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显示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22467发布日期:2024-03-18 16:50阅读:10来源:国知局
折叠显示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折叠显示终端。


背景技术:

1、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折叠显示终端逐渐成为未来移动电子产品的一个发展趋势。折叠显示终端在展开状态下,能够获得较大的显示面积,提升观影效果。折叠显示终端在折叠状态下,能够获得较小的体积,便于用户携带。

2、由于折叠显示终端折叠的不同层之间通常通过胶层实现粘接,因此,在折叠显示终端折叠的过程中,会出现错层现象。另外,折叠显示终端的柔性显示屏与中框之间的固定方式与常规显示终端不同,基于该错层现象,折叠显示终端中,柔性显示屏的盖板与中框之间不能完全固定,需要在柔性显示屏与中框之间需要留出错层空间,这样就导致柔性显示屏与中框之间存在缝隙。目前,通过在折叠显示终端的正面设置前壳(又可以称为小a壳)来对上述缝隙进行遮挡。

3、但是,在折叠显示终端跌落时,容易出现前壳和中框分离的情况,降低了折叠显示终端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用于增强前壳和中框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提高折叠显示终端的可靠性。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折叠显示终端,该折叠显示终端包括:柔性显示屏、中框、前壳、限位块和弹片。柔性显示屏可沿设定轴线折叠,该设定轴线沿第一方向。中框具有承载面,柔性显示屏位于该承载面上。中框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且位于承载面的相对两端的两个第一沟槽。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垂直。前壳包括相连接的支撑部和防护部,该支撑部伸入第一沟槽内,且与第一沟槽相连接。该防护部位于柔性显示屏上方,且覆盖柔性显示屏的部分边缘。限位块设置于中框上。支撑部具有与限位块相适配的第一限位槽,限位块伸入第一限位槽内。限位块和第一限位槽,用于限制前壳沿垂直于承载面所在平面、且由承载面指向防护部的方向上的位移。弹片位于支撑部远离限位块的一侧。弹片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第一弹性部位于承载面和柔性显示屏之间,第二弹性部由第一弹性部向柔性显示屏下方延伸,与支撑部的具有第一限位槽的部分相抵。

4、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显示终端,通过在中框的沿第二方向的相对两端设置第一沟槽,可以通过前壳中伸入第一沟槽内的支撑部,实现前壳和中框之间的连接(例如粘接)。而且,通过在中框上设置限位块,并在前壳的支撑部上设置第一限位槽,使得该限位块伸入第一限位槽内,可以使得限位块和第一限位槽构成卡合结构,对前壳进行限位,限定前壳沿垂直于承载面所在平面、且由承载面指向防护部的方向上的位移。

5、也就是说,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了两种固定方式(也即,支撑部伸入第一沟槽内的部分与第一沟槽之间的连接,限位块和第一限位槽之间的卡合),共同实现的前壳和中框之间的固定,这样有利于大大增强前壳和中框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在折叠显示终端跌落时,有效降低前壳和中框出现分离的风险,避免影响折叠显示终端的正常使用,提高折叠显示终端的可靠性。

6、进一步地,通过在支撑部远离限位块的一侧设置弹片,可以利用支撑部,使得弹片中与支撑部相抵的第二弹性部产生弹性形变,进而可以使得第二弹性部产生对支撑部的弹力,增强支撑部上的第一限位槽与限位块之间的卡合作用,使得前壳和中框之间更为紧密的固定,进一步降低前壳和中框出现分离的风险,甚至避免出现前壳和中框分离的情况,进一步提高折叠显示终端的可靠性。

7、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弹性部包括连接部和u形部,u形部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一弹性部相连接,另一端向柔性显示屏下方延伸与u形部的第一板相连接。第一板与第三板相对,且第三板的至少部分相比第一板靠近柔性显示屏,第三板的远离第二板的一端为自由端,且向柔性显示屏的下方延伸。这样可以在保证弹片的良好弹性的基础上,减小弹片在承载面所在平面上的面积占比,减少空间的占用,并增大第三板的自由端的延伸空间。

8、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柔性显示屏具有顶角。弹片包括:位于顶角处的第一弹片,和/或,位于相邻两个顶角之间的第二弹片。在向承载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中,第一弹片的第一弹性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呈锐角,且位于第一弹片的第二弹性部靠近顶角的一侧;第一弹片的第二弹性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相垂直。在向承载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中,第二弹片的第一弹性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相平行,第二弹片的第二弹性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相垂直。这样,在第一方向上,有利于减小第一弹片的第二弹性部和顶角之间的间距,使得限位块、第一限位槽更为接近顶角,进而增强顶角位置处、前壳和中框的连接稳定性。在第二方向上,有利于减小第二弹片的尺寸,进而减小第二弹片在承载面所在平面上的面积占比,减少空间的占用。

