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印瓶贴标签膜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52530发布日期:2021-04-20 23:53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彩印瓶贴标签膜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彩印瓶贴标签膜片。


背景技术:

2.标签是用于粘贴、印刷、转移在标的物表面、或标的物包装、或标的物附属物(如商品挂牌、名片以及防伪证卡)上。然而,现有用于彩印瓶上的标签膜片存在以下问题:(1)耐高温性能欠佳,用户在重复使用瓶子时,若在其内部装上高温液体,非常容易导致标签膜片变形卷缩,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2)膜片的表面一般会印刷有特定的图案,若瓶子经常置于阳光下,就会被太阳光的紫外线辐射,容易导致图案颜色深度降低,从而降低瓶子的美观性;(3)现有的标签膜片不具备异味吸附的功能,无论是瓶身自发出来的异味还是通过外部环境而附在膜片的异味,若不能将其吸附除去,将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也会降低其自身的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彩印瓶贴标签膜片,该标签膜片通过改进后,能够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5.彩印瓶贴标签膜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粘接层、离型层、第一耐高温层、第二耐高温层、硬质层、净味层、印刷层和防紫外线层,所述粘接层的顶面粘接有离型层,所述离型层的顶面粘接有第一耐高温层,所述第一耐高温层的顶面粘接有第二耐高温层,所述第二耐高温层的顶面粘接有硬质层,所述硬质层的顶面粘接有净味层,所述净味层的顶面粘接有印刷层,所述印刷层的顶面粘接有防紫外线层。
6.进一步的,所述粘接层为不干胶层,所述粘接层的厚度为10微米。
7.进一步的,所述离型层为离型膜层,所述离型层的厚度为15微米。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耐高温层和第二耐高温层均为透明聚酯薄膜层,所述第一耐高温层和第二耐高温层的厚度均为25微米。聚酯薄膜通过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挤压成厚度较大的板状材料,再经过拉伸制成聚酯薄膜。通常是有光泽且透明无色,有着良好的机械性能、防穿刺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而且,还有良好的气密性、耐高温以及耐低温能力。
9.进一步的,所述硬质层为硬质pvc膜层,所述硬质层的厚度为20微米。
10.进一步的,所述净味层为活性炭纤维层,所述净味层的厚度为35微米。
11.进一步的,所述印刷层为印刷塑料层,所述印刷层的厚度为50微米。
12.进一步的,所述防紫外线层为透明抗紫外线pc膜层,所述防紫外线层的厚度为25微米。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第一耐高温层和第二耐高温层,能够有效提高本膜片的耐高温性能,防止膜片在高温环境下变形卷缩,而且,通过在印刷层的表面设有防紫外线层,能够有效保护印刷层上的图案,确保膜片图案的美观性,最后,通
过设有净味层,能够有效吸收膜片上所产生的异味,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效果,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粘接层;2、离型层;3、第一耐高温层;4、第二耐高温层;5、硬质层;6、净味层;7、印刷层;8、防紫外线层。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17.如图1所示,彩印瓶贴标签膜片,它包括粘接层1、离型层2、第一耐高温层3、第二耐高温层4、硬质层5、净味层6、印刷层7和防紫外线层8,所述粘接层1的顶面粘接有离型层2,所述离型层2的顶面粘接有第一耐高温层3,所述第一耐高温层3的顶面粘接有第二耐高温层4,所述第二耐高温层4的顶面粘接有硬质层5,所述硬质层5的顶面粘接有净味层6,所述净味层6的顶面粘接有印刷层7,所述印刷层7的顶面粘接有防紫外线层8。
18.所述粘接层1为不干胶层,所述粘接层1的厚度为10微米。
19.所述离型层2为离型膜层,所述离型层2的厚度为15微米。
20.所述第一耐高温层3和第二耐高温层4均为透明聚酯薄膜层,所述第一耐高温层3和第二耐高温层4的厚度均为25微米。聚酯薄膜通过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挤压成厚度较大的板状材料,再经过拉伸制成聚酯薄膜。通常是有光泽且透明无色,有着良好的机械性能、防穿刺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而且,还有良好的气密性、耐高温以及耐低温能力。
21.所述硬质层5为硬质pvc膜层,所述硬质层5的厚度为20微米。通过采用硬质pvc膜,能够整体提高本膜片的防刺穿能力,进一步延长其使用寿命。
22.所述净味层6为活性炭纤维层,所述净味层6的厚度为35微米。
23.所述印刷层7为印刷塑料层,所述印刷层7的厚度为50微米。
24.所述防紫外线层8为透明抗紫外线pc膜层,所述防紫外线层8的厚度为25微米。
2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有第一耐高温层3和第二耐高温层4,能够有效提高本膜片的耐高温性能,防止膜片在高温环境下变形卷缩;通过在印刷层7的表面设有防紫外线层8,能够有效保护印刷层7上的图案,确保膜片图案的美观性;通过设有净味层6,能够有效吸收膜片上所产生的异味,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效果。
26.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