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双面动感画及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1253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二维双面动感画及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二维双面动感画及制作工艺,解决了现有的变化画的画面载体为整体式,造成制作困难,对制作者要求高的缺陷,包括画框及设置在画框内的画面载体,画面载体表面附着有图画,画面载体由多块基体拼接而成并具有一个锯齿状的图画附着表面,图画附着表面的同一朝向的齿面上附着同一幅画的组成面,所有一个朝向的齿面上的组成面组成一幅完整的画,另一个朝向的齿面上的组成面组成另一幅完整的画。画面载体是有若干基体相互插接而成,这样画面载体可以拆分,将属于同一幅图画的所有基体都更换就可以更换整幅图画,无需更换另外一幅图画,延长该图画的保留时间。
【专利说明】二维双面动感画及制作工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工艺画及其制作工艺,尤其是一种随着视线转移画面发生改变的二维双面动感画及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画都是在画布或者画纸上进行创作,一张画布或者画纸也只有一幅完整的画面,从不同的视角看这幅画,也只有一个画面。随着社会经济和艺术发展,目前许多供人观看的画面,其创作也并不总是从传统艺术欣赏的角度出发,而主要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更多的画都是作为宣传画或者广告画等形式存在,如果一个画框只能装一幅画,一张画布或者画纸上只能画一幅画,这就会造成较大的浪费。而且一个画面作为宣传画或者广告画,效果比较单一,缺乏新意,给人的感觉比较枯燥。
[0003]因此出现了许多通过滚动来显示不同的画面,同一张画布或者画纸上有多幅画,但是每一次停顿显示,也只有一幅画,而且滚动需要动力,这又会增加制作成本。
[0004]中国专利局于2007年9月5日公告了一份CN200942669Y号专利,名称为一种不同视角的变化画,是一祥在画框上的画幅,画幅的画面由密布的纵向或横向的三角凸棱构成,所有三角凸棱的一个朝向的平面上分别附着着同一幅图的各分图面,所有三角凸棱的另一个朝向的平面上也分别附着着另外的同一幅图的各分图面。但是这种变化画的载体是整体结构,在一个载体上要制作不同的画面,工艺比较麻烦,如果出现错误补救也比较麻烦,同一三角凸棱的两个朝向的平面上的画面的分界线不好确定,对操作要求比较高。想更换的时候也无法保留其中一个画面并替换另一个画面,只能全部替换,这又会增加制作的成本。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维双面动感画及制作工艺,随着观看者相对画框的角度不同形成两种画面,而且能带给观看者两种画面变化过程中的融合感。
[0006]本发明还解决了现有的变化画的画面载体为整体式,造成制作困难,对制作者要求高的缺陷,提供一种二维双面动感画及制作工艺,画面载体为多块拼接式,作画简单,拼接简单,能提高制作效率。
[0007]本发明还解决了现有的变化画的画面更换不方便的缺陷,提供一种二维双面动感画及制作工艺,用基条相互拼接形成画面载体,只需更换同一幅画面对应的基体即可更换画面而无需调整另外一幅画,更换比较方便。
[0008]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二维双面动感画,包括画框及设置在画框内的画面载体,画面载体表面附着有图画,画面载体由多块基体拼接而成并具有一个锯齿状的图画附着表面,图画附着表面的同一朝向的齿面上附着同一幅画的组成面,所有一个朝向的齿面上的组成面组成一幅完整的画,另一个朝向的齿面上的组成面组成另一幅完整的画。锯齿状的图画附着表面用于附着图画,而且两个朝向的齿面分别附着不同的图画的组成面,因此可以两个不同的方向观赏,一个画面载体具有两幅图画,提高画面载体的利用率,而且从画框的一个方向向着另一个方向移动过程中,从直观只欣赏到一幅图画,并逐渐渐变欣赏到两幅图画的组合效果,最终到也只欣赏到另一幅图画,观看者两种画面变化过程中的融合感;画面载体是有若干基体相互插接而成,这样画面载体可以拆分,将属于同一幅图画的所有基体都更换就可以更换整幅图画,无需更换另外一幅图画,延长该图画的保留时间。
[0009]观赏图画一般是从正面的方向进行观赏,为了在单独观赏其中一幅图画的时候,不受另外一幅图画的影响,也不会给正观赏的图画造成阻挡,作为优选,锯齿的齿尖角为90°,锯齿的齿根角为90°。
[0010]作为优选,基体为平行四边形结构,基体的内角为45°和135°,基体之间采用插接方式连接。平行四边形的基体相互拼接后能形成齿尖角为90°的锯齿状图画附着表面,也正适合从对称的两侧进行观赏,整个画面载体处于一个平面内,这种方案中使用的基体的宽度相同,也可以采用其他内角组合的平行四边形,或者将基体设定成不同的宽度。
[0011]作为优选,基体的两侧腰分别设置有可以相互配合的插槽和插榫,插槽的宽度大于插槽开口的端部,插榫的形状和插槽的形状相适配。插槽和插榫采用竖向插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插槽一直连通基体的上下两端,插接比较方便,插槽和插榫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多种的,比如燕尾槽形状,比如T形形状。
[0012]作为优选,画面载体的锯齿状处于竖向位置,齿面呈竖向状态;每一块基体内部为由立筋交错形成的多腔状结构。齿面呈竖向状,这样图画的渐变方向处于水平方向,符合观赏者移动的方向;基体为多腔状结构,降低了基体的重量,也节省了制作的材料使用,降低了成本。
[0013]作为优选,画框的上下部位的内侧边设置有锯齿状的插部,插部的锯齿形状和画面载体的锯齿状相配,画面载体的上下两端分别插入到画框上下部位的插部内。插部限定了画面载体的上下两端,画面载体比较稳定,不会错位。
[0014]一种制作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二维双面动感画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动感画大小要求准备画框和画面载体,确定基体的数量;