9、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自然状态下,第一弹片的第一弹性部翘曲,且翘曲方向与第一弹片的第二弹性部的延伸方向相反。在安装柔性显示屏后,第一弹片的第一弹性部会产生弹性形变。由第一弹片的第一弹性部的弹性形变产生的弹力,可以传递至第一弹片的第二弹性部,与由第一弹片的第二弹性部的弹性形变产生的弹力相叠加,增强第一弹片给予支撑部的力,进一步增强前壳和中框中与顶角对应的位置处的紧密固定程度。

10、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沟槽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子沟槽。中框还具有容纳槽,容纳槽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子沟槽之间,弹片位于容纳槽内。在向承载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中,限位块和第一限位槽位于容纳槽内。这样,既可以对位于容纳槽内部的弹片进行限位,提高折叠显示终端的结构稳定性,又可以减少弹片、限位块和第一限位槽在第二方向上的空间占用。

11、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部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伸入第一子沟槽内,与第一子沟槽相连接。第二侧板伸入容纳槽内,第二侧板具有第一限位槽。其中,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至少部分分离设置。这样在将前壳和中框进行组装的过程中,可以降低第一侧板对第二侧板的影响,使得第二侧板更容易向远离限位块的方向产生弹性形变,进而使得限位块更容易卡入(或伸入)第一限位槽内。

12、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垂直于承载面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二侧板的尺寸大于第一侧板的尺寸。这样可以增大第一限位槽的可设置空间,增大第一限位槽的尺寸,增大与第一限位槽相适配的限位块的尺寸,进而有利于提高限位块和第一限位槽之间的稳定性,提高对前壳的限位的稳定性。

13、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侧板和容纳槽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第二弹性部延伸至间隙内,与第二侧板靠近容纳槽的底壁的一端相抵。这样有利于增大第一限位槽与限位块之间的卡合作用,使得前壳和中框之间更为紧密的固定。

14、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容纳槽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子容纳槽和第二子容纳槽。第一子容纳槽用于容纳第一弹性部,第二子容纳槽用于容纳第二弹性部。第二子容纳槽的深度大于第一子容纳槽的深度。这样既可以利用第一子容纳槽对弹片进行限位,又可以为第二弹性部提供较大的容纳空间,避免妨碍第二弹性部的弹性变形。

15、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子容纳槽具有第一侧壁,第一侧壁与限位块相对。第一侧壁呈台阶状,第二弹性部的一部分设置于台阶面上。这样有利于提高弹片和中框之间的结构稳定性。

16、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防护部具有与柔性显示屏的部分边缘相对的内表面。折叠显示终端还包括:导电层。该导电层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导电图案和第二导电图案。第一导电图案位于内表面上,且与柔性显示屏的部分边缘相接触。第二导电图案位于支撑部靠近弹片的一侧表面上,且与弹片相接触;弹片导电。这样,在柔性显示屏上产生静电的情况下,该静电便可以从柔性显示屏,依次经第一导电图案、第二导电图案、弹片传输至中框,进行接地,实现静电的有效防护,从而可以有效降低静电对折叠显示终端的内部器件的影响,提高折叠显示终端的显示质量及使用寿命。

17、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支撑部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情况下,第二导电图案覆盖第二侧板靠近弹片的一侧表面。这样可以增大第二导电图案的面积,提高弹片的第二弹性部与第二导电图案之间的导电通路的可靠性。

18、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电层包括导电银浆层。导电银浆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这样有利于增强静电释放能力,更好地实现接地效果。

19、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框包括:中框主体和连接件。中框主体具有安装开口,该安装开口与第一沟槽相连通。连接件填充于安装开口内,连接件的一部分与中框主体配合形成第一沟槽,限位块与连接件一体成型。

20、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开口具有第二侧壁,第二侧壁具有第二限位槽。连接件的一部分伸入第二限位槽内,第二限位槽用于限制连接件沿垂直于承载面的方向上的位移。这样可以提高连接件和中框主体之间的稳定性,避免在折叠显示终端跌落时连接件和中框主体分离,进而避免出现由于连接件和中框主体分离导致前壳和中框分离的情况。

21、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框还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且位于承载面的相对两端的两个第二沟槽。两个第一沟槽和两个第二沟槽,环绕承载面及柔性显示屏设置。支撑部还伸入第二沟槽内,且与第二沟槽相连接。这样有利于提高折叠显示终端的边缘的外观一致性,提高折叠显示终端的美观性。

22、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沟槽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子沟槽。限位块还位于相邻两个第二子沟槽之间。与限位块相适配的第一限位槽,还位于支撑部的位于相邻两个第二子沟槽之间的部分上。

23、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显示终端还包括:填充于第一沟槽内的粘接层。支撑部伸入第一沟槽内的部分,通过粘接层与第一沟槽相连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