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LC网络自动化控制教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39750发布日期:2021-11-29 17:45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PLC网络自动化控制教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plc网络自动化控制教学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lc网络自动化控制教学装置。


背景技术:

2.自动化控制有半自动与全自动化,自动化控制是一种现代工业、农业、制造业等生产领域中机械电气一体自动化集成控制技术和理论,自动化控制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控制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控制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教学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内部的零部件在长时间的工作下会产生高温,高温无法及时的散发出去,高温和灰尘会对零部件造成损坏,进而使得教学装置会出现损坏,进而会影响教学装置的教学效果。
4.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plc网络自动化控制教学装置,通过散热风扇和撞击板的设置,伺服电机工作,经过传动链条和传动杆的转动作用使得散热风扇发生转动,进而可以对装置本体内部的零部件进行通风和散热,同时经过传动齿轮与活动环之间的啮合作用,使得转动轴的转动可以带动活动环进行往复运动,进而可以带动撞击板对装置本体的内壁进行敲击,进而使得装置本体内壁粘附的灰尘可以脱落下来,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lc网络自动化控制教学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底端两侧均设置有万向轮,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顶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端两侧均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顶端外侧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传动杆的底端外侧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装置本体的内壁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顶端外侧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顶端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设置有传动链条且通过传动链条活动连接,所述转动轴的中间位置两侧均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装置本体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设置有活动环,所述活动环的内侧与传动齿轮啮合,所述活动环的两侧均设置有牵引杆,所述牵引杆远离活动环的一端设置有撞击板。
7.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的底端两侧均与万向轮固定连接,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顶端与安装板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顶端两侧均与传动杆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的顶端外侧与从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的底端外侧与散热风扇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的内壁与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的顶端外侧与主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顶端与伺服电机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与转动轴之间通过输出轴传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转动轴的中间外侧两侧均与传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装置本体的内壁两侧均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顶端与活动环活动连接,所述活动环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与传动齿轮啮合的齿条。
11.优选的,所述活动环的两端均与牵引杆固定连接,所述牵引杆远离活动环的一端与撞击板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撞击板远离牵引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防护垫,所述防护垫与装置本体的内壁活动连接。
13.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的底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通风板,所述装置本体的外壁设置有耐磨损涂层。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5.1、通过散热风扇和撞击板的设置,伺服电机工作,经过传动链条和传动杆的转动作用使得散热风扇发生转动,进而可以对装置本体内部的零部件进行通风和散热,同时经过传动齿轮与活动环之间的啮合作用,使得转动轴的转动可以带动活动环进行往复运动,进而可以带动撞击板对装置本体的内壁进行敲击,进而使得装置本体内壁粘附的灰尘可以脱落下来,进而可以保证装置本体内壁的清洁,进而可以避免温度和灰尘对零部件造成损坏,进而可以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使得装置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16.2、通过通风板和万向轮的设置,装置可以通过万向轮在地面进行移动和运输,进而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对装置进行搬运,同时通风板的设置使得装置内部可以与外界保持空气的流通,使得灰尘可以在散热风扇的风力作用下从通风板排出,进而使得装置可以更好的工作。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竖剖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放大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链条俯视结构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环俯视结构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1、装置本体;2、万向轮;3、安装板;4、传动杆;5、从动齿轮;6、散热风扇;7、转动轴;8、主动齿轮;9、伺服电机;10、传动链条;11、传动齿轮;12、支撑板;13、活动环;14、牵引杆;15、撞击板;16、防护垫;17、通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
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25.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示例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2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

