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扩展现实的显示系统及其显示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874595发布日期:2022-10-21 21:00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用于扩展现实的显示系统及其显示控制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扩展现实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扩展现实的显示系统及其显示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xr(extended reality,扩展现实)技术是通过计算机将真实与虚拟相结合,打造一个可人机交互的虚拟环境,这也是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mr(mixed reality,混合现实)等多种技术的统称。这三种视觉交互技术的融合,可为体验者带来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无缝转换的“沉浸感”。
3.相关技术中,用于扩展现实的显示系统一般采用弧面显示屏拼接而成,弧面显示屏的制造难度较高,造成扩展现实的显示系统造价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扩展现实的显示系统及其显示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一种用于扩展现实的显示系统,包括:
6.墙屏,包括多个直屏结构的第一显示屏,多个所述第一显示屏拼接成显示侧呈圆柱面状的所述墙屏;及
7.过渡屏,连接于所述墙屏的一端,所述过渡屏包括多个直屏结构的第二显示屏,多个所述第二显示屏拼接成所述过渡屏;所述过渡屏的显示侧呈以所述墙屏的轴线为旋转轴的回转曲面,且所述过渡屏的显示侧的母线呈圆弧状。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于扩展现实的显示系统包括连接于所述墙屏的远离所述过渡屏的一端的地屏,所述墙屏设置于所述地屏的边缘且沿所述地屏的边缘延伸。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地屏包括多个直屏结构的第三显示屏,多个所述第三显示屏拼接成显示侧呈平面状的所述地屏,所述地屏的轮廓呈圆形。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屏呈矩形块状,及/或所述第三显示屏呈矩形块状。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屏的显示侧的母线的半径,与所述墙屏在其轴线方向的高度相等;所述过渡屏具有经线方向和纬线方向,所述过渡屏的远离所述墙屏的一端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墙屏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沿平行于轴线的方向延伸且沿经线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开口。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地屏的边缘设置有弧形轨道,所述过渡屏包括至少两个子过渡屏,所述墙屏包括至少两个子墙屏,同一经线方向的所述子过渡屏和所述子墙屏对应连接,至少一个所述子墙屏的靠近所述地屏的一侧与所述弧形轨道滑动配合。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屏呈梯形块状,从所述过渡屏与所述墙屏的连接位置处向远离所述墙屏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显示屏的显示侧的面积逐渐减小。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屏具有经线方向和纬线方向,所述第二显示屏包括多个直屏结构的显示单元,多个所述显示单元沿经线方向顺次拼接,且在经线方向上,所述显示单元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在所述墙屏的轴线方向的长度。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屏包括呈阵列排布的灯珠,所述灯珠的行排布方向与所述过渡屏的经线方向一致,所述灯珠的列排布方向与所述过渡屏的纬线方向一致,任意两行的所述灯珠数量相等,在所述过渡屏的经线方向上,所述第二显示屏内的所述灯珠在靠近所述墙屏处的行内排布密度小于远离所述墙屏的所述灯珠的行内排布密度。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同一纬度上,对于相拼接的两个所述第二显示屏,靠近拼接处的、位于不同所述第二显示屏的两个所述灯珠的间距,与同一所述第二显示屏内的同行所述灯珠的间距相近。
