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式OLED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25697发布日期:2021-01-05 17:54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式OLED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oled显示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oled电视,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式oled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又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通过载流子的注入和复合而致发光的现象,其发光强度与注入的电流成正比。oled在电场的作用下,阳极产生的空穴和阴极产生的电子就会发生移动,分别向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注入,迁移到发光层,当二者在发光层相遇时,产生能量激子,从而激发发光分子最终产生可见。oled显示设备具有更薄、更轻且更富于柔韧性的优点,逐渐推动电视行业进入oled时代,也给了电视形态的的更多可能性。

与此同时,城镇化的推进,使得人们的居住空间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涌入城市,这是经济向前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效果之一,但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公共空间不足、居住空间日益压缩等问题也日渐突显。电视机几乎是每个家底所不可或缺的家电产品,消费者对于电视机的要求是清晰度更高、尺寸更大、显示效果更好。然而,过大的体积会压缩用户的居住空间,同时还可能引入危险。如何兼顾尺寸、空间和安全性,是显示设备业界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折叠式oled显示设备,能够兼顾显示设备的尺寸、空间和安全性,适应市场需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折叠式oled显示设备,包括:

折叠支撑架体,所述折叠支撑架体上设置有柔性支撑面,所述柔性支撑面上设置有oled柔性屏幕;

折叠驱动组件,所述折叠驱动组件与所述折叠支撑架体连接,所述折叠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折叠支撑架体展开或者折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需要使用时,通过折叠驱动组件驱动折叠支撑架体展开,即可控制柔性支撑面连同oled柔性屏幕展开;当不需要使用时,通过折叠驱动组件驱动折叠支撑架体折叠,即可控制柔性支撑面连同oled柔性屏幕折叠。如此一来,便能够兼顾显示设备的尺寸、空间和安全性,适应市场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支撑架体包括第一主动支架、第二主动支架和若干个被动支架,若干个所述被动支架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主动支架和所述第二主动支架之间;

所述柔性支撑面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主动支架、所述第二主动支架和所述被动支架的上部,所述第一主动支架、所述第二主动支架和所述被动支架的下端铰接于所述折叠驱动组件上,所述柔性支撑面、所述第一主动支架、所述第二主动支架和所述被动支架组成可展开或者折叠的扇形结构。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主动支架、第二主动支架和若干个被动支架组成扇形结构的折叠支撑架体,具有结构简单和易于实现等优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动支架、所述第二主动支架和所述被动支架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形成有用于放置电线的布线腔体。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第一主动支架、第二主动支架和被动支架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中空结构,通过该中空结构放置电线,能够使得显示设备的结构更加合理。

进一步地,所述被动支架包括被动上支架、被动下支架和开合转动轴;

所述柔性支撑面固定设置于所述被动上支架上,所述被动下支架铰接于所述折叠驱动组件上,所述开合转动轴设置于所述被动上支架和所述被动下支架之间;

所述被动上支架和所述被动下支架为扁平长条形结构,所述被动上支架下端的相对两边设置有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所述被动下支架上端的相对两边设置有第三磁极和第四磁极,所述第一磁极和所述第三磁极通过磁力相互吸引,所述第二磁极和所述第四磁极通过磁力相互吸引;

所述折叠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主动支架和所述第二主动支架相互远离或者靠近,带动所述被动上支架克服磁力作用而绕着所述开合转动轴相对于所述被动下支架转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一主动支架、所述第二主动支架和若干个所述被动支架的展开或者折叠。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被动上支架、被动下支架和开合转动轴组成被动支架,并在被动上支架和被动下支架上设置有第一磁极、第二磁极、第三磁极和第四磁极,通过磁力使得被动上支架和被动下支架相互吸引,配合折叠驱动组件向第一主动支架和第二主动支架提供的驱动力,能够实现折叠支撑架体展开或者折叠。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驱动组件包括伺服电机、蜗杆、第一涡轮和第二涡轮;

所述蜗杆设置于所述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所述蜗杆上设置有螺旋驱动凹槽;

所述第一涡轮和所述第二涡轮设置于所述蜗杆的两侧,所述第一涡轮和所述第二涡轮上设置有凸起块,所述第一涡轮和所述第二涡轮上的凸起块活动嵌套于所述螺旋驱动凹槽内;所述伺服电机带动所述蜗杆转动,所述蜗杆通过所述螺旋驱动凹槽和所述凸起块的配合,驱动所述第一涡轮和所述第二涡轮同时按照相反的旋转方向运动;

