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印刷发光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94185发布日期:2022-09-03 02:59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穿戴印刷发光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印刷发光片。


背景技术:

2.可穿戴电子器件作为柔性电子器件的直接应用,对传统电子器件行业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可穿戴电子器件集成入眼镜衣服和手表,已经拥有了巨大的应用前景,比如说娱乐、人体健康的监控、导航、和无线通讯等。现有技术中,嵌入衣服中的发光片能够产生发光效果,但是柔性较差,经常在不同应力负荷状态下弯折、扭曲和拉伸,器件难以保持良好的工作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穿戴印刷发光片,旨在解决现有的可穿戴发光片难以保持良好的工作稳定性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穿戴印刷发光片,所述发光片包括设置在最底层的基材层、通过丝网印刷在所述基材层顶部的底部电极层,通过丝网印刷在所述底部电极层顶部、用于绝缘的介电层,通过丝网印刷在所述介电层顶部、用于印刷发光图案的发光层,通过丝网印刷在所述发光层顶部的透明电极层,及设置在最顶层的印刷层,所述底部电极层设有与驱动电路连接的软排线,所述基材层的材料为tpu材料,所述底部电极层的材料为硅胶体系的耐拉伸银浆。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软排线包括上层pet片及下层pet片,所述上层pet片的一端与所述底部电极层的两个电极连接,所述上层pet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电路连接,所述下层pet片连接于所述上层pet片的下方,所述下层pet的一端与驱动电路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层pet片的宽度大于所述上层pet片的宽度。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明电极层上印刷有透明导电油墨,所述透明电极层与所述底部电极层的其中一个电极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明电极层的材料为pedot材料。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明电极层与所述印刷层之间设有用于阻隔水氧的封装层,所述封装层的材料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光片的发光图案由所述底部电极层或所述发光层上的图案配合形成。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各层的材料的选择,热压形成具有良好的耐拉伸和耐弯折的性能的发光片,在经过不同应力负荷状态下弯折、扭曲和拉伸,都能保持良好的发光工作稳定性,发光片的寿命长,耐候性强,可在较为苛刻的环境中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发光片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附图标记:1-印刷层,2-透明电极层,3-发光层,4-介电层,5-底部电极层,6-上层pet片,7-下层pet片。
1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1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印刷发光片,所述发光片包括设置在最底层的基材层、通过丝网印刷在所述基材层顶部的底部电极层5,通过丝网印刷在所述底部电极层5顶部、用于绝缘的介电层4,通过丝网印刷在所述介电层4顶部、用于印刷发光图案的发光层3,通过丝网印刷在所述发光层3顶部的透明电极层2,及设置在最顶层的印刷层1,所述底部电极层5设有与驱动电路连接的软排线,所述基材层的材料为tpu材料,所述底部电极层5的材料为硅胶体系的耐拉伸银浆。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软排线包括上层pet片6及下层pet片7,所述上层pet片6的一端与所述底部电极层5的两个电极连接,所述上层pet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电路连接,所述下层pet片7连接于所述上层pet片6的下方,所述下层pet的一端与驱动电路连接。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下层pet片7的宽度大于所述上层pet片6的宽度。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透明电极层2上印刷有透明导电油墨,所述透明电极层2与所述底部电极层5的其中一个电极连接。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透明电极层2的材料为pedot材料。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透明电极层2与所述印刷层1之间设有用于阻隔水氧的封装层,所述封装层的材料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发光片的发光图案由所述底部电极层5或所述发光层3上的图案配合形成
2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印刷发光片,通过在可拉伸的热转印膜上面依次丝网印刷可拉伸的电极、介电材料、发光材料和可拉伸的透明电极材料、封装层及相关的外观印刷,形成具有良好的耐拉伸和耐弯折的性能的所述发光片,在经过不同应力负荷状态下弯折、扭曲和拉伸,都能保持良好的发光工作稳定性。
23.所述发光片由所述底部电极层5、介电层4、发光层3、透明电极层2、封装层、印刷层1及软排线热压形成,由于需要具备耐拉伸特性,所以对所述发光片的各层材料的选择都有较高的要求,首先是所述基材层采用高拉伸比的tpu材料作为热转印膜,既保证了所述基材层具有较好的拉伸性能又具有较好的热转印特性。其次,所述底部电极层5采用硅胶体系的耐拉伸银浆,拉伸20%的情况下电阻值增大约200%-300%,恢复形变电阻值增大50%左右,对所述发光片亮度基本没有影响。
24.所述透明电极层2采用pedot材料,耐拉伸和弯折效果较其他材料优良,所述发光片拉伸10%测试结果良好,用5kg的滚动圆盘反复碾压1000次对所述发光片亮度基本上没有损失。所述透明电极层2在热压后与所述底部电极层5的其中一个电极连接,在通电后变得透明显示图案。在所述透明电极层2与所述印刷层1之间设置的所述封装层,采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制作,既能起到较好的拉伸性能也能阻隔水氧。在表面所述印刷层1采用透光性较好的abs油墨印刷,印刷品质好,颜色鲜艳,能满足常规的彩色图案印刷。
25.所述发光片的发光图案由所述底部电极层5或所述发光层3上的图案配合形成,如果图案是一个整体的采用所述底部电极层5的图案显示,如果图案是分开的采用所述发光层3的图案显示。
26.所述发光片的电极直接热转印到可穿戴的衣服上容易漏电且与驱动电路的连接不牢固,所以在热压时在电极的上层放置一片所述上层pet片6,在电极的下层放置了所述下层pet片7,因为所述基材层的材料为tpu材料,为了保证印有所述底部电极层的一部分可以通过转印到柔性的基材上,而不是完全悬空,所以所述下层pet片7略短,这样就做成了所述软排线,所述软排线的一端与柔性的衣物等相连,另一端与驱动电路连接。热压的温度与基材有一定的关系,具体温度需要测试确定,基本上在140-170摄氏度之间,时间大约在15-30s之间,热压完后保证发光片与柔性服装不脱落,发光片热转印品质良好。洗涤时可以将所述软排线取下断开电源,能满足日常洗涤的要求。
27.下面通过一个实施例说明所述发光片的制作过程:
28.(1)选用0.15mm厚度,拉伸率500%的tpu薄膜作为热转印的材料用烘箱在120摄氏度的环境中热处理半小时,形成所述基材层。
29.(2)选用可拉伸的硅胶银浆,拉伸率可达20%,用250目的丝网印刷在tpu薄膜上,在120摄氏度的烘箱中烘烤半小时,形成所述底部电极层5。
30.(3)在银浆层上面用250目的丝网版依次印刷所述介电层4及发光层3,在100摄氏度的烘箱中烘烤半小时。
31.(4)在所述发光层3的表面用300目的丝网版印刷,利用pedot丝网印刷透明导电油墨,在120摄氏度的烘箱中烘烤10分钟,形成所述透明电极层2。
32.(5)在透明导电油墨表面印刷红色和绿色的abs油墨,室温下干燥即可形成所述印刷层1。
33.(6)将所述发光片模切好后采用热压机器将所述发光片热转印到柔性的基材上,温度在140-170摄氏度,时间大概在15-30s之间,根据不同的基材确定。
34.(7)热压好的所述发光片导线端设置所述软排线,一端与柔性的基材连接,一端连接插口端子与驱动电路连接。
35.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