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动笔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07556发布日期:2021-12-01 09:39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按动笔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文具的笔具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按动笔具。


背景技术:

2.现在的办公用品,特别是笔的使用一直是不可缺少的文具之一,随着对笔的便捷、易操作、避免对笔芯的撞击磕碰等的要求不断的增强,自动按压的笔(包括圆珠笔、铅笔等)的结构越来越普遍,使用的也比较频繁;自动按压的笔一般的结构包括笔杆、笔芯,按压结构和弹簧,弹簧套合于笔芯靠近出芯端上、弹簧一端被笔芯的周壁抵靠另一端被笔杆的出芯端头抵靠,按压结构一般包括按压件、转轮和连接杆,按压件的下端设置了一圈齿轮结构,对应的转轮上设置转动齿,齿轮结构在按压件的按压下对转动齿实现按压并使其发生周向转动,而连接杆的内侧壁(连接杆可以是笔杆或者与笔杆一体结构)设置的齿形的轨道,转动齿就在齿形的轨道内滑动,按压过程转动齿与按压件下端的齿轮结构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发生撞击,这是就会发出声响,特别是在安静的环境下,这种声响就会非常影响周围人或者自己的使用体验,降低使用环境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不会发出声响,能实现一种无声效果同时还可以实现自动按压效果的按动笔具。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按动笔具,该笔具包括笔杆、套合于笔杆内的按压件,固结于笔杆外侧壁上的夹持件;所述的笔杆对应于夹持件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的按压件上设置有周向可转动件、周向可转动件上设置有凸点,所述的凸点自第一凹槽延伸出笔杆;所述的夹持件靠近第一凹槽位置设置有凸块,所述的凸块的外轮廓小于第一凹槽的内轮廓,且所述的凸点延伸至与凸块相干涉,所述的第一凹槽与凸块彼此构成凸点运行的轨道,且该轨道具有控制笔芯回缩和伸出笔杆的位点。
5.采用上述结构,通过简单的在笔杆外侧设置夹持件(笔夹)、夹持件上设置凸块与笔杆上的第一凹槽二者共同构成按压件凸点运行的轨道,从而在按压过程实现凸点在轨道内不同位点的定位和停靠来实现对笔芯的回缩和伸出操作,由于是通过凸点在轨道的不同位点之间实现的按压动作,不需要要设置转轮、齿轮结构和齿形轨道等复杂的结构,也不会发生弹簧弹性力产生的转轮的转动齿与按压件齿轮结构的撞击动作,而是靠着凸点在轨道内的滑动实现笔芯的回缩和伸出,从而实现了消音降噪的目的,即使在安静的环境中按压自动笔具也不会影响周围人或者自己的使用体验,提高了使用环境的舒适度。
6.优选的,所述的凸点运行的轨道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和第三轨道,所述的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和第三轨道顺次连接形成凸点的循环轨迹,第一轨道的起始点为凸点的原始位点;所述的第二轨道具有高位点、第一低位点和第二低位点,所述的高位点高于第一低位点和第二低位点、低于原始位点,且第一低位点和第二低位点分设于高位点的左、右两侧,所述的第三轨道的起始点与第二低位点沿着笔杆轴向方向为同一直线上、且第三轨道
的终点与凸点的原始位点重合;采用上述结构,在向下按压按压件的时候,凸点就会从原始位点脱离,沿着第一轨道向下运行,至第二轨道的第一低位点处,松开按压件、凸点在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下向上运行、沿着第二轨道上升至高位点处即可被该位点止挡,此时笔芯伸出笔杆就可以进行书写了;然后再次按压按压件、带动凸点向下运行至第二低位点,松开按压件、凸点沿着第三轨道在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下上升至原始位点从而恢复原始状态,此时笔芯回缩至笔杆内,上述动作就可以完成整个笔芯伸出和回缩动作,凸点完全是在轨道内进行滑行,没有撞击,不会发出声响。
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原始位点沿着笔杆轴向方向与第一低位点不在同一直线上,且原始位点位于第一低位点的左侧,所述的第一低位点上方设置有凸块,且凸块的最左端位于第一低位点的左侧;采用该结构,在凸点运行过程中,当达到第一低位点之后松开按压,在凸块的遮挡下、凸点可以自行的在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下运行至高位点处实现止挡。
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第一低位点和第二低位点之间设置有第一竖直部和第一倾斜部,所述的第一竖直部自第一低位点向着高位点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一倾斜部自第一竖直部的上顶点至右下方延伸;采用该结构,凸点自第一低位点就可以沿着第一竖直部向着高位点方向运行,至高位点后再次按压脱离的时候,凸点就会沿第一倾斜部朝着第二低位点处运行。
