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3D立体化软皮帘。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用于装饰生活居住环境的装饰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工艺画作为一种具有艺术鉴赏性及彰显高档气息的装饰品也逐渐出现在一些社交活动场所和追求高雅家居装饰的家庭中。工艺画不同于中国画、油画、版画等绘画作品,它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工艺品,它是用各种材料通过拼贴、镶嵌、喷绘等工艺制成的图画,其中,最主要的还是通过喷绘等工艺制作出立体工艺画。现有的喷绘工艺画一般皆是先通过将水性墨水喷绘于基体材料上,然后再通过人工在已喷绘的基体材料上实施刷、刮和 / 或描出立体效果,其呈现出的立体效果不佳,给人的感觉犹如透过玻璃在看画一样,且其制作复杂、纯手工制作周期、成本高,难以成为可大量制作的商业品,另外,其喷绘形成的喷绘层易脱落、变色及磨损等,不利于完美实现长期的收藏保存。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3D立体画布作为壁画、台布来使用。这些3D立体画布通常具有两层结构,不宜折叠存放和运输,在折叠后画布上的图案会产生折痕,这些折痕难以修复,这就限制了3D立体画布在生产过程中的尺寸不宜过大;3D立体画布一般是由一层粘贴有图案的画布层和与画布层冷裱在一起的保护层,保护层具有透明的特点,在冷裱时,一般要借助胶水;胶水冷裱的工艺要求高,需要手工或机械协助把画布层和保护层粘贴在一起,这样就有出现画面不平整的几率,就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废品。冷裱技术也限定了3D立体画布在生产过程中的尺寸不宜过大,不然就会增加画面不平整的几率,就会产生更多数量的废品。因为使用胶水冷裱,胶水在一定环境中会发出气问,并产生有毒气体。3D立体画布在生产过程中的尺寸不宜过大,限定了其生产效率,无形中增加的成本。以制作3D立体画皮帘或壁画为例,一般要求长度比较长,很多搬运或安装时,需要卷起和打开,这样以前的冷裱技术已经不能满足该要求;在3D立体画皮帘或壁画是先通过制作出大幅画布后,经过切割、卷帘、运输后,到达加工机构,再由加工机构按照皮帘或壁画的尺寸进行切割装裱。种种因素表明冷裱技术相对滞后,不符合节约劳力、节约材料、提供健康生存环境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了3D立体化软皮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D立体化软皮帘,包括上层保护层和下层保护层以及中间图案层,上层保护层和下层保护层均由透明材料制作,中间图案层是由一层油墨排布成相关的图案,上层保护层的下表层是光滑的,上层保护层的上表层通过机械压制有纹路。
在所述下层保护层上使用油墨通过相关设备油印出具有相关的图案的中间图案层,在中间图案层的油墨冷凝后,把上层保护层压合在中间图案层上并通过热压技术使上层保护层和下层保护层以及中间图案层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3D立体化软皮帘是由大幅材料切割成相对所需尺寸的小幅软皮帘。
所述上层保护层和下层保护层的长度和宽度均相同。
所述上层保护层的厚度和下层的厚度不相同。
所述上层保护层的厚度较下层的厚度大。
所述纹路是波浪形排布或是阶梯状排布或是交错的斜线密集排布在所述上层保护层的上表层。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3D立体化软皮帘,在卷起或打开的过程中,不会引起画面的变形;适合大幅材料的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所示,3D立体化软皮帘,包括上层保护层1和下层保护层2以及中间图案层3,上层保护层和下层保护层均由透明材料制作,中间图案层是由一层油墨排布成相关的图案,上层保护层的下表层是光滑的,上层保护层的上表层通过机械压制有纹路4。
在所述下层保护层上使用油墨通过相关设备油印出具有相关的图案的中间图案层,在中间图案层的油墨冷凝后,把上层保护层压合在中间图案层上并通过热压技术使上层保护层和下层保护层以及中间图案层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3D立体化软皮帘是由大幅材料切割成相对所需尺寸的小幅软皮帘。
所述上层保护层和下层保护层的长度和宽度均相同。
所述上层保护层的厚度和下层的厚度不相同。
所述上层保护层的厚度较下层的厚度大。
所述纹路是波浪形排布或是阶梯状排布或是交错的斜线密集排布在所述上层保护层的上表层。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对上层保护层和下层保护层的表层的清洁度有一定的要求,就要在制作前做好清洁工作;中间图案层也就是油墨层,对油墨的油印虽不是本技术范围,但是油墨的细度却会影响本技术产品的质量,所以调好油墨的细度也是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在上层保护层的上表层通过机械压制纹路,该步骤可是情况而定,压制纹路的步骤可以在把上层保护层和下层保护层压合在一起之前,也可以在把上层保护层和下层保护层压合在一起之后;对于纹路的要求可以是波浪形排布、可以是阶梯状排布、也可以是交错的斜线密集排布在所述上层保护层的上表层。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