17.一种如上所述的用于扩展现实的显示系统的显示控制方法,所述过渡屏具有经线方向和纬线方向且包括至少两个子过渡屏,所述墙屏包括至少两个子墙屏,同一经线方向的所述子过渡屏和所述子墙屏对应连接且用于相对相邻的所述子墙屏运动以改变显示范围;所述用于扩展现实的显示系统的显示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8.获取所述用于扩展现实的显示系统的显示范围;
19.根据所述显示范围调整所述用于扩展现实的显示系统的显示画面。
20.上述用于扩展现实的显示系统及其显示控制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由于墙屏包括多个直屏结构的第一显示屏,多个第一显示屏拼接成显示侧呈圆柱面状的墙屏,过渡屏连接于墙屏的一端,过渡屏包括多个直屏结构的第二显示屏,多个第二显示屏拼接成过渡屏,过渡屏的显示侧呈以墙屏的轴线为旋转轴的回转曲面,且过渡屏的显示侧的母线呈圆弧状,在墙屏安装于水平地面以使墙屏的轴线与水平面垂直时,用与墙屏的轴线共面的竖直面截取墙屏与过渡屏时,过渡屏的显示侧、墙屏的显示侧与竖直面的交线呈平滑过渡状,即过渡屏的显示侧与墙屏的显示侧呈平滑过渡状,从而使得显示系统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且直屏结构的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结构相对简单,制造难度相对较低,可节省显示系统的搭建成本。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一实施例的用于扩展现实的显示系统的示意图;
24.图2为一实施例的用于扩展现实的显示系统的爆炸图;
25.图3为一实施例的用于扩展现实的显示系统的俯视图;
26.图4为一实施例的用于扩展现实的显示系统的后视图;
27.图5为图4所示用于扩展现实的显示系统的a处放大示意图;
28.图6为一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屏的灯珠排布示意图;
29.图7为一实施例的两个相拼接的第二显示屏的灯珠排布示意图;
30.图8为一实施例的两灯珠的排布示意图;
31.图9为另一实施例的用于扩展现实的显示系统的后视图;
32.图10为图9所示用于扩展现实的显示系统的b处放大示意图;
33.图11为一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屏的示意图;
34.图12为图11所示第二显示屏的左视图;
35.图13为一实施例的过渡屏的截面示意图;
36.图14为一实施例的包括滑移单元的用于扩展现实的显示系统的示意图;
37.图15为一实施例的用于扩展现实的显示系统的地屏的示意图;
38.图16为另一实施例的用于扩展现实的显示系统的地屏的示意图。
39.附图标记:
40.10、显示系统
ꢀꢀꢀꢀꢀꢀꢀꢀꢀꢀ
11、墙屏
ꢀꢀꢀꢀꢀꢀꢀꢀꢀꢀꢀꢀ
111、第一显示屏
41.11a、第二开口
ꢀꢀꢀꢀꢀꢀꢀꢀꢀ
13、过渡屏
ꢀꢀꢀꢀꢀꢀꢀꢀꢀꢀ
131、第二显示屏
42.1311、灯珠
ꢀꢀꢀꢀꢀꢀꢀꢀꢀꢀꢀꢀ
1313、显示单元
ꢀꢀꢀꢀꢀꢀ
13a、第一开口
43.15、地屏
ꢀꢀꢀꢀꢀꢀꢀꢀꢀꢀꢀꢀꢀꢀ
151、第三显示屏
ꢀꢀꢀꢀꢀ
16、子墙屏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45.参考图1和图2,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扩展现实的显示系统10,其可作为虚拟拍摄影棚,实现特效画面的拍摄,获得接近实景的画面效果,以减少实景场地的变换而节省成本。
46.该用于扩展现实的显示系统10至少包括墙屏11和过渡屏13,墙屏11包括多个直屏结构的第一显示屏111,多个第一显示屏111拼接成显示侧呈圆柱面状的墙屏11,墙屏11可安装于支撑面例如水平地面上,以使墙屏11的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在墙屏11安装于水平地面时,与墙屏11的轴线共面的竖直面与墙屏11的显示侧的交线呈直线状,且墙屏11的显示侧与水平面的交线呈圆弧状。