所述第一涡轮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第一主动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涡轮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与所述第二主动支架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通过所述蜗杆、所述第一涡轮和所述第二涡轮的相互配合而驱动所述第一主动支架和所述第二主动支架相互远离或者靠近。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蜗杆上的螺旋驱动凹槽和第一涡轮、第二涡轮上的凸起块的配合,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控制第一主动支架和第二主动支架之间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从而实现折叠支撑架体展开或者折叠。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撑面板和第二支撑面板,所述伺服电机、所述蜗杆、所述第一涡轮和所述第二涡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面板和所述第二支撑面板内,所述第一连接轴和所述第二连接轴外露于所述第一支撑面板或者所述第二支撑面板外。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支撑面板和第二支撑面板,将伺服电机、蜗杆、第一涡轮和第二涡轮整合在一起组成动力总成,只需要配合外露的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即可控制折叠支撑架体实现展开或者折叠。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面板和/或所述第二支撑面板上设置有若干支架转轴,所述支架转轴与所述被动支架一一对应;

所述被动下支架的下端铰接设置于所述支架转轴上,所述被动下支架绕所述支架转轴旋转。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支架转轴即可实现被动支架的转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收放驱动组件;

所述收放驱动组件与所述折叠驱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收放驱动组件用于通过所述折叠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折叠支撑架体。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收放驱动组件可实现折叠支撑架体的收放。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收纳盒;

所述收放驱动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收纳盒内,所述收放驱动组件位于所述收纳盒的一侧,所述收放驱动组件用于通过所述折叠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折叠支撑架体进出所述收纳盒。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有收纳盒,配合收放驱动组件可实现在使用完成后将折叠支撑架体收入收纳盒,或者在开始使用前将折叠支撑架体从收纳盒内取出。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支撑面为纤维织布。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纤维织布作为柔性支撑面,具有成本低、结构牢固和便于多次折叠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式oled显示设备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式oled显示设备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式oled显示设备第三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式oled显示设备中折叠支撑架体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式oled显示设备中折叠驱动组件的整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式oled显示设备中折叠驱动组件的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式oled显示设备中折叠驱动组件的整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式oled显示设备中折叠驱动组件的分解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式oled显示设备中被动支架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式oled显示设备中被动支架的另一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折叠支撑架体1、折叠驱动组件2、收放驱动组件3、收纳盒4;

柔性支撑面101、第一主动支架102、第二主动支架103、被动支架104、被动上支架105、被动下支架106、第一磁极107、第二磁极108、第三磁极109、第四磁极110;

伺服电机201、蜗杆202、第一涡轮203、第二涡轮204、第一支撑面板205、第二支撑面板206、支架转轴20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城镇化的推进压缩了城市人们的生活空间,而物质生活的丰富却使得人们对于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于电视机需要清晰度更高、尺寸更大、显示效果更好的显示设备。看起来,这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然而,oled的出现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又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通过载流子的注入和复合而致发光的现象,其发光强度与注入的电流成正比。oled在电场的作用下,阳极产生的空穴和阴极产生的电子就会发生移动,分别向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注入,迁移到发光层,当二者在发光层相遇时,产生能量激子,从而激发发光分子最终产生可见。oled显示设备具有更薄、更轻且更富于柔韧性的优点,逐渐推动电视行业进入oled时代,也给了电视形态的的更多可能性。但是,在oled技术已经成熟运用于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的今天,业界仍未对如何兼顾尺寸、空间和安全性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式oled显示设备,其结构主要包括折叠支撑架体1和折叠驱动组件2。具体地,所述折叠支撑架体1上设置有柔性支撑面101,所述柔性支撑面101上设置有oled柔性屏幕;柔性支撑面101和oled柔性屏幕之间的结构关系就犹如两款布一般,柔性支撑面101起到结构支撑作用,oled柔性屏幕直接设置于柔性支撑面101上;所述折叠驱动组件2与所述折叠支撑架体1连接,所述折叠驱动组件2驱动所述折叠支撑架体1展开或者折叠。

当需要使用显示设备时,此时需要显示设备具备显示尺寸大的优点,可通过折叠驱动组件2驱动折叠支撑架体1展开,即可控制柔性支撑面101连同oled柔性屏幕展开,oled柔性屏幕完全展开后,便可以得到一个很大的显示尺寸。当不需要使用显示设备时,此时需要显示设备具备整体尺寸小、占用空间小和安全性能高等优点,可通过折叠驱动组件2驱动折叠支撑架体1折叠,即可控制柔性支撑面101连同oled柔性屏幕折叠起来,此时可达到便于存放的效果,同时避免因不慎碰撞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折叠支撑架体1和折叠驱动组件2等结构,通过折叠支撑架体1和折叠驱动组件2的结构设置,兼顾显示设备的尺寸、空间和安全性等方面,以更加便于用户的日常使用,至于oled柔性屏幕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所在。现有技术中oled技术已经成熟应用于显示设备中,现有技术中所有能够实现显示功能的oled柔性屏幕,均可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特此说明。

