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警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96103发布日期:2021-06-08 20:10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用警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警示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警示装置。


背景技术:

2.安全是一个严肃而永恒的话题,需要施工工地的每一位施工人员,多一份责任、多一丝警惕,建筑工地安全建设正规化离不开警示装置。警示装置可以明确周边环境信息,强化安全管理,使身边的安全隐患一目了然,从而提高施工人员安全警惕意识,促进安全施工稳步进行。
3.相关技术为授权公告号为cn21100642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一种建筑施工建筑物保护用警示装置,该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设置有警示箱,所述警示箱的右侧栓接有警示机构,所述警示机构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内腔一体加工有固定桩,且固定桩的表面栓接有发条,所述发条的另一端栓接有转环,所述转环的表面缠绕有警示带。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支撑柱的高度固定,无法根据建筑施工工地实际需要的警示高度作出调节,导致警示作用差,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根据所需的警示高度调节警示装置,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警示装置。
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警示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建筑施工用警示装置,包括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上方的警示牌、设置在支撑架上方且用于安装警示牌的安装组件以及用于调节安装组件高度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所述第一滑杆和所述第二滑杆均竖直设置且所述第一滑杆和所述第二滑杆均与所述支撑架滑动连接,所述安装组件与所述第一滑杆和所述第二滑杆连接,所述第一滑杆和所述第二滑杆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滑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建筑工度施工现场所需的警示要求,将符合要求的警示牌安装在安装组件上,然后再根据安装要求,调整警示牌的高度。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滑动,即可实现警示牌高度的调节,如此设置,可以提高警示牌的警示作用,降低建筑工地的安全隐患。
9.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均竖直设置,所述第一滑杆和所述第一立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杆和所述第二立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横截面均为矩形,所述第一滑杆与所述第二滑杆的横截面均为矩形。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即可调节警示装置的高度。
11.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与第一立柱转动连接的第一丝杆以及与第二立柱转动连接的第二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一立柱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第一丝杆穿过所述第一滑杆且与所述第一滑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丝杆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
二立柱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第二丝杆穿过所述第二滑杆且与所述第二滑杆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一丝杆和所述第二丝杆同步同向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同步同向转动,第一丝杆与第一滑杆螺纹连接,第一滑杆无法转动,仅能沿着第一丝杆的长度方向滑动;第二丝杆与第二滑杆螺纹连接,第二滑杆无法转动,仅能沿着第二丝杆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实现安装组件在竖直方向的移动,最终改变警示牌在竖直方向的高度。
13.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横板、穿过横板且与横板转动连接的转轴、固定套设在转轴上的第一锥齿轮、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转动连接的传动轴、固定套设在传动轴上且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固定套设在传动轴靠近第一丝杆一端的第三锥齿轮、固定套设在第一丝杆上且与第三锥齿轮啮合的第四锥齿轮、固定套设在传动轴靠近第二丝杆一端的第五锥齿轮以及固定套设在第二丝杆上且与第五锥齿轮啮合的第六锥齿轮,所述横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柱的侧壁固定,所述横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柱的侧壁固定,所述传动轴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横板的长度方向一致。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转轴,驱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从而驱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转动带动第三锥齿轮和第五锥齿轮同步同向的转动,因第三锥齿轮与第一丝杆上的第四锥齿轮啮合,第五锥齿轮与第二丝杆上的第六锥齿轮啮合,从而驱动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同步同向转动。