47.当然,用于安装墙屏11的支撑面不限于水平地面,例如支撑面可以为倾斜于水平面的平面,支撑面也不限于平面。
48.过渡屏13连接于墙屏11的一端并向远离墙屏11的方向延伸,过渡屏13包括多个直屏结构的第二显示屏131,多个第二显示屏131拼接成过渡屏13,过渡屏13的显示侧呈以墙屏11的轴线为旋转轴的回转曲面,且过渡屏13的显示侧的母线呈圆弧状。换言之,在墙屏11安装于水平地面时,与墙屏11的轴线共面的竖直面与过渡屏13的显示侧的交线为圆弧状,与墙屏11的轴线垂直的水平面与过渡屏13的显示侧的交线也呈圆弧状。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过渡屏13与墙屏11的显示侧均朝向显示系统10的内部,也即朝向墙屏11的轴线延伸方向。
4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过渡屏13的显示侧的母线的两端均与旋转轴存在间隔,因此回转形成的过渡屏13在远离墙屏11的一端形成第一开口13a。第一开口13a可用于安装天幕,即可在第一开口13a再覆盖平面状的显示屏,以获得更大的显示范围。例如,参考图3,在
图3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13a的直径约为12m。
5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过渡屏13的母线的远离墙屏11的一端可以位于旋转轴上,使得回转形成的过渡屏13在远离墙屏11的一端呈封闭状,且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回转形成的过渡屏13的显示侧可以为球面的一部分。
51.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墙屏11的圆柱面状的显示侧也可以视为回转曲面,即墙屏11的显示侧是线段状的母线绕一根固定轴旋转形成。因此,过渡屏13与墙屏11的组合在显示侧可视为回转曲线,其母线是线段的一端连接有圆弧的形状,其旋转轴为同一固定轴。特别地,过渡屏13的母线可以和墙屏11的母线相切,使得在显示侧,过渡屏13与墙屏11平滑过渡,防止显示画面时在过渡屏13与墙屏11的连接处产生暗线或亮线。
52.可以理解的是,过渡屏13的回转角度与墙屏11的回转角度可以相等,例如均为270度。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墙屏11形成第二开口11a,且第二开口11a延伸至第一开口13a。具体地,为简化表述,可以认为回转曲面状的过渡屏13具有经线方向和纬线方向(参考图2),墙屏11的第二开口11a设于墙屏11的侧面,且沿平行于墙屏11的轴线的方向延伸,并沿经线方向延伸至第一开口13a。
53.特别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过渡屏13的回转角度与墙屏11的回转角度相等且为360度,因此在水平方向上,过渡屏13以及墙屏11呈周向闭合状,也即处于显示系统10内时,在水平方向可获得360度视角。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可以于墙屏11上设置用于进出的门,门同样采用第一显示屏111拼接形成。
54.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过渡屏13的回转角度可以小于墙屏11的回转角度,例如,墙屏11的回转角度为270度,过渡屏13的回转角度为250度。
5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用于扩展现实的显示系统10可包括连接于墙屏11的远离过渡屏13的一端的地屏15,墙屏11设置于地屏15的边缘且沿地屏15的边缘延伸。例如,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地屏15大致成圆形,其直径约为24m,墙屏11设置于地屏15的边缘且沿地屏15的边缘延伸。在墙屏11设有第二开口11a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11a还可延伸至地屏15。
56.进一步,地屏15可包括多个直屏结构的第三显示屏151,多个第三显示屏151拼接成显示侧呈平面状的地屏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显示屏151呈矩形块状,矩形块状的第三显示屏151内的用于显示颜色的led灯珠的排布较为容易,例如,矩形块状的第三显示屏151内的led灯珠可以呈行列排布,且行方向与矩形的宽边平行,列方向与矩形的长边平行。
