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204303阅读:来源:国知局
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各向异性导电膜)与液晶面板11所具有的面板侧挠性基板用端子部19电连接且机械连接(参照图8)。此外,刚挠性基板13中的刚性的刚性基板部22作为“信号供应基板”发挥功能,而挠性的挠性基板部23作为“挠性基板”发挥功能。
[0065]相对于上述构成的液晶面板11和刚挠性基板13,设置在个人电脑主体NPB与液晶显示装置10的接合部位的一对铰接部HI配置于如下位置。即,如图2所示,一对铰接部HI相对于液晶面板11的装配有刚挠性基板13的端部的两角部在Y轴方向上配置在外侧(图2所示的下侧),并且相对于刚挠性基板1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在X轴方向上配置在外侧(图2所示的右侧或者左侧)。此外,在图2中,用双点划线图示出铰接部HI。
[0066]顺便说一下,当将液晶面板11高清晰化(高分辨率化)时,显示部AA中的各配线16、17的条数会增加,因此,伴随于此,驱动器12的设置数增加,并且用于将驱动器12连接到刚挠性基板13的面板侧输入配线部18的条数也增加。所以,如图2所示,驱动器12还配置在液晶面板11的非显示部NAA中的X轴方向的两端部附近,为了实现与从该两端的驱动器12引出的面板侧输入配线部18的连接,刚挠性基板13的长度尺寸在X轴方向上有变长变大的倾向。而另一方面,铰接部HI配置于在X轴方向上从两外侧夹着刚挠性基板13的位置,因此,与变长变大的刚挠性基板13之间的干扰成为问题。在此,作为用于避免对铰接部HI干扰的构成的一例,举出图22所示的参考例进行说明。为了避免对铰接部HI的干扰,例如,可以考虑如图22所示,将形成于液晶面板I的非显示部NAA的面板侧输入配线部2布置为随着从驱动器3到刚挠性基板4而在X轴方向上从端侧向中央侧集中,并相应地减小刚挠性基板4的长度尺寸。然而,若如此,则液晶面板I的非显示部NAA中为了布设面板侧输入配线部2而需要的设置空间L在Y轴方向(液晶面板I和刚挠性基板4的排列方向)上会变宽,因此,伴随于此,非显示部NAA的范围在Y轴方向上会扩大。所以,液晶显示装置的边框部分会变宽,从而无法实现窄边框化。也就是说,难以兼顾高清晰化和窄边框化。
[0067]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6所示,刚挠性基板13的挠性基板部23在X轴方向(第2方向)上的尺寸相对大于刚性基板部22的该尺寸,并且挠性基板部23中的至少包含相对于刚性基板部22在X轴方向上配置在外侧的部分(第I端侧部分)24a的挠性端侧部分(端侧部分)24的在Y轴方向(第I方向)上的尺寸相对大于相对于挠性端侧部分24在X轴方向上配置在中央侧的挠性中央侧部分(中央侧部分)25的该尺寸。这样,由于挠性基板部23在X轴方向上的尺寸(长度尺寸)相对大于刚性基板部22的该尺寸,因而,与假如使它们的尺寸相同的情况相比,挠性基板部23相对于液晶面板11在X轴方向上的装配范围扩大,由此,能容易地应对伴随液晶面板11的高清晰化的挠性侧配线部20a的条数的增加。而另一方面,由于刚性基板部22在X轴方向上的尺寸相对小于挠性基板部23的该尺寸,因而,对配置在X轴方向上的外侧的铰接部HI不易产生干扰。详细地说,挠性基板部23在X轴方向上的尺寸即长度尺寸是比液晶面板11的长边尺寸稍短的程度且是与液晶面板11中的驱动器12的安装区域的长度尺寸大致相同的程度,而刚性基板部22的长度尺寸比挠性基板部23的该尺寸短且比液晶面板11中的驱动器12的安装区域的长度尺寸短。挠性基板部23与刚性基板部22的长度尺寸之差是与一对铰接部HI的配置区域的长度尺寸相同的程度或比其稍小的程度。
[0068]而且,由于挠性基板部23中的至少包含相对于刚性基板部22在X轴方向上配置在外侧的部分24a的挠性端侧部分24在Y轴方向上的尺寸(宽度尺寸)相对大于相对于挠性端侧部分24在X轴方向上配置在中央侧的挠性中央侧部分25的该尺寸,因此,通过将该宽度相对较大的挠性端侧部分24用作挠性侧配线部20a的布设区域,能实现液晶显示装置10的窄边框化。详细说明的话,首先,作为前提,挠性基板部23在X轴方向上的尺寸(长度尺寸)相对大于刚性基板部22的该尺寸,因此,在设计挠性基板部23中的挠性侧配线部20a的配线图案时,需要以随着在Y轴方向上从挠性侧端子部20b到刚性基板部22而在X轴方向上从端侧向中央侧集中的方式布设挠性侧配线部20a。此时,挠性基板部23的挠性端侧部分24在Y轴方向上的尺寸相对大于挠性中央侧部分25的该尺寸,因此,在该挠性端侧部分24能充分确保用于使挠性侧配线部20a到中央侧集中的布设区域。因此,与假如使挠性基板部的挠性端侧部分与挠性中央侧部分在Y轴方向上的尺寸相同而导致需要在液晶面板11中确保用于在X轴方向上从端侧向中央侧布设面板侧输入配线部18的布设区域的情况相比,能使液晶面板11的非显示部NAA的宽度即液晶显示装置10的边框部分变窄。综上所述,能兼顾液晶面板11的高清晰化和液晶显示装置10的窄边框化。另外,形成于挠性基板部23的挠性端侧部分24的挠性侧配线部20a中包含为了在X轴方向上从端侧向中央侧集中而在中途具有弯曲部20al的配线部。
