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水凝胶仿真模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26767发布日期:2022-12-03 00:05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水凝胶仿真模型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涉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水凝胶仿真模型结构。


背景技术:

2.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一种内镜微创切除技术,1990年在日本被首次报道,并慢慢引入中国,它实现了对直径大于2cm的病变进行黏膜下剥离,成功地克服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的局限性。随着内镜器械的不断发展,esd已成为消化道早癌和癌前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可取得与外科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同时其具有操作时间短、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等优点。然而,esd技术的操作复杂性及操作难度大,需要由高水平、训练有素的内镜医师完成,从而使其广泛应用受到限制,故对初学者规范化的培训显得极其重要。
3.传统的培训多以动物培训为主,但费用昂贵且存在伦理问题,这极大的限制了广大医生的技能训练及技术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水凝胶仿真模型结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水凝胶仿真模型结构,包括:
6.肌肉模拟层;
7.黏膜下层模拟层,作为仿真切割时溶液的注射处,与所述肌肉模拟层的上表层相连接;
8.黏膜层模拟层,作为仿真切割对象,与所述黏膜下层模拟层的上表层相连接。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肌肉模拟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黏膜下层模拟层以及
10.所述黏膜下层模拟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黏膜层模拟层的厚度。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肌肉模拟层、所述黏膜下层模拟层以及所述黏膜层模拟层各自呈现的颜色不同。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肌肉模拟层、所述黏膜下层模拟层以及所述黏膜层模拟层整体形成类似薄圆柱形结构。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肌肉模拟层的材料由水凝胶材料制成。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黏膜下层模拟层的材料水凝胶材料制成。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黏膜层模拟层的材料由水凝胶材料制成。
16.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7.1、实现了以凝胶材料模型替代传统动物模型,可进行高保真esd技术训练。
18.2、esd内镜下的层次结构模拟真实;符合人体胃部组织。
19.3、模型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使用电手术刀进行切割。
20.4、可以明显鼓包,切割过程中鼓包依然存在,注射液流失比较慢。
21.5、该凝胶esd物理模型按照常规流程进行注射隆起及切割等操作试验,可进行esd前标记,层次区分明显,隆起效果明显、切割感觉真实。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水凝胶仿真模型结构的立体图
23.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水凝胶仿真模型结构的结构图;
24.图例说明:
25.1、黏膜层模拟层;2、黏膜下层模拟层;3、肌肉模拟层。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可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水凝胶仿真模型结构,包括:
29.肌肉模拟层3,可以实现用于支撑其他结构;
30.黏膜下层模拟层2,作为仿真切割时溶液的注射处,与肌肉模拟层3的上表层相连接,在操作时,可以出现明显鼓包,切割过程中鼓包依然存在,注射液流失比较慢;
31.黏膜层模拟层1,作为仿真切割对象,与黏膜下层模拟层2的上表层相连接,可以进行待切割部位定位标记,并作为仿真切割处进行切割训练。
32.进一步的,肌肉模拟层3的厚度大于黏膜下层模拟层2以及
33.黏膜下层模拟层2的厚度大于黏膜层模拟层1的厚度,可以使仿真模型的结构更稳定。
34.进一步的,肌肉模拟层3、黏膜下层模拟层1以及黏膜层模拟层2各自呈现的颜色不
同,便于区分层次,使切割时更加方便。
35.进一步的,肌肉模拟层3、黏膜下层模拟层1以及黏膜层模拟层2整体形成类似薄圆柱形结构。
36.进一步的,肌肉模拟层3的材料由水凝胶材料制成,水凝胶的成分配比成分不做具体限制,可以由3wt%~35wt%的聚乙烯醇凝胶形成。
37.进一步的,黏膜下层模拟层2的材料由水凝胶材料制成,水凝胶的成分配比成分不做具体限制,可以由3wt%~25wt%聚乙烯醇和0.1wt%~8wt%的硼砂水溶液混合液这些成分形成。
38.进一步的,黏膜层模拟层1的材料由水凝胶材料制成,水凝胶的成分配比成分不做具体限制,可以由3wt%~25wt%的聚乙烯醇溶液、2-15克/毫升的丙烯酰胺、所述丙烯酰胺的0.01mol%-2mol%的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0.006m的过硫酸铵的混合液这些成分形成。
39.工作原理:将在黏膜层模拟层1的待切割部位做好标记圈,将注射液从标记圈的外部,注入到黏膜下层模拟层2中待切割部位的下方,直到形成鼓包将待切割部位顶起,可用电手术刀进行切割,并且切割过程中鼓包消失非常缓慢,达到仿真效果。
4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水凝胶仿真模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肌肉模拟层(3);黏膜下层模拟层(2),作为仿真切割时溶液的注射处,与所述肌肉模拟层(3)的上表层相连接;黏膜层模拟层(1),作为仿真切割对象,与所述黏膜下层模拟层(2)的上表层相连接;所述肌肉模拟层(3)、所述黏膜下层模拟层(2)以及所述黏膜层模拟层(1)整体形成类似薄圆柱形结构;所述肌肉模拟层(3)的厚度大于所述黏膜下层模拟层(2),所述黏膜下层模拟层(2)的厚度大于所述黏膜层模拟层(1)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水凝胶仿真模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肌肉模拟层(3)、所述黏膜下层模拟层(2)以及所述黏膜层模拟层(1)各自呈现的颜色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水凝胶仿真模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肌肉模拟层(3)的材料由水凝胶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水凝胶仿真模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黏膜下层模拟层(2)的材料水凝胶材料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水凝胶仿真模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黏膜层模拟层(1)的材料由水凝胶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水凝胶仿真模型结构,包括:用于支撑仿真结构的肌肉模拟层;黏膜下层模拟层,作为仿真切割时溶液的注射处,与所述黏膜层模拟层的上表层相连接;黏膜层模拟层,作为仿真切割对象,与所述黏膜下层模拟层的上表层相连接。该装置实现了以凝胶材料模型替代传统动物模型,符合人体胃部组织,模型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使用电手术刀进行切割,可进行高保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技术训练。黏膜下剥离术的技术训练。黏膜下剥离术的技术训练。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冬 王知非 张静 赵飞 俞世杰 毛金磊 刘阿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知非
技术研发日:2022.05.12
技术公布日:2022/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