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塑性纹理的陶瓷砖的颗粒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6096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具有塑性纹理的陶瓷砖的颗粒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玻化砖的成型技术,特别是与粉料混合的成型颗粒的制造方法。
目前,大颗粒陶瓷玻化砖有干法造粒和湿法造粒两大类干法造粒是通过对辊机对纯色粉料或混和色粉料进行挤压,形成泥饼破碎和过筛而成,所形成的颗粒色彩效果呆板、缺乏变化。湿法造粒是通过一个转盘器对新加粉料旋转搅动,在旋转搅动过程中对粉料施加色浆成球状,生成的颗粒色彩效果相对干法造粒丰富了许多,色彩有连续圈状效果,但还是显得单调,变化不够,成型的球状颗粒有孔洞缺陷。而本公司先前研制的仿雨花石陶瓷砖的颗制造方法,采用分层淋浆、间隔烘干的成型方法,生成的颗粒色彩丰富,比前两类方法更逼真近似石材,但其淋浆成型方法决定其纹理细腻度不够,纹理厚度偏大,弯曲塑性少,层数偏少,粒径不宜过大。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是改变以上的造粒技术,提供具有塑性纹理的颗粒成型工艺,使形成陶瓷砖的颗粒色彩更丰富,颗粒纹理明显、自然,层面清晰,层状多,边界过渡性好,形状曲折变化多样,颗粒粒径较大,装饰美感强。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具有塑性纹理的陶瓷砖的颗粒成型工艺,a、配备两种或两种以上有色差的泥料,泥料的化学组成应与陶瓷砖的成型粉料相近或一致;b、将各泥料分别通过挤泥机挤压,挤出厚度为8-20mm的可塑性泥片;c、将挤出的各色可塑性泥片依颜色间隔一层一层地叠加,叠加高度为24-60mm,叠加后通过高度渐低的辊子滚压延展,最后滚压出5-20mm厚的泥饼;d、将上次叠加延展的泥饼切段叠加成30-60mm高,再次通过高度渐低的辊子滚压延展,滚压延展成5-20mm的泥饼;e、如此叠加、滚压延展至少交替循环两次,直至泥饼达至预定的颜色间隔和层数;f、将上述滚压延展后的泥饼再切段叠加成50-70mm高的泥垛进行高度渐低滚压延展,形成35-45mm厚的泥饼;g、将35-45mm厚的泥饼经过切片机切成3-6mm厚的泥片,泥片进入干燥器干燥;h、干燥后水份为7%-9%的泥片经过破筛机破碎和过筛,得粒径为1-6目筛的颗粒,以备与陶瓷砖的粉料一起用于压制成色彩斑澜的特大颗粒陶瓷砖坯。
进一步地,泥料的布施、滚压、延展和切片可采用挤泥机、输送带、滚压辊子和切片机实现,挤泥机、辊子和切片机依次布置于输送带上,且循环辊压的辊子至少有三组。且输送带载着泥饼的速度和挤泥机挤泥速度及辊子的线速一致,可调范围为0.5-7m/min。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和优点作深入说明。


图1是滚压后泥饼的剖面图;图2是挤泥、叠加、滚压、切片、干燥、破碎的流程图;图3是挤泥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成型颗粒的示意图。
参见图1-图4,本实施例的颗粒制造方法的工艺流程为可塑有色泥料24、25、26、27分别通过挤泥机1、2、3、4的挤出口挤出,形成薄片状的可塑性泥片落到输送带28上,并在输送带上依次叠加,在输送带28的输送下送至第一组辊子5、6、7进行高度渐低的辊压,滚压延展形成泥饼8。再人工对泥饼8切段叠加成泥垛9,泥垛9通过输送带28再进第二组高度渐低的辊子10、11、12辊压,滚压形成泥饼13。接着再人工对泥饼13进行人工切段叠加成泥垛14,泥垛14再送进第三组高度渐低的辊子15、16、17辊压,形成泥饼18。再人工对泥饼18进行人工切段叠加泥垛19,泥垛19经过第四组辊子20、21辊压成泥饼22,其横截面如图1所示,泥饼22通过切片机切成薄片状泥片30,泥片30被输送至干燥器29进行烘干,烘干后进行破碎、过筛,得到所需的颗粒(如图4所示)。
具体而言(1)首先选用与陶瓷玻化砖粉化学组成相一致的白色泥料24、红色泥料25、黄色泥料26和黑色泥料27四种可塑泥料。且它们的含水率为18%-21%。
(2)将白色泥料24放置于挤泥机1,红色泥料25放置于挤泥机2,黄色泥料26放置于挤泥机3,黑色泥料27放置于挤泥机4。且各挤泥机挤出的泥片厚薄为10mm、宽度为100mm,挤出的各色泥片在输送带28的牵引下进行连续叠加,形成具有四层色泥的泥垛31,厚度为40mm。
