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光余辉标牌及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1779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反光余辉标牌及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具有反光余辉性能的标牌及制造工艺。
目前,国内、外的反光车牌、路标大多采用的是反光薄膜贴于铝板而实现。但是就目前来说,这种反光薄膜国内还不能够生产,而是采用了在铝板上直接喷涂漆膜来生产反光车牌或路标的,这种直接喷涂的工艺对漆膜的厚度及均匀程度很难掌握,特别是对大型标牌更不好控制漆膜,这样将对反光效果直接产生影响,并且上述标牌也只能是在有光源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当光源撤离(无光)后,它也将失去显示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直接控制漆膜厚度及均匀度的方法及一种在撤离光源后仍具有显示作用的标牌。
本发明的具体工艺流程见图2a、铝板处理采用含铝量≥99%,表面光洁度在
6左右,根据用途决定大小、形状,选择薄厚适宜的铝板进行裁剪。裁剪后的铝板采用通常的方法进行除油处理再烘干。
b、施色漆即在铝板上施着色底漆。将经处理后的铝板选择表面质量好的一面作为使用面,在使用面上加盖250目网框,用橡胶板作刮刀进行刮涂氨基色漆。其色漆的具体颜色可采用黄色为永固黄,红色为透明红,白色为气相白炭黑,兰色和绿色分别为酞菁兰及酞菁绿。
施漆后将铝板送入烘炉内,在105℃的情况下保持1~1.5小时,取出冷却。
c、上玻璃微珠将上述处理好的铝板用250目网隔刮涂氨基清漆作为粘接剂,然后在其上均匀的复盖一层密布的单层钛钡玻璃微珠,并在其上喷涂一层氨基清漆,送入烘炉,在105℃情况下烘1小时后放冷。
玻璃微珠要求折光率ND=2以上,折晶率为10%以下,细度在180~200目。
d、施涂发光层对标牌中的字、符号采用硫化锌型光致发光粉调入有机硅清漆中,以喷涂或滚涂的方式施漆,然后在90℃烘烤15分钟。
e、施罩光漆在上述工序完成后的工件上喷涂氨基清漆,放入烘炉内烘烤,在105℃条件下烘烤1小时即可。
本发明所提供的工艺有效地解决了目前直接喷涂带来的厚度不匀的问题,并且由此处理后的标牌可以在30米能看见字体,在200米能见到其反光,在100米内能观到余辉。


图1为反光余辉标牌剖面结构图。
在铝板(1)的面层涂有色漆(2),在色漆涂有粘接剂(3)后复盖一层玻璃微珠(4),在玻璃微珠上复盖有面漆(5),在字、符处涂有发光粉层(7)再将罩光漆(6)复盖于表面。
权利要求
1.一种反光余辉标牌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a、铝板处理选用含铝量≥99%,表面光洁度在
6左右的铝板进行裁剪,裁剪后经除油处理后烘干,b、施色漆选择使用面,在其面上加盖250目网框,用橡胶板刮涂氨基色漆,施漆后送至烘炉内,在105℃情况下保持1-1.5小时后取出冷却,c、上玻璃珠将上述冷却后的铝板用250目网隔刮涂氨基清漆作粘接剂,并在其上复盖一层密布的单层的折光率ND=2以上、折晶率为10%以下,细度为180~200目的钛钡玻璃微珠,再喷涂一层氨基清漆送至烘炉,在105℃下烘1小时后放冷,d、施涂发光层对标牌中的字、符号处采用硫化锌型光致发光粉调入有机硅清漆,以喷涂或滚涂的方式施涂,然后在烘炉内90℃保持15分钟,e、施罩光漆将上述完成的工件喷涂氨基清漆,放入烘炉内烘烤,在105℃下烘烤1小时。
2.一种反光余辉标牌,是由粘接剂(3)及铝板(1)之间加有色漆(2),及在色漆上的玻璃微珠(4)及其面的面漆(5)及罩光漆(6)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标牌的字、符处涂有发光粉层(7)。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具有反光性能的标牌及制造工艺。其工艺流程为铝板处理、施色漆、上玻璃微珠、施发光层、施罩光漆,本标牌同以往标牌比较增加了发光层可使光源撤离后仍有余辉可见,特别是有效解决了目前制作中直接喷涂的方式而产生的厚度及均匀度较差的问题。
文档编号G09F13/20GK1036281SQ88101819
公开日1989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1988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1988年3月31日
发明者谭定鼎 申请人:谭定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