[0069]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挠性基板部23的挠性端侧部分24不仅包含相对于刚性基板部22在X轴方向上配置在外侧的部分即第I端侧部分24a,还包含与第I端侧部分24a在中央侧相邻的部分即第2端侧部分24b。换言之,Y轴方向上的尺寸相对较大的挠性端侧部分24包括:第I端侧部分24a,其包括挠性基板部23中的与刚性基板部22在X轴方向上不相互重叠(不交叠)的部分;以及第2端侧部分24b,其包括与刚性基板部22在X轴方向上相互重叠(交叠)的部分中的在X轴方向上的端部。该挠性基板部23的挠性端侧部分24配置为与在液晶面板11中在X轴方向上靠边配置的2个驱动器12在X轴方向上相互重叠,并且具有:挠性侧端子部20b和挠性侧配线部20a(参照图8),其与面板侧挠性基板用端子部19连接,该面板侧挠性基板用端子部19与连接到这2个驱动器12的面板侧输入配线部18相连。并且,挠性基板部23的挠性端侧部分24中的靠边的第I端侧部分24a不直接连接到刚性基板部22,而靠中央的第2端侧部分24b直接连接到刚性基板部22并且其中布设有连接到形成于第I端侧部分24a的挠性侧端子部20b的挠性侧配线部20a。通过这种构成,挠性基板部23的挠性端侧部分24中的挠性侧配线部20a的布设区域在X轴方向上进一步扩大,因此,在实现进一步的液晶面板11的高清晰化和液晶显示装置10的窄边框化这方面是优选的。
[0070]而且,如图6所示,挠性基板部23的挠性端侧部分24中形成包括挠性侧配线部20a的配线图案的配线区域的Y轴方向上的尺寸在挠性端侧部分24的整个区域内是大致恒定的。即,挠性基板部23的挠性端侧部分24在X轴方向上从端侧到中央侧保持大致恒定的宽度而在中途不具有狭缝等,因此,在该处确保的配线区域也不具有在X轴方向上从端侧到中央侧的中途局部变窄的狭窄部位,在整个区域内是大致恒定的宽度。由此,即使在形成于配线区域的配线图案的配置密度随着液晶面板11的高清晰化而变高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将该高密度的配线图案形成于挠性端侧部分24,从而,更适于液晶面板11的高清晰化。
[0071]除此之外,如图6所示,刚性基板部22的与挠性基板部23的挠性端侧部分24连接的刚性端侧部分(信号供应侧端侧部分)26相比于与挠性基板部23的挠性中央侧部分25连接的刚性中央侧部分(信号供应侧中央侧部分)27,在Y轴方向(第I方向)上的尺寸相对较小。而且,刚性端侧部分26和刚性中央侧部分27在Y轴方向上的尺寸之差与挠性端侧部分24和挠性中央侧部分25在Y轴方向上的尺寸之差大致相等。伴随于此,刚性端侧部分26和刚性中央侧部分27的与挠性基板部23侧相反的一侧(图2和图6所示的下侧)的端部相互呈齐平面状,因此,避免了在刚性基板部22的与挠性基板部23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产生台阶,从而更不易与包含铰接部HI在内的其它构件发生干扰。此外,刚性端侧部分26和刚性中央侧部分27的挠性基板部23侧(图2和图6所示的上侧)的端部呈台阶状,刚性端侧部分26与刚性中央侧部分27相比向刚性基板部22侧(与液晶面板11侧相反的一侧)缩回。而且,挠性端侧部分24和挠性中央侧部分25的液晶面板11侧(与刚性基板部22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相互呈齐平面状,在Y轴方向上相对于液晶面板11的装配位置是相同的。由此,在进行将挠性基板部23装配到液晶面板11的作业时能使用自动机械,从而能高效且容易地进行挠性基板部23的装配作业。此外,挠性端侧部分24和挠性中央侧部分25的刚性基板部22侧的端部呈台阶状,挠性端侧部分24与挠性中央侧部分25相比向刚性基板部22侧缩回。