(2).分别制作图画:将基体按照两幅图画分成两份,两份基体分别通过侧腰的插槽和插榫相互插接成两个平板,在其中一个平板朝上的表面上附着其中一幅图画,将另一个平板绕着水平线翻转180°,接着在朝上的表面上附着另外一幅图画;
(3).将插接成平板状的基体拆分,按顺序分开并间隔一个基体的距离,然后将其中一幅图画的基体间隔插入到附着另一幅图画的基体的空挡处,再将所有的基体按照插榫竖向插入到另一基体的插槽内形成锯齿状的画面载体;
(4).将画面载体的上下两端分别插入到画框上下部位的插部内,画框的左右两部位连接画面载体的左右两侧边。
[00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画面载体是有若干基体相互插接而成,这样画面载体可以拆分,将属于同一幅图画的所有基体都更换就可以更换整幅图画,无需更换另外一幅图画,延长该图画的保留时间;锯齿状的图画附着表面用于附着图画,而且两个朝向的齿面分别附着不同的图画的组成面,逐渐渐变欣赏到两幅图画的组合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6]图1是本发明一种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基体的断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制作工艺路线;
图5是本发明一种制作过程示意图;
图中:1、画框,2、基体,3、插部,4、图画附着表面,5、插榫,6、立筋,7、腔,8、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18]实施例:一种二维双面动感画(参见附图1附图2附图3),包括画框I及设置在画框内的画面载体,画面载体由多块基体2拼接而成,画面载体朝向正前方的锯齿状的表面为图画附着表面4。画框的上下部位的内侧边设置有锯齿状的插部3,插部的锯齿形状和画面载体的锯齿状相配,画面载体的上下两端分别插入到画框上下部位的插部内。锯齿的齿尖角为90° ,锯齿的齿根角为90°。画面载体的锯齿状处于竖向位置,齿面呈竖向状态。各基体的宽度相等,基体为平行四边形结构,基体的内角为45°和135°,每一块基体内部为由立筋6交错形成的多腔7状结构。同一块基体的两侧腰分别设置有插槽8和插榫5,插槽的宽度大于插槽开口的端部,插槽的两端连通基体的上下两端,插榫的形状和插槽的形状相适配,相邻的基体之间采用插接方式连接,插榫竖向插入到插槽内。
[0019]图画附着表面的同一朝向的齿面上附着同一幅画的组成面,所有一个朝向的齿面上的组成面组成一幅完整的画,另一个朝向的齿面上的组成面组成另一幅完整的画。
[0020]一种二维双面动感画的制作工艺(参见附图4附图5),(I).根据动感画大小要求准备画框和画面载体,确定基体的数量;
(2).分别制作图画:将基体按照两幅图画分成两份,两份基体分别通过侧腰的插槽和插榫相互插接成两个平板(参见附图5中的a),在其中一个平板朝上的表面上附着其中一幅图画,将另一个平板绕着水平线翻转180°,接着在朝上的表面上附着另外一幅图画(参见附图5中的b);
(3).将插接成平板状的基体拆分(参见附图5中的C),按顺序分开并间隔一个基体的距离,然后将其中一幅图画的基体间隔插入到附着另一幅图画的基体的空挡处,再将所有的基体按照插榫竖向插入到相邻基体的插槽内形成锯齿状的画面载体(参见附图5中的d);
(4).将画面载体的上下两端分别插入到画框上下部位的插部内,画框的左右两部位连接画面载体的左右两侧边。
[0021]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佳方案,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权利要求】
1.一种二维双面动感画,包括画框及设置在画框内的画面载体,画面载体表面附着有图画,其特征在于画面载体由多块基体拼接而成并具有一个锯齿状的图画附着表面,图画附着表面的同一朝向的齿面上附着同一幅画的组成面,所有一个朝向的齿面上的组成面组成一幅完整的画,另一个朝向的齿面上的组成面组成另一幅完整的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双面动感画,其特征在于锯齿的齿尖角为90°,锯齿的齿根角为9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维双面动感画,其特征在于基体为平行四边形结构,基体的内角为45°和135°,基体之间采用插接方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维双面动感画,其特征在于基体的两侧腰分别设置有可以相互配合的插槽和插榫,插槽的宽度大于插槽开口的端部,插榫的形状和插槽的形状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双面动感画,其特征在于画面载体的锯齿状处于竖向位置,齿面呈竖向状态;每一块基体内部为由立筋交错形成的多腔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二维双面动感画,其特征在于画框的上下部位的内侧边设置有锯齿状的插部,插部的锯齿形状和画面载体的锯齿状相配,画面载体的上下两端分别插入到画框上下部位的插部内。
7.一种制作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二维双面动感画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动感画大小要求准备画框和画面载体,确定基体的数量; (2).分别制作图画:将基体按照两幅图画分成两份,两份基体分别通过侧腰的插槽和插榫相互插接成两个平板,在其中一个平板朝上的表面上附着其中一幅图画,将另一个平板绕着水平线翻转180°,接着在朝上的表面上附着另外一幅图画; (3).将插接成平板状的基体拆分,按顺序分开并间隔一个基体的距离,然后将其中一幅图画的基体间隔插入到附着另一幅图画的基体的空挡处,再将所有的基体按照插榫竖向插入到另一基体的插槽内形成锯齿状的画面载体; (4).将画面载体的上下两端分别插入到画框上下部位的插部内,画框的左右两部位连接画面载体的左右两侧边。
【文档编号】B44C5/02GK103625198SQ201210558959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1日
【发明者】龚新明 申请人:浙江画之都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