔本体直径一致,其宽度比凹槽略小,宽度刚好可以插入凹槽中,缠绕在铅笔本体上;

进一步,所述凹槽位于笔杆上端向下的1cm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丢铅笔,可以方便对铅笔使用者进行姓名标识,很方便的找到笔的主人,不容易丢失,同时,也给家长减少了反复粘贴的麻烦,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防丢铅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防丢铅笔的凹槽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防丢铅笔的名字贴结构示意图;

图1-图3中,1是铅笔本体,2是笔杆,3是凹槽,4是名字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技术特点进行描述,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一种防丢铅笔,包括铅笔本体(1)、笔杆(2)、名字贴(4);所述铅笔本体(1)为市面上现有的铅笔,所述笔杆(2)的上端设有与笔杆(2)形状一致的凹槽(3),所述凹槽(3)为环形“c”字结构,凹槽(3)的宽度为1cm-2cm,深度为0.2-0.3cm,凹槽(3)设置在笔杆(2)一圈上,覆盖整支铅笔本体(1)直径的三分之二;所述名字贴(4)为带有贴纸的薄塑料材质,名字贴(4)为长方形结构,其长度与铅笔本体(1)直径一样,其宽度比凹槽(3)略小,宽度刚好可以插入凹槽(3)中,缠绕在铅笔本体(1)上;

进一步,所述凹槽(3)位于笔杆(2)上端向下的1cm处。

按上述技术方案,名字贴(4)平时放置在凹槽(3)中,当需要给铅笔标记姓名时,将名字贴(4)从凹槽(3)中拉出,用签字笔在名字贴(4)上写上姓名,然后再重新插入凹槽(3)中即可。本实用新型时可以方便对铅笔使用者进行姓名标识,很方便的找到笔的主人,不容易丢失,同时,也给家长减少了反复粘贴的麻烦,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一种防丢铅笔,包括铅笔本体、笔杆、名字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笔杆的上端设有与笔杆形状一致的凹槽,所述凹槽为环形“c”字结构,凹槽的宽度为1cm-2cm,深度为0.2-0.3cm,凹槽设置在笔杆一圈上,覆盖整支铅笔本体直径的三分之二;所述名字贴为带有贴纸的薄塑料材质,名字贴为长方形结构,其长度与铅笔本体直径一致,宽度刚好可以插入凹槽中,缠绕在铅笔本体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的名称是一种防丢铅笔,涉及一种笔,包括铅笔本体、笔杆、名字贴,所述铅笔本体为市面上现有的铅笔,所述笔杆的上端设有与笔杆形状一致的凹槽,所述凹槽为环形“C”字结构,凹槽的宽度为1cm‑2cm,深度为0.2‑0.3cm,凹槽设置在笔杆一圈上,覆盖整支铅笔本体直径的三分之二;所述名字贴为带有贴纸的薄塑料材质,名字贴为长方形结构,其长度与铅笔本体直径一致,其宽度比凹槽略小,宽度刚好可以插入凹槽中,缠绕在铅笔本体上。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对铅笔使用者进行姓名标识,很方便的找到笔的主人,不容易丢失,同时,也给家长减少了反复粘贴的麻烦,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尹伯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尹伯铮
技术研发日:2020.01.14
技术公布日:2020.12.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