[0072]如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具备: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1,其具有能显不图像的显不部AA和显不部AA外的非显不部NAA ;刚性基板部(f目号供应基板)22,其连接到外部的信号供应源;以及挠性基板部(挠性基板)23,其具有可挠性,一端侧装配到液晶面板11的非显示部NAA,另一端侧连接到刚性基板部22从而对来自刚性基板部22的信号供应进行中继,在将液晶面板11与挠性基板部23的排列方向设为第I方向(Y轴方向),将沿着液晶面板11的板面且与第I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第2方向(X轴方向)时,挠性基板部23在第2方向上的尺寸相对大于刚性基板部22,并且至少包含相对于刚性基板部22在第2方向上配置在外侧的部分即第I端侧部分24a的挠性端侧部分(端侧部分)24与相对于挠性端侧部分24在第2方向上配置在中央侧的挠性中央侧部分(中央侧部分)25相比,在第I方向上的尺寸相对较大。
[0073]这样,来自连接到外部的信号供应源的刚性基板部22的信号由一端侧装配到液晶面板11的非显示部NAA而另一端侧连接到刚性基板部22的挠性基板部23中继而向液晶面板11供应。在将液晶面板11与挠性基板部23的排列方向设为第I方向,将沿着液晶面板11的板面且与第I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第2方向时,挠性基板部23在第2方向上的尺寸相对大于刚性基板部22,因此,与假如使上述尺寸与刚性基板部22相同的情况相比,相对于液晶面板11的装配范围扩大。因此,适于随着将液晶面板11高清晰化(高分辨率化)而液晶面板11上的配线数增加的情况。而另一方面,刚性基板部22与挠性基板部23相比,在第2方向上的尺寸相对较小,因此,在第2方向上的外侧配置有其它构件的情况下,不易与其它构件发生干扰。
[0074]而且,挠性基板部23的至少包含相对于刚性基板部22在第2方向上配置在外侧的部分即第I端侧部分24a的挠性端侧部分24与相对于挠性端侧部分24在第2方向上配置在中央侧的挠性中央侧部分25相比,在第I方向上的尺寸相对较大,因此,通过将挠性端侧部分24用作配线图案的布设区域,能实现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窄边框化,以下详细说明其理由。即,首先,挠性基板部23在第2方向上的尺寸相对大于刚性基板部22,因此,在设计挠性基板部23的配线图案时,需要以在第2方向上从端侧向中央侧集中的方式布设配线图案。此时,由于挠性基板部23的挠性端侧部分24与挠性中央侧部分25相比,在第I方向上的尺寸相对较大,因此,在该挠性端侧部分24能充分确保用于使配线图案向中央侧集中的布设区域。因此,与假如使挠性基板部的挠性端侧部分与挠性中央侧部分在第I方向上的尺寸相同而导致需要在液晶面板11侧确保配线图案的布设区域的情况相比,能使液晶面板11的非显示部NAA的宽度即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边框部分变窄。综上所述,能兼顾液晶面板11的高清晰化和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窄边框化。
[0075]另外,挠性基板部23的挠性端侧部分24包含相对于刚性基板部22在第2方向上配置在外侧的部分即第I端侧部分24a及与其相邻的部分即第2端侧部分24b。在将挠性基板部23的挠性端侧部分24用作配线图案的布设区域时,配线图案的布设区域在第2方向上变得更宽,适于进一步的高清晰化和窄边框化。
[0076]另外,挠性基板部23按以下方式形成:挠性端侧部分24中的与相对于刚性基板部22在第2方向上配置在外侧的部分即第I端侧部分24a相邻的部分即第2端侧部分24b连接到刚性基板部22,并且相对于刚性基板部22在第2方向上配置在外侧的部分即第I端侧部分24a的第I方向上的尺寸在第2方向上从端侧到中央侧保持恒定。挠性基板部23有随着液晶面板11高清晰化而配线图案的配置密度变高的倾向。由于如上所述形成为相对于刚性基板部22在第2方向上配置在外侧的部分即第I端侧部分24a的第I方向上的尺寸在第2方向上从端侧到中央侧保持恒定,因此,与假如在挠性基板部中的相对于刚性基板部在第2方向上配置在外侧的部分即第I端侧部分的中途设置狭缝等而使得第I方向上的尺寸在第2方向上从端侧到中央侧的中途局部变小的情况相比,在使配线图案高密度化这方面是优选的。因此,更适于液晶面板11的高清晰化。
[0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