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第二低位点右侧设置有第二竖直部,第二竖直部与原始位点之间通过第二倾斜部连接,且第二竖直部的长度大于第一竖直部的长度;采用该结构,可以引导凸点自第二低位点沿着第二竖直部向上运行,然后沿着第二倾斜部至原始位点,实现一个完整的循环。
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凸块的下端设置有第三倾斜部和第四倾斜部,且第三倾斜部和第四倾斜部均向着中间隆起形成高位点,所述的凸块的上端设置有第五倾斜部和第六倾斜部、且第五倾斜部和第六倾斜部均向着中间隆起形成凸块的尖端;采用上述的凸块结构,可以和笔杆上的第一凹槽充分的配合,形成一个特定轨道形状,引导凸块在其内滑行,实现笔芯的回缩和伸出动作。
11.优选的,所述的按压件包括按压件本体,所述的按压件本体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二凹槽沿着按压件本体周向开设,所述的可转动件卡结套合于第二凹槽内并能沿着按压本体周向旋转;采用该结构,装配简单,加工方便,只需要将可转动件安装于第二凹槽的外轮廓上即可,在按压过程中,凸点就会在轨道内不同的位点带动可转动件产生周向和轴向的动作来实现笔芯的回缩和伸出。
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可转动件包括具有缺口的弧形本体,所述的弧形本体的内轮廓与第二凹槽的外轮廓相配合,所述的凸点设置于弧形本体上并径向凸出于弧形本体;采用该结构,缺口的设置方便可转动件发生合理形变与第二凹槽实现套合卡结,既方便安装也不妨碍可转动件的周向转动,以实现凸点在轨道内顺滑的移动,从而不会发出声响;凸点径向凸出于弧形本体则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对弧形本体造成破坏力,更加顺势而为带动笔芯的回缩和伸出。
1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凸点位于弧形本体靠近缺口的一端;采用该结构,凸点在轨道内滑动运行的过程中,尽量的减少可转动件的周向转动角度,从而降低对弧形本体的作用力,以保证凸点与弧形本体连接的牢固性。
14.优选的,所述的固结于笔杆外侧壁上的夹持件具体的为:所述的笔杆外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块,所述的安装块上设置有安装轴、所述的夹持件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的安装孔套设于安装轴内,且夹持件与安装块之间设置有保持夹持件与笔杆抵靠的弹性件;采用该结构,将夹持件与笔杆连接,并且保持二者之间的抵紧力,实现夹持件内侧的凸块与笔杆上的第一凹槽之间始终保持一个特定的轨道结构,方便凸点的运行。
15.优选的,所述的固结于笔杆外侧壁上的夹持件具体的为:所述的夹持件与笔杆一体注塑而成,且夹持件与笔杆相互抵靠;即二者之间直接注塑呈一体,也可以保持二者之间相互抵靠。
附图说明
16.图1本技术的按压笔具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本技术的按压笔具的装配图结构示意图。
18.图3本技术笔杆的结构示意图(含有第一凹槽的局部放大图)。
19.图4本技术笔杆与凸块配合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含有第一凹槽和凸块的局部放大图)。
20.图5本技术按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本技术可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本技术的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如附图所示:1.笔杆,1.1.第一凹槽,1.11.第一竖直部,1.12.第一倾斜部,1.13.第二竖直部,1.14.第二倾斜部,1.2.安装块,1.3.安装轴,2.按压件,2.1.按压件本体,2.2.第二凹槽,3.夹持件,3.1.凸块,3.11.第三倾斜部,3.12.第四倾斜部,3.13.第五倾斜部,3.14.第六倾斜部,3.2.安装孔,4.可转动件,4.1.凸点,4.2.缺口,4.3.弧形本体,5.轨道,5.1.第一轨道,5.11.原始位点,5.2.第二轨道,5.21.高位点,5.22.第一低位点,5.23.第二低位点,5.3.第三轨道,6.笔芯。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此外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另一中间部件,通过中间部件固定。当一个部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另一中间部件。当一个部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另一中间部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6.本技术下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方位和位置关系,均已按压笔具使用时候的方向为准。
27.如附图1