15.优选的,所述第一立柱内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滑杆的下端固定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滑动配合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立柱内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滑杆的下端固定有与所述第二限位槽滑动配合的第二限位块。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限位块,避免第一滑杆脱离第一立柱;设置第二限位块,避免第二滑杆脱离第二立柱。
17.优选的,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固定在第一滑杆上端的第一安装杆、固定在第二滑杆上端的第二安装杆以及与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固定的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杆和所述第二安装杆均竖直设置,所述警示牌与所述安装板可拆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警示牌与安装板可拆连接,可以根据建筑施工现场的需求,更换不同的警示牌。
19.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下方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在第一立柱下端的第一支撑杆、固定在第二立柱下端的第二支撑杆、安装在第一支撑杆两端的第一万向轮以及安装在第二支撑杆两端的第二万向轮,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均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立柱的长度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横板的长度方向垂直。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万向轮和第二万向轮便于本申请警示装置的移动。
21.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端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上开设有第一腰孔,所述第一腰孔内穿过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侧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腰孔沿竖直方向开设;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两端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上开设有第二腰孔,所述第二腰孔内穿过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侧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腰孔沿竖直方向开设。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移动该警示装置时,旋出第一螺栓,向上移动第一支撑座,直至第一支撑座的底面脱离地面,然后再旋紧第一螺栓;旋出第二螺栓,向上移动第二支撑座,直至第二支撑座的底面脱离底面,然后在旋紧第二螺栓,如此即可方便推动警示装置。
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根据建筑工度施工现场所需的警示要求,将符合要求的警示牌安装在安装组件上,然后再根据安装要求,调整警示牌的高度,如此可以提高警示牌的警示作用,降低建筑工地的安全隐患;
25.2.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同步同向转动,第一丝杆与第一滑杆螺纹连接,第一滑杆无法转动,仅能沿着第一丝杆的长度方向滑动;第二丝杆与第二滑杆螺纹连接,第二滑杆无法转动,仅能沿着第二丝杆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实现安装组件在竖直方向的移动,最终改变警示牌在竖直方向的高度;
26.3.警示牌与安装板可拆连接,可以根据建筑施工现场的需求,更换不同的警示牌。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剖视图。
29.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立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立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架;11、第一立柱;111、第一滑槽;112、第一限位槽;12、第二立柱;121、第二滑槽;122、第二限位槽;2、警示牌;21、锁紧螺栓;3、安装组件;31、第一安装杆;32、第二安装杆;33、安装板;4、调节组件;41、第一滑杆;411、第一限位块;42、第二滑杆;421、第二限位块;5、第一驱动组件;51、第一丝杆;52、第二丝杆;6、第二驱动组件;61、横板;62、转轴;621、手轮;63、第一锥齿轮;64、传动轴;65、第二锥齿轮;66、第三锥齿轮;67、第四锥齿轮;68、第五锥齿轮;69、第六锥齿轮;7、支撑组件;71、第一支撑杆;72、第二支撑杆;73、第一万向轮;74、第二万向轮;75、第一支撑座;751、第一腰孔;752、第一螺栓;76、第二支撑座;761、第二腰孔;762、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施工用警示装置。参照图1,图2,一种建筑施工用警示装置包括支撑架1、警示牌2、安装组件3、调节组件4以及第一驱动组件5。
34.如图1

图2所示,支撑架1包括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均设置设置且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的横截面均为矩形,第一立柱11上沿其上端面自上而下开设有第一滑槽111,第二立柱12上沿其上端面自上而下开设有第二滑槽121。
35.如图2

图3所示,调节组件4包括第一滑杆41和第二滑杆42,第一滑杆41的横截面为矩形且第一滑杆4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立柱11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一滑杆41与第一滑槽111滑动配合。第一滑槽111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12,第一限位槽112不贯穿第一滑槽111的侧壁,第一滑杆41的下端侧壁上固定有与第一限位槽112滑动配合的第一限位
