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写生油画框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9807发布日期:2018-10-26 20:55阅读:6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写生油画框固定装置,属于绘画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油画是以植物油调和颜料,在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油画能充分地表现描绘对象,且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但油画颜料却极其不易干;外出绘画写生的同学和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写生结束后画在油画布上的油画颜料却没有干,这时打包带回的时候极易损坏画面,往往同学和老师会特意找木匠用木条钉住油画框,使其油画框之间留有一段距离避免损害油画画面,但这种方式费用较高,而且是一次性的,其再次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为了解决学生和老师外出绘画写生时,油画颜料未干的油画框不易打包带回这一问题;

为了解决传统木匠通过用木条固定油画画框打包的费时、费力和浪费木材这一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写生油画框固定装置,包括:金属滑杆、第一金属卡槽、第二金属卡槽、第一螺母、第二螺母、限位器、螺旋纹、第一橡胶垫、第二橡胶垫。

其中,所述的金属滑杆为铝合金材质且两端设有螺旋纹,所述的限位器焊接于金属滑杆中间部位,所述的限位器上下两端设有第一橡胶垫和第二橡胶垫用于保护油画画面;所述的第一金属卡槽和第二金属卡槽中间有圆孔可以在金属滑杆上上下滑动,第一金属卡槽和第二金属卡槽前端设有尖端凸起并安置于金属滑杆上,且第一金属卡槽和第二金属卡槽前端上的尖端凸起相对应;所述的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分别安置于金属滑杆外两端,所述的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可通过金属滑杆上的螺旋纹调节上下距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写生油画框固定装置结构原理简单,使用时,只需将四个这样的装置安装于油画画框四周即可,使用方便,可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写生油画框固定装置的立体空间示意图;

图2为一种写生油画框固定装置中的部分元件原理结构图;

图3为一种写生油画框固定装置的实际使用图。

附图标记说明:1、金属滑杆;2、第一金属卡槽;3、第二金属卡槽;4、第一螺母;5、第二螺母;6、限位器;7、螺旋纹;8-1、第一橡胶垫;8-2、第二橡胶垫;9-1、第一油画画框;9-2、第二油画画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适宜性实施例及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2、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一种写生油画框固定装置结构包括:金属滑杆1、第一金属卡槽2、第二金属卡槽3、第一螺母4、第二螺母5、限位器6、螺旋纹7、第一橡胶垫8-1、第二橡胶垫8-2。

其中,所述的金属滑杆1为铝合金材质且两端设有螺旋纹7,所述的限位器6焊接于金属滑杆1中间部位;所述的限位器6上端设有第一橡胶垫8-1,其下端设有第二橡胶垫8-2且用于保护油画画面;所述的第一金属卡槽2和第二金属卡槽3中间有圆孔可以在金属滑杆1上上下滑动,所述的第一金属卡槽2和第二金属卡槽3前端设有尖端凸起并安置于金属滑杆1上,所述的第一金属卡槽2和第二金属卡槽3在安置于金属滑杆1上后其前端部位上的尖端凸起相对应;所述的第一螺母4和第二螺母5分别安置于金属滑杆1外两端,所述的第一螺母4和第二螺母5可通过金属滑杆1上的螺旋纹7调节上下距离;所述的螺旋纹7刻在金属滑杆1上下两端。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金属卡槽2和第二金属卡槽3的前端尖端凸起用于卡住第一油画画框9-1和第二油画画框9-2的边缘四角;所述的第一金属卡槽2的前端尖端凸起对应于限位器6上端的第一橡胶垫8-1上,所述的第二金属卡槽3的前端尖端凸起对应于限位器6下端的第二橡胶垫8-2上;所属的第一螺母4和第二螺母5通过旋转可在螺旋纹7上下移动;所述的第一螺母4用于调节第一金属卡槽2在金属滑杆1上下的移动距离,所述的第二螺母5用于调节第二金属卡槽3在金属滑杆1上下的移动距离。

使用时,所述的第一油画画框9-1的四角分别放置于第一橡胶垫8-1处,所述的第一金属卡槽2放置于第一油画画框9-1的上端,再通过第一螺母4将第一金属卡槽2固定;同样的,所述的第二油画画框9-2的四角分别放置于第二橡胶垫8-2处,所述的第二金属卡槽3放置于第二油画画框9-2的下端,再通过第二螺母5将第二金属卡槽3固定;所述的第一油画画框9-1四角和第二油画画框9-2四角被该一种写生油画框固定装置固定后,通过限位器6将第一油画画框9-1和第二油画画框9-2之间隔开一端距离,避免了在绘画写生结束后油画颜料未干在打包带回的时候第一油画画框9-1和第二油画画框9-2直接接触以破坏油画画面;该一种写生油画框固定装置结构简单、可重复使用,解决了传统通过木匠用木条固定油画画框打包的费时、费力和浪费木材等缺陷。

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