57.类似地,第一显示屏111也可以呈矩形块状,矩形块状的第一显示屏111内的用于显示颜色的led灯珠的排布较为容易,例如,矩形块状的第一显示屏111内的led灯珠可以呈行列排布,且行方向与矩形的宽边平行,列方向与矩形的长边平行。
58.相关技术中,曲面屏结构一般需要对显示屏的结构进行特殊设计,以获得所希望的连续曲面状的显示侧,这种特定的曲面屏一般需要采用定制化设计,制造难度相对较高,造成成本偏高。而且,针对不同的尺寸要求例如不同半径的曲面屏时,一般需要更改设计,导致这种曲面屏结构的通用性相对较低。而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直屏结构的显示屏的显示侧呈平面状或者多个平面拼接的形状,区别于曲面屏结构的显示侧呈连续曲面的结构,拼接的方式不限于搭设桁架或者为每一第一显示屏111、第二显示屏131或第三显示屏151配备拼接结构,这种设置方式可以简化显示屏的结构,将第一显示屏111、第二显示屏131和
第三显示屏151制成较为通用的模块,根据尺寸要求进行组装即可,从而降低显示系统10的制造和搭建的成本。
59.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由于采用直屏结构的第一显示屏111、第二显示屏131作为拼接的单元,因此拼接成型的墙屏11、过渡屏13的显示侧不应理解为几何学上严格的圆柱面、圆弧线,而是将圆柱面或回转曲面采用矩形格或梯形格离散化,将曲率连续的圆弧离散化为一段段首尾相接的线段,满足工程误差的要求即可。因此,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圆柱面、回转曲面、圆弧线的表述是为了易于理解显示系统10的结构、形状,不应理解为必须严格符合几何学的定义。
60.参考图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过渡屏13的显示侧的母线的半径r,与墙屏11在其轴线方向的高度h相等。例如,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墙屏11在其轴线方向的高度为6m,过渡屏13的母线半径也为6米。在显示系统10的工作过程中,摄像机一般安装于第二开口11a的中央区域,上述搭建方式,可以使得摄像机拍摄捕捉的画面效果最佳。特别地,对于本发明的用于虚拟摄影棚的显示系统,由于相机一般安装于固定机位并可相对地面转动,相机在转动过程中的拍摄视角变化能够与回转曲面状的墙屏11和过渡屏13实现较好地匹配,使得相机拍摄的画面更自然,防止拍摄画面的变形。这种曲面屏的优势可以类比于大型游戏所采用的曲面屏(即显示系统)对游戏操作者(即相机)的视觉影响。相比于相关技术中,采用包含直面墙屏的设计,相机的拍摄角度正对直面墙屏时,可以获得相对较好的拍摄画面,但拍摄倾斜角度较大时容易呈现严重变形的拍摄画面,尤其对于直面墙屏与曲面衔接的情况,相机的机位更加难以布置。但本发明的回转曲面状的墙屏11和过渡屏13则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使得相机的机位较容易布置,且使得拍摄画面更自然。
61.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墙屏11在其轴线方向的高度h可以大于或小于过渡屏13的显示侧的母线的半径r。
62.参考图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显示屏131呈梯形块状,从过渡屏13与墙屏11的连接位置处向远离墙屏11的延伸方向上,第二显示屏131的显示侧的面积逐渐减小,也即在墙屏11的轴线高度方向上,过渡屏13逐渐向内缩小并靠近墙屏11的轴线。具体地,参考图5,在墙屏11的轴线方向上,同一高度的第二显示屏131的上底长度相等,下底长度也相等。对于相邻两层第二显示屏131,更高一层的第二显示屏131的下底长度与低一层的第二显示屏131的上底长度相等,更高一层的第二显示屏131的上底长度小于低一层的第二显示屏131的上底长度。
63.参考图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显示屏131包括呈阵列排布的灯珠1311,任意两行的灯珠1311数量相等,从过渡屏13与墙屏11的连接位置处向远离墙屏11的延伸方向上,靠近墙屏11的行方向的灯珠1311的排布密度小于远离墙屏11的行方向的灯珠1311的排布密度。灯珠1311的行排布方向与过渡屏13的经线方向一致,灯珠1311的列排布方向与过渡屏13的纬线方向一致,在过渡屏13的经线方向上,第二显示屏131内的灯珠1311在靠近墙屏11处的行内排布密度小于远离墙屏的灯珠1311的行内排布密度,也即从墙屏11向第一开口13a延伸的方向上,对于同一第二显示屏131,越靠近第一开口13a,灯珠1311的行内排布密度越大,或者说对于同一第二显示屏131,纬度越高的灯珠1311的行内排布密度越大。
