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化静脉注射模型

文档序号:27272439发布日期:2021-11-06 02:55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视化静脉注射模型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射模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视化静脉注射模型。


背景技术:

2.静脉注射是将无菌药液注入到静脉中。静脉注射多以针筒或头皮针直接注入静脉,针头是一斜面结构。静脉注射是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操作技能,静脉注射失败是常见的护理操作问题,护士一般通过回抽活塞观察是否有回血以及推药是否通畅来辅助判断静脉注射穿刺是否成功,但是静脉注射穿刺失败有很多原因和表现:当针头未完全刺入静脉时,部分针头在血管外,此时回抽也有回血,但是药物部分进入皮下组织,未完全进入静脉血管中;当针头部分穿破对侧血管,回抽会有回血,但是药物部分进入血管下深部组织,未完全进入静脉血管中。所以依靠回抽回血和推药顺利不能够真正反映静脉注射操作是否成功,与临床实际相差较大,不能完全达到仿真效果。医护人员要熟练的掌握静脉注射,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目前虽然有静脉注射模型,但是功能比较单一,一般都是用橡胶管模仿血管,海绵垫模拟肌肉组织,橡胶管需灌入红色液体模仿人体血液,长期穿刺可能导致橡胶管老化而漏液;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频繁注射,海绵垫潮湿糜烂,需要整体更换,耗材成本巨大;另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现有模型不能纠正学员的错误穿刺手法,学生无法准确收到是否穿刺成功的反馈。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可视化静脉注射模型,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视化静脉注射模型,以解决上述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视化静脉注射模型,包括仿真皮肤层、仿真皮下组织、仿真静脉血管和仿真脂肪层,所述仿真皮肤层、仿真皮下组织、仿真静脉血管和仿真脂肪层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所述仿真静脉血管上层内壁均匀贴合有第一导电层,所述仿真静脉血管对侧内壁均匀贴合有第二导电层,所述仿真皮肤层外表面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电连接的第一警示组件和第二警示组件。
5.优选的,所述第一警示组件包括第一电子触发器和第一警示器,所述第一警示器与第一导电层均与第一电子触发器电连接。
6.优选的,所述第二警示组件包括第二电子触发器和第二警示器,所述第二警示器与第二导电层均与第二电子触发器电连接。
7.优选的,所述第一警示器和第二警示器均为警示灯。
8.优选的,所述仿真皮肤层、仿真皮下组织、仿真静脉血管和仿真脂肪层均由橡胶材质制成。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当针头完全透过仿真皮肤层和仿真皮下组织进入仿真静脉血管内时第一导电层激活,从而使第一警示组件发出警示,当操作者放平针头并沿仿真静脉血管走向潜行少许,第二警示组件始终未发
出警示,则表示针头已完全在血管内,静脉注射穿刺成功;当第二警示组件发出警示,则代表针头接触仿真静脉血管对侧内壁即将穿破仿真静脉血管,从而能够准确快速的反馈学生的穿刺手法是否规范。
附图说明
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3.1、仿真皮肤层;2、仿真皮下组织;3、仿真静脉血管;4、仿真脂肪层; 5、第一导电层;6、第二导电层;7、第一警示组件;71、第一电子触发器; 72、第一警示器;8、第二警示组件;81、第二电子触发器;82、第二警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5.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视化静脉注射模型,包括仿真皮肤层1、仿真皮下组织2、仿真静脉血管3和仿真脂肪层4,仿真皮肤层1、仿真皮下组织2、仿真静脉血管3和仿真脂肪层4从上往下依次设置,仿真静脉血管3上层内壁均匀贴合有第一导电层5,仿真静脉血管3对侧内壁均匀贴合有第二导电层6,仿真皮肤层1外表面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导电层 5和第二导电层6电连接的第一警示组件7和第二警示组件8。
16.具体的,第一警示组件7包括第一电子触发器71和第一警示器72,第一警示器72与第一导电层5均与第一电子触发器71电连接。
17.具体的,第二警示组件8包括第二电子触发器81和第二警示器82,第二警示器82与第二导电层6均与第二电子触发器81电连接。
18.具体的,第一警示器72和第二警示器82均为警示灯,且两组警示灯分别为绿色警示灯和红色警示灯。
19.具体的,仿真皮肤层1、仿真皮下组织2、仿真静脉血管3和仿真脂肪层 4均由橡胶材质制成。
20.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
21.当针头完全透过仿真皮肤层1和仿真皮下组织2进入仿真静脉血管3内时第一导电层71激活,通过第一电子触发器71触发第一警示器72发出警示,即一组绿色指示灯亮起,当操作者放平针头并沿仿真静脉血管3走向潜行少许,若第二警示组件始终未发出警示,则表示针头已完全在血管内,静脉注射穿刺成功;当针头触碰到第二导电层82,则第二导电层82激活并通过第二电子触发器81触发第二警示器82发出警示,即红色警示灯亮起,则代表针
头接触仿真静脉血管对侧内壁即将穿破仿真静脉血管;从而能够准确快速的反馈学生的穿刺手法是否规范,以纠正学生的穿刺手法。
2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23.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视化静脉注射模型,包括仿真皮肤层(1)、仿真皮下组织(2)、仿真静脉血管(3)和仿真脂肪层(4),所述仿真皮肤层(1)、仿真皮下组织(2)、仿真静脉血管(3)和仿真脂肪层(4)从上往下依次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静脉血管(3)上层内壁均匀贴合有第一导电层(5),所述仿真静脉血管(3)对侧内壁均匀贴合有第二导电层(6),所述仿真皮肤层(1)外表面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导电层(5)和第二导电层(6)电连接的第一警示组件(7)和第二警示组件(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化静脉注射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警示组件(7)包括第一电子触发器(71)和第一警示器(72),所述第一警示器(72)与第一导电层(5)均与第一电子触发器(71)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视化静脉注射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警示组件(8)包括第二电子触发器(81)和第二警示器(82),所述第二警示器(82)与第二导电层(6)均与第二电子触发器(81)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视化静脉注射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警示器(72)和第二警示器(82)均为警示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化静脉注射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皮肤层(1)、仿真皮下组织(2)、仿真静脉血管(3)和仿真脂肪层(4)均由橡胶材质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注射模型技术领域的一种可视化静脉注射模型,包括仿真皮肤层、仿真皮下组织、仿真静脉血管和仿真脂肪层,仿真静脉血管上层内壁均匀贴合有第一导电层,仿真静脉血管对侧内壁均匀贴合有第二导电层,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当针头完全透过仿真皮肤层和仿真皮下组织进入仿真静脉血管内时第一导电层激活,从而使第一警示组件发出警示,当操作者放平针头并沿仿真静脉血管走向潜行少许,第二警示组件始终未发出警示,则表示针头已完全在血管内,静脉注射穿刺成功;当第二警示组件发出警示,则代表针头接触仿真静脉血管对侧内壁即将穿破仿真静脉血管,从而能够准确快速的反馈学生的穿刺手法是否规范。馈学生的穿刺手法是否规范。馈学生的穿刺手法是否规范。


技术研发人员:梅阳阳 王宪宁 贾菁菁 吴美丹 曾旭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0.12.11
技术公布日:2021/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