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会议桌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68375发布日期:2023-03-24 14:53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会议桌牌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办公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会议桌牌。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电子会议桌牌没有设置给纸装置来为会议参与人员提供便签纸。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电子会议桌牌,通过给纸装置提供便签纸,方便会议参与人员随时记录内容。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5.一种电子会议桌牌,包括:座垫、座体及水墨屏;
6.所述座体设置在所述座垫上;所述水墨屏可拆卸地插接在所述座体上;
7.所述座体开设有给纸收容腔;所述给纸收容腔用于收容便签纸,且所述给纸收容腔还用于部分收容给纸机构;所述座体还开设有出纸口及添纸口,所述出纸口及所述添纸口均与所述给纸收容腔连通;
8.所述给纸机构用于将给纸收容腔内的便签纸逐一送出出纸口。
9.作为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座体与所述水墨屏通过插接机构可拆卸式连接。
10.作为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插接机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座体的卡槽及设置于所述水墨屏上的凸柱;或所述插接机构包括开设于所述水墨屏的卡槽及设置于所述座体上的凸柱。
11.作为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给纸机构包括:出纸驱动件、给纸齿轮;所述出纸驱动件与所述给纸齿轮驱动连接;
12.所述给纸齿轮包括轮体及若干片取纸鳍片;若干片所述取纸鳍片沿所述轮体的外壁等间距设置。
13.作为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出纸驱动件为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收容于所述给纸收容腔中,且穿过所述轮体的中心与所述轮体连接;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给纸收容腔外。
14.作为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取纸鳍片包括连接部及取纸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轮体的外壁连接。
15.作为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子会议桌牌还包括承纸机构,所述承纸机构设置在所述给纸收容腔内,且设置在所述给纸机构的上方;
16.所述承纸机构包括若干条支撑柱。
17.作为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给纸收容腔的底部为弧形结构。
1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子会议桌牌通过给纸装置提供便签纸,方便会议参与人员随
时记录内容;
20.本实用新型的电子会议桌牌,当某一取纸鳍片或某些取纸鳍片出现损坏时,只需要取下损坏的取纸鳍片并换上新的取纸鳍片即可,而不需要将整个给纸齿轮或给纸机构进行更换;而且,更换取纸鳍片时,不需要将整个给纸齿轮取下;只需要将水墨屏从座体上取下,并将给纸收容腔中的剩余便签纸取出,即可通过添纸口对取纸鳍片进行更换或维修;
2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给纸收容腔的底部设置为弧形结构,使得给纸齿轮带动便签纸转动出纸的过程中,便签纸沿给纸收容腔的内壁转动,当便签纸到达给纸收容腔的底部时,弧形结构的内壁对便签纸形成引导,使得便签纸顺畅地到达出纸口并从出纸口出来;
22.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柱对便签纸进行支撑,一方面实现对便签纸的支撑,另一方面确保取纸齿轮的取纸鳍片可以对便签纸进行逐一获取,从而实现逐一出纸。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会议桌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会议桌牌的分解图;
26.图3为图1所示的电子会议桌牌的局部剖视状态下的示意图;
27.图4为图3所示的电子会议桌牌的局部放大图;
28.图5为图2所示的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图5所示的座体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图2所示的给纸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3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子会议桌牌10包括:座垫20、座体30 及水墨屏40。座体30设置在座垫20上;水墨屏40可拆卸地插接在座体30上。在本实施例中,座垫20为
