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坦克教练车任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29186发布日期:2021-02-03 18:00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新型坦克教练车任务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练车训练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坦克教练车任务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坦克是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之一,具有直射火力、越野能力和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是陆地武器中重要性唯一高于轮式装甲车的存在,主要用来与对方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歼灭敌方陆上力量。
[0003]
近年来,随着装备更新换代,大批老坦克面临退役报废。同时一些院校和部队训练基地却一直苦于没有新型坦克专用教练车开展训练。若能将退役坦克改装为教练车则能很好地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充分使用退役后的坦克并能实现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一体化的新型坦克教练车任务系统。
[0005]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武器系统、通信系统、训练控制系统;所述训练控制系统包括训练控制计算机、坦克内教员监视器、外部教员台,所述训练控制系统通过以太网连接所述武器系统和所述通信系统,所述训练控制计算机完成训练操作数据采集传输和训练控制信息下传,所述训练控制计算机通过视频链路采集所述武器系统的火控视频,所述训练控制计算机根据训练数据进行评估并将评估数据与采集数据共同打包以以太网传输给所述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再将评估数据与采集数据传输给所述外部教员台,所述训练控制计算机处理后以vga形式传至所述坦克内教员监视器进行显示。
[0006]
进一步,所述武器系统包括火控分系统和炮控分系统,所述火控分系统包括炮长镜、车长镜、火控计算机、操纵台、武器模拟激光发射器、命中模拟激光接收器,所述火控计算机与所述炮控分系统用串口相连,所述炮长镜、所述车长镜、所述武器模拟激光发射器通过串口连接到所述火控计算机,炮长视频和车长视频连接到所述训练控制计算机,所述火控计算机通过以太网与所述训练控制计算机连接,所述武器模拟激光发射器与所述炮长镜中激光测距器合并且安装于所述炮长镜内,所述命中模拟激光接收器均匀分布于坦克外部,所述命中模拟激光接收器信号以i/o接口连接到所述火控计算机,所述操纵台通过a/d或i/o接口连接到所述火控计算机。
[0007]
进一步,所述通信系统通信系统包括车通分系统、电台分系统和数字化单元分系统,所述车通分系统、所述电台分系统和所述数字化单元分系统均用以太网连接所述训练控制计算机。
[0008]
进一步,所述车通分系统包括车内通讯单元和车际通讯单元。
[0009]
进一步,所述数字化单元分系统包括战术终端和导航定位设备。
[0010]
进一步,所述电气系统包括仪表分系统和电源分系统。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改造、加装相应的训练装置,实现3、4
代坦克驾驶员驾驶,炮长和车长的射击、通信,以及整车乘员协同、分队对抗指挥等动态实装模拟训练考评;还可进行静态炮长和车长的射击、通信实装模拟训练考评;并且可为战法研究、装备论证以及装备作战试验提供科学的大数据依据。
[0012]
新型坦克教练车具备3、4代坦克射击、通信训练功能,可在实装环境下完成射击、通信技术训练、整车乘员协同训练及考核,可实现《装甲兵专业技术教范》中规定的坦克火炮和并列机枪射击训练及考核科目共32个, 科目训练覆盖率为100%,以及坦克通信训练考核全部11个科目,训练科目覆盖率为100%。此外在多功能炮长镜、车长镜支持下实现车场静态环境下单车/分队射击模拟训练。
[0013]
新型坦克教练车在数字化训练场相关设施支持下,可实现多台装备编组使用,进行实装实地综合战术演练,考核分队各级指挥员的指挥协同能力。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图;
[0015]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组成图;
[0016]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训练控制系统的原理结构图;
[0017]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武器系统1的原理结构图;