64.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墙屏11、过渡屏13和地屏15中用于发光显示的均为led灯。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第二显示屏131的灯珠1311呈9行5列排布,每行灯珠1311的数目为5,
任意相邻两行的行间距相等。从过渡屏13与墙屏11的连接位置处向远离墙屏11的延伸方向上,随着第二显示屏131宽度的逐渐减小,每行灯珠1311的排布密度逐渐增大。这种实施方式,由于每行的灯珠1311数量不变,相比于灯珠1311密度随宽度减小而逐渐减小的设置方式,可以获得更优的显示效果。
65.进一步,参考图7,在墙屏11的轴线方向即显示系统10的高度方向上,在同一高度上的第二显示屏131,即同一层的第二显示屏131或同一纬度的第二显示屏131,对于相拼接的两个第二显示屏131,靠近拼接处的、位于不同第二显示屏131的两个灯珠1311的间距d,与同一第二显示屏131内的同行灯珠1311的间距d1(或d2)相近。上述设置方式,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对于同一层的第二显示屏131,对于相拼接的两个第二显示屏131,其中一个第二显示屏131内的灯珠1311排成的行与另一第二显示屏131内的灯珠1311排成的行一一对应并对齐,靠近拼接处的、位于不同第二显示屏131的两个灯珠1311的间距d,与同一第二显示屏131内的同行灯珠1311的间距d1(或d2)的差距在5%以内。
66.示例性地,参考图7,以其中两个相邻的第二显示屏131为例,在墙屏11的轴线的其中一高度上即同一纬度上,两相互拼接的第二显示屏131内的灯珠1311的间距d1(或d2)为2.6mm,靠近拼接处的、位于不同第二显示屏131的同一行的两个灯珠1311的间距d也为2.6mm。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两个灯珠1311的间距可理解为两灯珠1311的中心之间的距离。
67.结合图8,由于led灯的发光强度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在led灯的法向方向光强最大,当偏离法向不同角度时,光强也随之变化。简而言之,led灯的光强在其法向上具有最高的强度,其侧向的光强则衰减很快。图8(a)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二显示屏131内的两相邻灯珠1311,图中的矩形代表灯珠,矩形外的圆则代表光辐射强度,在图8(a)的正常排布情况下,不考虑干涉等情况时,可以简单地认为光强衰减50%的位置位于两灯珠1311的连线的中心位置,在这种正常排布的情况下,两灯珠1311的连线的中心位置不存在暗线或亮线;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当两灯珠1311的间距小于图8(a)的两灯珠1311的间距,如图8(b)所示的情形时,在两灯珠1311的连线的中心区域处就产生的光强叠加,即出现了亮线;当两灯珠1311的间距大于图8(a)的两灯珠1311的间距,如图8(c)所示的情形时,在两灯珠1311的连线的中心区域的光强不足,即出现了暗线。
68.因此,采用本发明的设置方式后,可以防止显示画面时在两个第二显示屏131的拼接处产生暗线或亮线,从而提升显示系统10的显示效果。
69.可以理解的是,在墙屏11的轴线延伸方向也即显示系统10的高度方向上,不同层的相互拼接的第二显示屏131也可以按照这种方式设置,即使得靠近拼接处的、位于不同第二显示屏131的两个灯珠1311的间距,与同一第二显示屏131内的灯珠1311的行间距相近,以防止显示画面时在两个第二显示屏131的拼接处产生暗线或亮线,从而提升显示系统10的显示效果。
70.同理,在墙屏11的轴线延伸方向也即显示系统10的高度方向上,不同层的相互拼接的第一显示屏111也可以按照这种方式设计,即使得靠近拼接处的、位于不同第一显示屏111的两个灯珠的间距,与同一第一显示屏111内的灯珠的行间距相近,以防止显示画面时在两个第一显示屏111的拼接处产生暗线或亮线,从而提升显示系统10的显示效果。当然,位于同层即同一高度的第一显示屏111也可以按照这种方式设置,即使得靠近拼接处的、位
于不同第一显示屏111的两个灯珠的间距,与同一第一显示屏111内的同行灯珠的间距相近,以防止显示画面时在两个第一显示屏111的拼接处产生暗线或亮线,从而提升显示系统10的显示效果。
71.在图4、图5所示实施方式中,过渡屏13的第二显示屏131的高度与墙屏11的第一显示屏111的高度相近,也即在墙屏11的轴线延伸方向上,即在显示系统10的高度方向上,当第二显示屏131竖直摆放时,其高度与第一显示屏111的高度相近,例如其高度差在5%以内。在这种实施方式中,过渡屏13的显示侧的面积相对较大,制造相对简单。