3、4、6

7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按动笔具,该笔具包括笔杆1、套合于笔杆内的按压件2,固结于笔杆外侧壁上的夹持件3;所述的笔杆对应于夹持件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凹槽1.1,所述的按压件2上设置有周向可转动件4、周向可转动件4上设置有凸点4.1,所述的凸点4.1自第一凹槽1.1延伸出笔杆1;所述的夹持件3靠近第一凹槽位置设置有凸块3.1,所述的凸块3.1的外轮廓小于第一凹槽1.1的内轮廓,且所述的凸点4.1延伸至与凸块3.1相干涉(即凸点的长度延伸至与凸块相接触的位置),所述的第一凹槽1.1与凸块3.1彼此构成凸点4.1运行的轨道5,且该轨道具有控制笔芯回缩和伸出笔杆的位点;如附图2所示,第一凹槽贯彻笔杆的壁厚以使得凸点能够伸出。
28.采用上述结构,通过简单的在笔杆外侧设置夹持件(笔夹)、夹持件上设置凸块与笔杆上的第一凹槽二者共同构成按压件凸点运行的轨道,从而在按压过程实现凸点在轨道内不同位点的定位和停靠来实现对笔芯的回缩和伸出操作,由于是通过凸点在轨道的不同位点之间实现的按压动作,不需要要设置转轮、齿轮结构和齿形轨道等复杂的结构,也不会发生弹簧弹性力产生的转轮的转动齿与按压件齿轮结构的撞击动作,而是靠着凸点在轨道内的滑动实现笔芯的回缩和伸出,从而实现了消音降噪的目的,即使在安静的环境中按压自动笔具也不会影响周围人或者自己的使用体验,提高了使用环境的舒适度。
29.如附图3、4、7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凸点4.1运行的轨道包括第一轨道5.1、第二轨道5.2和第三轨道5.3,所述的第一轨道5.1、第二轨道5.2和第三轨道5.3顺次连接形成凸点的循环轨迹,第一轨道5.1的起始点为凸点的原始位点5.11;所述的第二轨道5.2具有高位点5.21、第一低位点5.22和第二低位点5.23,所述的高位点5.21高于第一低位点5.22和第二低位5.23点、低于原始位点5.11,且第一低位点5.22和第二低位点5.23分设于高位点5.21的左、右两侧(即第一低位点5.22和第二低位点5.23低于高位点,同时轴向方向也不与高位点处于同一直线上,而是分设在高位点左右两侧),所述的第三轨道5.3的起始点与第二低位点5.23沿着笔杆轴向方向为同一直线上、且第三轨道5.3的终点与凸点4.1的原始位点5.11重合;采用上述结构,在向下按压按压件2的时候,凸点4.1就会从原始位点5.11脱离,沿着第一轨道5.1向下运行,至第二轨道5.2的第一低位点5.22处,松开按压件2、凸点4.1在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下向上运行、沿着第二轨道5.2上升至高位点5.21处即可被该位点止挡,此时笔芯伸出笔杆就可以进行书写了;然后再次按压按压件2、带动凸点4.1向下运行至第二低位点,5.23松开按压件2、凸点沿着第三轨道5.3在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下上升至原始位点5.11从而恢复原始状态,此时笔芯回缩至笔杆内,上述动作就可以完成整个笔芯伸出和回缩动作,凸点完全是在轨道内进行滑行,没有撞击,不会发出声响。
30.如附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原始位点5.11沿着笔杆1轴向方向与第一低位点5.22不在同一直线上,且原始位点5.11位于第一低位点5.22的左侧(即轴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偏离第一低位点的左侧位置),所述的第一低位点5.22上方设置有凸块3.1(此处指的是夹持件与笔杆抵靠接触的使用状态的时候,凸块与第一凹槽形成完整的凸点运行的轨道结构,在轨道结构中凸块与第一凹槽各个部位之间的位置关系),且凸块的最左端位于第一低位点的左侧;采用该结构,在凸点运行过程中,当达到第一低位点之后松开按压,在凸块的遮挡下、凸点可以自行的在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下运行至高位点处实现止挡。
31.如附图3

