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44372发布日期:2024-04-08 13:46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子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上的显示器件整机产品已经能利用传感器结合控制器达到环境自适应的感应程度。其主要表现为可根据外界环境的亮度和温度变化,自动采集环境数据,然后利用控制器控制不同的显示工作状态,实现显示亮度以及色温的调节,将显示画面实时调整为最佳显示效果。

2、现有的显示器件,其感应方案为在显示面板底盘或者边缘结构上安装附加传感器。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无法直接反映显示面板所处的环境条件,测量误差大,并且可能导致整机空间拥挤、器件成本增加、交货期时间长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技术问题。

2、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之外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基底;

3、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光感单元和第一处理模块;和/或,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温感单元和第二处理模块,其中,

4、所述光感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基底的朝向所述显示装置显示侧的一侧且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光感单元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半导体层、第一极和第二极,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的两端耦接,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与预设电压信号耦接,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用于接收环境光照射,使得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输出对应的第一反馈信号;所述第一处理模块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反馈信号确定环境光强;

5、所述温感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基底的朝向所述显示装置显示侧的一侧且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温感单元包括第二薄膜晶体管和第一遮挡部,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二半导体层、第一极和第二极,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的两端耦接,所述第一遮挡部位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朝向所述显示侧的一侧,所述第二半导体层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遮挡部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正投影内,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电源信号线耦接,所述第二半导体层的导电性能能够根据环境温度改变,使得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输出与环境温度相对应的第二反馈信号;所述第二处理模块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反馈信号确定环境温度。

6、在一些实施例中,

7、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电阻元件,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源信号线耦接,所述第一反馈信号为电压信号;和/或,

8、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电阻元件,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源信号线耦接,所述第二反馈信号为电压信号。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光感单元和第一处理模块以及温感单元和第二处理模块,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反馈信号和所述第二反馈信号确定环境光强。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感单元还包括第三薄膜晶体管和第二遮挡部,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三半导体层、第一极和第二极,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与所述第三半导体层的两端耦接,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还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还与第二电源信号线耦接,所述第二遮挡部位于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朝向所述显示侧的一侧,所述第三半导体层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遮挡部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正投影范围内,所述第三半导体层的导电性能能够根据环境温度改变,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的材质与所述第三半导体层的材质相同。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电阻元件,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源信号线耦接。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电阻元件,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源信号线耦接,所述第二反馈信号为电压信号;

13、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还包括第一栅极,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还包括第二栅极,所述第二栅极与第二预设控制信号耦接;

14、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反馈单元,所述反馈单元包括差分放大器,所述差分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预设控制信号耦接,所述差分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所述差分放大器的输出端向所述第一栅极提供第一预设控制信号。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差分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耦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差分放大器的输出端提供的信号对所述显示装置各像素进行温度补偿。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电阻元件,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源信号线耦接,所述第二反馈信号为电压信号;

17、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反馈单元,反馈单元包括差分放大器,所述差分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耦接,所述差分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所述差分放大器的输出端向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提供所述预设电压信号。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电阻元件,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源信号线耦接,所述第一反馈信号为电压信号。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馈信号与所述第二反馈信号同为电压信号或者同为电流信号;

20、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还包括第一栅极,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还包括第二栅极;所述第一栅极与第一预设控制信号耦接,所述第二栅极与第二预设控制信号耦接,所述第一预设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二预设控制信号的电平信号相反,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和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分时复用同一个处理模块。

21、在一些实施例中,

22、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还包括第一栅极,所述第一栅极位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的背离所述显示侧的一侧,所述第一栅极与第一预设控制信号耦接;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还包括第二栅极,所述第二栅极位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的背离所述显示侧的一侧,所述第二栅极与第二预设控制信号耦接;和/或,

23、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还包括第一挡光层,所述第一挡光层位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的背离所述显示侧的一侧,所述第一半导体层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挡光层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正投影范围内;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还包括第二挡光层,所述第二挡光层位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的背离所述显示侧的一侧,所述第二半导体层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挡光层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像素晶体管;

25、所述第一基板包括:

26、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基底的朝向所述显示侧的一侧,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栅极、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栅极以及所述像素晶体管的第四栅极;

27、栅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朝向所述显示侧的一侧;

28、半导体材料层,位于所述栅绝缘层朝向所述显示侧的一侧,所述半导体材料层包括所述第一半导体层、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以及所述像素晶体管的有源层,所述半导体材料层的材质包括氧化物或非晶硅;

29、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半导体材料层朝向所述显示侧的一侧,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以及所述像素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

3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像素晶体管;

31、所述第一基板包括:

32、第三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基底的朝向所述显示侧的一侧,所述第三金属层包括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挡光层、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挡光层以及所述像素晶体管的第四挡光层;

33、缓冲层,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朝向所述显示侧的一侧;

34、半导体材料层,位于所述缓冲层朝向所述显示侧的一侧,所述半导体材料层包括所述第一半导体层、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以及所述像素晶体管的有源层,所述第一半导体层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挡光层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半导体层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挡光层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正投影,所述像素晶体管的有源层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四挡光层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正投影,所述半导体材料层的材质包括低温多晶硅;

35、栅绝缘层,位于所述半导体材料层的朝向所述显示侧的一侧;

36、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栅绝缘层的朝向所述显示侧的一侧,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所述像素晶体管的第四栅极;

37、层间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朝向所述显示侧的一侧;

38、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层间绝缘层朝向所述显示侧的一侧,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以及所述像素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

39、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再需要在显示面板外部安装附加的光强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而是在第一基板的非显示区va集成了光感单元和/或温感单元,第一处理模块根据光感单元输出的第一反馈信号可以确定环境光强,第二处理模块根据温感单元输出的第二反馈信号可以确定环境温度。这样的方式,光感单元和/或温感单元集成在第一基板上,从而,光感单元输出的第一反馈信号可以直接地、更加准确地反映出显示面板位置的环境光强,使得第一处理模块确定出的环境光强更加准确、误差更小;温感单元输出的第二反馈信号可以直接地、更加准确地反映出显示面板位置的环境温度,使得第二处理模块确定出的环境温度更加准确、误差更小。从而,控制模块根据环境光强和/或环境温度对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以及色温进行调节后,可以获得更加的显示效果。

40、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将光感单元和/或温感单元集成在第一基板的非显示区va,大大降低了显示装置的成本,缩短了交货期。

41、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