72.参考图9和图10,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过渡屏13的经线方向上,第二显示屏131包括多个直屏结构的显示单元1313,多个显示单元1313沿经线方向顺次拼接。例如,在图10、图11、图12所示实施方式中,任一第二显示屏131包括沿高度方向或经线方向拼接的4个显示单元1313,4个显示单元1313拼接成的第二显示屏131的高度与第一显示屏111的高度相近。换言之,在经线方向上,显示单元1313的长度小于第一显示屏111在墙屏11的轴线方向的长度。示例性地,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显示单元1313的高度为250mm,同一第二显示单元1313内的相邻显示单元1313的夹角约为177.5度。
73.显示单元1313的显示侧呈平面状即显示单元1313为直屏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显示屏131可以采用更多个显示单元1313拼接形成。当然,第二显示屏131也可以采用2个或者3个显示单元1313拼接成型。第二显示屏131的这种拼接结构,可以在第二显示屏131的显示侧形成更接近平滑曲面的形状,以获得更优的显示效果。
74.进一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单元1313内的灯珠1311的行距相等,相邻显示单元1313的显示侧成角度较小的锐角。为便于理解,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第一显示屏111或者第二显示屏131内的灯珠1311排列的行方向与水平方向或纬线方向平行,第一显示屏111的列方向与竖直方向平行,第二显示屏131的显示单元1313的列方向与竖直方向呈夹角,在图12、图13所示实施方式中,同一第二显示屏131内的相邻显示单元1313在显示侧的夹角为2.5度,显示单元1313的灯珠1311的行距约为2.5mm。这种结构设置,既能使得第二显示屏131的显示侧形成更接近平滑曲面的形状,而且可以防止显示画面时在两个显示单元1313的拼接处产生暗线或亮线,从而提升过渡屏13及显示系统10的显示效果。
75.参考图14(a)、图14(b),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地屏15的边缘可以设置弧形轨道(未图示),过渡屏13包括至少两个子过渡屏(未图示),墙屏11包括至少两个子墙屏16,同一经线方向的子过渡屏和子墙屏16对应连接,至少一个子墙屏16的靠近地屏15的一侧与弧形轨道滑动配合,对应连接的子过渡屏和子墙屏16可以沿弧形轨道滑动,以叠置于相邻的子墙屏16和子过渡屏外,从而缩小墙屏11和过渡屏13的显示范围。当然,叠置状态的子墙屏16和子过渡屏也可以滑动至原来的位置,以扩大墙屏11和过渡屏13的显示范围。
76.示例性地,同一经度的第一显示屏111,或者预设经度范围内的第一显示屏111可以组合成子墙屏16,同一经度的第二显示屏131,或者预设经度范围内的第二显示屏131可以组合成子过渡屏,同一经线方向的子过渡屏和子墙屏16对应连接且子过渡屏和子墙屏16的数量可以相等,对应连接的子过渡屏和子墙屏16可以沿弧形轨道滑动,以叠置于相邻的子墙屏16和子过渡屏外,从而缩小墙屏11和过渡屏13的显示范围。
77.示例性地,在图14(a)和图14(b)所示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墙屏11等分为5个子墙屏16。对应地,过渡屏13也可等分为5个子过渡屏,且5个子墙屏16与5个子过渡屏一一对应连
接。在子墙屏16全部打开用于显示的情况下,墙屏11和过渡屏13在水平方向具有300度的显示范围;在其中一个最靠外的子墙屏16叠置于相邻的子墙屏16外侧后,墙屏11和过渡屏13在水平方向的显示范围调整为240度,从而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调整墙屏11和过渡屏13的显示范围,以提升显示系统10的使用灵活性,从而拓展使用场景并提升显示系统10的通用性。可以理解的是,对应连接的子墙屏16与子过渡屏的数量可以不相等,例如,子墙屏16的数量可以为1个,子过渡屏的数量可以为2个或3个。
78.进一步,对于设有天幕的显示系统10,还可在天幕与过渡屏13的连接位置处设置另一弧形轨道,且使得过渡屏13的远离墙屏11的一端与另一弧形轨道滑动配合。在子墙屏16的靠近地屏15的一端沿弧形轨道滑动时,子过渡屏可以沿另一弧形轨道滑动,从而提升子墙屏16和子过渡屏滑动的平稳性,防止子过渡屏在滑动过程中产生倾斜,以提升子墙屏16和子过渡屏的运动可靠性并提升弧形轨道的使用寿命。