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第一低位点5.22和第二低位点5.23之间设置有第一竖直部1.11和第一倾斜部1.12,所述的第一竖直部1.11自第一低位点5.22向着高位点5.11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一倾斜部1.12自第一竖直部1.11的上顶点至右下方延伸;采用该结构,凸点4.1自第一低位点5.22就可以沿着第一竖直部向着高位点5.11方向运行,至高位点5.11后再次按压脱离的时候,凸点就会沿第一倾斜部1.12朝着第二低位点5.23处运行。
32.如附图3

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第二低位点5.23右侧设置有第二竖直部1.13,第二竖直部1.13与原始位点5.11之间通过第二倾斜部1.14(该第二倾斜部从下至上朝着左侧倾斜,以实现与原始位点5.11的连接)连接,且第二竖直部1.13的长度大于第一竖直部1.11的长度;采用该结构,可以引导凸点自第二低位点沿着第二竖直部向上运行,然后沿着第二倾斜部至原始位点,实现一个完整的循环。
33.如附图4、7所示,所述的凸块3.1的下端设置有第三倾斜部3.11和第四倾斜部3.12,且第三倾斜部3.11和第四倾斜部3.12均向着中间隆起以形成高位点5.21,所述的凸块3.1的上端设置有第五倾斜部3.13和第六倾斜部3.14、且第五倾斜部3.13和第六倾斜部3.14均向着中间隆起以形成凸块3.1的尖端;也就是说本技术的凸块结构是底端和上端均朝着中间隆起的尖端结构,然后与外侧的第一凹槽的轮廓进行结合,构成凸点运行的轨道,既能引导凸点在不同位点的止挡,同时还能够自动引导的作用实现凸点的循环动作,形成一个特定轨道形状,引导凸块在其内滑行,实现笔芯的回缩和伸出动作。
34.如附图2、5

6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按压件2包括按压件本体2.1,所述的按压件本体上设置有第二凹槽2.2,所述的第二凹槽2.2沿着按压件本体2.1周向开设(即环绕按压件本体的一周圈径向向内凹陷形成的环形凹槽),所述的可转动件4卡结套合于第二凹槽内并能沿着按压本体周向旋转;更具体的,从附图2、5

6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按压件本体2.1上部分的外径小于下部分的外径,是为了从笔杆下部的开口端插入从笔杆的上部开口端引出,方便按压,同时大的外径位置与笔杆内侧壁之间形成限位,防止按压件跑出;而按压件的下端设置有轴向的凹陷方便笔芯6的插入,具体的如附图2所示的笔芯6的插入和抵靠,与下部的弹簧形成联动的整体,方便凸点的运行。采用该结构,装配简单,加工方便,只需要将可转动件安装于第二凹槽的外轮廓上即可,在按压过程中,凸点就会在轨道内不同的位点带动可转动件产生周向和轴向的动作来实现笔芯的回缩和伸出。
35.如附图5