4所示的一种plc网络自动化控制教学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端两侧均设置有万向轮2,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顶端设置有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的顶端两侧均设置有传动杆4,所述传动杆4的顶端外侧设置有从动齿轮5,所述传动杆4的底端外侧设置有散热风扇6,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壁设置有转动轴7,所述转动轴7的顶端外侧设置有主动齿轮8,所述主动齿轮8的顶端设置有伺服电机9,所述主动齿轮8与从动齿轮5之间设置有传动链条10且通过传动链条10活动连接,所述转动轴7的中间位置两侧均设置有传动齿轮11,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板12,所述支撑板12的顶端设置有活动环13,所述活动环13的内侧与传动齿轮11啮合,所述活动环13的两侧均设置有牵引杆14,所述牵引杆14远离活动环13的一端设置有撞击板15。
27.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端两侧均与万向轮2固定连接,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顶端与安装板3固定连接,装置本体1可以通过万向轮2在地面进行移动和运输。
28.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板3的顶端两侧均与传动杆4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4的顶端外侧与从动齿轮5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4的底端外侧与散热风扇6固定连接,安装板3可以对传动杆4进行安装和固定,从动齿轮5转动可以带动传动杆4进行转动,进而可以带动散热风扇6进行转动,进而可以对装置本体1的内部进行通风和散热。
29.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壁与转动轴7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7的顶端外侧与主动齿轮8固定连接,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顶端与伺服电机9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9与转动轴7之间通过输出轴传动连接,伺服电机9工作可以带动转动轴7进行转动,进而可以带动主动齿轮8发生转动,经过传动链条10的传动作用,使得从动齿轮5发生转动,进而可以给散热风扇6的转动提供动力。
30.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动轴7的中间外侧两侧均与传动齿轮11固定连接,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壁两侧均与支撑板1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2的顶端与活动环13活动连接,所述活动环13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与传动齿轮11啮合的齿条,转动轴7转动可以带动传动齿轮11发生转动,进而可以带动活动环13进行往复移动,支撑板12可以对活动环13进行支撑和限定。
31.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活动环13的两端均与牵引杆14固定连接,所述牵引杆14远离活动环13的一端与撞击板15固定连接牵引杆14可以对撞击板15进行牵引和固定,活动环13的移动可以带动牵引杆14进行移动,进而可以带动撞击板15进行移动,使得撞击板15可以对装置本体1的内壁进行敲击,使得装置本体1内壁上粘附的灰尘可以脱落。
32.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撞击板15远离牵引杆1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防护垫16,所述防护垫16与装置本体1的内壁活动连接,防护垫16可以对装置本体1的内壁进行保护,可以避免撞击板15对装置本体1的内壁造成损坏。
33.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通风板17,所述装置本体1的外壁设置有耐磨损涂层,经过通风板17的设置,使得装置本体1的内部可以与外界保持空气的流通。
34.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伺服电机9工作可以带动转动轴7进行转动,进而可以带动主动齿轮8发生转动,经过传动链条10的传动作用,使得从动齿轮5发生转动,经过传动杆4的传动作用,使得散热风扇6可以发生转动,进而可以对装置本体1内部的零部件进行散热和通风,在转动轴7转动的同时,可以带动传动齿轮11进行转动,经过传动齿轮11和活动环13之间的啮合作用,使得活动环13可以在传动齿轮11的外侧进行往复移动,进而可以带动牵引杆14进行往复移动,进而可以带动撞击板15对装置本体1的内壁进行敲击,进而使得装置本体1内壁上粘附的灰尘可以脱落下来,经过散热风扇6的作用,使得灰尘可以下落到装置本体1的底端,通过通风板17的通风作用,使得灰尘可以从通风板17排出,进而使得装置本体1内部可以保持正常的工作温度,同时可以保证装置本体1内部的整洁,进而使得教学装置的散热和清洁更加的便捷,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教学装置散热清洁不便的问题。
35.本实用工作原理:通过伺服电机9工作可以带动转动轴7进行转动,经过传动链条10和传动杆4的传动作用,使得散热风扇6可以发生转动,进而可以对装置本体1内部的零部件进行散热和通风,转动轴7的转动可以带动传动齿轮11进行转动,使得活动环13可以在传动齿轮11的外侧进行往复移动,进而可以带动牵引杆14进行往复移动,进而可以带动撞击板15对装置本体1的内壁进行敲击,进而使得装置本体1内壁上粘附的灰尘可以脱落下来,经过散热风扇6的作用,使得灰尘可以下落到装置本体1的底端,通过通风板17的通风作用,使得灰尘可以从通风板17排出。
36.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