(3)当辊子的线速度、挤泥机的挤泥速度、输送带的运行速度达到5m/min并稳定后,泥垛31被输送到第一组辊子5-7进行滚压延展,三根辊子的最低点与皮带高度分别为30mm、20mm、10mm。经过第一组辊子辊压后的泥饼8厚度为10mm。再人工对泥饼8切段叠加成40mm高的泥垛9,泥垛9被输送至第二组辊子10-12,进行与第一组辊子5-7相同工艺的操作,之后形成泥饼13,厚度为10mm。再对泥饼13进行人工切段叠加成泥垛14,其高度为40mm。泥垛14再被输送到第三组辊子15-17进行与第一组和第二组辊子相同工艺的操作形成泥饼18,厚度为10mm。再对泥饼18进行人工切段叠加成泥垛19,高度为60mm。泥垛19被第四道辊子20、21辊压延展,辊子20、21的最低点与皮带的高度分别为50mm和40mm,最后滚压延展后形成厚度为40mm的泥饼22。
(4)经数次叠加、辊压的泥饼22内里形成数十层不同颜色间隔、层次的色泥纹理,再被送入切片机23进行切片,形成泥片30,其厚度为5mm。泥片30被送至干燥器29进行烘干,干燥温度120℃。干燥后泥片含水率为8%。
(5)最后将干燥后的泥片30破碎、过筛,使破碎过筛后的颗粒粒径为1-6目筛。而颗粒具有近似、逼真天然彩贝和雨花石的纹理、层面、形状,与粉料一起用于压制成陶瓷砖坯。
当然,在具体生产成型过程中,泥料的含水率、厚度、烘干温度、输送速度、辊压次数、滚压厚度等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动的。本实施例只列举了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其它方式不一一列举。
本发明技术制造的陶瓷玻化砖颗粒特点及优点如下1、此种造粒工艺成型的颗粒,色彩丰富,有色层达数十层以上,过渡自然多变、纹理清晰细腻、有层状、丝绸状、木纹状、逼真近似天然石材。
2、产品颗粒可控性强,可调范围宽,颗粒级配基本恒定,水份致密度均一,产品质量稳定。
3、该产品易于色彩变换,可满足大批量生产,适于不同环境、不同场合或不同个性家庭的需求,市场潜力巨大。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塑性纹理的陶瓷砖的颗粒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a、配备两种或两种以上有色差的泥料,泥料的化学组成应与陶瓷砖的成型粉料相近或一致;b、将各泥料分别通过挤泥机挤压,挤出厚度为8-20mm的可塑性泥片;c、将挤出的各色可塑性泥片依颜色间隔一层一层地叠加,叠加高度为24-60mm,叠加后通过高度渐低的辊子滚压延展,最后滚压出5-20mm厚的泥饼;d、将上次叠加延展的泥饼切段叠加成30-60mm高,再次通过高度渐低的辊子滚压延展,滚压延展成5-20mm的泥饼;e、如此叠加、滚压延展至少交替循环两次,直至泥饼达至预定的颜色间隔和层数;f、将上述滚压延展后的泥饼再切段叠加成50-70mm高的泥垛进行高度渐低的滚压延展,形成35-45mm厚的泥饼;g、将35-45mm厚的泥饼经过切片机切成3-6mm厚的泥片,泥片进入干燥器干燥;h、干燥后水份为7%-9%的泥片经过破筛机破碎和过筛,得粒径为1-6目筛的颗粒,以备与陶瓷砖的粉料一起用于压制成色彩斑澜的特大颗粒陶瓷砖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成型工艺,其特征是泥料的布施、滚压、延展和切片可采用常规的挤泥机、输送带、滚压辊子和切片机实现,挤泥机、辊子和切片机依次布置于输送带上,且循环滚压的辊子至少有三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颗粒成型工艺,其特征是输送带载着泥饼的速度和挤泥机挤泥的速度及辊子的线速一致,可调范围为0.5-7m/min。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塑性纹理的陶瓷砖的颗粒成型工艺,它采用与砖坯成型粉料化学组成相近或一致的有色泥料一层一层地相间叠加,并通过交替循环叠加和滚压使之形成一定层数、颜色次序间隔的色层泥饼,最后经切片、破碎、过筛后形成用于压制陶瓷砖坯的颗粒,这样的颗粒层面纹理细腻、清晰、明显,边界过渡性好,逼真近似天然雨花石,具有色彩丰富、易于变换、颗粒的级配恒定、可控性强等特点,十分适合人们个性化、真朴自然的装饰要求。
文档编号B44C3/00GK1285286SQ0012890
公开日2001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13日
发明者唐智能 申请人:佛山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