6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可转动件4包括具有缺口4.2的弧形本体4.3,所述的弧形本体4.3的内轮廓与第二凹槽2.2的外轮廓相配合,所述的凸点4.1设置于弧形本体4.3上并径向凸出于弧形本体;采用该结构,缺口4.2的设置方便可转动件发生合理形变与第二凹槽2.2实现套合卡结,既方便安装也不妨碍可转动件的周向转动,以实现凸点在轨道内顺滑的移动,从而不会发出声响;凸点径向凸出于弧形本体则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对弧形本体造成破坏力,更加顺势而为带动笔芯的回缩和伸出。
36.如附图6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凸点4.1位于弧形本体4.3靠近缺口的一端(即凸点靠近一侧的端头而不是位于弧形本体中间);采用该结构,凸点4.1在轨道内滑动运行的过程中,尽量的减少可转动件4的周向转动角度,从而降低对弧形本体4.3的作用力,以保证凸点4.1与弧形本体4.3连接的牢固性。
37.如附图2所示,所述的固结于笔杆外侧壁上的夹持件具体的为:所述的笔杆1外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块1.2,所述的安装块上设置有安装轴1.3(设置两个、左右两侧各一个)、所
述的夹持件3上设置有安装孔3.2(具体的设置为两个与安装轴配合),所述的安装孔套设于安装轴内(依靠夹持件的形变力与笔杆之间固定),且夹持件与安装块之间设置有保持夹持件与笔杆抵靠的弹性件(弹性件可以是扭簧或者其他能够实现夹持件与笔杆抵紧的结构均可以,图中具体的弹性件结构没有示出);采用该结构,将夹持件与笔杆连接,并且保持二者之间的抵紧力,实现夹持件内侧的凸块与笔杆上的第一凹槽之间始终保持一个特定的轨道结构,方便凸点的运行。或者本技术所述的固结于笔杆外侧壁上的夹持件具体的为:所述的夹持件3与笔杆1一体注塑而成,且夹持件与笔杆相互抵靠;即二者之间直接注塑呈一体,也可以保持二者之间相互抵靠。
38.本技术通过在笔杆上加工出第一凹槽,在按压件上加工出第二凹槽套接上可转动件,然后第一凹槽与夹持件上设置的凸块之间形成供凸点运行的轨道,在笔芯和弹簧(弹簧的具体结构图中没有示出,即行业常规的自动笔的弹簧设置即可,一般是弹簧位于笔芯的写字端,一端与笔芯外径抵靠、另一端与笔杆的端头内壁抵靠,对笔芯始终有一个抵靠作用,在按压件上下运行的时候实现对按压件的弹性作用)对按压件产生作用力的过程,带动凸点在轨道内滑动,从而实现了笔芯的回缩和伸出动作,整个结构没有相互撞击的部件,凸点仅仅是在轨道内滑行,没有声音的输出,实现无声效果;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本技术的上述结构简单,不需要复杂的安装步骤和复杂的结构制造,简单的夹持件与笔杆之间的配合即可完成,装配过程是先将按压件2从笔杆的下部开口装进去,然后将按压件的第二凹槽位置对应在第一凹槽1.1处,然后再将可转动件4卡结套合在第二凹槽2.2处、旋转可转动件4将凸点4.1引入至原始位点5.11位置即可,然后再将夹持件固定在笔杆上(本技术上述装配方式,要求第一凹槽1.1的高度和宽度要允许可转动件4装入第二凹槽2.2的尺寸要求,当采用上述方式,要优选夹持件与笔杆之间为可拆式的装配方式),装配简单方便,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和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