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装机自动进封面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40403发布日期:2022-03-30 10:02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胶装机自动进封面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书本装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胶装机自动进封面机构。


背景技术:

2.胶装机作为一种将书芯夹紧,经过铣刀铣背开槽,上胶水,夹紧封面,制作成书本的装备,可用于装订书本、相册、便签簿、精装本等书籍,特别适合图文制作中心、图书馆、影楼、中小印刷企业、设计院、研究院、出版中心,政府机关、大型企业等机构的文件装订用途,配合高品质的输出工具及优质的印刷书本,是短版快装书本、标书装订的最佳选择,胶装效果更能体现文件的专业水平。
3.其中,放置封面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封面放置的位置对于胶装成型效果影响较大,现在通常通过人工放置封面,每胶装一本书,就要放置一张封面,人工操作频繁,且封面的位置由人工把控,容易出现失误。


技术实现要素:

4.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人工放置封面,费时费力,容易出现失误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胶装机自动进封面机构,它能代替人工放置封面,实现自动化进封面,使最终的胶装成型效果大大提高。
6.2、技术方案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8.一种胶装机自动进封面机构,包括机架,以及设于机架上的升降结构、压痕结构和输送结构,封面放置于升降机构上,且在输送结构的带动下经过压痕结构。
9.可选地,所述升降结构包括可相对机架上下动作的升降台,以及用于驱使升降台动作的第一驱动结构,所述升降台上设有用于定位封面位置的定位结构。
10.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齿轮,可转动的安装于机架上;齿条,设于升降台上,且与齿轮相啮合;第一驱动件,用于驱使齿轮转动;还包括用于限制升降台动作方向的导向结构。
11.可选地,所述压痕结构包括设于机架上的上转轴和下转轴,所述上转轴上设有至少一个移动上压痕轮,所述下转轴上设有与移动上压痕轮相配合的移动下压痕轮,还包括用于调节同一组移动上压痕轮和移动下压痕轮位置的调节结构。
12.可选地,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调节块,以及用于驱使调节块来回动作的第二驱动结构,所述调节块上设有卡接部,所述移动上压痕轮或移动下压痕轮上沿其圆周方向设有与卡接部相配合的卡接槽。
13.可选地,还包括用于调节上转轴和下转轴相对距离的压痕调节结构。
14.可选地,所述输送结构包括可在机架上沿封面的输送方向来回动作的固定架,以及用于驱使固定架动作的第三驱动结构,所述固定架上设有吸纸组件,以用于吸附封面。
15.可选地,所述吸纸组件包括导气管,设于固定架上;若干吸盘,分布与导气管上,且与导气管相通;吸纸驱动件,与导气管相连通以抽气;所述吸盘通过吸盘连接杆与导气管相连,所述吸盘连接杆内部设有用于连通吸盘和导气管的通道,还包括用于驱使导气管转动的控制结构。
16.可选地,所述固定架上设有导气管连接板,所述导气管连接板和导气管通过第一导气软管相连,所述吸纸驱动件设于机架上,所述吸纸驱动件通过第二导气软管与导气管连接板相连,且与第一导气软管相连通,所述第二导气软管外套设有拖链。
17.可选地,所述输送结构包括可在机架上沿封面的输送方向来回动作的固定架,以及用于驱使固定架动作的第三驱动结构,所述固定架上设有吸纸组件,以用于吸附封面,所述第三驱动结构包括同步带,以及固连于固定架上的同步带压板,所述同步带压板与同步带固连,所述同步带通过传动结构与上转轴或下转轴同步传动。
18.3、有益效果
19.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1)本胶装机自动进封面机构通过升降结构、压痕结构和输送结构的配合,操作人员只需要一次性将多张封面放在升降结构上,后续由输送结构自动将单张封面移动到正确的位置,且可设置压痕,以使最终的胶装成型效果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胶装机自动进封面机构中升降结构在机架上的结构示意图一;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胶装机自动进封面机构中升降结构在机架上的结构示意图二;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胶装机自动进封面机构中升降结构的定位控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胶装机自动进封面机构中压痕结构在机架上的结构示意图一;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胶装机自动进封面机构中压痕结构在机架上的结构示意图二;
26.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示意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胶装机自动进封面机构中输送结构在机架上的结构示意图二;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胶装机自动进封面机构中输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胶装机自动进封面机构中输送结构的控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胶装机自动进封面机构中输送结构的传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1.1、机架;2、升降台;3、齿轮;4、齿条;5、第一驱动件;6、上转轴;7、下转轴;8、移动上压痕轮;9、移动下压痕轮;10、调节块;11、卡接部;12、卡接槽;13、固定架;14、导气管;15、吸