79.特别地,在这种实施方式中,还可在地屏15或者其他位置设置位置传感器例如光电传感器或者霍尔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显示系统10的显示侧的墙屏11的显示范围,处理器被配置为可以根据位置传感器检测的显示范围调整显示画面,以实现画面与显示系统10的匹配。例如,当某一经度范围内的子墙屏16和子过渡屏叠置于相邻的子墙屏16和子过渡屏后,原区域的位置传感器不再检测到子墙屏16的遮挡,进而可以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墙屏11的显示侧的显示范围,处理器响应于该显示范围,适应性地调整显示画面,以实现画面与显示系统10的匹配,获得需要的显示效果。示例性地,显示系统10在子墙屏16和子过渡屏完全展开的情况下的显示范围为300度,在一些情况下,虚拟拍摄所需的显示范围为240度即可,此时,可将其中一子墙屏16和子过渡屏叠置于相邻的子墙屏16和子过渡屏外,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确定的显示范围为240度,处理器即可响应于位置传感器检测的显示范围,对原显示画面进行裁切以获得待显示画面,进而控制显示系统10显示待显示画面,满足240度的显示范围的要求,即实现画面与显示系统10的匹配。示例性地,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待显示画面与原显示画面在经线方向的尺寸不变,但在纬线方向的显示范围缩小了。原显示画面可理解为与显示系统完全展开时的显示范围匹配。
80.参考图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地屏15的边缘可以设置成圆弧状或者至少在与墙屏11连接位置处呈圆弧状。排布在地屏15边缘的非完整矩形状的第三显示屏151可以采用microled(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微型发光二极管)屏或nanoled(nano light-emitting diode,纳米发光二级管)屏替换,这两种屏可以进行切割且切割后仍然能正常显示,因此可以在地屏15的边缘形成较光滑的圆弧曲线,并与完整矩形状的第三显示屏151组合以获得较好的显示效果。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地屏15的边缘可以较为方便地设置用于子墙屏16滑动的轨道,从而可以提升使用的便利性并获得需要的显示效果。
81.参考图16,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地屏15也可以采用与过渡屏13类似的拼接结构,即采用梯形块状的、直屏结构的第三显示屏151进行拼接,以使地屏15的边缘呈圆弧状。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地屏15同样可视为具有经线方向和纬线方向,其中经线方向即为地屏15的径向,纬线方向则为一系列同心圆。地屏15的边缘可形成较光滑的圆弧曲线,并获得较好的显示效果。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地屏15的边缘可以较为方便地设置用于子墙屏16滑动的弧形轨道,从而可以提升使用的便利性并获得需要的显示效果。而且,地屏15的经线可以和过渡屏13的经线以及墙屏11的轴向拼接缝可以一一对应,以利于位置传感器的布置与协同
工作,在显示系统10的工作过程中,可以将同一经度范围内的过渡屏13、墙屏11和地屏15作为最小的控制单元,从而灵活地调整显示系统10的显示范围。
82.上述用于扩展现实的显示系统10,由于墙屏11包括多个直屏结构的第一显示屏111,多个第一显示屏111拼接成显示侧呈圆柱面状的墙屏11,过渡屏13连接于墙屏11的一端,过渡屏13包括多个直屏结构的第二显示屏131,多个第二显示屏131拼接成过渡屏13,过渡屏13的显示侧呈以墙屏11的轴线为旋转轴的回转曲面,且过渡屏13的显示侧的母线呈圆弧状,在墙屏11安装于水平地面以使墙屏11的轴线与水平面垂直时,用与墙屏11的轴线共面的竖直面截取墙屏11与过渡屏13时,过渡屏13的显示侧、墙屏11的显示侧与竖直面的交线呈平滑过渡状,从而使得显示系统10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且直屏结构的第一显示屏111和第二显示屏131结构相对简单,制造难度相对较低,可节省显示系统10的搭建成本。
83.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8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