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调节的雕刻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4501发布日期:2018-11-09 22:24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雕刻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调节的雕刻设备。



背景技术:

雕刻从加工原理上讲是一种钻铣组合加工,雕刻机是用钻铣组合加工来完成雕刻操作的设备,对石材雕刻行业来说,采用数控雕刻设备是大势所趋,但数控雕刻对高硬度石材进行大切削量雕刻加工时则存在短板。

中国专利201520668494.0公开了雕刻设备,该设备采用锯片式数控切削,有效缩短开粗加工的时长、降低了刀具的使用成本,减低生产成本,但是该设备在雕刻的过程中无法固定板材,在雕刻时,由于刻刀的运动,容易造成板材的晃动,造成雕刻形状失真,影响雕刻的品质,而且该装置不具备高度可调的结构,使得上下料困难,增加了使用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方便调节的雕刻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方便调节的雕刻设备,包括连接板、操作台和移动板,所述连接板的侧壁焊接有操作台,且操作台的上侧焊接有伸缩装置,伸缩装置的上端通过螺丝连接有承载板,承载板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夹紧杆,夹紧杆的一端通过活动铰链连接在承载板的下侧,操作台的上部开设有滑动槽,夹紧杆的下侧焊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底部设有滑块,滑块安装在滑动槽内部,操作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移动板,且两个移动板分别设置在远离连接板的两侧,移动板的上侧设置有滚轴,移动板的下侧设置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键连接有推杆,推杆的顶端销连接在移动板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固定杆、弹簧和限位杆,且固定杆的内部为空腔结构,固定杆的内壁通过连杆连接有弹簧,弹簧的上端通过连杆连接有限位杆,限位杆的顶端通过螺丝和承载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夹紧杆呈G形结构,且夹紧杆的一端延伸至承载板的上侧,夹紧杆的一端设置有弹力块,弹力块的材料为硅胶或橡胶。

优选的,所述滑动槽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滑动槽分别开设在操作台的两端,滑动槽呈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上端开设有凹槽,且滚轴安装在凹槽内,滚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和移动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侧壁靠近操作台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部焊接有齿条。

优选的,所述操作台的侧壁靠近移动板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且连接槽的内部通过转轴连接有齿轮,齿轮和齿条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内壁靠近限位杆的一侧设置有卡块,且限位杆的下端通过卡块间的间隙延伸至固定杆的内部,限位杆的杆体宽度大于卡块间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夹紧装置,在雕刻时,能够将不同厚度的板材夹紧,使得在雕刻的过程中不会晃动,有助于提高雕刻品质。

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高度可调的装置,在上下料时,移动板升起,方便上下料,在雕刻时,移动板降下,使得夹紧杆将板材夹紧,方便雕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方便调节的雕刻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方便调节的雕刻设备的A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方便调节的雕刻设备的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方便调节的雕刻设备的局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板、2操作台、21连接槽、22齿轮、3伸缩装置、31固定杆、32弹簧、33限位杆、4承载板、5夹紧杆、51弹力块、6滑动槽、7连接杆、8滑块、9移动板、91滚轴、92安装槽、93齿条、10伺服电机、11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本实施例中,一种方便调节的雕刻设备,上料前,伺服电机10通电启动,伺服电机10带动推杆11向上运动,推杆11带动移动板9向上运动,在移动板9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齿条93沿齿轮22滑动,保证了移动板9平稳升降,移动板9的顶端上升至承载板4的上侧时,即可上料,将板材通过滚轴91滑动至两个移动板9的上部,板材延伸至承载板4和夹紧杆5之间,然后,伺服电机10带动推杆11向下运动,推杆11带动移动板9向下运动,板材落下,落在承载板4上部,承载板4下降,限位杆33向固定杆31内部缩进,弹簧32被压缩,承载板4下降时带动滑块8在滑动槽6中滑动,连接杆7带动夹紧杆5转动,将板材夹紧,即可开始雕刻,雕刻完毕后,伺服电机10带动推杆11向上运动,推杆11带动移动板9向上运动,将板材顶起,此时,板材和承载板4分离,弹簧32回弹,滑块8在滑动槽6中滑动,连接杆7带动夹紧杆5转动,夹紧杆5复位,夹紧杆5松开板材,推动板材,即可下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