盘;16、吸盘连接杆;17、导气管连接板;18、第一导气软管;20、拖链;21、同步带;22、同步带压板;
32.23、导轨;24、导轨滑块;25、定位杆;26、定位板;27、活动块;28、第一丝杆;29、导向杆;30、电机;31、第二丝杆;32、转轴架;33、调节螺杆;34、螺套;35、调节手轮;36、第一弹性件;37、上压纸轮;38、下压纸轮;39、滑轨;40、控制杆;41、凸轮;42、控制电机;43、第二弹性件;44、传动轴;45、定位台。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1-10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34.结合附图1-35.10,本实施例的一种胶装机自动进封面机构,包括机架1,以及设于机架1上的升降结构、压痕结构和输送结构,封面放置于升降机构上,且在输送结构的带动下经过压痕结构,以代替人工作业,
36.本胶装机自动进封面机构通过升降结构、压痕结构和输送结构的配合,操作人员只需要一次性将多张封面放在升降结构上,后续由输送结构自动将单张封面移动到正确的位置,且可设置压痕,以使最终的胶装成型效果大大提高。
3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所述升降结构包括可相对机架1上下动作的升降台2,以及用于驱使升降台2动作的第一驱动结构,所述升降台2上设有用于定位封面位置的定位结构;升降结构在自动进封面的过程中,升降台2可根据封面厚度的改变自身的高度,以补偿封面厚度的变化,一次可放置多张封面,实现连续化的封面输送动作。
3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所述驱动结构包括齿轮3,可转动的安装于机架1上;齿条4,设于升降台2上,且与齿轮3相啮合;驱动件5,用于驱使齿轮3转动;还包括用于限制升降台2动作方向的导向结构,通过齿轮3和齿条4的配合,相较于通过气缸直接驱动,使得升降台2的升降高度距离控制更加精准,从而可适应单张封面厚度的变化。
3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为了提高齿轮3和齿条4配合以控制升降台2上下动作时的稳定性,所述齿轮3和齿条4设有两组及以上,若干个齿轮3安装于同一转轴上,所述驱动件5为用于驱使转轴转动的电机,为了使齿轮3的转动速度更加容易控制,所述电机通过减速器驱使转轴转动。
4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设于升降台2上的导轨23,以及设于机架1上的导轨滑块24,所述导轨23在升降台2的侧壁上呈竖向固定,且在升降台2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导轨滑块24可滑动的安装于导轨23上,以使升降台2仅可相对机架1上下动作。
4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可活动的设于升降台2上的若干定位杆25,以及设于升降台2上的两个定位板26,若干定位杆25分成两组且分别对称的设于升降台2的左右两侧,两个定位板26则位于升降台2的前后两侧,若干定位杆25和定位板26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封面的封面空间,以使封面的前后左右位置均被固定。
4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两个定位板26中的至少一个可活动的连接于升降台2上,从而在放置封面时,可将该活动的定位板26打开以将封面放入,之后使定位板26复位
即可定位封面的前后位置。
4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为了实现定位杆25的自动化控制,还包括用于调整定位杆25位置的定位控制结构,该定位控制结构包括两个活动块27,以及用于驱使活动块27动作的活动块控制结构,若干定位杆25分成两组且分别连接于两个活动块27上,所述活动块控制结构包括与活动块27螺纹配合的第一丝杆28,以及与活动块27滑动配合的导向杆29,所述第一丝杆28由电机驱动,第一丝杆28控制活动块27的方式,使得定位杆25的距离控制更加精准,避免定位杆25运动幅度过大压伤封面边缘,且同一活动块27上的若干定位杆25可通过活动块27的动作统一控制。
4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为了使活动块27的两端保持同一速度移动,同一所述活动块27至少与两个第一丝杆28螺纹配合,两个第一丝杆28分别螺接于活动块27的两端,若干第一丝杆28通过传送带同步传动。
4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所述压痕结构包括设于机架1上的上转轴6和下转轴7,所述下转轴7由安装于机架1上的电机驱转,当然地,也可以是上转轴6由电机驱转,所述上转轴6上设有至少一个移动上压痕轮8,所述下转轴7上设有与移动上压痕轮8相配合的移动下压痕轮9,还包括用于调节同一组移动上压痕轮8和移动下压痕轮9位置的调节结构,所述上转轴6上还可设置固定上压痕轮,并在下转轴7上设置与固定上压痕轮相配合的固定下压痕轮;上述结构设计,使得压痕轮的位置可调,以满足不同封面的压痕位置。
4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调节块10,以及用于驱使调节块10来回动作的第二驱动结构,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包括电机30,以及固连于电机30输出轴上的第二丝杆31,所述调节块10螺接于第二丝杆31上,所述第二丝杆31与下转轴7同向布置,所述调节块10上设有卡接部11,所述移动上压痕轮8或移动下压痕轮9上沿其圆周方向设有与卡接部11相配合的卡接槽12,以使调节块10水平移动时可通过卡接部11和卡接槽12的配合带动移动下压痕轮9在下转轴7上移动,并通过移动下压痕轮9通过压痕结构带动安装于上转轴6上的移动上压痕轮8同步移动,且不会影响移动上压痕轮8和移动下压痕轮9的转动压痕。