如图3、图7和图8所示,优选地,除了折叠支撑架体1和折叠驱动组件2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可折叠式oled显示设备还包括一收放驱动组件3。所述收放驱动组件3与所述折叠驱动组件2固定连接,所述收放驱动组件3用于通过所述折叠驱动组件2驱动所述折叠支撑架体1。具体地,所述收放驱动组件3为驱动电机。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优选地,除了折叠支撑架体1、折叠驱动组件2和收放驱动组件3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可折叠式oled显示设备还包括一收纳盒4;所述收放驱动组件3固定设置于所述收纳盒4内,所述收放驱动组件3位于所述收纳盒4的一侧,所述收放驱动组件3用于通过所述折叠驱动组件2驱动所述折叠支撑架体1进出所述收纳盒4。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有收放驱动组件3和收纳盒4,能够进一步压缩显示设备的体积。收放驱动组件3的作用在于将处于折叠状态的折叠支撑架体1收入收纳盒4中,又或者将收纳盒4内的折叠支撑架体1取出。简单地说,收放驱动组件3的作用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中可折叠式oled显示设备在图2和图3两个状态下的转换。因此,通过收放驱动组件3可实现折叠支撑架体1的收放;而设置有收纳盒4,配合收放驱动组件3可实现在使用完成后将折叠支撑架体1收入收纳盒4,或者在开始使用前将折叠支撑架体1从收纳盒4内取出。

图1、图2和图3分别展现了本可折叠式oled显示设备的三个不同状态。图1中,折叠驱动组件2驱动折叠支撑架体1展开;图2中,折叠驱动组件2驱动折叠支撑架体1折叠;图3中,折叠后的折叠支撑架体1收纳起来,进一步缩小空间。如此一来,便能够兼顾显示设备的尺寸、空间和安全性,适应市场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图3并非折叠支撑架体1收入收纳盒4中的状态图,而是折叠支撑架体1收入收纳盒4中的分解状态图。当折叠支撑架体1收入收纳盒4中,折叠支撑架体1、折叠驱动组件2和收放驱动组件3均位于收纳盒4的内部腔体内,而不是位于收纳盒4的内部腔体外。

如图4所示,所述折叠支撑架体1包括第一主动支架102、第二主动支架103和若干个被动支架104,若干个所述被动支架104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主动支架102和所述第二主动支架103之间。

所述柔性支撑面101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主动支架102、所述第二主动支架103和所述被动支架104的上部,所述第一主动支架102、所述第二主动支架103和所述被动支架104的下端铰接于所述折叠驱动组件2上,所述柔性支撑面101、所述第一主动支架102、所述第二主动支架103和所述被动支架104组成可相互展开或者相互折叠的扇形结构。

通过第一主动支架102、第二主动支架103和若干个被动支架104组成可相互展开或者相互折叠的扇形结构,能够实现更好的折叠效率,能够更好地兼顾显示设备的尺寸、空间和安全性。

在正常工作的过程中,oled柔性屏幕需要通电才能实现其基本的显示功能,这就需要在oled柔性屏幕上连接有电线,然而,电线的存在,就会使得本实用新型中的显示设备结构趋于复杂,需要避免电线妨碍折叠支撑架体1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的切换。

优选地,所述第一主动支架102、所述第二主动支架103和所述被动支架104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形成有用于放置电线的布线腔体。将第一主动支架102、第二主动支架103和被动支架104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中空结构,通过该中空结构放置电线,能够使得显示设备的结构更加合理。

如图9所示,为了使得支撑架体能够更加高效地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所述被动支架104包括被动上支架105、被动下支架106和开合转动轴。所述柔性支撑面101固定设置于所述被动上支架105上,所述被动下支架106铰接于所述折叠驱动组件2上,所述开合转动轴设置于所述被动上支架105和所述被动下支架106之间。

如图10所示,所述被动上支架105和所述被动下支架106为扁平长条形结构,所述被动上支架105下端的相对两边设置有第一磁极107和第二磁极108,所述被动下支架106上端的相对两边设置有第三磁极109和第四磁极110,所述第一磁极107和所述第三磁极109通过磁力相互吸引,所述第二磁极108和所述第四磁极110通过磁力相互吸引。

被动支架104的具体结构和工作过程是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创新点之一。一方面,被动支架104包括被动上支架105、被动下支架106和开合转动轴,另一方面,被动上支架105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磁极107和第二磁极108,被动下支架106的上端设置有第三磁极109和第四磁极110,而且,第一磁极107和第三磁极109通过磁力相互吸引,第二磁极108和第四磁极110通过磁力相互吸引。本实用新型中的显示设备就是通过以上结构来实现折叠支撑架体1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的切换的。

