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地球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47917发布日期:2021-10-24 07:31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地球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球仪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多功能地球仪。


背景技术:

2.地球仪是常用的地理教具,使用它可以让学生清楚直观的了解地球的形状以及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分部等,现有技术中地球仪的结构主要包括基座、c型支架和转动设置在c型支架的球体,球体倾斜设置在c型支架上,转动球体可演示地球的自转,此种普通的地球仪功能比较单一,不能帮助学生理解地球昼夜变化的原因以及地球四季光照变化的原因。
3.现有技术中虽然也有球体内带灯板的地球仪,但是只能演示地球的昼夜变化,无法演示地球四季光照的变化。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演示地球昼夜变化以及四季光照变化的地球仪。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地球仪,包括基座、c 型支架和球体,球体倾斜转动设置在c型支架上,球体与c型支架的连接处设有l型支架,球体内固定设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转动套接在l型支架的一端,l型支架上设有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上设有将球体分为两半的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灯板。
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地球仪连接板将球体一分为二,一侧量一侧暗可演示地球的昼夜变化,球体转动一定圈数后可带动连接板转动一圈,可演示地球的四季光照变化。
7.优选的,所述l型支架包括竖直杆和弧形的水平杆,竖直杆贯穿球体与c型支架连接,球体通过竖直杆与c型支架一端转动连接。竖直杆充当球体与c型支架之间的转轴,可减少部件的设置,球体为弧形结构,将位于球体内部的水平杆设计成弧形结构可将水平板与球体贴合更紧密,减小连接板与球体之间的间隙,增强演示学习效果。
8.优选的,所述l型支架设置在c型支架的上方位置。也就是设置在球体的上侧,可减小因重力对转动产生的影响。
9.优选的,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设置在水平杆与球体内表面之间,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为向内弯曲的弧形结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形状与水平杆的形状均与球体内部形状相贴合,可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减小各个部件之间的间隙,进而减小连接板端部与球体之间的空隙,可使连接板两侧的亮光和黑暗效果更明显。而且将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设置在水平杆与球体内表面之间也起到结构更加紧凑稳固的作用。
10.优选的,还包括与灯板连接的导线,竖直杆设有通孔,导线从基座、c型支架依次排布后从竖直杆上的通孔进入球体内。采用外部导线连接电源的方式可避免更换电池的情况,并且导线的排布可实现完全隐藏的目的,使地球仪整体更加简洁美观。
11.优选的,所述主动齿轮上一体成型设有套筒,球体外侧设有套接在套筒上的刻度
盘,球体与套筒之间为固定连接。套接的方式比较好安装,球体转动时可同时带着刻度盘和主动齿轮主动,此种结构简单实用。
12.优选的,所述从动齿轮上固定设有中心轴,中心轴上设有插槽,所述连接板端部插接在插槽内。插接的方式安装比较简单。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地球仪的外形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地球仪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地球仪内部的局部放大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地球仪去掉上球体的结构示意图。
17.如图所示:1、基座,2、c型支架,3、球体,3.1、上球体,3.2、下球体,4、l型支架, 4.1、竖直杆,4.2、水平杆,5、主动齿轮,6、从动齿轮,7、连接板,8、灯,9、导线,10、套筒,11、刻度盘,12、中心轴,13、赤道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9.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自转的同事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是产生昼夜变化的原因,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是产生四季变化的原因,地球是倾斜转动的,并且在公转的过程中,倾斜的方向是不变的,体现在地球仪是球体为倾斜设置,北半球夏季时,太阳照北半球的面积大,北半球冬季时,太阳照射北半球的面积小,北半球处于春季或者秋季时,太阳照射南北半球面积相同。
20.如图1到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地球仪,包括基座1、c型支架2和球体3,球体3倾斜转动设置在c型支架2上,球体3与c型支架2的连接处设有l型支架4,球体3内固定设有主动齿轮5,主动齿轮5转动套接在l型支架4的一端,l型支架4上设有与主动齿轮5啮合的从动齿轮6,从动齿轮6上设有将球体3分为两半的连接板7,连接板 7上设有灯8。
21.所述连接板7处于竖直状态,转动球体3可带动主动齿轮5转动,从而带动从动齿轮6 转动,连接板7在从动齿轮6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主动齿轮5与从动齿轮6之间的齿数比可根据情况设置,主动齿轮5转动多圈时,从动齿轮6转动一圈。
22.所述l型支架4包括竖直杆4.1和弧形的水平杆4.2,竖直杆4.1贯穿球体3与c型支架 2连接,球体3通过竖直杆4.1与c型支架2一端转动连接。所述l型支架4设置在c型支架2的上方位置。所述主动齿轮5和从动齿轮6均设置在水平杆4.2与球体3内表面之间,主动齿轮5和从动齿轮6为向内弯曲的弧形结构。
23.还包括与灯8连接的导线9,竖直杆4.1设有通孔,导线9从基座1、c型支架2依次排布后从竖直杆4.1上的通孔进入球体3内。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导线9与连接板7的转动接触处可设有电刷,可保证转动时导线接触的稳定性。
24.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主动齿轮5上一体成型设有套筒10,球体3外侧设有套接在套筒10上的刻度盘11,球体3与套筒10之间为固定连接。在具体安装时,先将l型支架4的竖直杆4.1部分插接在套筒10内,主动齿轮5与竖直杆4.1为转动连接,将一体成型的套筒 10穿过球体3上的通孔,套筒与球体相对固定不能转动,然后将刻度盘套接在套筒10上,最后
将竖直杆4.1的端部与c型支架2上的凹槽或通孔连接起到固定作用。
25.所述从动齿轮6上固定设有中心轴12,中心轴12上设有插槽,所述连接板7端部插接在插槽内。
26.本技术地球仪内的连接板7将球体分为两部分,在连接板7一侧设有灯,有灯的一侧打开电源后较亮,为白天状态,没有灯的一侧较暗,为黑夜状态,转动球体可演示地球的昼夜变化。
27.在具体实施例中,灯设置在球体的中心位置,如图2所示的状态下,上球体是指北半球,下球体是指南半球,赤道将连接板划分为上下两个角,上方为锐角,下方为锐角,从图中可明显看出,北半球照射范围较小,南半球照射范围较大,此时北半球处于冬季;转动球体可带动连接板转动,连接板转动90度时,此时南北半球的照射面积相同,可理解为此时北半球处于秋季;连接板同向继续转动90度时,可以理解为灯位于图2中所示状态的反方向,此时北半球照射范围大,南半球照射范围小,北半球处于夏季;继续同方向转动连接板90时,此时南北半球的照射面积相同,此时北半球处于春节;连接板一周的转动,显示了地球公转一周春夏秋冬四季光照的变化。
28.本技术的地球仪通过转动球体即可演示地球的昼夜和四季变化,同时体现了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模拟情况真实,可较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此自然现象。
2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