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笔器用的新型自动进笔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29581发布日期:2021-08-20 16:42阅读:80来源:国知局
削笔器用的新型自动进笔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文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削笔器用的新型自动进笔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削笔机种类繁多,性能也不尽相同,一般削笔机上都会设有一个削笔机用自动进笔机构,顾名思义,削笔机用自动进笔机构用于自动进笔,而在削笔机结构中进笔装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削笔机的性能。

我司之前设计了一款《削笔机用自动进笔机构》,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申请,申请(专利)号:cn201721884313.3,公开了,包括第一进笔组件、第二进笔组件及蜗轮;所述的第一进笔组件和/或第二进笔组件包括叶轮;所述的蜗轮与所述的叶轮啮合,所述的蜗轮为主动件,所述的叶轮为从动件;所述的蜗轮转动带动所述的叶轮转动。该削笔机用自动进笔机构结构紧凑、工作可靠、传动平稳、效率高、寿命长、噪声小,能保证恒定的传动比。

上述结构基本能够满足产品的使用需求,但工程师在长期研究后,发现该结构能够进一步改进,以达到更加优越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削笔器用的新型自动进笔机构,提高铅笔的进出的顺畅度,延长机构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削笔器用的新型自动进笔机构,包括第一进笔组件、第二进笔组件及蜗轮,所述的第一进笔组件和/或第二进笔组件包括轴件、以及固定于轴件外的叶轮、轴套,位于轴套与叶轮之间的轴件处可活动套设胶滚,胶滚与叶轮或轴套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的蜗轮与所述的叶轮啮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蜗轮为主动件,所述的叶轮为从动件;所述的蜗轮转动带动所述的叶轮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轴件安装于削笔器并可沿着轴向移动一段距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蜗轮正转带动叶轮朝向胶滚移动,叶轮侧面与胶滚紧配则叶轮带动胶滚旋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蜗轮反转带动叶轮远离胶滚移动,轴套侧面与胶滚紧配则轴套带动胶滚旋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叶轮固定安装于轴件,所述的叶轮旋转带动轴件同步旋转、从而带动轴套同步旋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铅笔插入削笔器后则嵌入胶滚,胶滚由铅笔限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蜗轮包括本体,所述的本体的上表面设有多根呈涡轮状分布的弧形齿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首先设置胶滚为可活动套设于轴件上,并且胶滚与叶轮或轴套之间存在间隙。在使用削笔器时,即使用户在插入铅笔过程中,铅笔发生了一定的位移量,并未在整个进笔机构的中心,因为滚胶件的可活动,也就避免了铅笔卡滞、进出困难的情况。而后通过在胶滚的两侧设置叶轮与轴套,配合与叶轮啮合的蜗轮。设置在蜗轮正转时进笔,在蜗轮反转时退笔。胶滚的旋转不同于之前采用与轴件紧配的方式来带动,本实用新型的胶滚具有可活动性,因此通过在蜗轮结构旋转时能够带动整个第一进笔组件、第二进笔组件移动,即轴件、叶轮、轴套活动,从而使得胶滚与叶轮或者轴套的侧面紧配,由叶轮或者轴套带动胶滚旋转,实现铅笔的自动进笔、自动退笔。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高铅笔的进出的顺畅度,延长机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1、第一进笔组件;2、第二进笔组件;3、蜗轮;3a、本体;3b、弧形齿条;4、轴件;5、叶轮;6、轴套;7、胶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削笔器用的新型自动进笔机构,包括第一进笔组件1、第二进笔组件2及蜗轮3,所述的第一进笔组件1和/或第二进笔组件2包括轴件4、以及固定于轴件4外的叶轮5、轴套6,位于轴套6与叶轮5之间的轴件4处可活动套设胶滚7,胶滚7与叶轮5或轴套6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的蜗轮3与所述的叶轮5啮合。

轴件4安装于削笔器并可沿着轴向移动一段距离。所述的蜗轮3为主动件,所述的叶轮5为从动件;所述的蜗轮3转动带动所述的叶轮5转动。所述的蜗轮3包括本体3a,所述的本体3a的上表面设有多根呈涡轮状分布的弧形齿条3b。

蜗轮3因为其独特的结构,在蜗轮3旋转过程中,若对轴件4不做轴向的限制,那么蜗轮3旋转将通过叶轮5驱动整个轴向做轴向的移动。在铅笔插入削笔器后则嵌入胶滚7,胶滚7被铅笔限位的状态下,胶滚7保持不动,而整个第一进笔组件1或第二进笔组件2(轴件4、叶轮5、轴套6)发生轴向的移动。从而使得叶轮5侧面或轴套6侧面与胶滚7紧配,带动胶滚7移动。

具体的,所述的蜗轮3正转带动叶轮5朝向胶滚7移动,叶轮5侧面与胶滚7紧配则叶轮5带动胶滚7旋转。所述的蜗轮3反转带动叶轮5远离胶滚7移动,轴套6侧面与胶滚7紧配则轴套6带动胶滚7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正转、反转只是为了区分两种旋转方向并不相同,并不代表蜗轮3为顺时针或逆时针。

叶轮5固定安装于轴件4,所述的叶轮5旋转带动轴件4同步旋转、从而带动轴套6同步旋转。

本实用新型,通过叶轮5、轴套6的设置,带动胶滚7实现两个方向的旋转,从而能够驱动铅笔进笔、退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置,使得对零部件的尺寸精度要求降低。滚胶零件可以通过在轴向的左右移动,进行尺寸的自动补偿。也能够补偿零件的磨损,增加产品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