块411,设置第一限位块411避免第一滑杆41脱离第一立柱11。结合图4,第二滑杆42的横截面为矩形且第二滑杆4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立柱12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二滑杆42与第二滑槽121滑动配合。第二滑槽121的侧壁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22,第二限位槽122不贯穿第二滑槽121,第二滑杆42的下端侧壁上固定有与第二限位槽122滑动配合的第二限位块421,设置第二限位块421,避免第二滑杆42与第二立柱12脱离。
36.如图1所示,安装组件3包括第一安装杆31、第二安装杆32以及安装板33,第一安装杆31的横截面为矩形且第一安装杆3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立柱11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一安装杆31的下端固定在第一滑杆41的上端面上。第二安装杆32的横截面为矩形且第二安装杆3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立柱12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二安装杆32的下端固定在第二滑杆42的上端面上。安装板33竖直设置且安装板3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立柱11的长度方向垂直,安装板33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杆31的上端侧壁固定,安装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杆32的上端侧壁固定。警示牌2与安装板33平行设置且警示牌2通过锁紧螺栓21固定在安装板33上,需要更换警示牌2时,旋出锁紧螺栓21即可。
37.如图2所示,第一驱动组件5包括第一丝杆51和第二丝杆52,第一丝杆51位于第一滑槽111内且第一丝杆5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滑槽111的开设方向一致,第一丝杆51的下端与第一滑槽111的槽底转动连接,第一丝杆51穿过第一滑杆41且与第一滑杆41螺纹连接。第二丝杆52位于第二滑槽121内且第二丝杆5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滑槽121的开设方向一致,第二丝杆52的下端与第二滑槽121的槽底转动连接,第二丝杆52穿过第二滑杆42且与第二滑杆42螺纹配合。
38.如图2所示,第一丝杆51和第二丝杆52通过第二驱动组件6实现同步同向转动,第二驱动组件6包括横板61、转轴62、第一锥齿轮63、传动轴64、第二锥齿轮65、第三锥齿轮66、第四锥齿轮67、第五锥齿轮68以及第六锥齿轮69。横板61位于安装板33下方且横板61与安装板33平行设置,横板61的一端与第一立柱11下端的侧壁固定,横板61的另一端与第二立柱12下端的侧壁固定。转轴62与横板61垂直且转轴62穿过横板61与横板61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63固定套设在转轴62上 。传动轴64水平设置,传动轴64一端穿过第一立柱11的侧壁且与第一立柱11转动连接,传动轴64另一端穿过第二立柱12的侧壁且与第二立柱12转动连接,第二锥齿轮65固定套设在传动轴64的中部且第二锥齿轮65与第一锥齿轮63啮合。第三锥齿轮66固定套设在传动轴64靠近第一立柱11的一端,第四锥齿轮67固定套设在第一丝杆51上,第三锥齿轮66与第四锥齿轮67啮合。第五锥齿轮68固定套设在传动轴64靠近第二立柱12的一端,第六锥齿轮69固定套设在第二丝杆52上且第六锥齿轮69与第五锥齿轮68啮合。转轴62远离第一锥齿轮63的一端固定有用于驱动转轴62转动的手轮621,手轮621驱动转轴62转动,转轴62带动第一锥齿轮63转动,第一锥齿轮63带动第二锥齿轮65转动,从而驱动传动轴64转动,传动轴64转动带动第三锥齿轮66和第五锥齿轮68同步同向的转动,因第三锥齿轮66与第一丝杆51上的第四锥齿轮67啮合,第五锥齿轮68与第二丝杆52上的第六锥齿轮69啮合,从而驱动第一丝杆51和第二丝杆52同步同向转动。
39.如图1所示,支撑架1下方设置有支撑组件7,支撑组件7包括第一支撑杆71、第二支撑杆72、第一万向轮73以及第二万向轮74。第一支撑杆71固定在第一立柱11的下端,第一支撑杆7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立柱11的长度方向垂直且第一支撑杆71的长度方向与横板61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一万向轮73设置有两个,两个万向轮分别安装在第一支撑杆71的两端。第
二支撑杆72固定在第二立柱12的下端,第二支撑杆7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立柱12的长度方向垂直且第二支撑杆72的长度方向与横板61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二万向轮74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万向轮74分别安装在第二支撑杆72的两端。设置第一万向轮73和第二万向轮74便于推动本申请的警示装置移动。
40.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杆71两端的侧壁上均固定有第一支撑座75,第一支撑座75上沿着竖向开设有第一腰孔751,第一腰孔751内穿过有第一螺栓752,第一螺栓752与第一支撑杆71螺纹连接。第二支撑杆72两端的侧壁上均固定有第二支撑座76,第二支撑座76上沿着竖向开设有第二腰孔761,第二腰孔761内穿过有第二螺栓762,第二螺栓762与第二支撑杆72螺纹连接。需要移动该警示装置时,旋出第一螺栓752,向上移动第一支撑座75,直至第一支撑座75的底面脱离地面,然后再旋紧第一螺栓752;旋出第二螺栓762,向上移动第二支撑座76,直至第二支撑座76的底面脱离底面,然后在旋紧第二螺栓762,如此即可方便推动警示装置。
41.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建筑施工用警示装置的实施原理为:根据建筑工度施工现场所需的警示要求,将符合要求的警示牌2安装在安装组件3上,然后再根据安装要求,调整警示牌2的高度。转动手轮621,驱动传动轴64转动,从而驱动第一丝杆51和第二丝杆52同步同向转动,第一丝杆51转动,驱动第一滑杆41在第一丝杆51的轴线方向滑动,第二丝杆52转动,驱动第二滑杆42在第二丝杆52的轴线方向滑动。第一滑杆41和第二滑杆42的滑动,带动第一安装杆31和第二安装杆32在竖直方向移动,从而实现警示牌2在竖直方向高度的改变。
42.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