防滑座垫。在本实施例中,座垫20可以为塑胶防滑座垫。
35.如图2及图3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座体30开设有给纸收容腔310。给纸收容腔310用于收容便签纸70,且给纸收容腔310还用于部分收容给纸机构50。座体30还开设有出纸口320及添纸口330,出纸口320及添纸口330均与给纸收容腔连通。给纸机构50用于将给纸收容腔310内的便签纸70逐一送出出纸口320。
36.如图2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座体30与水墨屏40通过插接机构可拆卸式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插接机构包括开设于座体30的卡槽340及设置于水墨屏40上的凸柱410。在另一实施例中国,插接机构包括开设于水墨屏40的卡槽及设置于座体30上的凸柱。
37.如图2及图3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给纸机构50包括出纸驱动件510 及给纸齿轮520;出纸驱动件510与给纸齿轮520驱动连接。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给纸齿轮520包括轮体521及若干片取纸鳍片522。若干片取纸鳍片 522沿轮体521的外壁等间距设置。如图2及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出纸驱动件510为驱动杆,驱动杆的一端收容于给纸收容腔310中,且穿过轮体521 的中心与轮体521连接。驱动杆的另一端延伸至给纸收容腔310外。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杆的另一端还设有防滑凸台511。当与会人员想要取出便签纸70时,通过旋转防滑凸台511使得驱动杆转动,驱动杆转动时带动给纸齿轮520,给纸齿轮520转动的过程中实现取纸,并带动便签纸70沿给纸收容腔310的内壁转动并最终从出纸口320出来,由此实现取纸。
38.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取纸鳍片522包括连接部100及取纸部200,连接部100与轮体521的外壁连接。具体的,连接部100通过螺丝300与轮体 521的外壁固定连接。当某一取纸鳍片522或某些取纸鳍片522出现损坏时,只需要取下损坏的取纸鳍片522并换上新的取纸鳍片522即可,而不需要将整个给纸齿轮520或给纸机构50进行更换。而且,更换取纸鳍片522时,不需要将整个给纸齿轮520取下。只需要将水墨屏40从座体30上取下,并将给纸收容腔310中的剩余便签纸70取出,即可通过添纸口330对取纸鳍片522进行更换或维修。
39.如图4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电子会议桌牌10还包括承纸机构60,承纸机构60设置在给纸收容腔310内,且设置在给纸机构50的上方。如图5 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承纸机构60包括若干条支撑柱610。在本实施例中,承纸机构60包括4条支撑柱610,4条支撑柱610两两为一组,两组支撑柱610分别相对设置在给纸收容腔310的内壁。通过支撑柱610对便签纸70进行支撑,一方面实现对便签纸70的支撑,另一方面确保取纸齿轮的取纸鳍片522 可以对便签纸70进行逐一获取,从而实现逐一出纸。
40.如图5及图6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给纸收容腔310的底部为弧形结构。给纸齿轮520带动便签纸70转动出纸的过程中,便签纸70沿给纸收容腔310的内壁转动,当便签纸70到达给纸收容腔310的底部时,弧形结构的内壁对便签纸70形成引导,使得便签纸70顺畅地到达出纸口320并从出纸口320 出来。
41.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电子会议桌牌1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42.电子会议桌牌10通过设置防滑座垫20,使得电子会议桌牌10不轻易移位或倒下,使用更加方便;
43.座体30与水墨屏40通过插接机构可拆卸式连接,方便取下水墨屏40以添加便签纸70或维护给纸机构50;
44.下面对给纸机构50的工作原理进一步说明:
45.在添加便签纸70时,将水墨屏40从座体30取下,此时添纸口330已经打开;然后从添纸口330放入便签纸70到给纸收容腔310中;给纸收容腔310中的便签纸70此时放置在承纸机构60上;然后重新将水墨屏40装回到座体30 上;
46.当与会人员需要用到便签纸70时,通过旋拧驱动杆,使驱动杆带动给纸齿轮520转动;给纸齿轮520转动时,其转动至最高处的取纸鳍片522将获取承纸机构60上最底下的一张便签纸70;在给纸齿轮520继续转动的过程中,取纸鳍片522带动便签纸70继续转动;当便签纸70转动到给纸收容腔310的底部时,给纸收容腔310的弧形内壁对便签纸70进行引导,使得便签纸70顺畅地沿给纸收容腔310内壁转动并最终从出纸口320出来;
47.当便签纸70到达出纸口320处时,与会人员即停止旋拧驱动杆,并从出纸口320取出便签纸70即可。
4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