4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还包括用于调节上转轴6和下转轴7相对距离的压痕调节结构,通过压痕调节结构可以调节上下压痕轮之间的间隙,从而调整压痕深浅,当不需要压痕时,可使上下压痕轮脱离以取消压痕。
4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还包括转轴架32,所述上转轴6安装于转轴架32上,所述压痕调节结构用于调节转轴架32的上下位置,下转轴6的位置始终保持固定,以对封面起到支撑作用。
4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所述压痕调节结构包括可转动连接于转轴架32上的调节螺杆33,以及设于机架1上的螺套34,所述调节螺杆33与螺套34螺纹配合在一起,所述调节螺杆33的端部设有调节手轮35,所述压痕调节结构在两侧分别设置一组,操作人员可通过调节手轮35来控制转轴架32的上下位置,从而调节压痕深浅。
5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为了克服调节螺杆33和螺套34之间的加工误差,还包括第一弹性件36,所述第一弹性件36驱使转轴架32朝向下转轴7方向动作,所述一弹性件36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螺杆33上且在机架1和转轴架32之间始终处于被压缩的状态,以保证上下压痕轮之间对封面的压痕效果。
5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还包括上压纸轮37和下压纸轮38,所述上压纸轮37设于转轴架32上,当然地,上压纸轮37也可以安装于上转轴6上,所述下压纸轮38设于下转轴7上,所述上压纸轮37上套设有橡胶圈以避免压伤封面,通过上压纸轮37和下压纸轮38的设置,使得封面在压痕时呈完全舒展开的状态,以提高压痕效果。
5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所述输送结构包括可在机架1上沿封面的输送方向来回动作的固定架13,以及用于驱使固定架13动作的第三驱动结构,所述固定架13上设有吸纸组件,以用于吸附封面,所述机架1上设有滑轨39,所述滑轨39沿封面的输送方向布置,所述固定架13上设有与滑轨39相配合的滑块,以使固定架13的活动方向被滑轨39所限制。
5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所述吸纸组件包括导气管14,设于固定架13上;若干吸盘15,分布与导气管14上,且与导气管14相通;吸纸驱动件,与导气管14相连通以抽气,所述吸纸驱动可以为吸附气泵,吸附气泵工作以使吸盘15处形成负压状态,以吸附住封面,若干吸盘15同时吸附住封面,可提高封面在输送时的吸附力;所述吸盘15通过吸盘连接杆16与导气管14相连,以使吸盘15与导气管14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所述吸盘连接杆16内部设有用于连通吸盘15和导气管14的通道,还包括用于驱使导气管14转动的控制结构,在吸附封面时,通过控制结构驱使导气管14转动,以使吸盘15下压与封面相抵,而不是通过吸盘15的吸附力将封面向上吸起,从而使得封面被吸盘15吸起时的位置不会产生偏移,使得封面输送过程中的位置按照预设的路径进行。
5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所述固定架13上设有导气管连接板17,所述导气管连接板17和导气管14通过第一导气软管18相连,所述吸纸驱动件设于机架1上,所述吸纸驱动件通过第二导气软管与导气管连接板17相连,且与第一导气软管18相连通,所述第二导气软管外套设有拖链20,所述拖链8一端固连于滑轨5上,另一端固连于固定架13上,拖链20用于防止第二导气软管在固定架13活动的过程中发生非正常形变,上述结构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吸纸驱动件和导气管14保持稳定的连通状态,且吸纸驱动件设于机架1上,而不是固定架13上,可避免吸纸驱动件的重量施加于固定架13上影响固定架13在运行的过程中稳定性,降低固定架13的负载,第二导气软管在固定架13运行的过程中虽然会发生形变,但是在拖链20的防护作用下可保证第二导气软管内的气体正常通过。
5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所述控制结构包括控制杆40,一端固连于导气管14上;凸轮41,与控制杆40另一端相抵以驱使控制杆40转动;控制电机42,用于驱使凸轮41转动,所述凸轮41安装于控制电机42的输出轴上,所述凸轮41转动时驱动控制杆40的自由端上下动作,以使导气管14产生转动,还包括用于驱使控制杆40复位的第二弹性件43,所述弹性件43为弹簧,该弹簧一端扣在固定架13上,另一端扣在控制杆40的自由端上,并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弹簧产生的弹性作用力始终驱使控制杆40的自由端向上动作,以使控制杆40始终与凸轮41相抵,从而提高了凸轮41驱动控制杆40时的灵敏度。
5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三驱动结构包括同步带21,以及固连于固定架13上的同步带压板22,所述同步带压板22与同步带21固连,所述同步带21通过传动结构与上转轴6或下转轴7同步传动,所述传动结构为可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的传动轴44,所述传动轴44设于下转轴7的正上方,且与下转轴7通过同步带实现同步传动,所述同步带21的一端连接于传动轴44的齿轮上以与传动轴44之间实现同步传动,最终使得压痕轮的转速和吸纸组件的动力源均来自于同一电机,移动速度保持一致,以提高纸张在输送结构的带动下
经过压痕结构不会受到拉扯而损坏。
5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所述机架1上位于压痕结构的后侧设有定位台45,以用于放置经过压痕结构的封面,便于操作人员对压痕后的封面统一拿取。
58.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