折叠支撑架体1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为:折叠驱动组件2驱动第一主动支架102和第二主动支架103相互远离,此时,第一主动支架102和第二主动支架103会从柔性支撑面101的两边分别施加一个方向相反的拉扯力,这对拉扯力会将柔性支撑面101和oled柔性屏幕逐渐拉扯开来。在此过程中,柔性支撑面101又会对被动上支架105施加一个旋转力,此旋转力逐渐会克服被动上支架105和被动下支架106之间的磁力作用,使得被动上支架105绕着开合转动轴正向旋转,而被动下支架106则不会发生旋转,只会做扇形展开,从而使得折叠支撑架体1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

折叠支撑架体1从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为:折叠驱动组件2驱动第一主动支架102和第二主动支架103相互靠近,此时,第一主动支架102和第二主动支架103施加在柔性支撑面101的两边的拉扯力逐渐消失,同时柔性支撑面101对被动上支架105的旋转力也逐渐消失,此时,被动上支架105和被动下支架106之间的磁力作用发挥作用,使得被动上支架105绕着开合转动轴反向旋转,而被动下支架106则不会发生旋转,只会做扇形收拢,从而使得折叠支撑架体1从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只需要用所述折叠驱动组件2驱动所述第一主动支架102和所述第二主动支架103相互远离或者靠近,带动所述被动上支架105克服磁力作用而绕着所述开合转动轴相对于所述被动下支架106转动,即可驱动所述第一主动支架102、所述第二主动支架103和若干个所述被动支架104的展开或者折叠,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等优点。

如图5和图6所示,优选地,所述折叠驱动组件2包括伺服电机201、蜗杆202、第一涡轮203和第二涡轮204;所述蜗杆202设置于所述伺服电机201的动力输出轴上,所述蜗杆202上设置有螺旋驱动凹槽;所述第一涡轮203和所述第二涡轮204设置于所述蜗杆202的两侧,所述第一涡轮203和所述第二涡轮204上设置有凸起块,所述第一涡轮203和所述第二涡轮204上的凸起块活动嵌套于所述螺旋驱动凹槽内;所述伺服电机201带动所述蜗杆202转动,所述蜗杆202通过所述螺旋驱动凹槽和所述凸起块的配合,驱动所述第一涡轮203和所述第二涡轮204同时按照相反的旋转方向运动。

所述第一涡轮203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第一主动支架10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涡轮204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与所述第二主动支架103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201通过所述蜗杆202、所述第一涡轮203和所述第二涡轮204的相互配合而驱动所述第一主动支架102和所述第二主动支架103相互远离或者靠近。

要使得所述第一主动支架102和所述第二主动支架103相互远离或者靠近的过程中,第一主动支架102和第二主动支架103的运动状态是相反的,通常情况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一般都需要分别在第一主动支架102和第二主动支架103设置有不同的动力源。而本实用新型通过蜗杆202上的螺旋驱动凹槽和第一涡轮203、第二涡轮204上的凸起块的配合,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控制第一主动支架102和第二主动支架103之间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从而实现折叠支撑架体1展开或者折叠,能够进一步简化显示设备的结构。

如图7和图8所示,优选地,所述折叠驱动组件2还包括第一支撑面板205和第二支撑面板206,所述伺服电机201、所述蜗杆202、所述第一涡轮203和所述第二涡轮204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面板205和所述第二支撑面板206内,所述第一连接轴和所述第二连接轴外露于所述第一支撑面板205或者所述第二支撑面板206外。具体地,所述收放驱动组件3与所述第二支撑面板206固定连接。

通过第一支撑面板205和第二支撑面板206,将伺服电机201、蜗杆202、第一涡轮203和第二涡轮204整合在一起组成动力总成,只需要配合外露的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即可控制折叠支撑架体1实现展开或者折叠。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面板205和/或所述第二支撑面板206上设置有若干支架转轴207,所述支架转轴207与所述被动支架104一一对应;所述被动下支架106的下端铰接设置于所述支架转轴207上,所述被动下支架106绕所述支架转轴207旋转。通过支架转轴207即可实现被动支架104的转动,使得多个被动下支架106能够进行扇形展开或者扇形收拢。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柔性支撑面101为纤维织布。采用纤维织布作为柔性支撑面101,具有成本低、结构牢固和便于多次折叠的优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式oled显示设备,包括:折叠支撑架体1,所述折叠支撑架体1上设置有柔性支撑面101,所述柔性支撑面101上设置有oled柔性屏幕;折叠驱动组件2,所述折叠驱动组件2与所述折叠支撑架体1连接,所述折叠驱动组件2驱动所述折叠支撑架体1展开或者折叠。当需要使用时,通过折叠驱动组件2驱动折叠支撑架体1展开,即可控制柔性支撑面101连同oled柔性屏幕展开;当不需要使用时,通过折叠驱动组件2驱动折叠支撑架体1折叠,即可控制柔性支撑面101连同oled柔性屏幕折叠。如此一来,便能够兼顾显示设备的尺寸、空间和安全性,适应市场需求。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