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头防脱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26210发布日期:2021-12-15 11:55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笔头防脱落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写字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笔头防脱落结构。


背景技术:

2.马克笔又名记号笔,是一种书写或绘画专用的绘图彩色笔,本身含有墨水,并具有坚软笔头。马克笔的颜料具有易挥发性,常使用于标记、设计物品、广告标语、海报绘制或其他美术创作等场合,可画出变化不大的、较粗的线条。
3.目前传统马克笔的笔头设计都是只设计一个台阶,此设计工艺简单,装配容易,但是此种笔头的台阶只能防止笔头回缩,不能防止笔头窜出,在实际使用中经常会有笔跌落现象发生,导致笔头窜出,造成笔头不能接触墨水而无法书写。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笔头防脱落结构,可有效的防止笔头窜出从尖套上脱落,不易损坏,保障笔的正常使用功能。
5.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笔头防脱落结构,包括:笔头和尖套,所述尖套套装在所述笔头上,所述尖套设置有自上而下内径缩小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笔头插设在所述第二套筒中,且所述笔头下端部凸出于所述第二套筒、上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一套筒内腔中,所述笔头与所述第二套筒之间设置有防脱落结构,所述防脱落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笔头上的卡槽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筒内壁上的卡台,所述卡台卡接在所述卡槽内,使所述尖套对所述笔头进行中心轴向限位。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槽为所述笔头沿圆周壁向内凹进形成的环形槽。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槽的截面呈v形或u形。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套筒内壁沿中心轴线方向环形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第一导向凸筋,所述卡台由所述第一导向凸筋顶部朝向中心轴线延伸出的尖端所形成。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台的底端均设置有斜面。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若干所述第一导向凸筋远离所述第二套筒内壁的一端所形成圆的直径匹配于所述笔头的直径。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套筒内壁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导向凸筋之间沿中心轴线方向还设置有第二导向凸筋。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笔头的顶端沿圆周设置有倒角。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套筒内壁沿中心轴线方向环形等间距设置有若干第三导向凸筋,若干所述第三导向凸筋的底端朝向中心轴线延伸形成限位台阶。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之间具有锥台状的
过渡套筒。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笔头防脱落结构,通过在笔头与尖套的第二套筒之间设置有防脱落结构,将笔头沿圆周壁向内凹进形成环形的卡槽,在第二套筒沿内壁设置的第一导向凸筋顶部朝向中心轴线延伸出的尖端形成卡台,并使卡台卡接在卡槽内,实现尖套对笔头进行中心轴向限位,即对笔头相对尖套向上、向下均能够限制,可有效的防止笔头窜出从尖套上脱落,不易损坏,保障笔的正常使用功能,提高使用时的稳定性,并且组装方便,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笔头的立体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尖套的立体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尖套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22.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23.1——笔头;
ꢀꢀꢀꢀꢀꢀꢀꢀꢀꢀꢀꢀ
101——卡槽;
24.102——倒角;
ꢀꢀꢀꢀꢀꢀꢀꢀꢀꢀ
2——尖套;
25.201——第一套筒;
ꢀꢀꢀꢀꢀꢀ
202——第二套筒;
26.203——卡台;
ꢀꢀꢀꢀꢀꢀꢀꢀꢀꢀ
204——第一导向凸筋;
27.205——斜面;
ꢀꢀꢀꢀꢀꢀꢀꢀꢀꢀ
206——第二导向凸筋;
28.207——第三导向凸筋;
ꢀꢀ
208——限位台阶;
29.209——过渡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31.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笔头防脱落结构,包括:笔头1和尖套2,尖套2套装在笔头1上。尖套2设置有自上而下内径缩小的第一套筒201和第二套筒202、以及连接在第一套筒201和第二套筒202之间呈有锥台状的过渡套筒209。笔头1插设在第二套筒202中,且笔头1下端部凸出于第二套筒202、上端部延伸至第一套筒201内腔中,笔头1的上端部与第一套筒201内腔中的吸水棉接触。
32.参阅图2、图4和图5,笔头1与第二套筒202之间设置有防脱落结构,防脱落结构包括设置在笔头1上的卡槽101和设置在第二套筒202内壁上的卡台203。卡槽101为笔头1沿圆周壁向内凹进形成的环形槽,且卡槽101的位置与第二套筒202顶端位置相对,卡槽101的截面呈v形或u形,但也不限于此,或其他形式凹槽,主要起到卡接限位作用即可。第二套筒202内壁沿中心轴线方向环形等间距设置有四个第一导向凸筋204,卡台203由第一导向凸筋204顶部朝向中心轴线延伸出的尖端所形成。四个卡台203均卡接在卡槽101内,使尖套2对笔头1进行中心轴向限位,即对笔头1相对尖套2向上、向下均能够限制,可有效的防止笔头1窜出从尖套2上脱落,不易损坏,保障笔的正常使用功能。
33.参阅图4和图5,四个卡台203的底端均设置有斜面205,斜面205靠近第二套筒202内壁的一端向下倾斜布置。笔头1的顶端沿圆周设置有倒角102,装配时,将笔头1沿第二套筒202自下向上插入,通过笔头1顶端的倒角102与卡台203底端的斜面205相互配合下,方便进行组装,提高效率。
34.其中,第二套筒202内壁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导向凸筋204之间沿中心轴线方向还设置有第二导向凸筋206。四个第一导向凸筋204和第二导向凸筋206远离第二套筒202内壁的一端所形成圆的直径匹配于笔头1的直径,不仅在安装笔头1时具有导向作用,而且对笔头1具有很好的定位及圆周上的支撑作用,防止笔头1晃动,提高使用时的稳定性。
35.参阅图2和图6,第一套筒201内壁沿中心轴线方向环形等间距设置有四个第三导向凸筋207,四个第三导向凸筋207的底端朝向中心轴线延伸形成限位台阶208,用以对安装在第一套筒201内的吸水棉进行支撑及定位。
36.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一种笔头防脱落结构,通过在笔头与尖套的第二套筒之间设置有防脱落结构,将笔头沿圆周壁向内凹进形成环形的卡槽,在第二套筒沿内壁设置的第一导向凸筋顶部朝向中心轴线延伸出的尖端形成卡台,并使卡台卡接在卡槽内,实现尖套对笔头进行中心轴向限位,即对笔头相对尖套向上、向下均能够限制,可有效的防止笔头窜出从尖套上脱落,不易损坏,保障笔的正常使用功能,提高使用时的稳定性,并且组装方便,提高生产效率。
37.在以上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以上描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同时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