[0018]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通信系统2的原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包括包括武器系统1、通信系统2、训练控制系统3;所述训练控制系统3包括训练控制计算机31、坦克内教员监视器32、外部教员台33,所述训练控制系统3通过以太网连接所述武器系统1和所述通信系统2,所述训练控制计算机31完成训练操作数据采集传输和训练控制信息下传,所述训练控制计算机31通过视频链路采集所述武器系统1的火控视频,所述训练控制计算机31根据训练数据进行评估并将评估数据与采集数据共同打包以以太网传输给所述通信系统2,所述通信系统2再将评估数据与采集数据传输给所述外部教员台33,所述训练控制计算机31处理后以vga形式传至所述坦克内教员监视器32进行显示。
[0020]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武器系统1包括火控分系统11和炮控分系统12,所述火控分系统11包括炮长镜111、车长镜112、火控计算机113、操纵台114、武器模拟激光发射器115、命中模拟激光接收器116,所述火控计算机113与所述炮控分系统12用串口相连,所述炮长镜111、所述车长镜112、所述武器模拟激光发射器115通过串口连接到所述火控计算机113,炮长视频和车长视频连接到所述训练控制计算机31,所述火控计算机113通过以太网与所述训练控制计算机31连接,所述武器模拟激光发射器115与所述炮长镜111中激光测距器合并且安装于所述炮长镜111内,所述命中模拟激光接收器116均匀分布于坦克外部,所述命中模拟激光接收器116信号以i/o接口连接到所述火控计算机113,所述操纵台114通过a/d或i/o接口连接到所述火控计算机113。系统中设备外形及人机交互和视觉、感觉与某型坦克一致,完成武器发射科目。火控分系统与炮控分系统用1132串口相连。火控分系统传输炮长镜中上反镜相对坦克基准水平转动角度和角速度,炮控系统返回炮塔对坦克基准水平转动角度和角速度。还可通过提供虚拟训练场景给炮长镜和车长镜,完成虚拟场
景模拟训练。
[0021]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系统2通信系统包括车通分系统21、电台分系统22和数字化单元分系统23,所述车通分系统21、所述电台分系统22和所述数字化单元分系统23均用以太网连接所述训练控制计算机31。
[002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通分系统21包括车内通讯单元211和车际通讯单元212。
[002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数字化单元分系统23包括战术终端231和导航定位设备232。
[0024]
在本实施例中,系统中设备外形及人机交互和视觉、感觉与某型坦克相应设备一致,完成车内通、车际通、数字化指挥信息交互等通信训练科目。
[0025]
车内通以1号盒为核心,连接各战斗位置的2号盒,在正确操作下,完成车内通话功能。
[0026]
通过1号盒与电台的正确操作将语音传输到目的电台,接收电台传来的语音,完成车际通。
[0027]
指挥车内按要求配置2部电台,功能与操作同实装。
[0028]
数字化单元包括战术终端和导航定位设备,在电台配合下,完成数字化指挥信息交互功能。
[0029]
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一体化设计。在系统功能设计上,以技术训练为基础、战术训练为突破,宽带通信、导调监控系统为支撑,共同构成智能化信息化训练评估体系,实现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有机融合。
[0030]
本实用新型采用数据采集和数据传输一体化设计。在信息采集系统设计上,充分考虑单车、车际交互、监控导调生成的异构信息一体化应用,赋予一致的时统控制,纳入统一的宽带网络,实现训练大数据的高效传输和实时处理。
[0031]
实时评价与综合评估一体化设计。在评估系统设计上,建立涵盖训练全过程、系统、完整、可追溯的数据云存储体系,在确定训练评估标准基础上,通过数据分组、智能解算,实现训练的实时评价和事后综合评估。
[0032]
实装训练与仿真训练一体化设计。在组训方式设计上,针对目前各部队实装与仿真训练分步实施的现状,创新设计开放式接口,可加载已列装的模拟训练软件,实现实装训练与模拟训练“一机多能”。
[0033]
为解决实装对抗训练命中判别问题,新型坦克训练车改装设计了激光测距机,创造性应用了脉冲功率调节、编码调制、光斑控制技术,在目标/车辆上分布设置激光接收器,实现了激光命中部位的准确判断,射击车辆的对应判断,瞄准操作过程正确性判断,综合三种判断,使激光命中判别问题得以解决。不同的光斑控制算法,解决不同武器不同距离的光斑控制问题。使用弹丸编码解决连射问题。
[0034]
在新型坦克训练车部件设计上,遵循功能和操作等同设计原则,结合老旧装备改造,广泛采用工业级元部件,研制光电通信部件。通信和数传体系设计上,采用4g宽带通信电台,构建与wifi技术体制相同的大带宽无线互联网,满足训练需求。实现训练功能优先,设备保障单元简化和低成本的整体优化架构。
[003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气系统13包括仪表分系统131和电源分系统132。
[0036]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以实际方案来描述的,但是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含义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对其实施方案的修改及与其他方案的组
合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